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知识淘宝+高考探究+重点探究)第3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性单元总结课件.ppt_第1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知识淘宝+高考探究+重点探究)第3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性单元总结课件.ppt_第2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知识淘宝+高考探究+重点探究)第3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性单元总结课件.ppt_第3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知识淘宝+高考探究+重点探究)第3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性单元总结课件.ppt_第4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知识淘宝+高考探究+重点探究)第3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性单元总结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总结 1 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一 雪线分布高度的判读方法 2 影响雪线的因素 3 雪线的判读方法 在判定各自然带分布高度的纬度差异时 要注意雪线高度的纬度变化 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 为年降雪量与融雪量的平衡地带 即降 雪量正好相等的地带 1 山地所在纬度 纬度低 雪线海拔高 纬度高 雪线海拔低 2 坡向 阳坡雪线海拔高 阴坡雪线海拔低 迎风坡降水多 雪线海拔低 背风坡降水少 雪线海拔高 二 高山林线及其影响因素 高山林线指山地森林带的上界 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气温 降水 地形等 林线高度与温度呈反比 从全球总体来看 高山林线高度大致从赤道向两极方向逐渐递减 高山森林带一般分布在半山腰 表现出荒漠 草原 草甸 森林 草甸 草原 荒漠的变化规律 因此 在同一纬度上 从沿海到内陆一般随着降水减少 山地降水带的海拔升 高 林线的分布高度也随之升高 选择题解题技法之四 地理事实法 依据地理事实对选项进行判断是解答选择题的常用方法 地理事实即各种地理常识 主要由地理名称 地理数据 地理分布 地理景观和地理演变等内容组成 可利用地理事实来解答的选择题 其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提供一幅地图或一段地理事实材料 然后就这一幅地图或这一段材料反映的地理区域 地理问题提问 通常的设问形式有 该地最可能是 图中各数码依次为 等 利用地理事实解题 其一般步骤是 审题 弄清问题的指向 明确考查的地理事实 调用相关的地理事实 进行直接解答 直选法 可见 加强对重要地理事实的记忆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只要 心中有数 解题时就可 信手拈来 记得准 是前提 一旦记错了 就可能犯 张冠李戴 颠倒黑白 之类的错误 要掌握该思维模式 在复习时要对常见的地理事实进行归类 以便在解题时顺利地从大脑中调用 下面是部分常考的地理事实的总结 续表 一 选择题 读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图 回答1 3题 1 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 台风b 海陆分布c 地形d 大气环流 2 图示 四地中 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a 地b 地c 地d 地 3 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 图示 四地中 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 a 地b 地c 地d 地 解析 第1题 根据经纬度和海陆信息定位 图示区域为我国台湾岛部分地区 等温线主要呈东北 西南方向延伸 且在岛屿中部闭合 联系台湾山脉主要呈东北 西南走向 故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第2题 比较 四地的降水差异 主要是比较地形雨对各地的不同影响 地在夏季风的迎风坡 夏季多地形雨 两地在冬季风的迎风坡 冬季多地形雨 地气温高 海拔低 为岛屿西部沿海平原地区 无地形雨 降水最少 第3题 从设问中提取信息 樟树是亚 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 排除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为热带的 地 据等温线判断 地海拔较高 山地植被的垂直变化导致该地已经不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地气温较高 海拔低 位于岛屿沿海平原 多数地区已开辟为耕地 故无集中分布 地既在亚热带 又非平原和高海拔地区 故最有可能集中分布 答案 1 c2 a3 b 草地植被指数是指草地植被覆盖率与草层高度的乘积 读宁夏某牧场的草地植被指数与羊只数量的关系图 回答4 5题 4 图示信息表明 a 草地植被指数越低 能饲养的羊只数量越多 b 草地植被指数越低 牧场的承载力越大 c 草地植被指数越高 越不利于养羊业的发展 d 饲养的羊只数量越多 对牧场植被的破坏越大 5 针对上述问题 下列措施最为切实可行的是 a 尽力削减牧场上的养羊数量 b 改变畜牧方式 大力发展游牧业 c 合理规划草地载畜量 合理轮牧 d 将牧场整体改建为自然保护区 解析 第4题 从图上可以看出 饲养的绵羊数量越多 植被指数越低 说明羊只数量越多对牧场植被的破坏力越大 第5题 题中反映的是超载放牧引起的草场破坏 因此 合理规划草地载畜量 合理轮牧既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也能保护草场植被 答案 4 d5 c 读图 回答6 7题 6 下列叙述中 属于a环节的是 a 降水多集中于夏季 河流有夏汛 b 植被破坏严重 易形成红色沙漠 c 高温多雨 有机质分解快 积累少 d 山区坡陡 水流湍急 水力资源丰富 7 下列对b中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 适于鱼类的生长 宜渔b 适于多汁牧草生长 宜牧 c 适于茶树的生长 宜林d 适于水稻的生长 宜农 解析 第6题 a环节是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夏季高温多雨 有机质易分解 形成贫瘠的红壤 第7题 b是气候 土壤 地形综合作用的结果 适于茶树的生长 答案 6 c7 c 某科考队于2013年6月在我国某地开展了一次野外科考调查 下表为一位科考队员沿途所做的考察记录 读表 回答8 9题 8 该科考队员考察途中所做记录的景观变化体现了 a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9 考察队员在 地点6 处发现有大片云杉林景观 其形成原因是 a 海拔较低 热量充足b 位于迎风坡 多地形雨 c 位于山地阳坡 热量充足d 受夏季风影响 高温多雨 解析 第8题 从表中提供的不同地点的坐标可以看出 考察队活动地点是在我国西北地区 并且经纬度跨度只有1 多点 总体活动范围不大 而考察队记录的海拔出现了明显的先升高 后降低的变化 并且景观随着海拔的变化出现了相应变化 故c项正确 第9题 通过坐标的判断 地点6 处位于山地的北坡 云杉林既没有出现在海拔更高的 地点5 也没有出现在海拔更低的 地点7 说 明 地点6 云杉林的形成主要和降水有关 故可推断属于地形雨 若根据中国区域地理定位知识判断 也可推断出 地点6 位于天山北坡迎风坡地带 答案 8 c9 b 1831年到1836年 达尔文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 小猎犬号 无动力双桅帆船作历时5年的环球旅行 观察和收集了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的大量材料 经过归纳整理和综合分析 形成生物进化的概念 读达尔文的环球航行路线图 回答10 11题 10 在航行过程中 达尔文发现下列各项中物种生存环境相同的是 a b c d 11 若在 航行过程中遇到火山喷发 则该火山所处的断裂带走向最可能是 a 东西走向b 南北走向 c 西北 东南走向d 东北 西南走向 解析 第10题 物种生存环境相同表明两处的气候 植被和自然带相一致 根据图中数字所处的自然带对比可知 均为地中海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第11题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以判断出 位于 航线之间的断裂构造带为非洲板块和南美洲板块之间的生长边界 所形成的大西洋中脊与 航线交界处为南北走向的生长边界 容易发生火山喷发 答案 10 b11 b 二 综合题 12 读某国水系分布和7月份气温分布情况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分析该国与我国西南地区地表形态的差异 并分析原因 2 分析该国水循环的特点 河流主要的补给类型及成因 3 从北京到图中a地的陆地自然带变化有何规律 分析其原因 势崎岖 山高谷深 原因 我国西南地区位于板块交接处 外力作用以流水侵蚀为主 该国位于板块内部 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 2 该国水循环中 内陆水循环和海陆水循环均占有一定的地位 该国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 原因 该国深居亚欧大陆内部 受太平洋和印度洋影响小 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 3 a地位于亚欧大陆内部 其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 从北京到a地的自然带变化符合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原因 受海洋水汽的影响程度不同 从沿海向内陆的干湿度差异很大 答案 1 该国地势平坦开阔 地形以高原为主 我国西南地区地 13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4年1月某科考队科考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m n两城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3 分析m n两城1月份月均温的差异及原因 4 比较m n两城降水的异同点 1 从自然因素考虑 该科考队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哪些 2 该科考队沿途所经三地的自然带类型分别是 并说明 自然带的植物特征 分析 自然带植被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作用显著 n城海拔高 强大的秘鲁寒流降温作用显著 4 相同点 都存在着季节差异 不同点 m城年降水量大 n城年降水量小 m城夏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