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米易中学高中历史《第三章 第二节 辛亥革命》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1页
四川省米易中学高中历史《第三章 第二节 辛亥革命》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2页
四川省米易中学高中历史《第三章 第二节 辛亥革命》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3页
四川省米易中学高中历史《第三章 第二节 辛亥革命》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4页
四川省米易中学高中历史《第三章 第二节 辛亥革命》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辛亥革命 革命 改革 何为革命 何为改革 被压迫阶级用暴力夺取 摧毁旧的社会制度 建立新的进步的社会制度 破坏旧的生产关系 建立新的生产关系 解放生产力 推动社会的发展 把事物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 能适应客观情况 狭义 广义 辛亥革命 含义 指武昌起义 包括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推翻清政府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进行的一系列革命活动 考试说明 辛亥革命 1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2 武昌起义 3 中华民国的成立 4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自主学习 一 背景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辛丑条约 签定以后 清政府变成 洋人的朝廷 推翻清廷统治成为大势所趋 2 清政府实行 新政 和 预备立宪 的改革 客观上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物质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3 资产阶级队伍及革命知识分子队伍的壮大 阶级基础 4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思想基础 知识结构 辛亥革命 一 背景二 过程1 酝酿2 革命时机成熟3 高潮4 结局三 评价1 性质2 意义3 局限性及教训 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 组织基础 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形成 解说 19世纪末 中华民族危机严重 同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 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在中国进行资本主义改革 实行君主立宪 并得到社会各阶级和阶层的广泛认同 与此同时 民族资产阶级的中下层提出了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实行民主共和的主张 却不为人们所认同 这种局面直到 辛丑条约 签订后才逐渐改变 20世纪初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开始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思潮 一大批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成立 革命思想的传播 革命团体的不断出现和各地革命活动的蓬勃发展 为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准备了条件 各革命团体地域性强 力量分散 起义先后失败 也使革命党人认识到 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已经十分必要和迫切了 返回 自主学习 二 过程1 酝酿 1 中国同盟会成立 目的 时间 地点 组织者 性质 领导 意义 2 黄花岗起义 时间 地点 结果 意义 自主学习 1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目的 时间 地点 组织者 性质 领导 政治纲领 机关报 意义 1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目的 时间 地点 主要成员 性质 领导 政治纲领 机关报 意义 为加强革命力量的联合 1905年 日本东京 兴中会 华兴会等革命团体的主要成员与部分留日学生 中国近代第一个 全国性的统一的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推举孙中山为总理 驱除鞑虏 恢复中国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民报 发刊词中将政治纲领阐发为 三民主义 民族 民权 民生 1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目的 时间 地点 主要成员 性质 领导 政治纲领 机关报 意义 为加强革命力量的联合 1905年 日本东京 兴中会 华兴会等革命团体的主要成员与部分留日学生 中国近代第一个 全国性的统一的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推举孙中山为总理 驱除鞑虏 恢复中国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民报 发刊词中将政治纲领阐发为 三民主义 民族 民权 民生 同盟会纲领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三民主义 20世纪初中国最先进的政治思想和革命纲领 核心 注意点 中国同盟会并不是兴中会 华兴会 光复会等团体的联合体 而是由兴中会 华兴会等革命团体的骨干组成的新的革命政党 中国同盟会把全国的革命志士集结起来 有了共同的章程和纲领 有了一个公认的革命领袖 打破了过去的地域观念 这就使它区别于以往任何一个革命小团体 从而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 同盟会成立使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革命党人把武装推翻清王朝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作为奋斗目标 在同盟会成立后 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 其中 孙中山 黄兴领导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影响最大 2 黄花岗起义 时间 地点 结果 意义 1911年4月 广州 终因众寡悬殊 起义失败 革命党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 加速了革命进程的发展 自主学习 满清末造 革命党人 历艰难险巇 以坚毅不扰之精神 与民贼相搏 踬踣者屡 死事之惨 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吾党菁华付之一炬 其损失可谓大矣 然是役也 碧血横飞 浩气四塞 草木为之含悲 风云因而变色 全国久蛰之人心 乃大兴奋 怨愤所积 如怒涛排壑 不可遏抑 不半载而武昌之革命以成 则斯役之价值 直可惊天地 泣鬼神 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文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 林觉民 字意洞 福建闽县人 1911年接到黄兴 赵声等准备在广州发难的信后 离日赴港 4月23晚 与林文 陈可钧等入广州 25日 他对同行的同志推心置腹地说 此举若败 死者必多 定能感动同胞 今日同胞非不知革命为救国唯一之手段 不可一日缓 特畏首畏尾 未能断绝家庭爱情耳 今试以余论 家非有龙钟老父庶母幼弟少妇稚儿者耶 愿肯从容就死 心之摧割 肠之寸断 木石有知 亦当为我堕泪 况人耶 推之诸君 家族情况莫不类此 甚且身死而父母兄弟妻子不免冻馁者亦有之 故谓吾辈死而同胞尚不醒者 吾决不信也 嗟呼 使吾同胞一旦奋而起 克复神州 重兴祖国 则吾辈虽死之日 犹生之年也 宁有憾哉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吾作此书时 尚是世中一人 汝看此书时 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吾作此书 泪珠和笔墨齐下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又恐汝不察吾衷 谓吾忍舍汝而死 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 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 即此爱汝一念 使吾勇就死也 吾自遇汝以来 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然遍地腥云 满街狼犬 称心快意 几家能彀 司马春衫 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语云 仁者 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吾充吾爱汝之心 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所以敢先汝而死 不顾汝也 汝体吾此心 于啼泣之余 亦以天下人为念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汝其勿悲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吾作此书时 尚是世中一人 汝看此书时 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吾作此书 泪珠和笔墨齐下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又恐汝不察吾衷 谓吾忍舍汝而死 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 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 即此爱汝一念 使吾勇就死也 吾自遇汝以来 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然遍地腥云 满街狼犬 称心快意 几家能彀 司马春衫 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语云 仁者 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吾充吾爱汝之心 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所以敢先汝而死 不顾汝也 汝体吾此心 于啼泣之余 亦以天下人为念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汝其勿悲 林觉民 与妻书 以上两则材料反映出革命党人的什么样策略 这种策略给革命带来了什么消极影响 讨论提高 牺牲自我 感动群众 激励大家参加革命 这种革命精神存在严重的缺陷 革命党人精神可嘉 但是没有到群众中去做细致深入的革命工作 没有与群众建立血肉联系 相当部分群众看不到参加革命的益处 认为革命与自己无关 所有这些 导致革命的群众基础十分薄弱 兴中会成立 革命兴起 同盟会成立 组织条件 三民主义 理论条件 思想论战 舆论宣传 黄花岗起义 革命实践 小结 返回 2 革命时机成熟 保路运动 简介 自主学习 保路运动是因英 美 德 法四个帝国主义国家勾结清政府夺取已准归商办的粤汉 川汉两路路权而激发起来的 借用外债修筑两路的谈判从1908年起已开始进行 由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到1910年5月它们才达成借款协定 1911年4月清政府代表 邮传部尚书盛宣怀与四国公使议定了借款合同细节 等待各该国政府批准后就要正式签字了 要批准这个出卖路权的合同 必须将商办铁路收归官办 于是 清政府在5月9日下达了 干路均归国有 的 上谕 5月20日正式签字借款合同 干路国有 的消息传到四川 群情汹汹 要求抵制 2 革命时机成熟 保路运动 认识 自主学习 保路运动实质是反对清政府出卖修筑铁路的主权 四川保路运动实际上成了武昌起义的导火线 清政府为了维护其统治 一面命端方率领鄂军入川 认真查办 一面令赵尔丰 切实镇压 同盟会员龙鸣剑 王天杰等乘势联络会党 组织保路同志军 在各县发动武装起义 9月25日 同盟会员吴玉章 王天杰宣布荣县独立 建立了辛亥革命时期第一个县级革命政权 端方入川 不仅更加激起四川人民的仇恨 而且造成武汉空虚 给武汉的革命党人造成了一次发动起义的绝好机会 巩固练习 1 巩固练习1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的物质基础是a 清政府实行 新政 b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c 人民反帝运动兴起d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返回 3 高潮 武昌起义 自主学习 概况 领导 主力 时间 结果 影响 共进会 文学社 湖北新军 占领武昌 成立湖北军政府 推举黎元洪为都督 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各地纷纷响应起义 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和平光复 江苏等武力夺权 湖南等 都督 黎元洪 说明 革命潜伏失败危机 大部分政权掌握在立宪派和封建官僚手中 保路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其与武昌起义的关系如何 武昌起义能够取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革命潜伏着怎样的危机 讨论提高 3 高潮 自主学习 政府及其性质 性质 时间 领导 国旗 国都 纪元 中华民国成立 为什么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府 讨论 提示 一看 谁掌权 二看 为谁掌权 有立法权的参议院共有议员43人 同盟会占33人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主要成员情况表 返回 3 高潮 自主学习 性质 评价 时间 制定 颁布 主要内容 目的 作用 地位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春 孙中山颁布参议院制定 a 中华民国主权在民 b 国内各民族平等 c 国民有人身 居住 财产 言论 出版 集会 结社 宗教信仰的自由 d 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 e 确定国家的政治体制 实行责任内阁制 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否定君主专制 体现了资产阶级平等 民主权利 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3 评价 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大法 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要求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2 目的 企图限制袁世凯的独裁 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1 主要内容 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巩固练习2 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 课毕后阅读报纸 见志电栏中有云 武昌已为革党所据 新军亦起而相应 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 亦未可知也 日记反映的重要事件是a 黄花岗起义b 武昌起义c 北伐战争d 南昌起义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7 1912年1月 孙中山自豪地说 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 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孙中山所说的 变局 和 创举 是指a 辛亥革命爆发b 清朝统治被推翻c 中华民国成立d 临时约法 颁布 返回 4 结局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自主学习 过程 原因 a 清帝退位 b 袁世凯赞成共和 孙中山提出辞职 c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4月 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手里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过程 帝制终结和袁世凯掌权 袁世凯以帝国主义为后台 北洋军队为资本 逼迫清朝宣统帝下诏退位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就被袁世凯窃取了 1912年2月 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 旁立者 下诏退位 封建君主制度结束 1912年3月10日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的开始 讨论提高 辛亥革命后 尽管革命发展迅速 但全国政局混乱 你能从各政治势力的状况分析袁世凯掌握政权的原因吗 原因 原因 维护在华利益 扶持袁世凯作为新代理人 掌握清政府大权与北洋军 志在必得 谋求政治地位 助袁掌权 为推翻帝制 寄望于袁世凯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3 临时约法 规定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其本质意义是a 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 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c 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d 确立了民主共和的主张 巩固练习4 1912年2月 孙中山认为 帝制从此不存在于中国之内 国民的目的亦已达到 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a 武昌起义胜利b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c 清帝下诏退位d 临时约法 颁布 巩固练习5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规定中华民国实行的政权组织形式是a 责任内阁制b 君主立宪制c 总统制d 民主共和制 巩固练习6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在中国近代社会民主化进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的基本内容包括 确立民主共和的国家体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实行总统制 宪法由国会制定 国民一律平等 国家保护国民的合法权利a b c d 返回 三 评价 自主学习 1 性质2 功绩3 局限性及教训 辛亥革命评价 性质 辛亥革命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功绩 它埋葬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功不可没 局限 这次革命的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十分软弱 没有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 在关键时刻向帝国主义 封建势力妥协 使革命果实落入了袁世凯手中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和特权丝毫没有触动 封建地主权势依然存在 民主革命的两大任务均未完成 问题探究 有人说 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 是一次成功的革命 也有人说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历史命运 是一次失败的革命 请就上述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提示 成 功 败 局 问题探究 如果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参见学案 合作探究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8 辛亥革命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