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器实验指导书.doc_第1页
汽车电器实验指导书.doc_第2页
汽车电器实验指导书.doc_第3页
汽车电器实验指导书.doc_第4页
汽车电器实验指导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汽车空调实训指导书 实训目的通过汽车空调实训,能够使同学们加深掌握空调系统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维护检测及锻炼独立分析排除故障的能力,能独立的查阅资料发表个人见解,强化实际操作能力和扩充理论知识。实训项目及安排时间项目 周一(4学时) 周二(4学时) 周三(4学时) 周四(4学时) 周五(4学时) 一 空调系统讲解 操作事项及设备使用 系统抽真空及检漏 冷媒加注及回收 考核 二 系统电路讲解 电路检测及维修 台架故障检修 实车检修 实训步骤1、系统抽真空及检漏(1)抽取系统内气体,直至高低压表指示为0(2)继续抽真空15min,以将系统内水气抽出(3)关闭高低压表与真空泵通路,等待30min以上,观察表的读数(4)使用检漏计检查泄漏部位2、冷媒加注及回收(1)将抽好真空的系统检漏(2)加注适量冷冻油(3)关闭高低压侧,连接好冷媒,打开低压侧开始充注(4)起动发动机打开空调系统,使其在1500r/min下工作(5)检察高低压表读数,并注意储液罐的工作情况(6)关闭发动机,回收冷媒3、台架及实车检修(1)确认故障类型(2)根据故障类型进行相应的检测(3)排除故障一、手动空调系统的结构特点(一)手动空调机操作装置的功能手动空调机操作装置,如图11所示。(1)风扇控制开关。此开关控制风扇的开和关,并控制风扇速度。(2)方式开关。这些开关用于选择出口气流。(3)温度控制拨杆。此拨杆用于调整出口气流的温度。(4)循环开关。OFF位:开关置于OFF位时,外部空气被引人客厢内;ON位:内部空气车内循环。(5)空调开关。起动发动机,将风扇控制开关置于所需位置(1到4)。按下空调开关,空调机开动,此时指示灯亮。关闭空调机,可再次按动此开关,使其回到原始位置。注意:只有当发动机运转时,空调机才制冷。(6)新鲜气通风拨杆。新鲜气通风拨杆置于ON位时,少量空气不经热风机,直接从蒸发器出口流向通风(面部)管,这样便有少量的!冷空气流向乘员的头面区,即使热空气此时正向足部或从除霜器出口处排出。(二)制冷系统1制冷循环(1)制冷剂的流动。如图2-1所示,制冷剂按标准方式流动,即经压缩机、冷凝器、储液干燥器、蒸发器,再回到压缩机。流经蒸发器蛇管的制冷剂的蒸发,是由装在蒸发器箱内的外部平衡膨胀阀来控制的。(2)结冰防护。压缩机交替地开动和停止,维持了蒸发器的温度在规定范围内。当蒸发器蛇管温度低于某规定点时,热控制放大器便中断压缩机的运行。当蒸发器蛇管温度高于某规定点时,热控制放大器又驱使压缩机的运转。(3)制冷系统保护1)双压力开关。安装在储液干燥器上的双压力开关用于保护制冷系统避免产生过高或过低的压力。如果系统压力高于或低于规定值,双压力开关便开启,中断压缩机的运行。2)易熔塞。当温度过高时此塞会开启,将制冷剂排放到大气中,如此塞熔化或开启,应检查制冷线路并更换储液干燥器。二、空调的检修(一)注意事项1使用制冷剂注意事项(1)不要释放制冷剂进人大气。任何时候当要排放空调系统制冷剂时,请用制冷剂再循环设备来收集制冷剂。(2)在系统周围工作时,要戴护目镜。(3)时刻注意不要让制冷剂接触皮肤。(4)在40C以下温度保存制冷剂容器,绝不能让容器从高处落下。(5)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工作,因制冷剂蒸发迅速,通风不良时可能造成氧气缺乏,从而使人感到呼吸困难。(6)制冷剂要远离明火,因为它燃烧时会产生有害气体。(7)在加注作业时,不要使罐的温度超过40CO。(8)不要用明火加热制冷剂,否则有爆炸的危险。(9)不要用水蒸汽来清洗冷凝器或蒸发器表面,一定要使用冷水或压缩空气。(10)不要用压缩空气来清洗已污染的空调机管或软管,可对着干净的白纸巾甩动管子。若有显而易见的水汽或污染物甩出,则更换之。不要用制冷剂来吹洗管子。(11)不要使用压针样式与仪器说明不相一致的多管量具,否则可能发生抽气不充分。(12)不要过分拧紧维修阀盖。(13)按制作厂的说明书,将制冷剂排放人再循环设备中。2制冷剂管路连接注意事项(1)确保所有制冷剂已排出至再循环设备中,系统内的压力已低于大气压,然后逐渐拧松排放侧阀的软管接头并拆卸之。(2)在更换或清洗制冷剂循环的元件时,遵守以下事项:1)不要将压缩机侧放或倒放l0min以上,否则压缩机润滑油将进人低压室。2)连接管子时,应使用扭力扳手和支承扳手。3)管子拆开后,应立即堵住各管口,防止尘土和水汽的进人。4)车上安装空调机时,管路连接必须作为操作的最后一道工序。在连接之前,各管路和各元件的密封碗盖均不得拆下。5)在烈日曝晒的汽车上安装任何空调元件时,应先将这些元件放置在热环境中一段时间,它们的密封盖也不要拆开。这样做是需要的,它可避免冷元件内水汽的冷凝。6)每次都要更换O形圈。7)管子连接时,按图2-1中所示加注润滑油,注意不要把润滑油加在螺纹段上。8)O形圈必与管子上的胀起部紧密贴合。9)将管子插人管接头,至O形圈看不到时,再按规定的力矩拧紧螺母。10)管路连接后,要进行泄漏测试,以确认各连接处没有泄漏,若发现气体泄漏点,要拆开管路,更换O形圈,然后拧紧密封座接头至规定力矩。3压缩机维修注意事项(1)在压缩机抽吸口(低压)和排放口(高压)盖上塞盖,防止润滑油泄出和尘土侵人。(2)不要将压缩机侧放或倒放10min以上。(3)更换或修理压缩机时,务必将润滑油从压缩机中排出并检查排出的油量。(4)换用新压缩机时,务必将润滑油从新压缩机中排出,这样,遗留在新压缩机中的油量便与排空的旧压缩机中所留有的油量相等。(5)确保离合器的V带轮的摩擦表面上没有润滑油和脏物,若表面已被污染,可用清洁抹布蘸上稀释液清除之。(6)压缩机维修工作完成后,需用手正反转动压缩机轴各5转以上,使润滑油在压缩机内分布均匀,然后怠速运转发动机,驱动压缩机工作约lh。(7)更换压缩机电动机磁离合器后,应通电检查离合器是否工作正常。(二)排放、抽气、加注及检查制冷剂1操作步骤操作步骤,如图2-2所示。2维修工具的安装维修工具的安装,如图2-3所示。注意:制冷剂只能排人再循环设备中,不要将制冷剂排人大气。(1)将连接阀安装到高压和低压维修阀上。连接阀连接前,逆时针将连接阀手柄转到底,以提起销针。(2)将加注软管连接到两连接阀上,并将真空软管连接到真空泵上。(3)开动真空泵,打开辅助阀和多管量具上的两个手动阀。(4)抽出量具中的有害空气后,关闭辅助阀和手动阀。(5)从真空泵上拆下真空软管并将连接阀连接到再循环设备上。3排放注意:排放只能排人再循环设备中,不要将制冷剂排人大气。只能用核准的可重复使用的制冷剂罐于再循环设备中,用其他储液干燥器可能导致人身伤害。(1)制冷剂的回收1)将真空软管接到制冷剂再循环设备上的辅助阀和两个连接阀上。2)打开多管量具上的两个阀,确认制冷剂罐“气”阀和“液”阀已打开。3)将设备电源线插头插人“MainPower”(主电源)开关上。4)开启“Recovery”(回收)开关。5)按下“Start”(启动)开关,压缩机便起动,回收完成后,压缩机会自动关闭。注意:2min若压力上升到OkPa以上的情况,则重复本步骤。6)为排出空调系统中蓄压器中的润滑油,打开“蓄压器增压”阀约15min,使部分压缩压力返人蓄压器中。然后关闭“蓄压器增压”阀并缓慢开放“排油”阀,排出蓄压器中的油液。不要使蓄压器处于完全减压状态,当油液停止排放后,关闭“排油”阀。在空调机使用前,必需更换润滑油。7)关闭“Recovery”开关。8)若回收罐已装满,在称重盘下面的断路开关将关闭压缩机,同时“TankFull”(罐满)灯被点亮。在拆下回收罐前,应对罐内制冷剂做再循环处理。(2)制冷剂再循环。注意:为使符合作用标准的制冷剂被重复使用,对回收的制冷剂做再循环处理是必要的。为了最大效益,回收的制冷剂应整罐装满后再做再循环处理。不过,按要求,罐内只要有36kg以上的制冷剂就可进行再循环处理。为了最大的效益,建议对满罐制冷剂做再循环处理。1)确保回收罐上的两个阀已打开。2)打开Recycling(再循环)开关,再循环电磁阀便接通。3)按下起动开关压缩机便起动;同时Recycling On灯也被,4l亮,可以看见制冷剂在开始时流过湿度指示器。观察镜也不会完全被制冷剂淹没;4)使设备继续工作直至湿度指示器变成绿色。若40min后指示器不变绿,应拆卸并更)换过滤器。5)再循环约5min后,检查驱气指示针。若驱气指示计上的绿色指针超前红色指针2小格以上,应通过设备背面的驱气阀将罐内气体放出,直到两指针重合。视需要可重复进行。4抽气(1)抽气步骤1)完全拧紧低压与高压连接阀。2)打开多管量具的高压阀和低压阀,并打开辅助阀。3)起动真空泵。4)抽气时间应大于5min,以稳定系统内部的真空度。检查并保证低压量具指示-98。61013Pa。5)关闭高压与低压阀及辅助阀。(2)检查气密性1)关闭高压阀、低压阀及辅助阀,置系统于此情况下5l0min。2)确认低压量具有指示且不反向向大气压力侧(表压)移动。若出现任何反向摆动,说明系统气密性不良,应维修此系统至完全气密。如果l0min内压力变化约13。3kPa,则系统内的制冷剂会在大约一个月内泄漏完。3)若气密性检查时无任何异常,应再次进行抽气,时间在20min以上。开动真空泵,打开高压阀、低压阀和辅助阀,抽气20min以上,关闭高压阀、低压阀和辅助阀。5加注制冷剂(1)装设加注缸1)确认加注缸的进口阀和出口阀是关闭的。2)缓慢打开制冷剂的液管阀。3)缓慢打开加注缸的进口阀。注意:进口阀打开后,制冷剂将流人加注缸的观察镜内。4)缓慢打开上方的通气阀以释放加注缸的压力,此时,仍继续加注制冷剂直到达到要求的量为止。注意:制冷剂体积随温度和压力而变,故注人的制冷剂量应略大于要求的量(从观察镜上看出)。5)关闭加注缸的进口阀和上方通气阀。6)打开加热器开关(加注缸配备有一加热器)。加热制冷剂以增加其压力,可减少制冷剂的加注时间。此时不要让缸内压力高过1030kPa(若压力超过此值,应关闭加热器)。加注缸内的压力可用缸上部的压力表示来计量。(2)设置流量计1)转动加注缸的主体,直到加注表尺出现在观察镜的适当位置处。2)读出加注压力表读数。3)转动加注缸,使加注表尺与压力表上指示的压力位一致。(3)制冷剂注量的计算1)记录加注前观察镜中的制冷剂量。2)将上述记录的制冷剂量减去所需的制冷剂量(指定的给车辆加注的量),求得它们的余量,制冷剂加注人系统时应注意到观察镜上的指示值与这个余量相等为止。若无法获得流量计,制冷剂的加注量也可由制冷剂容器的加注前后的重量差额来确定。(4)预加注制冷剂1)打开加注缸的出口阀。2)缓慢打开多管量具的高压阀,从高压侧加注制冷剂。3)加注约200g制冷剂后,关闭高压阀。注意:制冷剂加注缸内呈液态,故制冷剂应从高压侧加注,在高压侧阀打开时,不要起动发动机。(5)制冷剂泄漏预检1)确认多管量具上的阀是关闭的。2)用泄漏检测仪检查系统各接头的制冷剂的泄漏。此时,系统内压力不高,仅在例如管接头松动导致大量制冷剂泄漏等情况下,才能被检测到。(6)加注制冷剂1)缓慢打开多管量具的高压阀,按照“制冷剂加注量的计算”注人计算的制冷剂量。注意:制冷剂在加注缸内呈液态,故制冷剂应从高压侧加注。高压阀打开时,不要起动发动机。2)关闭多管量具上的高压阀。3)确认观察镜中的标高等于计算的制冷剂余量。4)关闭加注出口阀。(7)制冷剂泄漏检查1)工作步骤。为便于检测制冷剂泄漏,建立下述条件:起动发动机。开动空调机。置鼓风机风扇控制于MAX。置温度控制于FULLCOLD。设置上述条件后,运行制冷系统至少5min(使制冷剂在系统中循环)。注意:制冷剂泄漏检查在发动机停机后立即进行,使用气体泄漏检测仪,从高压管开始。这是因为制冷剂循环停止后,高压管路的压力逐渐降低而低压管路的压力逐渐上升,而泄漏又容易从高压处检测出来。为了避免检测错误,应确保车辆附近没有制冷剂蒸气或香烟雾。同时也需将车辆遮蔽起来以免泄漏的制冷剂被风吹走。2)检测点。仔细检查每个管接头。检查时,用抹布将检查部位擦净,将检测仪探针绕着接头移动。3)压缩机。检查轴密封装置和各螺栓孔,同时也围绕电磁离合器进行检查。4)储液干燥器。检查压力阀、安全阀和易熔塞座。5)维修阀。绕圈检查维修阀,确认阀芯不松动,维修阀盖必需安装在阀上(以免泄漏),同时需检查盖内无异物。6)制冷单元内部。检查时,在停止发动机后立即将泄漏检测仪探头插入排放软管中(插入的探头应保持l0s以上)。(8)核实制冷剂的注人量下列条件下,通过观察镜观察制冷剂的流动和读取多管量具上高压和低压的值,可以校查制冷剂的注人量:1)条件各车门:全关闭。各车窗玻璃:全关闭。进气门位置:RECIRC。模式门位置:VENT。鼓风机风扇:HI。温度控制:随意(令进气温度在3035)。AIRCON开关:ON。发动机转速:约1500r/min。2)工作步骤,如图2-4所示。3)核实制冷剂的注人量,如下表所示。6维修工具的拆卸(1)完全松开低压和高压管上的连接阀。(2)关闭辅助阀并从加注缸上拆下中央软管。(3)将中央软管连接到制冷剂再循环设备上。(4)打开辅助阀和多管量具上的两个阀。(5)回收加注系统中的制冷剂。(6)回收制冷剂完毕后,从车上维修阀上拆下连接阀。(三)润滑油的检查及调整(1)润滑油规格。SUNSO 5GS或同类品。润滑油用于润滑压缩机,随同制冷剂一起在系统内循环。只要系统中任何一个元件被更换或者出现大量泄漏,就应向压缩机加注润滑油,以维持规定的润滑油量。不正确的润滑油将导致下述故障:1)缺油:可能导致压缩机擦伤、咬死。2)过量:不适当的冷却(热交换障碍)。(2)润滑油的检查及调整如图31所示。(四)手动空调器故障诊断1症状表症状表,如表41所示。2预检(1)预检1(A/C不能吹出冷气),如图42所示。(2)预检2(空气出口不能改变)。(3)预检3(噪声)。(4)预检4(暖风不足)。3主电源和搭铁线路检查(1)A/C系统电源线路检查。检查空调系统的电源线路。(2)按扭控制单元的检查。1)点火开关置于ACC时,检查按扭控制单元的电源线路。按下按扭控制单元的线束插接件。在线束侧接上电压表。 汽车电器电路分析实训指导书 实训目的通过汽车电器电路分析实训,能够使同学们加深掌握常见传统电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及线路布置;能独立思考和进行线路设计;能独立查阅资料完善设计方案,强化实际操作能力以达到创新的目的。实训项目线路设计(电源电路、起动电路、点火电路、信号电路、照明电路、仪表电路)零部件检测、调试单元电路分析、设计系统元件连接,系统电路连接 系统电路调试及检修一、实训电路板组成起动系统蓄电池、点火开关、起动继电器等充电系统蓄电池、点火开关、发电机、电压调节器、充电指示灯等点火系统蓄电池、点火开关、点火线圈、分电器总成、高压线、火花塞、点火器、保险器等。照明系统大灯、小灯、仪表灯、示宽灯、雾灯、开关、继电器、保险器等信号系统转向灯、转向闪光器、转向开关、仪表指示灯、刹车灯、刹车开关、倒车开关、倒车灯、喇叭、喇叭继电器、喇叭开关、保险器等辅助系统雨刮电机总成、继电器、开关、保险器等二、电路设计电路实物图(方框图)1、单个系统电路实物图的画法电路实物图是电路设计的基础,按所学知识将每个系统的元件连接起来。现以起动系统为例:其主要组成元件为:蓄电池、点火开关、起动继电器。则可根据所学的知识将实训中提供的元件按下图连接成实物图或称方框图。2、实训电路实物图根据起动系统电路实物图的方法,将其它系统的电路实物图画出。电路设计电路设计是在实物图的基础上实现的,由于电路图的形式多种多样我们以教材中出现的大众车系的电路简图为例进行说明电路设计的方法和原则。1、主要线束命名主电源线30号线点火线(IG)15号线起动按制线(ST)50号线搭铁(地)线31号线2、元件位置规定继电器、保险器、开关应位于电路图上方并标明序号;用电设备和控制器按系统位于电路图中下方。3、线束及保险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导线的允许额定电流,即导线的直径的合理选用。为的方便线路的连接和检修一般红色导线用于电源线,黑色导线用于地线、其它导线可参照国产导线颜色规定合理使用。实训中提供了若干的保险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哪几个用电设备共用一个保险器以及融断器的允许电流,规格选用过小会经常出现断路情况、如果过大则又起不到保护的功能。三、系统检测起动系统在起动机检测中先进行不解体检测,如果不符合要求要针对机械和电路部件分别进行检修。如果机械部件无故障且起动机无法起动可先用万用表检查供电电路、开关电路和控制电路的工作情况,如果外围电路无故障应转入起动机部件的检修。如果起动机不能转动或转动电流和发热量较大,检查起动机电枢轴;如果起动机无法起动且无机械故障或起动转矩不符合要求,可检查电磁开关、换向器、电刷、励磁绕阻定子绕阻等内部部件。不解体检测1、QD121型起动机驱动齿轮与限位环间隙为4.51 mm,驱动齿轮端面与端盖凸缘距离为3234 mm。2、以QD124型起动机为例,空转试验时,电压12V,起动机转速不低于5000r/min,电流不大于90A;全制动试验时,电压8V,电流不大于650A,扭矩不小于29.4Nm。将起动机夹在夹具上,接好试验线路,接通起动机电路,起动机应运转均匀,无碰擦声,且电刷无强烈火花产生。此时电压表、电流表、转速表和读数应符合规定。若电流高而转速低,说明起动机装配过紧或电枢磁场绕组有短路或搭铁故障;若电流和转速都小,说明电路中接触电阻过大,有接触不良之处。起动机部件检查1、起动机电枢轴的检查。用百分表检查电枢轴是否弯曲,电枢轴轴径与村套配合间隙不得超过 0.15mm。2、起动机电磁开关的检查。1)检查吸拉线圈和保持线圈拆下起动机开关接柱的磁场引线头,将蓄电池负极接起动机壳及开关接柱,正极接吸拉线圈和保持线圈的中性接头,接通电源后,观察吸拉线圈应能迅速使起动齿轮推至工作位置,断开起动机开关接柱的导线,起动齿轮能保持在此位置而不缩回,说明保持线圈良好。断开起动机壳体导线和中性接头,起动齿轮迅速回位,说明电磁开关复位弹簧良好。2)检查触点、接触盘目测触点、接触盘,若有轻微烧损可用细砂纸打磨,起动时此处电压降不得超过0.2V。3、起动机换向器的检查。检查换向器表面有无烧蚀,表面有无污损,轻微烧蚀用00号砂纸打磨,严重时应车削。 用百分表检测换向器失圆度和外径,应与标准相符,否则在车床上修整,检查换向器是否有短路、断路现象。起动机励磁绕组的检查。电枢绕组搭铁的检查:如右图所示,用万用表测量换向器和铁芯(或电枢轴)之间的电阻,应为,否则为搭铁。也可用交流试灯检查,灯亮表示搭铁故障。电枢绕组断路的检查:目测电枢绕组的导线是否甩出或脱焊。再用万用表两触针依次与两相邻换向器铜片接触,所测电阻值应一样。如果读数不一样,则说明断路。电枢绕组有严重搭铁、短路或断路时,应更换电枢总成。5、起动机电刷的检查。1)电刷外观检查电刷在架内活动自如,无卡滞,不歪斜。2)电刷磨损检查用直尺测量电刷高度,目测电刷与换向器的接触面积,均应符合标准。3)电刷架的检查用万用表测量绝缘电刷架和后盖间的电阻,应为无穷大;用万用表测量搭铁电刷架和后盖间的电阻,应为零。4)电刷弹簧检查用弹簧秤检查弹簧的弹力,应与规定相符。视故障情况予以修理或更换。6、定子绕组的检修1)磁场绕组搭铁的检查用万用表测量起动机接柱和外壳间的电阻,阻值应为无穷大,否则为搭铁故障。也可用试灯检测。2)磁场绕组断路的检查用万用表测量起动机接柱和绝缘电刷间的电阻,阻值应很小,若为无穷大则为断路。3)磁场绕组短路的检查用蓄电池2V直流电源正极接起动机接线柱,负极接绝缘电刷,将起子放在每个磁极上,检查磁极对起子的吸力,应相同。若某磁极吸力弱,则为匝间短路磁场绕组有严重搭铁、短路或断路时,应更换新品7、起动机离合器和驱动齿轮的检查。1)检查驱动齿轮是否有严重损伤或磨损,检查离合器是否打滑或卡滞。2)离合器最大扭矩测量将单向离合器齿轮用布包好夹在台钳上,将扭力扳手的头插入啮合器的花键内,按其工作的方向扳转扭力扳手,应能承受制动试验时的最大扭矩而不打滑。、充电系统充电系统的故障检修的原则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在线路连接前可进行部件检修。2、如果部件检查无误,在线路连接完必后先查看皮带的张紧情况,用3050N的力按下传动带,挠度应为1015mm。用万用表检察正常情况下输出电压应在额定电压范围内,当转速上升或下降时电压值应在此标准内小幅度(最多不超过电池电压2V)上相应变化。如果输出电压无变化可能是没有发电或发电量过低,应进行部件检察;如果将输出与蓄电池断开,电压值为零,说明控制电路断路或发电机内部损坏;如果将输出与蓄电池断开,电压值低于额定值往往是二极管损坏。晶体管式电压调节器检测1)静态检测使用万用表R100档测量晶体管调节器各接线柱之间的静态电阻,应与表5相符。2)动态检测(1)搭铁型式的检测按图a接好线路;将电源电压U调到12V;接通开关s,若小灯泡不亮,则该调节器为内搭铁型调节器;若小灯泡亮,则该调节器为外搭铁型调节器。3)好坏的检测将调节器根据搭铁型式不同按上图连好线路;接通开关s,逐渐调高电源电压,小灯泡的亮度应随电压升高而增强,当电源电压调至调节电压充电系由发电机、调节器、蓄电池、充电指示灯及点火开关等组成。工作过程为:起动发动机时先接通起动开关此时充电指示灯亮,由蓄电池提供发电机的励磁电流。发动机运转带动发电机发电,当发电机磁场二极管端的输出电压与蓄电池的端电压大致相等时,充电指示灯熄灭,由发电机定子线圈通过磁场二极管供给磁场线圈的磁场电流,并由集成电路调节器控制磁场电流的大小,稳定发电机的输出电压,对蓄电池充电的同时向负载供电。值(14V调节器为13.514.5V)时,小灯泡熄灭,则为良好;若小灯泡始终发亮或始终熄灭,则为损坏,应更换硅整流交流发电机的检修1、转子检修1)转子绕组检修如右图所示,用万用表R1档检测两集电环之间电阻, 应与标准相符。若阻值为“”,说明断路;若阻值过小,说明短路。用万用表电阻最大档检测集电环与铁心(或转子轴)之间的电阻,应为“”,否则为搭铁。断路应焊修或更换转子总成,短路和搭铁应更换转子总成。2)转子轴检修用百分表测量转子轴摆差,应与规定相符,否则应予校正。(如右图所示)3)集电环检修集电环表面应平整光滑,若有轻微烧蚀,用“00”号砂布打磨;烧蚀严重,应在车床上精车加工。用直尺测量集电环厚度,应与规定相符,否则应更换。用千分尺测量集电环圆柱度,应与规定相符,否则应精车加工。2、定子检修1)定子绕组断路检修如图所示,用万用表R1档检测定子绕组三个接线端,两两相测,阻值应小于1,若阻值为,说明断路。断路故障应用35W220V的电烙铁焊接修复,若不能修复,应更换定子绕组或定子总成。2)定子绕组搭铁检修用万用表电阻最大档检测定子绕组接线端与定子铁心间的电阻,应为,否则说明有搭铁故障。有搭铁故障应更换定子绕组或定子总成。3、检查整流器1)检查二极管好坏将万用表的两测试棒接于二极管的两极测其电阻,再反接测一次,若电阻值一大(10k)一小(810),差异很大,说明二极管良好。若两次测量阻值均为,则为断路;若两次测得阻值均为0,则为短路。对焊接式整流二极管来说,只要有一只二极管损坏,则需更换该二极管所在的正或负整流板总成;若为压装结构,则只需更换故障二极管即可。2)二极管的极性判别常用的万用表有机械式和电子式两种,机械式万用表检测方法是:将万用表的正测试棒(红色)接二极管引出极,负测试棒(黑色)接二极管的另一极,测其电阻。若阻值大于10K,则该二极管为正极管;若阻值为810,则该二极管为负极。4、检查电刷组件1)外观检查电刷表面应无油污,无破损、变形,且应在电刷架中活动自如。2)电刷长度检查用游标卡尺或钢板尺测量电刷露出电刷架的长度,应与规定相符。3)弹簧压力测量检测电刷弹簧压力应与规定相符。5、触点式调节器的检查与维护1)检查触点表面是否有较深蚀坑或严重残缺,磨平后触点厚度不得小于04mm。(修磨触点应用专用白金砂条插人触点接触面之间,轻压活动触点,往复抽动白金砂条,直到磨光磨平接触面。最后用硬纸片夹在触点间,擦去脏物和遗留砂粒。对于蚀境较严重的触点,可拆下在平整的油石上磨平后再装上,装复时上、下触点中心应对正,其偏移量不得超过0Zmm,以保证触点接触面积。)2)检查电阻。电阻不得有断丝、叠丝、变色、烧焦等现象,阻值变化过大或烧焦严重时必须更换。(更换时,可采用同型号废旧调节器上的相应的未损坏的电阻)3)检查弹簧。(调节器的弹簧均采用密圈拉力弹簧,若拆下的弹簧在自由状态下,各弹簧之间有未压紧现象时,应予以修整。弹簧两端的拉钩若有折断不足一圈长度时,可用尖嘴钳弯起端圈重做钩环。)、点火系统点火系统不解体检测接线检查在实验前应检查点火系统的接线情况,有无接错、漏接、接触不良的现象,如有应首先处理后方可进行下面的检测。2、供电电压的检测用万用表检测点火线圈正极与地之间的压降应与供电电池的压降相等(无附加电阻的类型),如果差值大于05V应检查电路的连接情况是否有断路,短路或接触不良。发火性能的检测接好系统后,运转检测发火性能,如果无火则进入下面的检修,如果有火但呈黄色则检查电容本身和其线路,或点火线圈,高压线,分火头的情况;正常点火为白色。传感器检测如果是无触点的点火系统,没有点火可先查传感器,无论是霍尔式、光电式都需要来自控制器的供电电压,所以先检查此电压是否正常,没有则检查控制器;有则检测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由于电磁式点火系统传感器不需供电电源,故可直接检测传感器),信号会随发动机运转相应的变化,(电磁式为0.40.8V,霍尔式为36V,光电式为23V),如果转速不低于1500rmin且不符合要求,则更换传感器。控制器检测如果上述检测都没问题,只可能是控制器的故障,可采用替换法检测。元件性能检测点火线圈检测1、外部检验目测点火线圈,若有绝缘盖破裂或外壳碰裂,就会受潮而失去点火能力,应予以更换。2、初次级绕组断路、短路和搭铁检验1)测量电阻法用万用表测量点火线圈的初级绕组、次级绕组以及附加电阻的电阻值,应符合技术标准,否则说明有故障,应予以更换。2)试灯检验法用试灯,接在初级绕组的两接线柱上,若灯不亮则是断路;当检查绕组是否有搭铁故障时,可将试灯的一端与初级绕组相连,一端接外壳,如灯亮,便表示有搭铁故障;短路故障用试灯不易查出。3、次级绕组的检验因为次级绕组的一端接于高压插孔,另一端与初级绕组相连,所以检验中,当试灯的一个触针接高压插孔,另一触针接低压接柱时,若试灯发出亮光,说明有短路故障;若试灯暗红,说明无短路故障;若试灯根本不发红,则应注意观察,当将触针从接柱上移开时,看有无火花发生,如没有火花,说明绕组已断路。因为次级绕组和初级绕组是相通的,若次级绕组有搭铁故障,在检查初级绕组时就已反映出来了,无需检查。4、发火强度检验1)电器试验台检验检查点火线圈产生的高电压时,可与分电器配合在试验台上进行试验。检验时将放电电极间隙调整到7mm,先以低速运转,待点火线圈的温度升高到工作温度(6070oC)时,再将分电器的转速调至规定值,(一般四、六缸发动机的点火线圈为1900r/min,八缸发动机用的点火线圈为2500r/min),在0.5 min内,若能连续发出蓝色火花,表示点火线圈良好。2)用对比跳火法检验此方法在试验台上或车上均可进行,将被检验的点火线圈与好的点火线圈分别接上进行对比,看其火花强度是否一样。点火线圈经过检验,如内部有短路、断路、搭铁等故障,或发火强度不符合要求时,一般均应更换为新品。分火头的检修1)外观检查分火头应无任何裂纹、烧蚀及击穿(分火头顶部金属有一些焦状物是正常的)。2)绝缘检查如图所示,将高压电源(1020kV)的一根触针接分火头导电片,另一触针对准分火头座孔内,若有火花产生,则说明分火头漏电;也可将分火头倒放在机体上,用发动机高压电进行跳火试验;还可采用兆欧表检测,阻值应为无穷大。注意:若在高压线与分火头距离很近时,勉强能够看到有很细弱的火花,一般为正常情况。3)分火头导电片电阻检查用万用表检查分火头顶部导电片电阻,应符合规定。分火头检查不符合要求应更换。分电器盖的检修1)外观检查用一块干燥的棉布将分电器盖擦拭干净,查看分电器盖应无裂纹及烧蚀痕迹,内部各电极应无明显的磨损、腐蚀及烧蚀,否则应更换分电器盖;中心电极应无卡滞,若烧蚀磨损致使其长度较标准长度减小2mm以上时,也应更换新件。2)绝缘检查将高压触针分别插在分电器盖上的两个相邻的旁插孔内或中央插孔与旁插孔内进行试火,若有火,说明绝缘损坏,应更换。也可用兆欧表检测,阻值应为无穷大。高压线检测:高压线外表应无破损,绝缘阻值应大于10K.火花塞检测:外壳应无破损,开裂,绝缘阻值应大于10M、照明、信号系统照明系统线路连接完毕后,打开相应的控制开关应正常工作。如果相同控制器连接的并联用电设备中部分不能工作说明公共供电和控制部分工作正常,应检测不工作用电设备的状况及接线情况。如果相同控制器连接的并联用电设备中所有用电器都不能工作可先检测公共的供电和控制部分。具体电路可根据设计电路图进行分析、处理。五、雨刮电路检修可先检查雨刮器的电阻,如果雨刮电机的相应挡位阻值无穷大则相应绕阻断路。接入雨刮电机后,打开控制开关,雨刮电机应转动。否则可根据照明、信号系统的检测原则按电路图进行检修。四、线路连接方法及原则1、线路连接前一定要先熟悉设计电路,以增加连接的速度和减少故障率。2、线路连接过程中组长应合理安排组员的分工。3、线路连接前对线路接头进行处理,适当选择插接件。4、先根据电路图连接供电电源的正极和接地线,再连接控制器和用电设备;为了避免线路混淆也可按系统进行连接。但要保证布线规范,整体结构全理、整齐美观。5、每连接完一个阶段后用万用表进行检查,禁止通电检查。整个电路板连接完毕后,检查无误后,指导老师进行验收合格方可通电调试以避免出现短路、元件损坏的情况。五、系统调试及检修1、连接过程中易出现缸少搭铁线或搭铁不良的情况,如果通电后系统无动作应先对此种情况进行检查。2、如果通电后,有线束发热或保险器融断的情况应立刻断开电源进行检查线中的短路情况。3、通电后线路不能工作又无发热或保险器融断的情况应为断路或线束连接有误可根据电路图进行逐一检查,最后修复故障部位。4、检修中可按先供电电源,再控制电路,最后用电设备的顺序进行检查。如果出现用电设备故障应参照四系统检修进行。5、如果在元器件调试前各参数正常,通电运行后出现故障,应首先解决故障的原因后再处理故障的元器件。 实训一蓄电池的使用和维护 蓄电池的使用与维护一、实训目的与要求:1掌握蓄电池的充电方法。2掌握蓄电池电解液的检查方法。3掌握蓄电池端电压及放电程度的检测方法。四、实训设备及器材:1蓄电池三个,充电机一台。2常用工具一套,万用表三个,密度计三只,高率放电计一个。3蓄电池线若干。五、实训内容及步骤:单元一蓄电池的充电无论是启用新的蓄电池和修复的蓄电池,还是装在车上使用的蓄电池以及存放的蓄电池都须对其进行充电,这对蓄电池的寿命有很大影响。1、充电方法蓄电池的常规充电方法有定电流充电和定电压充电两种,非常规充电有脉冲快速充电。(1)定电流充电: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使其充电电流保持恒定不变,随着蓄电池电动势的逐渐提高,逐步增加充电电压的方法叫定电流充电。当充到蓄电池单格电压上升至2.4V(电解液开始冒气泡)时,再将充电电流减小一半后保持恒定,直到蓄电池完全充足。一般使用充电机,在充电工作间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常采用这种定电流充电法。因为它有较大适用性,可任意选择和调整电流,适应各种不同条件(新蓄电池的初充电,使用中的电池补充充电以及去硫充电等)下的蓄电池充电,其主要特点是充电时间长。(2)定电压充电:在充电过程中,加在蓄电池两端的充电电压保持恒定不变的充电方法,称为定电压充电。汽车上的发电机对蓄电池的充电即为定电压充电。其特点是充电开始,充电电流很大,随着蓄电池电动势的不断增高,充电电流逐渐减小。充电终了,充电电流将自动减小至零,因而不需要人照管。同时由于定电压法充电速度快,45h内蓄电池就可获得本身容量的9095,比定电流充电时间的大大缩短。所以特别适合对具有不同容量的蓄电池进行充电。在定电压充电过程中,充电电压对充电的效果影响很大,如果充电电压合适,蓄电池充足电后,充电电流可自动减小到0。如果充电电压低,蓄电池将永远也充不满电,对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充电电压过高,在蓄电池充满电后还会继续充电,此时的充电即为过充电,过充电将会消耗电解液中的水份,也会影响蓄电池的使用寿命。(3)脉冲快速充电法 脉冲快速充电,亦为分段充电法。整个充电过程为:正脉冲充电、停充(25ms)、负脉冲(瞬间)放电或反充、再停充一再正脉冲充电。该充电方法显著的特点是充电速度快,即充电时间大大缩短。一次初充电只需5h左右,补充充电仅需lh左右。采用这种方法充电,还可以使蓄电池容量增加,使极板“去硫化”明显。但其缺点是充电速度快,析出的气体总量虽减少,可其出气率高,对极板活性物质的冲刷力强,故易使活性物质脱落,因而对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会有一定影响。2、充电种类2.9.2.1初充电:新蓄电池或修复后的蓄电池(更换极板)在使用之前的首次充电为初充电。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检查铅蓄电池外壳已破裂,拧下加液口盖的螺塞,检察通气孔是否畅通。(2)按照不同季节和气温选择电解液密度,将选择好的温度低于35的电解液从加液孔处缓缓加人蓄电池内,液面要高出极板上沿15mm。(3)蓄电池加人电解液后,静止68h,让电解液充分浸渍极板。此时由于电解液渗透到极板内部,容器里的电解液减少,液面下降,应再加人电解液把液面调整到规定值。待电池内温度低于30时,将充电机的正极接到蓄电池的正极,充电机的负极接到蓄电池的负极,准备充电。因为新蓄电池在贮存中可能有一部分极板硫化,充电时容易过热,所以初充电的电流选用的较小,充电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的充电电流约为蓄电池额定容量的115,充电至电解液中有气泡析出,端电电达到2.4V。第二阶段充电电流约为蓄电池额定容量的1/30。充电过程中,应经常测量电解液的密度和温度。充电初期密度会有降低情况,不需要调整它,但要随时以相同的电解液调正液面高度到规定值。如果充电时电解液的温度上升到40时,要将充电电流减半;如果温度继续上升到45时,则应停止充电,采用水冷或风冷的办法实行人工降温,待冷至35以下时再继续充电。整个初充电大约需60h,初充电过程中,如减少充电电流则应适当延长充电的时间。2.9.2.2 蓄电池的补充充电 蓄电池在使用中,如果发现起动机运转无力;灯光比平时暗淡,冬季放电超过25,夏季放电超过50,贮存不用已近一个月的蓄电池,都必须进行补充充电。另外,由于汽车上使用的蓄电池进行的是定电压充电,不一定能使蓄电池充足,为了有效防止硫化,最好每 23个月进行一次补充充电。补充充电具体步骤如下:(1)从汽车上拆下蓄电池,清除蓄电池盖上的脏污,疏通加液孔盖上的通气小孔,消除极桩和导线接头上的氧化物。(2)检查电解液的密度和液面高度,如果密度不符合规定要求,用蒸馏水或密度为1.4gcm3的稀硫酸调配,电解液液面应高出极板上缘 15mm。(3)用高率放电计检查各单格电压的放电情况,要求蓄电池的各个单格电池读数(电压值)基本一致。(4)将蓄电池正极接充电机正极,蓄电池负极接充电机负极,补充充电也应按表2-5所示的充电规范进行,一共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充电电流约为蓄电池额定容量的110,充至单格电压为2.3V2.4V;第二阶段的充电电流约为容量的1/20,充至单格电压为2.52.7V,电解液达到规定值,并且在23h内基本不变,蓄电池内产生大量气泡,电解液呈“沸腾”状态,此时表示电池电已充足,时间大约为15h。(5)将加液口盖拧紧,擦净蓄电池表面,便可使用。3、充电注意事项(图1-23)图1-23充电注意事项(1)严格遵守各种充电方法的充电规范。(2)充电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各单格电池的电压和密度变化,及时判断其充电程度和技术状况。(3)在充电过程中,密切注意电池的温度。(4)初充电时应连续进行,不能长时间间断。(5)配制和灌入电解液时,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则和器皿的使用规则。(6)充电时要经常备用冷水、10苏打溶液或 10的氨水溶液。(7)充电室要安装通风装置,并要严禁有明火。(8)充电设备不应和蓄电池放置在同一工作间,充电时应先接牢电池线,停止充电时应先切断电源,严防火花发生。 单元二蓄电池技术状况的检查蓄电池技术状况的检测包括:电解液液面高度的检查、蓄电池端电压的检测、电解液密度的测量及蓄电池放电程度的检查。1、蓄电池电解液液面高度的检查必须定期的检查电解液的高度,如有必要必须添加蒸馏水。蓄电池的壳体为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的,在上面有正常液位范围标记(图1-24)。电解液的液位必须在该范围之内。图1-24透明壳体液位检查在黑壳体的蓄电池中,电解液液体必须保持在隔板上10到15毫米(图1-25),即保持足够高以没过各电解槽中的极板。图1-25 黑壳体液位检查2、蓄电池端电压的检测 用高率放电计测量单格电池的端电压:高率放电计如图1-26所示,测量时按以下步骤进行:图1-26高率放电计(1)放电叉的两触针紧压在蓄电池单格的正负极桩上。(2)测量5s,观察放电计的电压,记录电压值。(3)分别测得6个单格的电压。此时蓄电池是在大电流放电情况下的端电压,各单格的端电压应在1.5V以上,且能稳定5s。= 1 * GB3如果各单格的电压低于1.5V,但5s内尚能稳定者则为放电过多应及时进行充电恢复。= 2 * GB3单格电压低于1.5V且5s内电压迅速下降,则表示有故障。= 3 * GB3某单格无电压指示,说明内部有短路、断路或严重硫化故障。用万用表测量蓄电池的端电压:(1)将万用表置直流 10V挡;(2)将万用表的正表笔接蓄电池单格的正极端,负表笔接负极端,如图1-27。图1-27万用表测蓄电池电压(3)读出指示电压值,2V为正常值。(4)电压值低于1.7 V,表明蓄电池已放电,需进行保养充电。3、放电程度的检查方法 电解液密度与放电程度的关系是密度每下降OO1g/cm3相当于蓄电池放电 6,当判定蓄电池在夏季放电超过50,冬季放电超过25时不宜再使用,应及时进行充电,否则会使蓄电池早期损坏。放电程度可通过用密度计(图1-28)测量电解液密度来估算和用高率放电计测量单格电池电压来判定放电程度。1-28密度计六、实训注意事项:1、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2、充电过程中注意蓄电池的正负极柱,防止接反造成短路烧坏设备。3、使用仪器要轻拿轻放。4、测电解液密度注意防止电解液溅入眼睛。七、实验报告:1蓄电池充电方法。2蓄电池技术状况检测数据与分析。八、实训考核:实训二发电机与调节器 发电机与调节器一、实训目的与要求:1掌握交流发电机的拆装顺序,并且能够正确使用拆装工具;2根据交流发电机工作原理,在拆装过程中熟悉交流发电机各零部件,并掌握其基本技术要求;3能清楚地说明各零部件在发电机工作时的作用;4掌握触点式调节器的常规检查和维护方法;5掌握集成电路式调节器技术状况的检查方法;6能够根据相关的标准对检测结果做出正确的结论。二、实训教学重点、难点:1零部件的检修、故障分析2交流发电机调节器使用与维护3发电机试验4发电机、调节器检测与性能试验四、实训设备及器材:台钳、蓄电池、一字、十字起子大小各一,开口、梅花扳手各一套;硅整流交流发电机一台;触点调节器,电子调节器; 万用表、电流表、电压表、电烙铁、卡尺12V.2W小灯泡、弹簧秤、游标卡尺或钢板尺、拉器、百分表4油盆、毛刷各一,适量清洗剂、润滑脂、“00”号纱布及棉纱。五、实训内容及步骤:单元一硅整流交流发电机的不解体检测用万用表检测发电机各接线端子间的电阻,应与规定相符。常见交流发电机各接线柱之间的阻值如表4所示。一般12V发电机转子绕组电阻约为3.56,24V的约为1521。单元二交流发电机的分解与清洗1)拆下固定电刷组件和调节器总成的两个固定螺钉,取下电刷和调节器。2)分别用直径为14mm、smm的套筒扳手拆下输出端子(B+)和励磁绕组接线端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