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化江西省财政支出结构的思考摘要:近五年,我省各级财政部门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了对社保、教育、科技、农业等重点支出项目的支持力度,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公共服务和宏观调控为主要内容的支出模式逐步形成。但是,多级次的管理体制、集权式的收入分配秩序、支出范围界定不匹配等问题仍然制约着公共财政职能的发挥。为更好的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促进全民创业的开展,本文以公共财政职能为基础,结合政府各项财政改革,和“十一五”相关经济发展指标,提出了进一步优化我省财政支出结构的初步设想。关键词:社会公共支出 经济建设支出 政府服务支出 存量财力 增量财力一、 近五年我省财政支出结构现状2000年2004年,我省财政支出由223.5亿元提高到454.1亿元,年均增长19.4,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平均为1.5,比全国各省平均水平低0.8个百分点;我省财政支出占全省GDP的比重平均为12.9,比全国各省平均水平低7.2个百分点。表明我省财政支出和全国各省平均水平相比不仅在规模上存在差距,而且支出对经济总量的贡献方面还有较大差距。近五年,我省财政支出结构的大体情况是: 图1-1 我省三级财政支出比重 图12我省财政支出结构从财政支出级次看(如图1-1),县级财政支出占全省财政支出近六成,表明财力重点向县级倾斜。从财政支出结构看(如图1-2),占我省支出比重前三位的分别是教育支出(18.2%)、社保支出(15.2%)、支农支出(13.6%),三者累计(47%)基本占全省支出规模的一半。为对我省财政支出结构作进一步分析,结合公共财政的需要和即将实行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将财政支出按功能划分为社会公共支出、经济建设支出、政府服务支出三大类,也为公共财政框架下支出范围的界定提供参考。1、社会公共支出社会公共支出范围为满足公共产品需要的支出,主要包括教育支出、卫生支出、社保支出和科学支出。(1)教育支出逐步加大,但比重变化缓慢2000年2004年,教育投入年均增长17.7,但占财政支出比重基本维持在18%左右,比重变化缓慢。(2)卫生支出平稳增长,但比重逐年缩小2000年2004年,卫生支出年均增长14.3,人均支出由24.9元提高到41.1元,但占财政支出比重逐年减少。(3)社保支出快速增长,但增幅有所减缓2000年2004年,社保支出年均增长24.4,但同比增幅由2000年的57.4%下降到2004年的1.3。需要说明的是,2004年社保增幅若剔除一次性因素的影响(2003年中央下达企业关闭破产补助6.8亿元),增长率也仅为11。.(4)科技支出波动增长,但总量明显不足2000年2004年,科技支出环比增幅波动大,但支出总量平均为3亿元,仅相当于教育支出的1/20,人均金额不到10元。2、经济建设支出经济建设支出范围为满足社会服务供给需要的支出。主要包括支农支出和基建支出。我省是农业大省,又处于富民兴赣时期,三农问题的缓解和全民创业的发展依赖于经济建设支出:(1)支农支出比重上下浮动2000年2004年,支农支出受政策性因素影响,增幅变动较大,最大幅差为75.8,支出比重同比也表现出年度性的上下浮动。(2)基建支出比重稳步上升基建支出在2001年出现大的增长后,近两年一直保持较平稳的增长态势,占财政支出比重由2000年的4.1%稳步上升到2004年的5.2%。3、政府服务支出政府性服务支出范围为保证政权运转需要的支出,主要包括行政管理费和公检法司支出。2000年2004年,行政管理费由21亿元提高到41.7亿元,年均增长18.7,占财政支出比重平均为9.3,比全国各省的平均水平高出近1个百分点,但从总体上看比重是趋于下降,表明我省的行政成本近年来得到了一定控制。公检法司支出由15.4亿元提高到32.3亿元,近两年投入力度明显加大,年均增长20.4,占财政支出比重平均为6.9,略高于全国地方政府的平均水平。综上所述,三大类支出的整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支出比重排名占全省财政支出比重近五年比重变化趋势1、社会公共支出38%逐步上升2、经济建设支出18%升中有降、逐渐回落3、政府服务支出16%基本保持稳定累计72%结论:三大类支出累计占全省财政支出的七成以上,其中:社会公共支出是支出比重最大的类别,约占全省财政支出的四成,经济建设支出、政府服务支出都约占全省财政支出的二成,并且从三类支出的比重变化趋势来看,基本和公共财政发展方向趋于一致,说明我省的财政支出结构正在不断优化。二、当前支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财政支出越位与缺位并存越位突出表现在:(1)对经济建设介入程度高。财政支出中经济建设比重虽有下降,但份额仍然较大,包括对企业的经营方面,财政仍有不同程度的介入,如挖潜改造支出、对企业的亏损补贴等。此外,还有大量未列入财政预算的政府融资建设项目,这些融资的最终偿债主体仍是财政,不但消耗了财力,也增加了财政风险。(2)财政供养人数负担重。至2004年,我省财政供养人数共147万,工资支出164.1亿元,约占当年财政支出40。其中县级供养人数111万,工资支出115.5亿元,占县级地方财政支出43,并且相当于县级地方全部财政收入。财政供养人员的膨胀,导致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也是造成“吃饭型”财政的重要因素。 缺位表现在:(1)公益支出弱化。我省教育、社保、卫生、科技等公益支出比重虽有上升,但仍然偏低,且总量偏小。其中: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平均为2.3,与国家提出的4%目标和国际5.1%的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卫生支出占全省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1%,虽接近全国各省平均水平(4.2%),但远低于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20的平均水平。社保支出比重为15.2%,虽然在全省的支出结构中属第二大支出,但总体仍处于低水平运行状态,特别是广大农村还难以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科技支出比重为0.9%,只相当于全国各省平均水平(1.8%)的一半,特别是与东部省份比有较大差距,以2003年我省与东部省份地方财政科技经费比较为例(如下表所示),可以看出我省的科技投入力度有待加强。 地方财政支出省份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亿元)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江西3.60.9山东23.22.3江苏21.22.0浙江29.43.3上海19.81.8福建10.182.3(2)支出内部结构不合理。我省财政支出结构从支出类别分析,主要存在以上不足。此外,从支出类别的内部投入情况来看,也存在不足。从教育支出的内部结构来看(如下表所示),我省义务教育阶段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的投入比例失衡,通常是人员经费比例越高,反映教育水平越低。 项目年份小学初中高等教育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人员经费公用经费200122.0亿元5.7亿元6.9亿元6.2亿元200225.7亿元6.1亿元9.1亿元8.0亿元200326.8亿元7.4亿元16.0亿元6.5亿元11.4亿元11.7亿元200429.7亿元8.5亿元17.1亿元6.9亿元13.1亿元14.5亿元平均26.1亿元6.9亿元16.6亿元6.7亿元10.1亿元10.1亿元据分析,按照正常标准小学教育中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之比应为2.3:1,初中教育应为1.5:1,高等教育则应达到1:1。而根据上表可统计出,我省小学教育中两者之比为3.7:1;初中教育为2.5:1,高等教育阶段正好为1:1。由此可推论出,今后我省要重点加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公用经费的投入,通过内部结构调整,使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的比例逐渐达到上述合理标准。从教育支出的增量分配情况来看,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的经费分配情况如下表所示:优化前教育支出增量的分配情况项目年份教育支出增量(亿元)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分配于人员经费比重%分配于公用经费比重%分配于人员经费比重%分配于公用经费比重%200110.5200212.130.6%3.3%20034.922.4%26.5%200410.328.2%10.7%10.7%3.9%平均9.527.1%13.5%从卫生支出的内部结构来看(如下表所示),我省在2004年对乡镇卫生院、防治防疫、妇幼保健的投入有较大的增长,但除了防治防疫外,卫生支出中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这二项的投入比重都呈逐年下滑趋势。年份乡镇卫生院防治防疫妇幼保健同比增幅占卫生支出同比增幅占卫生支出同比增幅占卫生支出2000-5.014.00.57.93.33.0200123.815.130.09.048.43.920023.214.49.69.119.62.920036.813.145.411.22.72.5200416.613.126.812.223.72.7平均12.314.027.29.911.03.0从卫生支出增量的情况来看,分配于乡镇卫生院、防治防疫和妇幼保健的增量情况如下表所示:优化前卫生支出增量的分配情况年份卫生支出增量(亿元)其中:乡镇卫生院增量所占比重%防治防疫增量所占比重%妇幼保健增量所占比重%20000.7-14.3%0.0%0.0%20011.428.6%14.3%14.3%20021.10.0%9.1%-9.1%20032.38.7%21.7%0.0%20042.512.0%20.0%4.0%平均1.67.0%13.0%1.8%从社保支出的内部结构来看(如下表所示),城市低保的增幅近两年来呈下降趋势,而农村社会救济支出(含农村五保户、贫困户的生活救济,以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从2004开始才在数量上有较大的增长,且增幅不稳定,上下波动较大。年份城市低保农村社会救济金额(亿元)同比增幅占社保支出金额(亿元)同比增幅占社保支出20000.551.31.70.315.41.020010.746.71.90.300.820023.4378.46.10.7133.31.320035.666.98.21.042.91.420046.413.99.22.3130.03.3平均3.389.15.40.966.41.6从科技支出的内部结构来看(如下表所示),技术开发、科学技术普及这两项支出是影响我省科技水平的较关键因素,目前这两项支出占科技支出的比重仍然偏低,并且近五年来,科技支出内部投入中的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支出基本为零。年份技术开发科学技术普及金额(亿元)同比增幅占科技支出金额(亿元)同比增幅占科技支出20000.2 27.8 9.60.1 0.0 4.820010.3 33.3 9.60.2 100.0 6.420020.3 0.0 10.40.2 0.0 7.020030.3 0.0 9.90.2 0.0 6.620040.3 0.0 8.20.3 50.0 8.2平均0.310.710.00.231.66.6从支农支出的内部结构来看(如下表所示),涉及农业基础设施和发展潜力的基础支出、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占支农支出的比重都呈下滑趋势,特别是基建支出近两年来下降较快。年份基建支出农业综合开发金额(亿元)同比增幅占支农支出金额(亿元)同比增幅占支农支出200017.4 4.3 49.3 3.1 0.7 8.7 200110.2 -41.3 32.2 4.3 38.6 13.5 200222.9 124.8 43.7 4.0 -6.7 7.6 200313.0 -43.5 29.3 4.4 9.6 9.9 20048.9 -31.1 14.1 4.0 -9.1 6.3 平均14.516.033.73.96.69.2此外,财政对生态资源、环境保护、群众文化生活设施(体育馆、博物馆、图书馆、社区中心)等支持力度也有待加大。2、财政支出中财权与事权不对称我国纵向财力差异悬殊,据统计,在中央集中57%的财力外,省级财政平均又集中了28%的财力,市县乡三级财政只掌握15%的财力。从我省财权和事权相匹配的情况来看,两者间的最大幅差为8个百分点,而全国的财权、事权幅差为22.4个百分点,是我省的5.6倍。表明在财权、事权统一上,我省优于全国情况,但是也存在不对称的问题,尤其是县级,近五年县级收入比重持续下滑,支出比重却稳步上升,其中2001年-2004年县级负担的教育支出占全省教育支出的3/4,这也是造成县乡财政困境日深的重要因素。3、财政支出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存在缺陷(1)事前的支出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预算编制前对预算项目和结构是否科学、单位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是否合理等缺乏必要的考量和论证。预算编制过程中考虑人为因素、历史因素较多,较多地继承了以往的不合理因素,固化了原有的供给范围和支出结构,不利于范围的重新确定和支出结构的优化。(2)事中的支出预算约束软化。由于种种原因,预算执行中调整预算、追加预算较多,并且这些预算往往缺乏科学论证,人为因素较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预算执行的刚性。如下表所示,近年来,年度预算执行中调整的预算数基本上和最初的预算数相当,表明我省有一半的预算数是事中调整的。项目年份年初预算数(亿元)调整后预算数(亿元)决算数(亿元)年初预算数占调整后预算数比重%2001173.6391.3283.744.42002218.1453.3341.248.12003271.7505.2382.153.82004330.5618.7454.153.4平均248.5492.1365.350.0%(3)事后的支出监督弱化。目前,对财政支出的监督力度不够,往往流于面上的检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尚未建立,这些也是导致财政支出效益低下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三、优化我省财政支出结构的原则1、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原则财政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财政,其中社会公共需要是公共财政理论的基石。政府通过财政参与社会资源配置,弥补市场缺陷,因此,财政支出范围应首先保证社会公共产品的供给,财政支出的结构应优先体现社会公共需要,在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中,必须以公共需要为原则来界定和规范财政行为。2、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原则效益分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主要可由市场机制解决,社会效益则应通过支出结构的优化来实现。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应以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财政应根据公共产品社会效益的不同,分层次、有重点地确定支出范围和分配秩序。如,公共产品中的纯公共产品社会效益最大,财政应首先保证这部分的支出,然后再保证准公共产品中财政应负担部分的支出。3、财政支出结构相互协调原则财政支出结构的协调主要指支出内部各类别以及类别中各个要素间的相互协调。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表现在改变过去支出结构中各个要素不分主次平均发展的状况,实现支出重点与非重点的平衡发展。各要素在财政支出结构中的地位,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支出结构的协调是动态的协调,是支出各要素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实现相互促进的发展。4、财权与事权相统一原则财政与事权相统一是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前提,也是体现公平负担的关键。对支出结构的优化,应在服从政府职能范围的基础上,按现实财力,界定出各级财政的合理支出范围。各级财政的支出结构重心应有所不同,中央财政的结构重心是财政收入再分配职能,地方财政的结构重心是资源配置职能,应在体现各自职能的基础上,实现财权、事权重心的协调统一。四、优化我省财政支出结构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对策我省“十一五”期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指导思想应为:按照公共财政理论,在对过去五年支出内部结构进行因素分析和趋势判断的基础上,对已有支出存量和增量提出具体的优化方案,拟定出我省“十一五”财政支出规划。今后支出方向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五个统筹”的需要,促进创新创业江西、绿色生态江西、和谐平安江西的建设。结合中央和省委“十一五”规划的思路建议,对我省支出结构分析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对症下药,制定具体的支出结构优化对策如下:1、改变资金管理方式改变资金管理目前“撒胡椒面式”的现状,变分散支出为集中支出,对重大项目资金实行封闭式运行管理,防止截留、挤占和挪用。针对基层财政配套资金落实难的问题,建议对其项目建设按轻重缓急分批分期进行,在投入资金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将资金集中起来建设项目,以减轻基层财政配套负担,保证项目投入一批、完工一批,防止“烂尾工程”,发挥出资金的应有效益。2、合理分配财力增量公共财政体现在以人为本,统筹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促进和诣社会的建设。按照公共财政框架,政府将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就使政府在社会保障、公益事业等方面的支出增长应该更快。根据我省“十一五”经济发展指标及目标,建议“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财力的分配指导性方案如下:(1) 教育支出:加大教育投入是贯彻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十一五”期间应实现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教育支出要占GDP4%的目标。考虑到“十五”期间教育支出只占GDP2.3%的现状,这个目标要在现有基础上分五年逐步达到,争取在2010年实现。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年份生产总值(亿元)教育支出(亿元)财政支出(亿元)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20054060.093.0544.917.120064506.6115.5 653.917.720075002.3143.3 784.618.320085552.6177.9 941.518.920096163.4220.7 1129.819.520106841.3273.7 1355.820.2“十一五”期间平均5613.2186.2973.118.9注:(1)生产总值按省委“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GDP年均增长11%的指标进行测算。(2)教育支出按“十五”期间年均增长率17.7%测算,预计2005年可达到93.0亿元,2010年按国家提出的占GDP4%的目标测算应达到273.7亿元,由此可推算出“十一五”期间教育支出年均增长率为24.1%。(3)财政支出在“十五”期间财政支出年均增长率19.4%的基础上,按20%的增长率计算。根据上表数据可测算出,“十一五”期间教育支出应按年均增长率24.1%的速度增长,占GDP的比重逐年为2.6%、2.9%、3.2%、3.6%、4%,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平均为18.9%。根据以上分析,可测算出“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财力中对教育支出的分配方案:优化前教育支出增量占财政支出增量情况优化后教育支出增量占财政支出增量情况年份金额(亿元)比重%年份金额(亿元)比重%20006.441200622.5 20.6200110.517.5200727.8 21.3200212.121200834.6 22.020034.912200942.8 22.7200410.314.3201053.0 23.5平均8.821.2平均36.122.0(2) 卫生支出:2000年2004年,我省卫生支出占GDP比重为0.5%,占财政支出比重为4.1%,相对于全国各省平均水平来说,我省的情况是正常的,但是按照国际平均水平来看,卫生支出占GDP比重应为2.5%,同时占财政支出比重应达到11%,并且我国已对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战略目标作出了承诺,从全国情况来看,这些目标都还未实现,从我省现有情况来看,离这一目标也有较大差距,因此我省可争取走在前面,在“十一五”期间分五年逐步达到这一目标。根据测算,只要在未来五年内,我省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的平均值应由目前的4%提高到8%,占GDP比重逐年达到0.7%、0.9%、1.3%、1.8%、2.5%,我省就可实现这一目标,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年份生产总值(亿元)卫生支出(亿元)财政支出(亿元)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20054060.020.1544.93.720064506.630.8 653.9 4.720075002.347.3 784.6 6.020085552.672.6 941.5 7.720096163.4111.4 1129.8 9.920106841.3171.0 1355.8 12.6“十一五”期间平均5613.286.6973.1 8.2注:(1)生产总值按省委“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GDP年均增长11%的指标进行测算。(2)卫生支出按“十五”期间年均增长率14.3%测算,预计2005年可达到20.1亿元,2010年按国际平均水平占GDP2.5%的目标测算应达到171.0亿元,由此可推算出“十一五”期间卫生支出年均增长率为53.5%。(3)财政支出在“十五”期间财政支出年均增长率19.4%的基础上,按20%的增长率计算。根据上表,可测算出“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财力中对卫生支出的分配方案:优化前卫生支出增量占财政支出增量情况优化后卫生支出增量占财政支出增量情况年份金额(亿元)比重%年份金额(亿元)比重%20000.74.2200610.7 9.820011.42.4200716.5 12.620021.11.8200825.3 16.120032.35.5200938.8 20.620042.53.5201059.6 26.4平均1.63.5平均30.217.1(3)社保支出:2004年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郑斯林提出:中国将积极调整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特别是加大地方政府对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逐步把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提高到1520。中国财政部肖捷副部长也指出:中国财政部门正在努力健全公共财政体系,逐年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从我省目前情况来看,社保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为15.2%,因此在“十一五”期间,我省应努力将这一指标提高到20%,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年份财政支出(亿元)社保支出(亿元)社保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2005544.986.816.02006653.9 109.0 16.72007784.6 136.9 17.42008941.5 172.0 18.320091129.8 216.0 19.120101355.8 271.220.0“十一五”期间平均973.1 181.0 18.3注:(1)社保支出按“十五”期间年均增长率24.1%测算,预计2005年可达到86.8亿元,2010年按达到财政支出20%的目标测算应达到271.2亿元,由此可推算出“十一五”期间社保支出年均增长率为25.6%。(2)财政支出在“十五”期间财政支出年均增长率19.4%的基础上,按20%的增长率计算。根据上表数据可知,“十一五”期间,社保支出应按年均增长率25.6%的速度增长,改变前文分析的2000年2004年社保增幅迅速减缓的情况,在2010年实现社保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20%的目标。根据上表,可测算出“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财力中对社保支出的分配方案:优化前社保支出增量占财政支出增量情况优化后社保支出增量占财政支出增量情况年份金额(亿元)比重%年份金额(亿元)比重%200010.668200622.2 20.420018.514.1200727.9 21.3200217.530.3200835.1 22.4200313.934.1200944.0 23.420040.91.2201055.2 24.4平均10.329.5平均36.922.4(4)科技支出:科技投入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因素,财政支出必须向科技发展倾斜,才能实现科学发展观。目前,我省的科技投入相对于其他类支出的情况来看,属于急需调整优化的,不仅在总量上规模偏小,而且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0.9%,仅相当于全国各省平均水平1.8%的一半,因此在“十一五”期间,我省应重点加强财政支出结构中科技支出的优化,至少要超过全国各省平均水平,另外要争取在2010年实现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5%,发挥出科技支出对全民创业以及我省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年份财政支出(亿元)科技支出(亿元)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2005544.94.90.92006653.9 8.3 1.32007784.6 14.0 1.82008941.5 23.7 2.520091129.8 40.1 3.620101355.8 67.8 5.0“十一五”期间平均973.1 30.82.8注:(1)科技支出按“十五”期间占财政支出比重0.9%测算,预计2005年可达到4.9亿元,2010年按达到财政支出5%的目标测算应达到67.8亿元,由此可推算出“十一五”期间科技支出年均增长率为69.1%。(2)财政支出在“十五”期间财政支出年均增长率19.4%的基础上,按20%的增长率计算。根据上表数据可知,“十一五”期间,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在2008年可调整到位,达到全国各省平均水平,并在2010年实现占财政支出5%的目标。此外,我国有关法律规定研究与开发科技经费(R&D)要达到GDP的1.5%,而我省2000年2004年RD占GDP的比重平均仅为0.5%,只达到国家规定的1/3。而以上表测定的科技支出投入方案推算,根据我省2000年2004年科技支出占RD比重的情况预测,到2010年我省RD占GDP的比重可达到3.9%,超过了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根据上表,可测算出“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财力中对科技支出的分配方案:优化前科技支出增量占财政支出增量情况优化后科技支出增量占财政支出增量情况年份金额(亿元)比重%年份金额(亿元)比重%20000.31.820063.4 3.120011.01.720075.7 4.420020.20.420089.7 6.220030.10.3200916.4 8.720040.60.9201027.7 12.2平均0.30.9平均12.66.9(5)基础设施:一是加强群众文化生活场馆设施建设。建议对省内及重点地区的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体育馆、社区中心等文体设施、以及残疾人的公益设施(如特殊教育学校)等给予一定数额的专项补助。二是建议从2006年起对我省农业、矿产资源优势地区的县乡、乡镇、村村公路进行整饬,并与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网对接。三是建议筹集专项资金对粮食主产区的小型病险水库及灌渠进行维修。四是加大环境保护的支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也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清山”的要求。综上所述,优化前后,财政支出结构和财政支出增量分配的对比情况如下表所示:表一: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情况优化前财政支出结构情况优化后财政支出结构情况财政支出100%财政支出100%其中:教育支出18%其中:教育支出19%卫生支出4%卫生支出8%社保支出15%社保支出18%科技支出1%科技支出3%小计38%小计48%表二:财政支出增量分配的优化情况优化前财政支出增量分配方案优化后财政支出增量分配方案财政支出增量100%财政支出增量100%其中:教育支出增量21%其中:教育支出增量22%卫生支出增量4%卫生支出增量17%社保支出增量30%社保支出增量22%科技支出增量1%科技支出增量7%小计56%小计68%结论:从财政支出结构中的支出类别优化来看,在“十一五”期间应提高社会公共支出比重,由目前占财政支出的40%左右分五年逐步提高,至2010年达到57%,其中教育支出占20%,卫生支出占12%,社保支出占20%,科技支出占5%。逐步降低经济建设支出比重,经济建设主体应由政府转向企业,财政只进行涉及国计民生的公益性基础设施的建设,要从过去对生产领域的直接投入,逐步转移到为生产建设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上来;政府服务支出比重保持稳中有降,对税务等部门事业费的增长要深入分析、规范管理。3、优化支出类别的内部结构针对前文分析的支出类别内部结构的缺位情况,拟进行如下补位:(1) 教育支出中:一是建议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教育的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的比例由3.7:1,分五年逐步调整为2.3:1,具体调整方案如下: 优化前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分配情况(亿元)优化后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分配情况(亿元)年份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两者之比年份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两者之比200122.05.7 3.9:1200636.311.63.1:1200225.76.14.2:1200740.113.82.9:1200326.87.43.6:1200844.316.52.7:1200429.78.53.5:1200948.919.72.5:1200532.89.73.4:1201054.123.52.3:1注:(1)优化后人员经费按“十五”期间年均增长率10.5%测算。(2)优化后公用经费按“十五”期间年均增长率14.2%测算,预计2005年可达到9.7亿元,2010年按与人员经费1:2.3的比例测算应达到23.5亿元,由此可推算出“十一五”期间公用经费的年均增长率为19.4%。从教育支出增量的情况来看,优化后分配于小学教育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情况如下:优化后教育支出增量分配情况年份教育支出增量(亿元)其中:人员经费增量(亿元)人员经费增量所占比重%其中:公用经费增量(亿元)公用经费增量所占比重%200622.53.515.6%1.9 8.4%200727.83.813.7%2.2 8.1%200834.64.212.2%2.7 7.8%200942.84.610.9%3.2 7.5%201053.05.29.8%3.8 7.2%平均36.14.312.4%2.87.8%二是建议初中教育中两者之比由2.5:1,逐步调整为1.5:1,具体调整方案如下:优化前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分配情况(亿元)优化后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分配情况(亿元)年份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两者之比年份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两者之比2001200619.6 8.6 2.3 :12002200720.9 10.2 2.0 :1200316.06.52.5:1200822.4 12.1 1.8 :1200417.16.92.5:1200923.9 14.3 1.7 :1200518.37.32.5 :1201025.5 17.0 1.5 :1注:(1)优化后人员经费按近两年增长率6.9%测算。(2)优化后公用经费按近两年增长率6.2%测算,预计2005年可达到7.3亿元,2010年按与人员经费1:1.5的比例测算应达到17.0亿元,由此可推算出“十一五”期间公用经费的年均增长率为18.4%。从教育支出增量的情况来看,优化后分配于初中教育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情况如下:优化后教育支出增量分配情况年份教育支出增量(亿元)其中:人员经费增量(亿元)人员经费增量所占比重%其中:公用经费增量(亿元)公用经费增量所占比重%200622.51.35.8%1.35.8%200727.81.34.7%1.65.8%200834.61.54.3%1.95.5%200942.81.53.5%2.25.1%201053.01.63.0%2.75.1%平均36.11.44.3%1.95.5%三是建议高等教育阶段对基础学科建设、科研课题经费加强投入,打造我省的品牌学科,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2)卫生支出中:一是建议乡镇卫生院投入比重由目前的13%,提高3个百分点,达到16%左右。优化前卫生支出中乡镇卫生院支出情况优化后卫生支出中乡镇卫生院支出情况年份乡镇卫生院(亿元)占卫生支出比重%年份乡镇卫生院(亿元)占卫生支出比重%20001.414.020064.2 13.5%20011.815.120076.7 14.1%20021.814.4200810.7 14.7%20032.013.1200917.1 15.4%20042.313.1201027.4 16.0%20052.612.9平均13.717.3%注:优化后乡镇卫生院支出按“十五”期间年均增长率12.3%计算,预计2005年可达到2.6亿元,占卫生支出13%,2010年按占卫生支出16%的比重测算,预计可达到27.4亿元,由此可推算出“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率为60.2%。二是建议防治防疫支出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集中解决社会弱势群体医疗保健问题,以及尽时防范如禽流感等突发性疫情灾害。优化前卫生支出中防治防疫支出情况优化后卫生支出中防治防疫支出情况年份防治防疫(亿元)占卫生支出比重%年份防治防疫(亿元)占卫生支出比重%20000.87.920064.31420011.19.020077.11520021.29.1200811.61620031.711.2200918.91720042.212.2201030.81820052.713.4平均14.516注:优化后防治防疫支出按“十五”期间年均增长率27.2%计算,预计2005年占卫生支出比重为13%,以此为基数,“十一五”期间按占卫生支出比重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进行测算。三是按照省委“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加强妇幼卫生保健要求,建议将妇幼保健支出比重由目前的3%,提高到5%。优化前卫生支出中妇幼保健支出情况优化后卫生支出中妇幼保健支出情况年份妇幼保健(亿元)占卫生支出比重%年份妇幼保健(亿元)占卫生支出比重%20000.33.020061.0 3.320010.53.920071.7 3.720020.42.920083.0 4.120030.42.520095.0 4.520040.52.720108.6 5.020050.63.0平均3.94.1注:优化后妇幼保健支出按“十五”期间年均增长率11.0%计算,预计2005年可达到0.6亿元,占卫生支出比重为3%,2010年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省徐州市树恩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英语试卷(含答案)
- 差旅报销课件读后感
- 运输经济高级经济实务经济师考试试题与参考答案(2025年)
- 除颤仪的使用考核试题及答案
- 云南楚雄州姚安县公安局警务辅助人员招聘考试真题2024
- 中国农业银行湖南省分行招聘考试真题2024
- 河北邢台市中心血站招聘考试真题2024
- 清洁环保行业宣传策划
- 2025企业高级管理劳动合同模板
- 2025年企业移动应用开发合同正式版样本
- 第四讲-正确认识中国经济热点问题-2025秋版本-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国家安全
- 2025北京京剧院招聘工作人员10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配电柜组装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林业安全知识培训教育课件
- 2025年青海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卫生类护理学专业知识试题
- Z世代对消费场所视觉对比度
- 语言认同建构机制-第1篇-洞察及研究
- 2025秋季第一学期开学典礼德育主任的发言稿:让责任与品格同行让梦想与行动齐飞
- 2025年贵州省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 吴伯萧名篇阅读理解与教学设计
- 仓库基础知识培训教材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