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七章 脂类代谢 MetabolismofLipids 脂肪和类脂总称为脂类 lipid 脂肪 fat 三脂酰甘油 triacylglycerols TAG 也称为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 TG 类脂 lipoid 胆固醇 cholesterol CHOL 胆固醇酯 cholesterolester CE 磷脂 phospholipid PL 鞘脂 sphingolipids 分类 定义 第一节脂质的构成 功能及分析 甘油三酯 甘油磷脂 phosphoglycerides 胆固醇酯 脂类物质的基本构成 X 胆碱 水 乙醇胺 丝氨酸 甘油 肌醇 磷脂酰甘油等 triglyceride 4 脂肪酸 fattyacid 通常含偶数碳原子12 24碳16碳和18碳脂肪酸含量最多碳原子计数 双键位置 CH3 CH2 n COOH 9顺 碳原子9和10之间有一个顺式双键 18 4 3表明18个碳原子组成的直链并且有4个双键 第一个双键在CH3端第三个键的位置 5 Eicosapentaenoicacid EPA 20 5 5 8 11 14 17 omega 3fattyacid 二十碳五烯酸 6 硬脂酸 18C 软脂酸 16C 油酸 18 1 亚油酸 18 2 必需脂肪酸 essentialfattyacid 人体必需但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不足 必须依赖食物供给的脂肪酸 亚油酸CH3 CH2 4 CH CHCH2 2 CH2 6COOH 18 2 亚麻酸CH3CH2 CH CHCH2 3 CH2 6COOH 18 3 花生四烯酸CH3 CH2 4 CH CHCH2 4 CH2 2COOH 20 4 7 中国膳食金字塔 8 反式脂肪酸 植物油加氢可使其固化 但可产生反式脂肪酸 为增加货架期和产品稳定性而添加氢化油的产品中都可以发现反式脂肪酸 包括薄脆饼干 焙烤食品 谷类食品 面包 炸薯条 人造黄油等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 人们逐渐认识到氢化植物油对健康的危害实际上比动物脂肪还要大 其所含的反式脂肪酸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Transfattyacids 9 TransFattyAcidsinSomeTypicalFastFoodsandSnacks 10 一 储能 保温 脂肪 38kJ g 糖 17kJ g 蛋白质 17kJ g 疏水性 利于储存机体有专门的脂肪组织储存 每天氧化1 1 5g脂肪 维持体温和最低代谢 第一节脂质的构成 功能及分析 脂质的的生理功用 11 二 机体的重要结构成分 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磷脂 胆固醇脂肪组织的主要成分脂肪 三 参与信息传递及代谢调节 类固醇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 性激素 胆固醇 维生素D3 胆固醇 前列腺素 血栓素 白三烯 花生四烯酸 12 第二节脂质的消化和吸收 一 消化 小肠上段 胆汁酸盐将脂质乳化成细小的微团 有利于脂肪酶消化 甘油三酯 2H2O 胰脂肪酶 2 甘油一酯 2脂肪酸 磷脂 磷脂酶 溶血磷脂 脂肪酸 胆固醇酯 H2O 胆固醇酯酶 胆固醇 脂肪酸 胆汁酸盐 13 二 吸收 十二指肠下段 空肠上段 含中链 6 10C 短链 2 4C 脂肪酸的甘油三酯 胆汁酸盐乳化 吸收入肠粘膜细胞 脂肪酶 粘膜细胞内 脂肪酸 甘油 通过门静脉进入血循环 14 含长链脂肪酸 12C 26C 的甘油三酯 2 甘油一酯 脂酰CoA转移酶 肠粘膜细胞 甘油三酯 磷脂 胆固醇 载脂蛋白 乳糜微粒 chylomicron CM 经淋巴管入血循环 长链脂肪酸 消化道脂肪酶 甘油一酯合成途径 15 第三节甘油三酯代谢 分解代谢合成代谢 MetabolismofTriglyceride 16 脂肪动员fatmobilization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 被脂肪酶逐步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及甘油并释放入血 以供其它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 甘油三酯 甘油二酯 甘油一酯 甘油 甘油三酯脂肪酶 甘油二酯脂肪酶 甘油一酯脂肪酶 游离脂肪酸 游离脂肪酸 游离脂肪酸 一 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 CatabolismofTriglyceride 17 限速酶 甘油三酯脂肪酶又叫激素敏感性脂肪酶脂解激素 促进其活性 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 糖皮质激素 抗脂解激素 抑制其活性 胰岛素 前列腺素 甘油三酯 甘油二酯 甘油一酯 甘油 甘油三酯脂肪酶 甘油二酯脂肪酶 甘油一酯脂肪酶 游离脂肪酸 游离脂肪酸 游离脂肪酸 hormone sensitivelipase 18 Mobilizationoffats Havearest 1 19 二 脂肪酸的氧化 脂肪酸是哺乳动物的主要能源物质 能充分氧化分解成CO2及H2O 并释放能量 大多数组织 脑除外 均能氧化脂肪酸 肝 肌肉最活跃 脂肪酸的氧化方式 氧化 OxidationofFattyAcids oxidation 20 CH3 CH2 n 2 CH2 CH2 COOH oxidation 21 证明脂肪酸 氧化的实验 1904 FranzKnoop COOH 喂犬或兔 奇数碳 偶数碳 苯甲酸 苯乙酸 苯脂酸 22 推测 假设 脂肪酸氧化分解从 碳原子开始每氧化一次脱去两个碳原子脂肪酸链的 碳原子氧化为羧基 23 活化 脂肪酸活化为脂酰 CoA转移 脂酰 CoA转移至线粒体内 氧化 生成乙酰CoA三羧酸循环 乙酰CoA彻底氧化 脂肪酸的分解 一 脂肪酸活化为脂酰CoA 线粒体外 RCOOH HS CoA ATP RCO SCoA AMP PPi Mg2 脂酰CoA合成酶 脂肪酸 脂酰CoA acyl CoAsynthetase 24 RCOOH HS CoA ATP RCO SCoA AMP PPi Mg2 脂酰CoA合成酶 脂肪酸 脂酰CoA acyl CoAsynthetase 2Pi 线粒体外单向反应消耗2个高能磷酸键 25 肉碱 羟 三甲基氨基丁酸carnitine CH3 CH3 N CH2 CH CH2 COOH CH3OH 二 脂酰CoA进入线粒体 脂肪酸氧化的限速步骤 脂酰CoA C 14 转运依赖 1 肉碱 2 肉碱脂酰转移酶I 线粒体内膜外侧 3 转位酶 4 肉碱脂酰转移酶II 线粒体内膜内侧 L carnitineandweightloss 26 线粒体外 线粒体内膜 线粒体内 脂肪酸 脂酰 SCoA CoASH 肉碱 脂酰肉碱 脂酰 SCoA CoASH 酶I 酶II 肉碱脂酰转移酶I 限速酶 肉碱脂酰转移酶II 脂酰CoA 肉碱CoASH 脂酰肉碱 活化 转位酶 酶II 酶I 27 脂酰 CoA进入线粒体 28 三 饱和脂肪酸的 氧化 脂酰CoA进入线粒体基质后 从脂酰基的 碳原子开始 经过脱氢 加水 再脱氢及硫解4步连续反应 脂酰基断裂产生1分子乙酰CoA和1分子比原来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碳被氧化为酰基 1 脱氢脂酰CoA脱氢酶 2 加水烯酰CoA水合酶 3 再脱氢 羟脂酰CoA脱氢酶 4 硫解 酮脂酰CoA硫解酶 脂酰CoA 少2C 氧化 乙酰CoA TCAcycle 酮体 29 RCH2 CH CH2 CO SCoA OH 线粒体基质 RCH2 CH2 CH2 CO SCoA RCH2CH CH CO SCoA 脂酰CoA脱氢酶 FAD FADH2 RCH2 C CH2 CO SCoA O 羟脂酰CoA脱氢酶 NAD NADH H H2O 烯酰CoA水合酶 酮脂酰CoA硫解酶 CoASH RCH2 CO SCoA CH3 CO SCoA 继续 氧化 脂酰CoA 烯脂酰CoA 羟脂酰CoA 酮脂酰CoA 脂酰CoA 少2C 乙酰CoA 30 长链偶数C原子脂肪酸的 氧化 C16 31 脂肪酸氧化的能量生成 以软脂酸 16C 为例 活化 2ATP 8乙酰CoA 10 8 80ATP 106ATP 7次 氧化 7分子FADH21 5 7 10 5ATP7分子NADH H 2 5 7 17 5ATP 硬脂酸 18C 彻底氧化的能量计算 32 NADH H 2 5 3ATP FADH2 1 5ATP 1GTP 1ATP 10ATP TCACycle 33 氧化全过程分4个阶段 活化 转移 氧化 乙酰CoA经TCA循环氧化 终产物是CO2 H2O ATP 氧化反复进行 其产物是乙酰CoA和ATP转移阶段为限速步骤 肉碱脂酰转移酶I为限速酶 脂肪酸 氧化小结 偶数C 34 脂肪酸的其他氧化方式 自学 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构型转变 顺式变反式 奇数碳原子脂肪酸的氧化丙酰CoA 琥珀酰CoA TCA过氧化酶体的 氧化极长链脂肪酸 22C 短链脂肪酸 35 三 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酮体 是脂肪酸在肝内分解氧化时的正常中间产物肝内合成 肝外利用 ketonebody acetoacetate hydroxybutyrate acetone 36 一 酮体的生成 肝线粒体 CH3 CO CH2 CO SCoA 乙酰乙酰CoA硫解酶 CoASH 2CH3 CO SCoA CH3 CO SCoA HMG CoA合酶 CoASH HOOC CH2 C CH3 O CH3 HOOC CH2 C CH2 CO SCoA OH HMG CoA裂解酶 CH3 CO SCoA HOOC CH2 CH CH3 OH CH3 C CH3 O 羟丁酸脱氢酶 NADH H NAD HMG CoA合酶 限速酶 乙酰乙酸 羟甲基戊二酰CoA 羟丁酸 丙酮 37 二 酮体的利用肝外组织 心肌 骨骼肌 大脑等 38 羟丁酸 羟丁酸脱氢酶 乙酰乙酸 乙酰乙酰CoA 丙酮 丙酮酸或乳酸 糖异生 脂酸的碳原子转变成糖的一个途径 葡萄糖 乙酰CoA 随呼吸或尿液排出 39 羟丁酸 羟丁酸脱氢酶 乙酰乙酸 琥珀酰CoA转硫酶 乙酰乙酰硫激酶 乙酰乙酰CoA 乙酰乙酰CoA硫解酶 乙酰CoA 40 三 酮体生成的意义 能源物质 肝外组织 尤其是脑 肌肉 脑组织不能氧化脂肪酸 可利用酮体 长期饥饿 糖供应不足时 酮体是脑和肌肉的主要能源物质 41 Ketonebodyformationandexportfromtheliver 42 脂肪 动员 FFA 甘油 清蛋白 运至全身 甘油激酶 肝 肾 肠 3 磷酸甘油 3 磷酸甘油脱氢酶 磷酸二羟丙酮 糖酵解 糖异生 CH2 OH C O CH2 O 四 甘油代谢GlycerolMetabolism NADH H 43 糖酵解 糖异生 2 44 五 脂肪酸的合成FattyAcidSynthesis 问题 脂肪酸的分解 脂肪酸的合成 不同的亚细胞定位不同的酶催化不同的途径 45 部位 细胞质 肝 脑 肺 乳腺 脂肪组织 原料 CH3CO SCoA 主要来自糖氧化分解 柠檬酸 丙酮酸循环 一 乙酰CoA运出线粒体 Citratepyruvatecycle 46 CoASH 柠檬酸 草酰乙酸 丙酮酸 丙酮酸 草酰乙酸 柠檬酸 苹果酸 苹果酸 线粒体 胞质 CoASH 47 二 丙二酰CoA的合成 脂肪酸合成第一步 乙酰CoA羧化酶 生物素 HOOC CH2 CO SCoA ADP Pi CH3 CO SCoA HCO3 ATP 乙酰CoA羧化酶 变构激活剂 柠檬酸 异柠檬酸 变构抑制剂 长链脂肪酸 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 变构调节 化学修饰 磷酸化 失活 去磷酸化 激活 肾上腺素 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 48 三 软脂酸 16C 的生物合成 由脂肪酸合酶 fattyacidsynthase FAS 催化哺乳类 一条多肽链 多功能酶 二聚体形式有活性 FASI 大肠杆菌 7种酶蛋白 酰基载体蛋白 ACP FASII 49 哺乳动物脂肪酸合酶二聚体 50 大肠杆菌脂肪酸合酶的组成 合成过程 乙酰转移酶 丙二酰转移酶 酮脂酰合成酶 酮脂酰还原酶 脱水酶 烯脂酰还原酶 硫酯酶 硫解 酰基转移 缩合 加氢 ATP NADPH H 脱水 加氢 循环 脂酰基载体蛋白 acylcarrierprotein ACP 51 软脂酸的合成过程 52 Theoverallprocessofpalmitatesynthesis 53 软脂酸合成特点 乙酰CoA为原料合成部位为细胞质柠檬酸 丙酮酸循环将乙酰CoA从线粒体运至细胞质多数乙酰CoA需羧化为丙二酰CoA乙酰CoA羧化酶为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转移 缩合及还原反应循环往复 每次延长2个C合成过程中消耗NADPH H 及ATP 54 四 脂酸碳链的加长 肝细胞内质网或线粒体 1 内质网 丙二酰CoA供给二碳单位 R CH2 C SCoA HOOC CH2 C SCoA OO R CH2 C CH2 C SCoA 加氢 NADPH H NADP R CH2 CH CH2 C SCoA 缩合 O R CH2 CH CH C SCoA 脱水 H2O 加氢 NADPH H NADP O R CH2 CH2 CH2 C SCoA OO OHO 可延长至24C 以18C居多 55 2 线粒体 乙酰CoA供给二碳单位 软脂酰CoA 乙酰CoA 缩合 加氢 脱水 再加氢 硬脂酰CoA或更长 五 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 内质网 去饱和酶 可延长至24C 以18C居多 56 六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重要衍生物 前列腺素 prostaglandin PG 血栓素 thromboxane TX 白三烯 leukotrienes LT 来源于花生四烯酸具有重要生理功能 与炎症 免疫 过敏 心血管病等有关 57 七 脂肪酸合成的调节 乙酰CoA羧化酶柠檬酸裂解酶脂肪酸合酶 1 代谢物的调节 软脂酰CoA 高脂膳食 饥饿乙酰CoA 糖分解代谢加强柠檬酸 异柠檬酸 2 激素的调节 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 生长素 胰岛素 58 Regulationoffattyacidsynthesis 59 六 甘油三酯的合成 一 合成部位 肝细胞 能合成 不能储存 脂肪肝 脂肪细胞 合成 储存小肠粘膜细胞 利用脂肪消化产物再合成脂肪 二 合成原料甘油 脂肪酸 主要由葡萄糖代谢提供 BiosynthesisofTriacylglycerol 60 三 合成基本过程 2 甘油二酯途径 肝 脂肪细胞 3 磷酸甘油1 2甘油二酯脂酰CoA转移酶脂酰CoA转移酶1 脂酰 3 磷酸甘油甘油三酯脂酰CoA转移酶磷脂酸 1 甘油一酯途径 小肠粘膜细胞 磷酸二羟丙酮 糖酵解 3 磷酸甘油脱氢酶 磷脂酸磷酸酶 61 O OCH2 O C R1 R2 C O CH CH2 O P O OCH2 O C R1 R2 C O CH CH2 OH O OCH2 O C R1 R2 C O CHO CH2 O C R3 磷酸二羟丙酮 甘油 甘油激酶 肝 肾 1 2 甘油二酯 3 磷酸甘油 甘油三酯 磷脂酸 3 磷酸甘油脱氢酶 62 甘油三酯代谢小结 甘油三酯 脂肪酸 乙酰CoA 氧化 脂肪动员 甘油 脂肪酸合成 脂肪合成 TCA循环或酮体 磷酸二羟丙酮 糖酵解或糖异生 63 第四节磷脂的代谢 甘油磷脂 含甘油骨架 phosphoglyceride鞘磷脂 含鞘氨醇骨架 sphingomyelin 磷脂 含磷酸的脂类 MetabolismofPhospholipids phospholipid 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64 一 甘油磷脂的结构 X 肌醇 丝氨酸 胆碱 乙醇胺 磷脂酰甘油 Saturatedfattyacid Unsaturatedfattyacid 65 磷脂酰肌醇 phosphatidylinositol PI 磷脂酰丝氨酸 phosphatidylserine PS X 肌醇 inositol X 丝氨酸 serine PIP2 DAG IP3 磷脂酰肌醇 4 5 二磷酸 磷脂酰肌醇 4 5 二磷酸 66 磷脂酰乙醇胺 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PE 脑磷脂 cephalin 磷脂酰胆碱 phosphatidylcholine PC 卵磷脂 lecithin X 乙醇胺 ethanolamine X 胆碱 choline 细胞膜含量最多的磷脂 67 心磷脂 cardiolipin X phosphatidylglycerol 磷脂酰甘油 二磷脂酰甘油 线粒体膜的主要脂质 机体内几类重要的甘油磷脂 69 一 合成部位 全身各组织内质网 肝 肾 肠最活跃 二 合成原料 饱和脂肪酸 甘油 主要来自葡萄糖代谢多不饱和脂肪酸 2位 食物磷酸盐 胆碱 丝氨酸 肌醇ATP CTP 二 甘油磷脂的合成 O OCH2 O C R1 R2 C O CH CH2 P X 70 三 合成基本过程1 甘油二酯合成途径 磷脂酰乙醇胺 磷脂酰胆碱 甘油二酯是重要中间物CDP 乙醇胺和CDP 胆碱提供乙醇胺 胆碱 2 CDP 甘油二酯合成途径 磷脂酰肌醇 磷脂酰丝氨酸 二磷脂酰甘油 CDP 甘油二酯是重要中间物 71 COOH CHNH2 CH2OH CH2NH2 CH2OH CH2 N CH3 3 CH2OH CO2 3 S腺苷蛋氨酸 ATP ADP CDP 乙醇胺 CDP 胆碱 CTP PPi 丝氨酸 乙醇胺 胆碱 72 O OCH2 O C R1 R2 C O CH CH2 OH 73 葡萄糖 3 磷酸甘油 脂酰转移酶 磷脂酸 CDP 甘油二酯 胞苷转移酶 2RCOCoA 合成酶 磷脂酰肌醇 磷脂酰丝氨酸 二磷脂酰甘油 肌醇 丝氨酸 磷脂酰甘油 CTP 心磷脂 O OCH2 O C R1 R2 C O CH CH2 CDP PPi 74 3 其它途径 磷脂酰乙醇胺 磷脂酰胆碱 S 腺苷甲硫氨酸 提供甲基 磷脂酰丝氨酸 羧化或与丝氨酸交换 75 二 甘油磷脂的分解 磷脂酶 A1 A2 B C D Phospholipase 76 甘油磷脂的降解 磷脂酶 phospholipase PLA 溶血磷脂 溶血磷脂 77 溶血磷脂lysophospholipid 甘油磷脂水解脱去一个脂酰基的产物表面活性强 破坏细胞膜 导致溶血 细胞坏死 CH2 OH R2 CO C H O CH2 O P O X O O B B 溶血磷脂2 溶血磷脂1 胆固醇 cholesterol 结构 固醇共同结构环戊烷多氢菲 第五节胆固醇代谢 MetabolismofCholesterol 动物胆固醇 27碳 植物 29碳 酵母 28碳 81 一 胆固醇的来源 内源 体内自身合成外源 食物 肉类 动物内脏 蛋黄 奶油 消化吸收主要在小肠 植物性食物不含胆固醇 所含 谷固醇 麦角固醇 纤维素影响胆固醇吸收 胆固醇的生理功能 是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对控制生物膜的流动性有重要作用 是合成胆汁酸 类固醇激素及维生素D3等生理活性物质的前体 胆固醇在体内含量及分布 含量 约140克 分布 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中大约 分布在脑 神经组织肝 肾 肠等内脏 皮肤 脂肪组织中也较多肌肉组织含量较低肾上腺 卵巢等合成类固醇激素的腺体含量较高 存在形式 游离胆固醇胆固醇酯 84 二 胆固醇的合成 二 合成原料 乙酰CoA 来自线粒体 一 合成部位 胞质 内质网 几乎全身各组织均可合成主要 肝 70 80 小肠 10 转运 85 合成1分子胆固醇需要 18分子乙酰CoA 36分子ATP 16分子NADPH H 糖有氧氧化 磷酸戊糖途径 需ATP供能 NADPH H 供氢 86 三 合成基本过程 30步反应 3个阶段 甲羟戊酸 MVA 的合成乙酰乙酰硫解酶HMGCoA合酶 羟甲基戊二酰CoA合酶 HMGCoA还原酶 限速酶 鲨烯的合成 30C多烯烃化合物 磷酸化 脱羧 脱羟 胆固醇的合成环化 氧化 脱羧 还原 87 CoASH 2CH3 CO SCoA CH3 CO SCoA HMG CoA合酶 CoASH CH3 HOOC CH2 C CH2 CO SCoA OH HMG CoA CH3 HOOC CH2 C CH2 CH2 OH OH MVA 甲羟戊酸 鲨烯C30 羊毛固醇C30 环 胆固醇C27 HMG CoA还原酶 2 NADPH H 2NADP CoASH 异戊烯焦磷酸 88 外源性胆固醇 内源性胆固醇合成 外源性胆固醇 内源性胆固醇合成 代谢物 激素 胰岛素胆固醇合成 胰高血糖素胆固醇合成 甲状腺素 胆固醇合成 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 血胆固醇 四 胆固醇合成的调节 调节HMG CoA还原酶活性 饱食 高糖 高饱和脂肪膳食时 能诱导肝HMG CoA还原酶合成 糖及脂肪代谢产生的乙酰CoA ATP NADPH H 等增多 过多的蛋白质 因丙氨酸及丝氨酸等代谢提供了原料乙酰CoA 饥饿 禁食则相反 胆固醇合成增加 四 胆固醇合成的调节 90 三 胆固醇的酯化EstrificationofCholesterol 细胞 ACAT 脂酰 CoA 胆固醇脂酰转移酶 脂酰CoA 胆固醇 胆固醇酯 HSCoA ACAT 血浆 LCAT 卵磷脂 胆固醇脂酰转移酶 卵磷脂 胆固醇 LCAT 胆固醇酯 溶血卵磷脂 91 Synthesisofcholesterylesters 92 四 胆固醇的转化 一 转化为胆汁酸 胆固醇代谢的主要去路 正常成人每天合成1 1 5g胆固醇40 转为胆汁酸 二 转化为类固醇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雄激素雌激素 三 转化为7 脱氢胆固醇 生成活性维生素D37 脱氢胆固醇维生素D3 UV 93 TheSocialBenefitsofBiochemicalResearch 1943 ThismuralisintheDepartmentofBiochemistryattheUniversityofWisconsin Madison 94 fortheirdiscoveriesconcerningthemechanismandregulationofthecholesterolandfattyacidmetabolism KonradBloch FeodorLynen TheNobelPrizeinPhysiologyorMedicine1964 95 TheNobelPrizeinPhysiologyorMedicine1985 96 97 第六节血脂与血浆脂蛋白 血脂 血浆所含脂类 包括 甘油三酯 磷脂 胆固醇及酯 游离脂肪酸 血浆脂蛋白lipoprotein 外源性 食物消化吸收内源性 肝 脂肪组织等自身合成 血脂在血浆中与蛋白质结合 以脂蛋白的形式运输 空腹时血脂含量相对恒定 plasmalipid PlasmaLipidandPlasmaLipoprotein 98 球状颗粒内核 甘油三酯胆固醇酯外层 磷脂游离胆固醇载脂蛋白 apolipoprotein 一 血浆脂蛋白的结构 99 血浆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主要功能 结合并运载脂类种类 10种 5大类 A B C D E 如 ApoA I II IVApoB 48 ApoB 10 载脂蛋白 apolipoprotein Apo 载脂蛋白可调节脂蛋白代谢关键酶活性 A 激活LCAT 卵磷酯胆固醇脂转移酶 C 激活LPL 脂蛋白脂肪酶 A 辅助激活LPLC 抑制LPLA 激活HL 肝脂肪酶 载脂蛋白可参与脂蛋白受体的识别 A 识别HDL受体B100 E识别LDL受体 结合和转运脂质 稳定脂蛋白的结构 功能 101 ApolipoproteinsoftheHumanPlasmaLipoproteins 28 100 17 400 44 500 242 000 512 000 7 000 9 000 9 000 32 500 34 200 Source ModifiedfromVance D E Vance J E eds 2019 BiochemistryofLipidsandMembranes 5thedn ElsevierSciencePublishing 二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 组成及结构 电泳法 超速离心法CM VLDL LDL HDL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 103 乳糜微粒 0 95chylomicron CM极低密度脂蛋白0 95 1 006verylow densitylipoprotein VLDL低密度脂蛋白1 006 1 063low densitylipoprotein LDL高密度脂蛋白1 063 1 21high densitylipoprotein HDL 由于各种脂蛋白含脂类和蛋白质的量各不相同 因而其密度各不相同 血浆在一定密度的溶液中超速离心时 即可因密度不同而上浮或下沉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 104 Fourclassesoflipoproteins visualizedintheelectronmicroscopeafternegativestaining 三 血浆脂蛋白的组成特点 来源 四 血浆脂蛋白的代谢及功能 1 乳糜微粒 CM 主要作用 运输外源性甘油三酯到全身各组织 饱食脂肪餐后血CM 半衰期 5 15分钟 空腹血不含CM LPL 毛细血管脂蛋白脂肪酶 代谢 apoB100 E VLDL VLDL残粒 LDL LPL LPL HL HL 肝脂肪酶 FFA 外周组织 FFA 肝细胞合成的TG磷脂 胆固醇及其酯 VLDL的合成以肝脏为主 小肠亦可合成少量 主要作用 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到机体各组织中 2 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 肝脏合成 来源 代谢 VLDL的代谢 由VLDL转变而来 1 LDL受体代谢途径 LDL受体广泛分布于肝动脉壁细胞等全身各组织的细胞膜表面 特异识别 结合含apoE或apoB100的脂蛋白 故又称apoB E受体 3 低密度脂蛋白 LDL 代谢 来源 主要作用 运输肝脏合成的胆固醇到肝外组织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代谢途径 血浆中的LDL还可被修饰 修饰的LDL如氧化修饰LDL ox LDL 可被清除细胞即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的巨噬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清除 这两类细胞膜表面具有清道夫受体 scavengerreceptor SR 摄取清除血浆中的修饰LDL 2 LDL的非受体代谢途径 3 低密度脂蛋白 LDL 代谢 正常人每天降解45 的LDL 其中2 3经LDL受体途径降解 1 3由清除细胞清除 LDL的代谢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代谢途径 LDL的非受体代谢途径血浆中的LDL还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青稞真菌毒素防治技术规范
- 食品溯源工程师笔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脱灰剂项目建议书
- 2025年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下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试题【答案】
- 2024年通辽市库伦旗乌兰牧骑招聘演职人员真题
- 2025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募考试试题【答案】
- 2025年白兰地相关饮料酒合作协议书
- 项目二 常见热处理
- 2025年耐磨球段项目建议书
- 全球视野下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
- 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职责及活动安排
- 2025深圳辅警考试真题
- 热处理验收记录表
- 智慧型陆基式渔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备案拿地
- 广告安装培训课件
- 【数学 北京版】2025年高考招生统一考试高考真题数学试卷(真题+答案)
- 2025-2030年中国专业清洗设备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海底捞寝室管理制度
- 2025年重庆市中考数学试卷真题及答案详解(精校打印版)
- 云仓代发货合同协议书
- A-Level数学PureMath1函数与三角函数2025年春季模拟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