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练考高中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学练考高中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学练考高中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学练考高中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4页
学练考高中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经纬网 初高衔接 第2课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第3课时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单元总结提升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 2 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 天体及其类型 3 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 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 从而加深对地球宇宙环境的理解 4 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 三维目标 第一节 三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天体系统 掌握用结构框图说明地理事物系统的方法 2 通过指导学生分析图文资料 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进而让学生初步掌握比较地理事物 分析地理事物特征的方法 第一节 三维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了解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树立只有一个地球的思想 2 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 3 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培养热爱地球 珍爱生命的情感 第一节 重点难点 重点 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太阳系 2 特殊行星的特殊之处 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难点 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 重点难点 第一节 教学建议 1 组织学生观察某种天文现象 并查阅有关资料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和体会 2 引导学生查阅人类探索宇宙的有关资料 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教学建议 第一节 新课导入 导入一 播放王亚平在 天宫一号 授课视频 天宫一号 属于什么样的天体 天宫一号 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怎么样的 这节课我们将探讨这些问题 新课导入 第一节 新课导入 导入二 如果我们向宇宙深处某些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发送地球的问候 那么该如何告诉他们我们的具体位置呢 为什么现在人类的宇宙生命探索仍然没有在其他星球上找到生命 为什么地球具有存在生命的条件 这节课我们将探讨这些问题 第一节 学习目标 1 运用相关图文说明天体 天体系统的定义 特点 明确地球所处的宇宙位置 2 运用太阳系模式图及相关材料 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学习目标 知识点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 天体 1 概念 宇宙间 的存在形式 统称天体 2 类型 常见的天体主要有 卫星 流星 彗星 星云及星际物质等 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 第一节 课前梳理 课前梳理 物质 恒星 行星 星云 2 天体系统 1 概念 宇宙中的天体 形成天体系统 第一节 课前梳理 相互吸引 相互绕转 银河 太阳 地月 知识点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图1 1 1太阳系模式图1 主要成员 1 八颗行星 距日由近到远 地球 土星 2 小行星 小行星带主要位于 和 之间 第一节 课前梳理 水星 火星 木星 天王星 海王星 金星 火星轨道 木星轨道 2 运动特点 1 性 2 性 3 性 3 结构特点注 数值为与地球的质量或体积之比 1 巨行星 2 类地行星 3 远日行星 第一节 课前梳理 同向 近圆 共面 水星 地球 木星 天王星 海王星 金星 土星 火星 特别提示 在太阳系中 地球与其他行星相比 在自转 公转等运动特征和质量 体积 平均密度等方面 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所以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第一节 课前梳理 知识点三存在生命的行星1 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 2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第一节 课前梳理 日地距离 体积和质量 第一节 要点探究 探究点一天体1 天体类型及其特点 要点探究 第一节 要点探究 第一节 要点探究 2 流星体和陨星图1 1 2流星体是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 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与空气摩擦形成流星现象 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 称为流星群 第一节 要点探究 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 人们会看到某一区域某一时间流星数目显著增加 有时甚至像下雨一样 这种现象称为流星雨 大多数是以辐射点所在星座或附近的恒星命名 如狮子座流星雨 未燃尽的流星体降落到地面 叫作陨星 其中石质陨星叫作陨石 铁质陨星叫作陨铁 大气层以外的流星体属于天体 降落到地面的陨星作为地球的一部分而存在 故不能称之为天体 第一节 要点探究 例1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 神舟十号 飞船发射 在轨飞行15天 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了授课 并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在 神舟十号 飞船上能否看见星星等问题 据此回答 1 2 题 1 神舟十号 宇航员王亚平从 天宫一号 往外看 最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极光 恒星 星云 流星a b c d 2 陨星是 a 一种流星现象b 宇宙空间的一块石头c 降落到地面未烧尽的流星体d 星际空间的固体小块 第一节 要点探究 答案 1 d 2 c 解析 第 1 题 天宫一号 在距离地球340千米的高空飞行 地球大气十分稀薄 在这一高度 很少有极光 流星现象 恒星 星云是宇宙中的基本天体 数量多 在 天宫一号 上可以看到恒星 第 2 题 陨星是降落到地面未烧尽的流星体 不属于天体 第一节 要点探究 探究点二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与距太阳距离有关的特征 除各行星表面的温度外 还有各大行星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 距日由近至远 周期变长 第一节 要点探究 例 图1 1 3为太阳系 局部 示意图 图中甲 乙 丙为距离太阳最近的大天体 椭圆为天体的运行轨道 读图回答 1 2 题 图1 1 3 1 属于卫星的天体是 a 甲b 乙c 丙d 丁 第一节 要点探究 2 天体乙的表面最高温度远高于地球的 其主要影响因素可能有 天体乙的公转周期长 天体乙的自转周期长 天体乙与太阳的距离较近 天体乙外围的大气层厚a b c d 第一节 要点探究 答案 1 d 2 b 解析 第 1 题 围绕太阳转的是大行星 围绕大行星转的是卫星 故丁为卫星月球 第 2 题 根据距太阳距离远近推断 乙为金星 距太阳距离越近 天体表面温度越高 公转周期越短 故 错误 正确 排除a d两项 对天体表面温度有影响的是天体的自转周期 自转周期长 表面温度高 而天体乙的大气层较地球的薄 故选b项 第一节 要点探究 探究点三如何寻找地外生命太阳系中 地球是唯一具有生命存在的星球 原因是 安全的宇宙环境 稳定的太阳光照和安全的行星运行轨道 日地距离适中 温度适宜 具有一定的体积 质量 形成可供生物呼吸的大气 液态水的形成 寻找地外生命应在银河系或河外星系寻找 寻找方法是 寻找类似于太阳的恒星 在这类恒星周围的适当位置 寻找质量 体积适当的行星 第一节 要点探究 例3读下表中的相关数据 结合所学地理知识 回答 1 2 题 1 人类太空探测对火星情有独钟的原因是 a 它有四季更替b 它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c 它有昼夜交替d 其自然环境与地球的最相近 第一节 要点探究 2 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 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比较适中 地球上太阳光照条件稳定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a b c d 第一节 要点探究 答案 1 d 2 b 解析 第 1 题 根据表中相关数据判断 火星环境与地球环境相似 故人类太空探测对火星情有独钟 第 2 题 液态水的存在要求地球有适宜的温度 第一节 总结归纳 总结归纳 第一节 图表解读 图表解读 教材p4 图1 4该图和图1 2一起 可以表达地球在宇宙中的准确位置 也可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阅读该图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找出太阳系的八大行星 说出地球的 左邻右舍 明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 了解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 即类地行星轨道与巨行星轨道之间 第一节 图表解读 3 认识八大行星公转运动的同向性 共面性和近圆性特征 4 了解哈雷彗星轨道具有扁长形的特点 自东向西的公转运动方向和彗尾长度与其距离太阳远近的关系 近长远短 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是76年 5 认识八大行星的大小 有无光环 温度高低 近高远低 等基本情况 第一节 教材活动 教材活动 p4读图思考 第一节 教材活动 p4 6活动 1 通过分析图表可以看出 1 八大行星公转运动的方向相同 都是自西向东 即具有同向性 2 根据图和表中的行星轨道倾角数据可知 行星公转轨道差不多在一个平面内 轨道倾角最大的水星也只有7 即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具有共面性 3 表中数据显示 行星公转轨道的偏心率较小 偏心率最大的水星也只有0 206 非常接近圆形 即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形状具有近圆性 第一节 教材活动 2 类地行星的体积和质量比较小 与其他类地行星相比 地球的质量和体积较大 3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 与其他行星相比 地球在公转运动特征方面没有特殊的地方 地球的质量和体积既不是最大的 也不是最小的 没有特殊的地方 因此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第一节 课堂随练 课堂随练 对点随练一天体与天体系统1 下列物体可称为天体的是 a 返回地面的 神舟 号宇宙飞船b 卫星c 吉林一号陨石d 按航线飞行的飞机 第一节 课堂随练 答案 b 解析 天体是位于太空中的各种星体 气体和尘埃 地球上的物质不属于天体 原来在宇宙空间 后来落到地球上的物体 也不属于天体范畴 第一节 课堂随练 据新华社消息 美国宇航局下属的喷气推进实验室2005年5月24日称 1977年发射的 旅行者1号 飞船经过漫长的旅行 已飞过了太阳系的激波边界 成为第一个进入太阳系外空间的人造航天器 据此完成2 3题 2 旅行者1号 飞船进入的天体系统是 a 地月系b 河外星系c 银河系d 太阳系3 旅行者1号 飞船属于 a 人造天体b 行星c 彗星d 流星体 第一节 课堂随练 答案 1 c2 a 解析 比太阳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银河系 旅行者1号 飞船属于人造航天器 即属于人造天体 第一节 课堂随练 对点随练二太阳系成员及其特征2013年6月 一颗小行星和另一颗直径约600米的小天体 结伴 与地球 擦肩而过 之后向小行星带 飞去 据此完成第4题 4 小行星带位于 a 地球轨道和火星轨道之间b 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c 木星轨道和土星轨道之间d 金星轨道和地球轨道之间 第一节 课堂随练 答案 b 解析 小行星带在太阳系中 主要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 第一节 课堂随练 冲日 指地外行星绕日公转运行到与地球 太阳成一条直线 且与地球位于太阳的同一侧时发生的天文现象 2014年4月9日 我国观测到了 火星冲日 奇观 据此完成第5题 5 图1 1 5中能正确表示此次 火星冲日 时天体位置的是 abcd图1 1 5 第一节 课堂随练 答案 b 解析 冲日 指地外行星运行到与太阳 地球形成一条直线位置时发生的现象 火星位于地球外侧 故b项正确 第一节 课堂随练 对点随练三生命存在条件探索国外媒体报道 鲸鱼座 星 tauceti 有5颗行星环绕 其中鲸鱼座 星e行星可能具备孕育生命的条件 据此回答第6题 6 鲸鱼座 星e行星可能具备孕育生命的条件 其中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 a 该行星的昼夜温差适中b 该行星上有厚厚的大气c 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 该行星是一颗特殊的星球d 该行星表面的温度适宜 具备存在液态水的条件 第一节 课堂随练 答案 d 解析 孕育生命最重要的条件是行星上具有液态水 具有存在液态水的条件说明该行星距恒星的距离适中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二节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识记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环境和人们生产 生活的影响 2 识记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其对地球电离层 磁场和气候的影响 3 理解太阳辐射的基本规律 太阳活动的特征 三维目标 第二节 三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各种类型的地理图像和多媒体动画 采用比较和综合分析的思维方式 引导学生从时空的角度归纳太阳辐射的纬度变化规律 时间变化规律和全球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特点 提高学生观察 分析问题的能力 2 通过从具体生活 生产实例的讨论入手 分析太阳辐射 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 通过组织学生模拟太阳黑子 耀斑等活动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第二节 三维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认识日 地 月三者之间的关系 尤其是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观和科学的态度 2 激发学生探究太阳辐射 太阳活动的兴趣 培养其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 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 影像资料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 第二节 重点难点 重点 1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难点 1 太阳辐射影响地球大气运动和水循环 2 太阳活动对地球电离层和磁场的影响 重点难点 第二节 教学建议 本节主要阐述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从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这个方面来阐述 通过图片的形式从四个方面来分析 一般不应让学生直接记忆这四个方面 而需要归纳为 1 直接或间接 化石燃料 为地球提供大部分能量 2 维持四大圈层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决定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教学建议 第二节 教学建议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则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进行阐述 对太阳大气层的外部结构及其与太阳活动现象的对应关系要弱化 运用实例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并从地球磁场 地球电离层和气候异常等方面进行归纳 1 指导学生观察太阳黑子等天文现象 帮助学生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 注意运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 如太阳辐射既有有利的影响 也有不利的影响 第二节 新课导入 导入一 资料展示 资料1 根据计算 一年中整个地球可以从太阳获得1 3 1024卡的热量 而来自宇宙其他星体的辐射能仅有来自太阳的辐射能的亿分之一 从地球内部传送到地面上的热能 也只有来自太阳的辐射能的万分之一 资料2 根据计算 每分钟太阳辐射向地球传送的热能 大约相当于燃烧4亿吨标准煤产生的热量 这两则资料向我们传达什么信息呢 新课导入 第二节 新课导入 导入新课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 在宇宙中 太阳是与地球相依的非常重要的一颗恒星 它的光和热是地球上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能量源泉 即为地球提供能量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节 新课导入 导入二 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 地球的宇宙环境 知道了宇宙中有各种天体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围绕中心天体运转 形成天体系统 请大家看投影 回答有关内容 投影 太阳系图 1 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说出八大行星的位置 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2 太阳给太阳系成员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 生 促使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运动 为八大行星提供光和热 向太阳系空间大量抛射各种射线 承转 这节课 我们一起来学习太阳单独对地球的影响 第二节 学习目标 1 结合生活实例 认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 结合太阳大气结构 了解太阳活动的主要特征 并运用实例简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学习目标 知识点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 太阳辐射 1 概念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 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 2 能量来源 太阳内部的 反应 第二节 课前梳理 课前梳理 电磁波 核聚变 2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 直接为地球提供了 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2 维持着地表温度 是地球上的 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3 为地球提供能源 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如 天然气 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辐射能 如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 太阳能热水器 太阳能电站等 第二节 课前梳理 煤 光 热资源 水 大气 石油 知识点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 太阳大气层 1 人类能够直接观测到的太阳 是太阳外部的 2 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 和 三层 2 太阳活动 1 概念 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 称为太阳活动 2 主要类型 和 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3 周期 约 年 第二节 课前梳理 大气层 光球层 黑子 耀斑 11 色球层 日冕层 太阳大气 4 对地球的影响 引起地球大气层扰动 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 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 扰乱地球磁场 产生 现象 作用于地球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 产生 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如地震 水旱灾害等 第二节 课前梳理 磁暴 极光 第二节 要点探究 探究点一我国太阳辐射能的地区分布图1 2 1我国不同地区的年太阳辐射总量 要点探究 第二节 要点探究 1 影响不同地区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 1 纬度高低太阳高度角越大 地面 如图中ab 获得的太阳辐射强度越大 反之 地面 如图中ac 获得的太阳辐射强度越小 如赤道地区太阳高度角大 太阳辐射强度大 两极地区太阳高度角小 太阳辐射强度小 图1 2 2 第二节 要点探究 2 天气状况 第二节 要点探究 3 地势高低 第二节 要点探究 2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的高值中心和低值中心 1 太阳能最丰富地区 青藏高原 原因 海拔高 空气稀薄 空气中水汽少 尘埃少 透明度好 日照时间长 太阳辐射强 2 太阳能贫乏地区 四川盆地等 原因 阴雨天多 云雾大 较多地削弱了太阳辐射 第二节 要点探究 例1太阳能光热电站 图1 2 3 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 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 产生蒸汽 驱动发电机发电 据此完成 1 2 题 图1 2 3 第二节 要点探究 1 我国下列地区中 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a 柴达木盆地b 黄土高原c 山东半岛d 东南丘陵 2 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a 提升地表温度b 干扰飞机电子导航c 误伤途经飞鸟d 提高作物产量 第二节 要点探究 答案 1 a 2 c 解析 第 1 题 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西北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 太阳能资源丰富 适合建太阳能光热电站 第 2 题 太阳能光热电站的太阳能集热板具有较强的反射太阳光的作用 能量集中 所以可能会误伤飞鸟 第二节 要点探究 探究点二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第二节 要点探究 第二节 要点探究 太阳活动是太阳表层物质运动和变化的结果 不涉及太阳内部的基本稳定 第二节 要点探究 例 强太阳风暴给地球带来的影响很可能是 多米诺骨牌式 的 其影响力将渗透到现代社会的每一个方面 读图1 2 4 回答 1 2 题 图1 2 4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 第二节 要点探究 1 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可知 到达地球的带电粒子流来自图中的 a a处b b处c c处d a处和c处 2 下列国家中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一组是 a 英国 墨西哥b 挪威 芬兰c 意大利 西班牙d 印度 巴基斯坦 第二节 要点探究 答案 1 c 2 b 解析 第 1 题 不断飞逸到宇宙空间的高能带电粒子流 太阳风 来自太阳的日冕层 图中c处为日冕层 第 2 题 极光出现在高纬度地区的夜空 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那里的高空大气 被地球磁场捕获 与稀薄大气相撞产生极光 b项所述国家位于北极圈附近 故b项正确 第二节 总结归纳 总结归纳 第二节 图表解读 图表解读 教材p10 图1 10该图直观地显示了太阳大气由三部分组成 由外向内依次是日冕层 色球层和光球层 读图时应结合图边文字 图文结合 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各层的位置 厚度 亮度及观测等方面的知识 第二节 图表解读 第二节 教材活动 教材活动 p9 10活动 1 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 热带雨林生物量为2千克 米2 年 较大 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为0 8千克 米2 年 较小 3 有相关性 生物量与太阳辐射量大体呈正相关 后者决定前者 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量大 热带雨林植物生长旺盛 生物量大 中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量较小 植物生长比较缓慢 生物量较小 太阳辐射量的大小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植被的生长情况 植被的生长情况又是对不同地理环境的反映 第二节 教材活动 4 从景观图上可以看出 热带雨林地区森林更茂密 阔叶 树木树冠较大 亚寒带针叶林地区森林中植物密度较小 针叶 树冠小 第二节 教材活动 p11活动 1 1985 2000年 太阳黑子数呈现波状变化 1986年出现一次极小值 后逐年增多 到1989年达到一次极大值 之后又逐年减少 1996年又出现一次极小值 之后到2000年再逐年增多 两个极小值之间大约历经11年 2 18世纪以来 太阳黑子数呈现有规律的起伏 虽然起伏程度不大 但起伏周期接近 从1705年峰值 到1980年峰值 275年间 出现了26个峰值 也就是25个周期 可以算出太阳黑子变化的平均周期为11年 与 1 结论大致相同 3 从太阳黑子数量长期变化的情况看 规律明显 可以确认其平均变化的周期为11年 第二节 课堂随练 课堂随练 对点随练一太阳辐射1 以下能源的形成与太阳辐射能有关的是 a 地热能b 核能c 煤炭 石油d 潮汐能 第二节 课堂随练 答案 c 解析 地热能主要源于地球内部 一般地震带附近多地热能 核能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等 潮汐能是太阳 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引发海水涨落形成的能量 煤 石油 天然气等是地质历史时期固定下来的太阳辐射能 第二节 课堂随练 2 我国的太阳能发电站最适合兴建在 a 西部高海拔地区b 中部地势低平地区c 东部沿海地区d 东北森林资源丰富地区 第二节 课堂随练 答案 a 解析 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是西部地区 其中以青藏高原最为丰富 第二节 课堂随练 3 在德国和日本 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 硅板 这种黑色 硅板 就是太阳能屋顶 德国 日本太阳能屋顶普及的主要原因是 a 两国太阳能丰富b 两国太阳能需求量大c 太阳能开发成本低d 太阳能清洁 可再生 第二节 课堂随练 答案 d 解析 德国 日本太阳能屋顶普及 主要是因为两国科技发达 能源短缺 最重要的是太阳能清洁 可再生 对环境污染小 第二节 课堂随练 对点随练二太阳活动2013年3月5日 太阳剧烈活动 产生了巨大的发光现象 太阳表面还催生了一团炽热气体 该气体以每小时322万千米的速度向火星 挺进 结合图文资料 回答4 5题 图1 2 6 第二节 课堂随练 4 图文资料中显示的太阳活动类型 主要是 a 黑子和耀斑b 黑子和太阳风c 耀斑和太阳风d 耀斑和日珥5 在太阳剧烈活动的时期 人们可以采取的保护措施有 适当调控人造卫星的运转 尽量减少室外活动 关闭所有的通信设施 关闭所有大型发电设施a b c d 第二节 课堂随练 答案 4 c5 a 解析 第4题 一团炽热气体 应该是耀斑爆发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 速度快 形成太阳风 第5题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不利影响的特点通常是时间短 强度大 只需适当地避一避即可 第二节 课堂随练 6 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包括 a 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b 信鸽丢失c 指南针失灵d 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第二节 课堂随练 答案 d 解析 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是由日地距离有细微的差别引起的 而不是太阳活动引起的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 速度和周期 2 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 方向 速度和周期 3 了解昼半球 夜半球 时区 地方时等概念 4 理解昼夜交替产生的原理 并能画出晨昏线 5 理解地方时 区时的成因 并会计算不同地方的地方时和区时 6 理解黄赤交角的概念及由其产生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并能正确画图表示 7 理解四季的形成和划分 三维目标 第三节 三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 1 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 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2 能在不同的光照图中画出晨昏线 3 能计算不同地方的地方时和区时 4 使学生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并会画图表示并说明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第三节 重点难点 重点 1 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 2 昼半球 夜半球 时区 地方时的计算 3 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 4 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5 阅读和画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重点难点 第三节 重点难点 难点 1 晨昏线的画法 2 时间的计算 3 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 4 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第三节 教学建议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知识结构的特点 遵循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与规律 学法指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指导学生掌握识图 读图 用图的方法识图 读图 用图是学生学习地理要掌握的最主要的基本技能之一 同时也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 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图形都内含于地球运动的动画之中 多且复杂 所以应加强这方面的指导 教学建议 第三节 教学建议 2 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用以致学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是生活中可以体验到的 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用所学理论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有利于更好地掌握理论 3 指导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各种地理事物的规律 都是通过观察 比较得出的 让学生学会在适当的时候对地理现象进行归纳总结 会大大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思维能力并使他们的记忆增强 第三节 新课导入 导入一 设疑引入 毛泽东主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 坐地日行八万里 这一句话如何理解 北极极昼 极夜的时长与南极极昼 极夜的时长并不相等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 总结讲解 前一句是地球自转运动的反映 在赤道地区 该说法是正确的 而对于赤道以外的地区 就不一定正确 新课导入 第三节 新课导入 后一句是地球公转运动的结果 地球倾斜着绕太阳公转 导致南 北极地区有极昼 极夜现象产生 加之地球在绕太阳的公转运动中 其公转速度有时快有时慢 从而导致南极的极昼 夜 与北极的极昼 夜 时长不相等 因此 地球运动是自转 公转运动的叠加 地球上许多现象的形成 与两种运动有关 第三节 新课导入 导入二 前面几节课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宇宙 从本节开始 我们把关注的焦点由宇宙空间转移到地球上来 研究其作为行星的基本特征之一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是很复杂的 我们要掌握地球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两种运动形式 即自转和公转 第1课时经纬网 初高衔接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 运用有关数据 描述地球的大小 2 理解经线与纬线 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3 掌握经纬网的运用 学习目标 知识点地球和地球仪1 认识地球图1 3 1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 的不规则椭球体 第三节第1课时 课前梳理 课前梳理 两极稍扁 赤道略鼓 第三节第1课时 课前梳理 2 地球仪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而制作成的地球的模型 叫作地球仪 1 地轴 地球自转的假想轴 与 面垂直 2 北极 地轴与地球表面北端的交点 其延长线指向 星附近 3 南极 地轴与地球表面南端的交点 4 赤道 与南 北极距离 的大圆圈 北极 赤道 相等 3 经纬网 1 纬线和经线 第三节第1课时 课前梳理 第三节第1课时 课前梳理 东西 相等 半圆 南北 第三节第1课时 课前梳理 2 纬度和经度 第三节第1课时 课前梳理 第三节第1课时 要点探究 探究点一经纬线 经纬度的判读1 确定经纬线 1 在极地投影图上 如图1 3 2 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放射出的直线 纬线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同心圆 图1 3 2 要点探究 第三节第1课时 要点探究 2 在非极地投影图上 如图1 3 3 一般情况下 横向直线 或弧线 代表纬线 纵向直线 或弧线 代表经线 特殊情况下需从经纬度数值上判断 纬度值最大不超过90 经度值可以大于90 如果某条线的度数大于90 这条线一定是经线 图1 3 3 第三节第1课时 要点探究 2 确定经纬度 1 一般情况 在同一幅经纬网图中 相邻两条经纬线之间的度数间隔是相等的 2 纬度的判断 根据圆心的极点标识n s判断 根据自转方向的北逆 时针 南顺 时针 判断 根据纬度的变化规律判断 纬度数北大南小为北纬 南大北小为南纬 3 经度的判断 根据经度标识w e判断 根据自转方向判断 根据经度变化规律判断 经度数东大西小为东经 西大东小为西经 第三节第1课时 要点探究 3 对跖点经过地球球心的一条直线与地表相交于两点 这两点互为对跖点 互为对跖点的两点纬度数相等 而南北纬相反 两点的经度数之和为180 东西经相反 如上海 31 12 n 121 26 e 的对跖点是 31 12 s 58 34 w 互为对跖点的两点在同一个地球大圆上 两点间的实际距离约为2万千米 第三节第1课时 要点探究 例1读北半球经纬网示意图 图1 3 4 完成 1 2 题 图1 3 4 第三节第1课时 要点探究 1 图中甲 乙 丙 丁四地的地理位置 正确的是 a 甲地 20 40 b 乙地 10 n 20 w c 丙地 20 n 100 w d 丁地 100 n 60 w 2 图中甲 乙 丙 丁四地既位于低纬度 又位于西半球的是 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 答案 1 c 2 c 解析 第 1 题 甲地地理坐标为 40 n 20 w 乙地地理坐标为 20 n 10 w 丙地地理坐标为 20 n 100 w 丁地地理坐标为 60 n 100 w 第 2 题 低纬度的范围是0 30 之间 排除甲 丁两地 西半球的范围是20 w向西到160 e的经度范围 排除乙地 故丙地符合 第三节第1课时 要点探究 第三节第1课时 要点探究 探究点二经纬网的应用 第三节第1课时 要点探究 第三节第1课时 要点探究 第三节第1课时 要点探究 例 读图1 3 5 回答 1 2 题 图1 3 5 1 四地中位于北京 116 e 40 n 东南方向的是 a b c d 2 四幅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经纬线方格 面积最大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 答案 1 a 2 c 解析 第 1 题 要位于北京的东南方向 经度要位于116 e以东 纬度要在40 n以南 根据图示信息判断 a项符合 第 2 题 在经纬度差相等的情况下 纬度越低 其所表示的实际面积越大 第三节第1课时 要点探究 第三节第1课时 总结归纳 总结归纳 第三节第1课时 课堂随练 课堂随练 对点随练一经线 纬线1 地球0 纬线和0 经线相比 a 0 纬线稍长b 0 经线稍长c 正好相等d 0 纬线比0 经线的两倍稍长 第三节第1课时 课堂随练 答案 d 解析 本题要注意两点 一是0 纬线是一个大圆 而0 经线是大圆的一半 二是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 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极半径小于赤道半径 第三节第1课时 课堂随练 对点随练二对跖点2 与图示m点关于地心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图1 3 7a 60 n 80 e b 60 s 100 e c 30 s 100 e d 60 s 80 w 第三节第1课时 课堂随练 答案 b 解析 图示m点的坐标是 60 n 80 w 对跖点是关于球心对称的点 地球上互为对跖点的两点纬度数相等 但南北纬相反 经度数之和为180 且东西经相反 m点关于地球球心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60 s 100 e 第三节第1课时 课堂随练 对点随练三经纬网图1 3 8是地球经纬网示意图 读图回答3 4题 a b 图1 3 83 图中各点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是 a b c d 4 图中 点位于 点的 a 东北方向b 西北方向c 东南方向d 西南方向 第三节第1课时 课堂随练 答案 3 b4 a 解析 第3题 根据图中地球的自转方向判断图 a 示意北半球 图 b 示意南半球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 w和160 e 图 a 中 位于西半球 位于东半球 第4题 读图可知 点位于北半球 点位于南半球 排除c d项 点的经度大致为10 e 点的经度大致为10 w 故选a项 第三节第1课时 课堂随练 5 图1 3 9所示为以 38 n 0 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 陆半球 另一半球为 水半球 水半球 的极点位于 图1 3 9a 北半球 东半球b 北半球 西半球c 南半球 东半球d 南半球 西半球 第三节第1课时 课堂随练 答案 d 解析 该图为 陆半球 图 其中心为 陆半球 的 极点 该点与地心连线的延长线与地球的另一面相交 交点即为 水半球 的 极点 陆半球 的 极点 与 水半球 的 极点 互为对跖点 由 陆半球 的 极点 为 38 n 0 可知 水半球 的 极点 为 38 s 180 该点位于南半球 西半球 第2课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 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 2 列表比较地球自转 公转的基本特征 方向 周期 速度等 学习目标 知识点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1 地球的自转 1 概念 地球绕其 的旋转运动 叫做地球自转 2 方向 自 向 从北极上空看 呈 时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 呈 时针方向旋转 3 周期恒星日 太阳日 第三节第2课时 课前梳理 课前梳理 自转轴 西 东 逆 顺 23时56分4秒 24小时 第三节第2课时 课前梳理 4 速度角速度 除南北极点外 约为 线速度 自赤道向南北两极 2 地球的公转 1 概念 地球绕 的运动 叫作地球公转 2 轨道 近似正圆的 形轨道 1月初 地球经过 日点 7月初 地球经过 日点 图1 3 10 15 时 递减 太阳 椭圆 近 远 第三节第2课时 课前梳理 3 方向 自 向 从北极上空看 呈 时针方向绕日公转 从南极上空看 呈 时针方向绕日公转 4 周期 一个恒星年 其时间长度为 5 速度 近日点公转速度较 远日点公转速度较 西 东 逆 365日6时9分10秒 快 慢 顺 知识点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 黄赤交角黄赤交角是指 与 之间存在的一个交角 其目前的度数是 2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 太阳直射点是指 2 引起它移动的原因 一是 二是 3 移动范围 4 周期 第三节第2课时 课前梳理 赤道平面 23 26 黄道平面 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 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 黄赤交角的存在 23 26 s 23 26 n 或南 北回归线之间 365日5时48分46秒 第三节第2课时 要点探究 探究点一地球自转的速度 要点探究 第三节第2课时 要点探究 特别说明 世界各国航天发射基地多选择在较低纬度或地势较高的地区 这是因为较低纬度地区地球自转线速度较大 航天器可获得较大的发射初速度 节省能源 第三节第2课时 要点探究 例1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是同步轨道卫星的一种类型 这种卫星定位在赤道某地上空35786千米的高度 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通信卫星 气象卫星多为这种卫星 据此回答 1 2 题 1 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与赤道上的对应点相比 a 运转方向相同 角速度不同b 运转方向不同 角速度相同c 运转方向相同 线速度不同d 运转方向不同 线速度相同 第三节第2课时 要点探究 2 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发射 更需要考虑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影响 为了节省燃料 我国的四个卫星发射场中 最有利于这类卫星发射的是 a 山西太原b 甘肃酒泉c 四川西昌d 海南文昌 答案 1 c 2 d 解析 第 1 题 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运转的半径大 轨道的总长长于地球赤道周长 该种卫星为与赤道上的对应点保持同步 其动转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等 运转方向与赤道上的对应点相同 但线速度要大 第 2 题 海南文昌纬度低 地球自转线速度大 发射卫星可借助地球自转线速度 节省燃料 第三节第2课时 要点探究 第三节第2课时 要点探究 探究点二黄赤交角的影响1 黄赤交角的形成图1 3 112 黄赤交角的影响图1 3 12 第三节第2课时 要点探究 例 地轴倾角 大小等于黄赤交角 是产生四季的原因之一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在空间有变动 地轴对于这个平面的倾斜度也有变动 所以地轴倾角也会发生变动 现在地轴倾斜度是23 44 最大时可达24 24 最小时为22 1 变动周期约为4万年 读地轴倾斜度变动时回归线和极圈的变动示意图 图1 3 13 回答 1 2 题 图1 3 13 第三节第2课时 要点探究 1 地轴倾斜度为24 24 时 a 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b 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小c 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d 极昼和极夜的范围比现在小 2 当地轴倾斜度为22 1 时 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 移动周期约4万年 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最小纬度为22 1 a b c d 答案 1 b 2 c 解析 第 1 题 若地轴倾斜度变大 则热带和寒带的范围增大 温带的范围缩小 第 2 题 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 错误 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经过的最小纬度为0 错误 第三节第2课时 要点探究 第三节第2课时 总结归纳 总结归纳 第三节第2课时 图表解读 图表解读 1 教材p14 图1 16此图的设计富于立体感 读图时可先从角速度入手 从图中看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与其转动的半径长短无关 因此 很容易得出地球表面上除南北极点外 各点的角速度都相等的结论 地球大约24小时转360 所以 地球表面上各点 极点除外 自转角速度都是15 时 15 分或每4分1 地球上每一质点在绕地轴做圆周运动时 相同的时间转过的角度相等 而长度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第三节第2课时 图表解读 在赤道上 自转线速度最大 v 40000 24 1670千米 时 如图1 3 7所示 a c为地轴上的两点 a为地心 扇形dae在赤道平面上 扇形bcf在纬度为 的纬线圈所在的平面上 在 abc中 abc bc ab cos ad cos 从而推断出弧bf 弧de cos 纬度 上的自转线速度v 1670cos 千米 时 图1 3 8 第三节第2课时 图表解读 2 教材p15 图1 18该图由两幅图组合而成 黄赤交角 一图 展示了地球总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 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着23 26 的夹角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 地轴是倾斜 平行移动的 这样太阳直射点总在南北纬23 26 之间做往返移动 二分二至日时地球的位置 一图 从宇宙空间看地球的公转 更加宏观和全面 可以使同学们更直观地观察到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 26 之间做往返移动 第三节第2课时 课堂随练 课堂随练 对点随练一地球的自转1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反映了 a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b 地球自东向西自转c 太阳自西向东自转d 太阳自东向西自转 第三节第2课时 课堂随练 答案 a 解析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根据相对运动的原理 地球上的人看日月星辰是东升西落的 第三节第2课时 课堂随练 2 下列图示中 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bcd图1 3 15 第三节第2课时 课堂随练 答案 a 解析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 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侧视为自左向右 故a项正确 第三节第2课时 课堂随练 对点随练二地球的公转3 下列四幅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的示意图 正确的是 图1 3 16a b c d 第三节第2课时 课堂随练 答案 c 解析 在图示地球上画一平分且与地轴垂直的直线 然后判断 近日点 太阳直射点应在南半球 远日点 太阳直射点应在北半球 第三节第2课时 课堂随练 4 北半球夏半年的日数稍长于冬半年日数的原因是 a 地球自转方向的影响b 地球公转方向的影响c 地球自转速度的影响d 地球公转速度的影响 第三节第2课时 课堂随练 答案 d 解析 由于北半球夏半年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 公转速度慢 所以经历的时间长 这使其夏半年的日数稍长于冬半年的日数 第三节第2课时 课堂随练 对点随练三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5 4月22日 太阳直射的纬度约为 a 0 b 23 26 nc 23 26 sd 7 48 n 第三节第2课时 课堂随练 答案 d 解析 3月21日至6月22日 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为23 26 则每月移动的纬度约为7 48 4月22日 太阳直射北半球 故d项正确 第3课时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地球自转 公转产生的主要地理现象 2 掌握晨昏线的特点及其运用 以及时间的计算 3 理解正午太阳高度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学习目标 知识点一昼夜交替和时差1 昼夜交替 1 地球是一个既不 也不 的球体 半球与 半球 2 分界线 3 周期 4 意义 影响人类的 第三节第3课时 课前梳理 课前梳理 发光 透明 昼 夜 晨昏线 圈 24小时 或1个太阳日 起居作息 第三节第3课时 课前梳理 2 地方时 1 产生图1 3 17 2 规律经度相差15 地方时相差 经度相差1 地方时相差 早 地方时 1小时 4分钟 3 时区划分 1 原因 地方时的计时方法很不方便 2 方法 全球共分为 个时区 每个时区跨经度 4 区时 1 界定 各时区都以本时区 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 2 规律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 小时 5 国际日界线 1 目的 为了避免 紊乱 2 内容 原则上以 经线为分界线 3 意义 和 的分界线 第三节第3课时 课前梳理 15 24 中央经线 1 日期 180 今天 昨天 知识点二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1 产生图1 3 182 规律3 意义对水流 河流 洋流 气流 风 等地理事物的水平运动影响显著 第三节第3课时 课前梳理 地表水平 右 左 没有 增大 知识点三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 太阳直射点北移的过程中 北半球各纬度昼变 夜变 图1 3 19 2 太阳直射点南移的过程中 南半球各纬度昼变 夜变 第三节第3课时 课前梳理 长 短 长 短 第三节第3课时 课前梳理 3 昼夜长短情况 北回归线 夜最长 昼最短 极夜 夜最长 昼最短 极夜 极昼 赤道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第三节第3课时 课前梳理 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 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 北两侧递减 1 纬度变化夏至日 由 向南 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 由 向南 北两侧递减 春 秋分日 由 向南 北两极递减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赤道 第三节第3课时 课前梳理 2 季节变化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 冬至日最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 夏至日最 南 北回归线之间 每年有 次太阳直射现象 南 北回归线上 每年有 次太阳直射现象 大 小 大 小 2 1 知识点四四季更替和五带1 四季更替 1 天文四季夏季是一年内白昼 太阳 的季节 也是获得太阳辐射 的季节 冬季是一年内白昼 太阳 的季节 也是获得太阳辐射 的季节 春季和秋季是冬 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第三节第3课时 课前梳理 最长 最高 最多 最短 最低 最少 2 气候四季为了使季节划分与气候变化相符合 北温带的许多国家在气候统计上一般把 三个月划分为春季 三个月划分为夏季 三个月划分为秋季 三个月划分为冬季 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 第三节第3课时 课前梳理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第三节第3课时 课前梳理 2 五带的划分 1 以 和 为界线 把地球表面粗略地分为热带 北温带 南温带 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热量带 2 五带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 的规律 南 北回归线 南 北极圈 减少 第三节第3课时 要点探究 探究点一时间计算1 地方时的计算 要点探究 第三节第3课时 要点探究 2 时区和区时 第三节第3课时 要点探究 特别说明 时间计算采用全天24小时制 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 则减去24小时 日期加一天 若求出的时间为负值 则加上24小时 日期减一天 日期加减要注意大月 小月 平年及闰年等因素 第三节第3课时 要点探究 3 日期变更 第三节第3课时 要点探究 例1图1 3 20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读图回答问题 图1 3 20 1 图中的晨昏线中 属于晨线的是 属于昏线的是 2 a点是 时 b点是 时 北京时间是 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