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案例.doc_第1页
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案例.doc_第2页
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案例.doc_第3页
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案例.doc_第4页
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案例.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案例浓浓的乡情【学习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 “语文 主题学习”丛书情归故乡第三单元诗意故乡 【设计理念】 根据“语文 主题学习”实验教学策略、语文 学科课程性质及特点,在浓浓思乡情的主题学习一课中,努力丰富主题学习的内涵,着重体现人文主题、文体主题、能力与方法主题这三方面的特点。 1. 人文主题: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无论是教材中的古诗词三首还是丛书中望月怀远、乡愁四韵等诗词,都具有“思乡”这一统一的人文性主题。 2. 文体主题:在主题学习内容的选取上,根据教科书文体的特点(诗、词),有针对性地选取了情归故乡中第三单元诗意故乡来进行主题学习。因此,本节课的主题学习不仅人文主题是一致的,文体主题也是一致的。 3. 能力方法主题:在学习中,不仅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更注重学习方法的引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本课以学习表达方法为核心,先初步感悟教材中三首诗词的表达方法,然后发挥丛书资源优势,借助第三单元经典诗歌在自学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表达方法。同时,巧妙引领,尝试练笔,学习运用所学表达方法,使学习扎实而富有实效。 【教学目标】 1. 学会四步读诗法。 2. 体会诗词表达的情感,学习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等表达方式。 3. 感情诵读诗词,积累诗词名句,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词表达的情感,学习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等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积累诵读入情境 1. (课前播放明月千里寄相思)听着这缠绵的歌曲,你感受到了什么? (指生说感受) 师:思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距今800多年前的苏轼就曾这样写道(生共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距今1200年前的王建这样书写着自己的思乡情(生共读)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距今1300年前的宋之问在归乡途中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生共读)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距今1600年前的沈约站在这高台上,这样写道(生共读)高台不可望,望远使人愁。 这些优美的诗句中,都充满了浓浓的思乡情,上节课我们通过三个步骤(课件出示):解诗题, 想画面,悟情读,初步学习了三首古诗词(课件出示三首古诗词),体会了诗人浓浓思乡情,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诗人是如何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感情的。 2. 创设情境,师引读,生诵读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师酌情指导朗读) 二、精讲点拨悟方法 1. 师:这三首诗词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浓浓思乡情,那作者是不是用相同的方式来表达的呢? 生自主学习:用横线标出引发作者思乡的事物,并想一想作者分别用什么方法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2. 同桌交流收获与困惑。 3. 班级交流:引发作者思乡情的事物分别是什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4. 小结写法:泊船瓜洲借景抒情;秋思借事抒情;长相思景事融情。 5.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作者通过不同方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方法,这是读诗的第4步思写法。 在以后读诗词时,我们一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进行(课件出示):解诗题, 想画面,悟情读,思写法。 三、拓展诵读学方法 1.情归故乡这本“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就收录了许多思乡、念乡的名诗名篇(课件出示诗意故乡单元目录),并区分古典诗词与现代诗歌。 2. 现代诗歌部分。 A.乡愁四韵 师:时至今日,有多少漂泊他乡的游子在诉说着对家乡的思念。接下来,我们走进乡愁四韵,来探寻一下他们表达思乡情的方法。 (1)生自读乡愁四韵,找出寄托作者思乡情的具体事物。 (2)总结写法:作者通过四种具体的事物来抒发自己浓浓的乡愁。 (3)师:你们了解这首诗的作者余光中吗?(师介绍余光中生平) (4)一道浅浅的海峡挡住了余光中的归乡路,却没有阻挡他的思乡情,他把自己缕缕乡愁融进了一首首小诗中,我们把这种感受放进诗中,再来读一读这首小诗。(男女生分角色,配乐读乡愁四韵) (5)尝试练笔:你能试着仿照乡愁四韵的句式,书写一下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吗? (生练笔,并交流练笔,课后可继续完善练笔) B. 现代诗歌拓展阅读 (1)试着用刚刚学过的读诗四步法,选择一首现代诗歌进行小组共学。 结合本课的学习,我们重点来交流后两个步骤:悟情读和思写法。 (2)小组内合作共学一首诗歌。 (3)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以自己喜欢的形式有感情地朗读所选诗歌,并小结诗歌写法。 (4)师配乐与学生共读现代诗歌中精彩小节。 师:这一湾浅浅的海峡,挡住了多少海外游子的归乡路,同样远在海峡彼岸的洛夫在远望家乡时这样写道 (男生) 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 手掌开始生汗 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 乱如风中的散发 节选自洛夫边界望乡 师:诗人舒婷是这样借秋天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女生)从这边走 从那边走 最终我们都会相遇 秋天令我们饱满 结局便是自行爆裂 像那些熟豆荚 节选自舒婷秋思 师:诗人余光中更是这样直抒对家乡的热爱 (齐)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节选自余光中乡愁 3. 古典诗词部分 (1)刚刚我们一起学习了作者用不同的事物来表达自己情感的方法,而在我们丛书的古典诗词中,诗人几乎用到了同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思乡情,在读诗时你发现了吗? (生:月亮) (2)再次默读这几首古体诗,用横线画出用月亮寄托思乡情的诗句。 (指生读) (3)出示诗句,引读。 当张九龄站在清幽的夜色中,披衣凝望拖曳的月光,不由得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生齐读)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而温庭筠在清晨的丝丝月光赶路,不由得想起了远去的家乡,于是写道(生齐读)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宋代诗人秦观身处孤寂的驿馆中,望着迷朦的月光,更激起了浓浓的思乡情(生齐读)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身处安史之乱中的杜甫颠沛流离,倍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于是写下了千古名句(生齐读)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4)淡淡的月光,凝聚的却是远方游子那浓浓的思乡情啊!这样美的诗句,你能试着背下来吗? (5)生自主背诵积累。 (6)生配乐诵读积累。 海上( ),天涯( )。 张九龄望月怀远 鸡声( ),人迹( )。 温庭筠商山早行 雾失( ),( )津渡,桃源望断( )。 秦观踏莎行 郴(chn)州旅舍 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