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初三数学说课稿 初三数学说课稿(一)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切线的判定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重难点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六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意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九下第三章圆第五节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第二课时切线的判定本课时内容是在学习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直线和圆相切的条件并为探究切线长定理和切割线定理而作准备的它在圆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整个初中几何学习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因此它是几何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知识工具 2、本课主要知识点 (1)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 (2)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 (3)作三角形的内切圆 3、教材整改 结合教学实际及中考要求我对教材内容略作了调整当探究出判定后为了提高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我特增加了例1和例2,让学生总结出证明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时常常添加辅助线的两种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切线的判定定理达到学以致用 同时我对学案也作了调整将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得以具体的体现 二、学情分析 1、已有的知识能力 学生已经掌握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圆周角的知识与圆有关的性质切线的定义切线的性质等 2、已有的数学能力 具有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基本的作图能力等 3、已有的学习能力 预习能力、小组合作能力、讲解能力、概括总结能力评价能力等 三、目标、重难点分析 基于上述情况结合新课程标准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一)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 (2)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 (3)会作三角形的内切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训练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 (2)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训练学生的作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2)经历探究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过程掌握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设计意图:学习目标是在对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基础上设定它的设定一定既符合大纲的知识、能力要求又要平行你的学生的能力水平因此承上:它起着承载知识的生长点以及与旧知识的联系;还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和方法这些目标针对你的学生一定是最能实现和达到的;启下:它起着教师对教学过程设计中的起点在何处这个起点是否针对了你自己将要面对的本堂课的学生是否符合所教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还决定了你的整个教学设计如何来落实完成知识、发展过程、突破能力 本课时内容都是围绕切线的判定来展开的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如下重难点: (二)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探索圆的切线的判定方法并能运用 突出措施:学生通过所选取的四个图形以问题链的形式并结合已学过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切线的定义以小组内交流组间互评老师点评等形式得出判定并全班齐读判定勾画圈点关键词并让学生回顾切线判定的另外两种方法加深对判定的理解记忆 2、教学难点: 由于圆这一章内容平时生活中见得比较少切线又比较抽象所以基于学情我确定如下为教学难点 探索圆的切线的判定方法 作三角形内切圆的方法 突破措施:主要通过将问题细化通过在学习准备中提前抛出问题通过学生分组学习、练习、学生板演、学生讲解等方式突破难点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上:我主要采用以学案为载体的DJP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帮助学生课堂讲解并赋以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同时还结合了启发、讲解、评价综合的教法 学法上:充分发挥小组作用采取合作学习的形式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讲解再面向全班讲解让学生自主学习构建知识体系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采用以学案导学的DJP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六个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如下: 【达标检测】 1、判断直线l是否是O的切线并说明理由 2、如右图AOB=30,M为OB上任意一点以M为圆心 2cm为半径作M,则当OM=时OM与OA相切 3、如右图AB是O的直径ABT=45,AT=AB. 求证:AT是O的切线 4、如右图:已知直线AB经过圆O上的点C,并且OA=OB,CA=CB,求证:直线AB是圆O的切线 设计意图: (1)、为了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2)、为学习下一课时的内容作知识准备 (五)课后作业 C类:课本P129随堂练习2 课本P129习题1 B类:课本P129随堂练习1,2 课本P129习题1,2 A类:课本P129随堂练习2 课本P129习题1,2,试一试 上网查阅整理切线在判定在相关资料特别是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作业分层布置在完成达标的基础上拓宽和加深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和创造才能的培养也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表现 (六)板书设计 优美清晰、图象规范、色彩艳丽的幻灯片不能代替规范的板书它从静态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故而设计板书如下: 3.8切线的判定 一、切线的三种判定方法: 1、直线与圆只有唯一的公共点; 2、圆心到一条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这条直线是圆的切线; 3、过半径的外端并且与半径垂直的直线与圆相切 二、内切圆的定义三、反思小结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和活动经验在学案的具体运用中课前预习学案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独立学习、思考完成学案为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讲解做充分地准备教师可以通过检查学案或小组统计等方式了解学生依案自学的情况有针对性的精讲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案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还借助小组的量化评价体系给每个小组打分 设计意图: 学案能够帮助学生课前自学、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是教师启发、引导、讲解、指导学生数学学习的工具与方案 初三数学说课稿(二) 教材内容 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最简二次根式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次根式是在学完了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反比例正函数、第十八章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等内容的基础之上继续学习的它也是今后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2)理解(a0)是一个非负数()2=a(a0)=a(a0) (3)掌握?=(a0,b0)=?; =(a0,b0)=(a0,b0) (4)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灵活运用它们对二次根式进行加减 2.过程与方法 (1)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分析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概念再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分析得出几个重要结论并运用这些重要结论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 (2)用具体数据探究规律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并运用规定进行计算 (3)利用逆向思维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的逆向等式并运用它进行化简 (4)通过分析前面的计算和化简结果抓住它们的共同特点给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来对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达到对二次根式进行计算和化简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规定准确计算和化简的严谨的科学精神经过探索二次根式的重要结论二次根式的乘除规定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二次根式(a0)的内涵(a0)是一个非负数;()2=a(a0);=a(a0)及其运用 2.二次根式乘除法的规定及其运用 3.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4.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 1.对(a0)是一个非负数的理解;对等式()2=a(a0)及=a(a0)的理解及应用 2.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的条件限制 3.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把一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教学关键 1.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从具体到一般的推理能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培养学生利用二次根式的规定和重要结论进行准确计算的能力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单元课时划分 本单元教学时间约需11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21.1二次根式3课时 21.2二次根式的乘法3课时 21.3二次根式的加减3课时 教学活动、习题课、小结2课时 21.1二次根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 教学目标 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利用(a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 2.难点与关键:利用(a0)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列三个问题: 问题1:已知反比例函数y=,那么它的图象在第一象限横、纵坐标相等的点的坐标是. 问题2: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3,BC=1,C=90那么AB边的长是. 问题3:甲射击6次各次击中的环数如下:8、7、9、9、7、8,那么甲这次射击的方差是S2,那么S=. 老师点评: 问题1:横、纵坐标相等即x=y,所以x2=3.因为点在第一象限所以x=,所以所求点的坐标(,) 问题2:由勾股定理得AB= 问题3:由方差的概念得S=. 二、探索新知 很明显、,都是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像这样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式子我们就把它称二次根式因此一般地我们把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称为二次根号 (学生活动)议一议: 1.1有算术平方根 2.0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 3.当a0)、(x0,y0) 分析:二次根式应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有二次根号;第二被开方数是正数或0. 解:二次根式有:、(x0)、(x0,y0);不是二次根式的有:、. 例2.当x是多少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义可知被开方数一定要大于或等于0,所以3x10,才能有意义 解:由3x10,得:x 当x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三、巩固练习 教材P练习1、2、3. 四、应用拓展 例3.当x是多少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分析:要使+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同时满足中的0和中的x+10. 解:依题意得 由得:x 由得:x1 当x且x1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例4(1)已知y=+5,求的值(答案:2) (2)若+=0,求axx+bxx的值(答案:) 五、归纳小结(学生活动老师点评) 本节课要掌握: 1.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称为二次根号 2.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满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8复习巩固1、综合应用5.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3.课后作业:同步训练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1.下列式子中是二次根式的是() A.B.C.D.x 2.下列式子中不是二次根式的是() A.B.C.D. 3.已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5,那么它的边长是() A.5B.C.D.以上皆不对 二、填空题 1.形如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2.面积为a的正方形的边长为. 3.负数平方根 三、综合提高题 1.某工厂要制作一批体积为1m3的产品包装盒其高为0.2m,按设计需要底面应做成正方形试问底面边长应是多少 2.当x是多少时+x2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3.若+有意义则=. 4.使式子有意义的未知数x有()个 A.0B.1C.2D.无数 5.已知a、b为实数且+2=b+4,求a、b的值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答案: 一、1.A2.D3.B 二、1.(a0)2.3.没有 三、1.设底面边长为x,则0.2x2=1,解答:x=. 2.依题意得:, 当x且x0时+x2在实数范围内没有意义 3. 4.B 5.a=5,b=4 21.1二次根式(2)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a0)是一个非负数; 2.()2=a(a0) 教学目标 理解(a0)是一个非负数和()2=a(a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通过复习二次根式的概念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推出(a0)是一个非负数用具体数据结合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导出()2=a(a0);最后运用结论严谨解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a0)是一个非负数;()2=a(a0)及其运用 2.难点、关键:用分类思想的方法导出(a0)是一个非负数;用探究的方法导出()2=a(a0)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口答 1.什么叫二次根式 2.当a0时叫什么当a0;(2)a20;(3)a2+2a+1=(a+1)0; (4)4x212x+9=(2x)22?2x?3+32=(2x3)20. 所以上面的4题都可以运用()2=a(a0)的重要结论解题 解:(1)因为x0,所以x+10 ()2=x+1 (2)a20,()2=a2 (3)a2+2a+1=(a+1)2 又(a+1)20,a2+2a+10,=a2+2a+1 (4)4x212x+9=(2x)22?2x?3+32=(2x3)2 又(2x3)20 4x212x+90,()2=4x212x+9 例3在实数范围内分解下列因式: (1)x23(2)x44(3)2x23 分析:(略) 五、归纳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 1.(a0)是一个非负数; 2.()2=a(a0);反之:a=()2(a0)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8复习巩固2.(1)、(2)P97.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3.课后作业:同步训练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式中、,二次根式的个数是() A.4B.3C.2D.1 2.数a没有算术平方根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0B.a0C.a0D.a=0 二、填空题 1.()2=. 2.已知有意义那么是一个数 三、综合提高题 1.计算 (1)()2(2)()2(3)()2(4)(3)2 (5) 2.把下列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 (1)5(2)3.4(3)(4)x(x0) 3.已知+=0,求xy的值 4.在实数范围内分解下列因式: (1)x22(2)x493x25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答案: 一、1.B2.C 二、1.32.非负数 三、1.(1)()2=9(2)()2=3(3)()2=6= (4)(3)2=9=6(5)6 2.(1)5=()2(2)3.4=()2 (3)=()2(4)x=()2(x0) 3.xy=34=81 4.(1)x22=(x+)(x) (2)x49=(x2+3)(x23)=(x2+3)(x+)(x) (3)略 21.1二次根式(3)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a(a0) 教学目标 理解=a(a0)并利用它进行计算和化简 通过具体数据的解答探究=a(a0)并利用这个结论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a(a0) 2.难点:探究结论 3.关键:讲清a0时=a才成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老师口述并板收上两节课的重要内容; 1.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2.(a0)是一个非负数; 3.()2=a(a0) 那么我们猜想当a0时=a是否也成立呢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学生活动)填空: =;=;=; =;=;=. (老师点评):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我们可以得到: =2;=0.01;=;=;=0;=. 因此一般地:=a(a0) 例1化简 (1)(2)(3)(4) 分析:因为(1)9=32,(2)(4)2=42,(3)25=52, (4)(3)2=32,所以都可运用=a(a0)去化简 解:(1)=3(2)=4 (3)=5(4)=3 三、巩固练习 教材P7练习2. 四、应用拓展 例2填空:当a0时=;当aa,则a可以数 分析:=a(a0)要填第一个空格可以根据这个结论第二空格就不行应变形使()2中的数是正数因为当a0时=,那么a0. (1)根据结论求条件;(2)根据第二个填空的分析逆向思想;(3)根据(1)、(2)可知=a而a要大于a,只有什么时候才能保证呢aa,即使aa所以a不存在;当aa,即使aa,a0综上a2,化简. 分析:(略) 五、归纳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a(a0)及其运用同时理解当a C.= 二、填空题 1.=. 2.若是一个正整数则正整数m的最小值是. 三、综合提高题 1.先化简再求值:当a=9时求a+的值甲乙两人的解答如下: 甲的解答为:原式=a+=a+(1a)=1; 乙的解答为:原式=a+=a+(a1)=2a1=17. 两种解答中的解答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2.若1995a+=a,求a19952的值 (提示:先由a20000,判断1995a的值是正数还是负数去掉绝对值) 3.若3x2时试化简x2+. 答案: 一、1.C2.A 二、1.0.022.5 三、1.甲甲没有先判定1a是正数还是负数 2.由已知得a20000,a2000 所以a1995+=a,=1995,a2000=19952, 所以a19952=2000. 3.10x 21.2二次根式的乘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a0,b0)反之=?(a0,b0)及其运用 教学目标 理解?=(a0,b0)=?(a0,b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由具体数据发现规律导出?=(a0,b0)并运用它进行计算;利用逆向思维得出=?(a0,b0)并运用它进行解题和化简 教学重难点关键 重点:?=(a0,b0)=?(a0,b0)及它们的运用 难点:发现规律导出?=(a0,b0) 关键:要讲清(a0,b、0)并验证你的结论 答案: 一、1.B2.C3.A4.D 二、1.132.12s 三、1.设:底面正方形铁桶的底面边长为x, 则x210=303020,x2=30302, x=30. 2.a= 验证:a= =. 21.2二次根式的乘除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a0,b0)反过来=(a0,b0)及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教学目标 理解=(a0,b0)和=(a0,b0)及利用它们进行运算 利用具体数据通过学生练习活动发现规律归纳出除法规定并用逆向思维写出逆向等式及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理解=(a0,b0)=(a0,b0)及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2.难点关键:发现规律归纳出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二次根式的乘法规定及逆向等式 2.填空 (1)=,=; (2)=,=; (3)=,=; (4)=,=. 规律:; . 3.利用计算器计算填空: (1)=,(2)=,(3)=,(4)=. 规律:;. 每组推荐一名学生上台阐述运算结果 (老师点评) 二、探索新知 刚才同学们都练习都很好上台的同学也回答得十分准确根据大家的练习和回答我们可以得到: 一般地对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 =(a0,b0) 反过来=(a0,b0) 下面我们利用这个规定来计算和化简一些题目 例1.计算:(1)(2)(3)(4) 分析:上面4小题利用=(a0,b0)便可直接得出答案 解:(1)=2 (2)=2 (3)=2 (4)=2 例2.化简: (1)(2)(3)(4) 分析:直接利用=(a0,b0)就可以达到化简之目的 解:(1)= (2)= (3)= (4)= 三、巩固练习 教材P14练习1. 四、应用拓展 例3.已知,且x为偶数求(1+x)的值 分析:式子=,只有a0,b0时才能成立 因此得到9x0且x60,即6 解:由题意得,即 6 x为偶数 x=8 原式=(1+x) =(1+x) =(1+x)= 当x=8时原式的值=6. 五、归纳小结 本节课要掌握=(a0,b0)和=(a0,b0)及其运用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15习题21.22、7、8、9.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3.课后作业:同步训练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计算的结果是() A.B.C.D. 2.阅读下列运算过程: , 数学上将这种把分母的根号去掉的过程称作分母有理化,那么化简的结果是() A.2B.6C.D. 二、填空题 1.分母有理化:(1)=;(2)=;(3)=. 2.已知x=3,y=4,z=5,那么的最后结果是. 三、综合提高题 1.有一种房梁的截面积是一个矩形且矩形的长与宽之比为:1,现用直径为3cm的一种圆木做原料加工这种房梁那么加工后的房染的最大截面积是多少 2.计算 (1)?()(m0,n0) (2)3()(a0) 答案: 一、1.A2.C 二、1.(1);(2);(3) 2. 三、1.设:矩形房梁的宽为x(cm)则长为xcm,依题意 得:(x)2+x2=(3)2, 4x2=915,x=(cm) x?x=x2=(cm2) 2.(1)原式= = (2)原式=2=2=a 21.2二次根式的乘除(3)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运算 教学目标 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运用它把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通过计算或化简的结果来提炼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根据它的特点来检验最后结果是否满足最简二次根式的要求 重难点关键 1.重点:最简二次根式的运用 2.难点关键:会判断这个二次根式是否是最简二次根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请三位同学上台板书) 1.计算(1),(2),(3) 老师点评:=,=,= 2.现在我们来看本章引言中的问题:如果两个电视塔的高分别是h1km,h2km,那么它们的传播半径的比是. 它们的比是. 二、探索新知 观察上面计算题1的最后结果可以发现这些式子中的二次根式有如下两个特点: 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我们把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那么上题中的比是否是最简二次根式呢如果不是把它们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学生分组讨论推荐34个人到黑板上板书 老师点评:不是 =. 例1.(1);(2);(3) 例2.如图在RtABC中C=90AC=2.5cm,BC=6cm,求AB的长 解:因为AB2=AC2+BC2 所以AB=6.5(cm) 因此AB的长为6.5cm. 三、巩固练习 教材P14练习2、3 四、应用拓展 例3.观察下列各式通过分母有理数把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1, =, 同理可得:=, 从计算结果中找出规律并利用这一规律计算 (+)(+1)的值 分析:由题意可知本题所给的是一组分母有理化的式子因此分母有理化后就可以达到化简的目的 解:原式=(1+)(+1) =(1)(+1) =xx1=XX 五、归纳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15习题21.23、7、10.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3.课后作业:同步训练 第三课时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如果(y0)是二次根式那么化为最简二次根式是() A.(y0)B.(y0)C.(y0)D.以上都不对 2.把(a1)中根号外的(a1)移入根号内得() A.B.C.D. 3.在下列各式中化简正确的是() A.=3B.= C.=a2D.=x 4.化简的结果是() A.B.C.D. 二、填空题 1.化简=.(x0) 2.a化简二次根式号后的结果是. 三、综合提高题 1.已知a为实数化简:a,阅读下面的解答过程请判断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写出正确的解答过程: 解:a=aa?=(a1) 2.若x、y为实数且y=,求的值 答案: 一、1.C2.D3.C4.C 二、1.x2. 三、1.不正确正确解答: 因为,所以a0, 原式=a?=?a?=a+=(1a) 2.x4=0,x=2,但x+20,x=2,y= 初三数学说课稿(三)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是中数学教材第册第章第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中占据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上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1.教学手段: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教学方法基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出租车客运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出生证明档案管理课件
- 2025年版个人北京租房合同范本
- 2025【合同范本】实习合同模板
- 2025入职协议:食品加工行业劳动合同范本(一线工人)
- 2025品牌代理合作合同模板
-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讲课文档
- 病毒式传播策略-洞察及研究
- 2025新款借款合同范本
- 2025拆迁安置补偿合同范本参考文献
-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实验室管理》课程标准
- 扬尘治理方案及措施(2篇)
- (正式版)JTT 1218.6-2024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维修与更新技术规范 第6部分:站台门
-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CJJ 45-2015
- 安全隐患排查记录表样本
- T-JSIA 0002-2022 能源大数据数据目录指南
- 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以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 药食同源课件
- 《数学与科技》课件
- 初中历史校本课程教案
- 智能采矿导论完整整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