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高中地理 1.3 人口的合理容量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1页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高中地理 1.3 人口的合理容量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2页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高中地理 1.3 人口的合理容量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3页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高中地理 1.3 人口的合理容量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4页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高中地理 1.3 人口的合理容量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口合理容量 第三节 复活节岛巨人像 数百尊 高逾 米 重约 吨 活动 案例分析 案例1 复活节岛的悲剧 复活节岛位于东南太平洋上 在南纬28 和西经108 交会点附近 面积约l17平方千米 曾是一个美丽的小岛 早期拉帕努伊人发现这是一块物产丰富的土地 于是他们的人口在岛屿上快速地增长 大约在1680年人口膨胀到了8千到2万人 但是这个岛上可提供的食物 最多只能养活2000人 为了养活增长的人口 他们无节制地开发 使用资源 早在公元800年 森林的毁灭已经开始 随着森林的消失 所有的陆地鸟类和半数以上的海鸟种类全都灭绝了 人们已找不到木头建造船只 也就再也无法出海捕捉海豚 他们只能在浅海捕鱼 使得浅海的生态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甚至连海贝也基本被吃光 而只能吃些小海螺 拉帕努伊人从渔民变成了农民 他们开始注重养鸡 鸡成了主要的蛋白来源 他们种植甘薯 芋 甘蔗 但是产量越来越低 因为森林的消失造成了水土流失 在风吹雨打日晒之下 土壤变得越来越贫瘠 人们普遍处于饥饿之中 吃他们所能找到的任何东西 这除了老鼠 还包括岛上最大的动物 人 为了补充蛋白质拉帕努伊人开始吃人肉 原来颇为复杂的社会结构崩溃了 整个社会处于战乱之中 在1700年左右 历经饥荒 混乱 岛上的人口只剩下了两千人左右 在19世纪70年代幸存的拉帕努伊人纷纷搬到塔希提岛 到1877年 由于种种原因岛上人口只剩下了111人 案例1 复活节岛的悲剧 思考1 17世纪复活节岛上人口一度增长十分迅速 但为什么又会在较短的历史时期里走向衰落呢 思考2 你觉得 复活岛的悲剧 最终反映了环境与人口的什么关系 案例2 日本岛的神话 日本国情报告 日本是亚洲东部的岛国 国土总面积约为38万平方公里 可居住面积11万平方公里 居世界第60位 日本多山地丘陵地形 平原狭小 并且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日本的资源极其匮乏 特别是土地资源与矿产资源 2005年国情调查报告显示 日本人口为1 2776亿 世界前十 日本人均gdp 35757美元 全球第14位 综合国力世界第二 仅次于美国 案例2 日本岛的神话 点评 一个面积狭小 资源匮乏的小国 却成为世界上人口较多 经济极其发达的 大国 思考4 那么日本靠什么养活1 28亿人口 并让他们生活得很好 思考3 比较复活岛的事例 你觉得日本依赖自己的自然资源能养活1 28亿人口吗 思考5 如果日本拥有的是与中国相当的13亿人口 你觉得日本有能力养活吗 为什么 为了人类的生存延续 我们应该分散到宇宙空间居住 这是非常重要的 地球上的生命被一场大灾难灭绝的危险性越来越大 比如突然的地球温度上升 核战争 基因变异的病毒或者其它我们还没有想到的灾难 史蒂芬 霍金 2006 6香港 1830 10亿 20亿 30亿 40亿 50亿 60亿 1930 1960 1974 1987 1999 人口爆炸 人口现状 人口数量持续上升 增长速率越来越快 据英国2005年的 卫报 报道 美国和罗马尼亚科学家的计算 地球可承受人口的最高极限是目前地球人数的20万倍 建立在人类可以通过高科技方法解决食物短缺的前提下 地球人口最高将可以达到1300万亿 到时候 地球上的人类将像蚂蚁一样密集 大多数人将挤居在遍地林立的2000层高的摩天大楼中 像囚犯一样秩序井然地生活 很少能够再看到太阳光 一 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环境人口容量 1 环境承载力 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 环境人口容量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 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 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 技术等条件 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 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理论研究和现实问题都表明 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有限度的 这种限度可以用来表示 环境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 与 环境人口容量 的辨析 区别 环境人口容量研究的是一个地区 一定时期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而某地区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将取决于数量最少的那一种自然资源 联系 在对一个地区 一个国家 乃至整个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实际估计中往往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环境承载力作为环境人口容量 它是一个警戒值 环境承载力多用于研究某一种资源与供养人口数量的关系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所以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因此 环境对人口容量的限度可以用环境承载力来表示 资料一 清朝以前 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之内 康熙初年 有记载的人口为1900万 经过康熙 雍正 乾隆三朝 人口猛增到3亿 清朝时期的人口高峰出现了 开发边陲 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 玉米 中国人多吃粮少吃肉的生活习惯等等 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资料二 目前 有些工业化历史较早的国家 如英国 日本已基本上用完了本国的矿物资源 而不得不完全依赖进口 钢铁生产国日本和意大利的铁矿石已完全依赖进口 资料三 农业社会每个人只需要几千克铜铁制作简单农具和生活用具 直至今天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贫苦农民依然如此 工业社会对矿物资源的需求却大得多 20世纪70年代平均每个美国人每年要消费钢铁9 4吨 有色金属6吨 砂石3 55吨 水泥227千克 黏土91千克 盐91千克 2005年 美国人均消费石油25桶 中国1桶半 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 4倍 全球人口按美国的消费水平 全球石油储量仅够使用不足8年 4 全球所有国家到达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的消费水平 环境会有何变化 5 根据以上材料及问题概括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 英国 美国 日本等发达国家如果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 其环境承载量会有何变化 2 中国人若是有少吃粮多吃肉的生活习惯 乾隆年间的3亿人口可能会怎样变化 1 乾隆年间的中国能否养活今天中国的13亿人口 3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材料分析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其中西线调水来解决西北缺水 预计调水成功后 西北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可增加一个亿 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3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说明淡水资源增加了 增大了环境人口容量 三峡库区由陆域变成水域 土地面积缩少 土地资源减少 三峡库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减少 材料分析 三峡水库的建设 百万移民需安置 这又说明了什么 3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主要制约因素 科技发展水平 人类获得的资源数量 与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科技水平的提高 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在手段 方法等方面的改变 从而带来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 例如 在原始社会 人类几乎没有掌握多少科技知识 所能获得的资源也十分有限 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很小 今天地球上的60亿人口 在原始社会条件下是无论如何也不能 也不可能想象的 日本国土面积377800平方千米 人口高达1 26亿 沙特阿拉伯面积2240000平方千米 人口只有1800万 环境人口容量相差很大 为什么 主要制约因素 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深圳25年前是一个3万多人的边陲小镇 至2004年末 户籍人口165万 居住一年以上的有432万 还有居住一年以下 三天以上的有470多万 加起来深圳有统计的人口总共是1071万 还有一些流动的 加起来管理人口近1200万 封闭地区 其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本地的各种资源和其他条件 受到较大的限制 开放地区 外部资源和其他有利条件得到利用 其环境人口容量比封闭时就会大得多 资源 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最大 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科技发展水平 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科技发展水平 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决定开发数量 决定消耗数量 环境人口容量 最主要的因素 正相关 正相关 负相关 环境人口容量各制约因素地位和关系 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经济发达程度 人口受教育水平 社会分配制度等 正相关 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手段 a c b 读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图 回答有关问题 1 图中a因素表示 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2 图中b因素表示 该因素的发展与变化 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手段 方法等方面的改变 从而带来的变化 3 图中c因素表示人口 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c因素并不相同 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影响 4 图中d表示 目前对地球上d的估计 有三种学说 d 我们知道 当一只木桶的桶底面积确定后 木桶能容纳多少水 主要取决于组成木桶的桶板究竟有多长 如果各块桶板的长度并不相等 那么 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于长的桶板 还是短的桶板呢 这其中的答案就是 木桶效应 读图思考 1 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 那么 木桶效应 揭示了什么道理 假如各种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 那么该地区或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将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 我们知道 当一只木桶的桶底面积确定后 木桶能容纳多少水 主要取决于组成木桶的桶板究竟有多长 如果各块桶板的长度并不相等 那么 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于长的桶板 还是短的桶板呢 这其中的答案就是 木桶效应 读图思考 2 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会不会变化 其变化与哪个因素的关系最密切 资源的数量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有什么影响 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增加 一般来说 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 资源越丰富 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多 1 不确定性 现有资源的不确定性 科技发展水平 地区与外界交流程度以及人口消费水平的不断变化 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2 相对确定性 假定技术水平 资源的基础和潜力和对外开发程度的相对稳定 消费水平变化不大 悲观派的观点 面对当前人口增长和资源加速利用的情况 以及由此引出的多种问题 悲观者认为 现今世界上的人口太多 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依照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 不能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 人口的进一步增长 后果不堪设想 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乐观派的观点 乐观派着眼于尚未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资源 以及未探知和未发现的领域 认为未来世界的人口 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 在经济高度发展 科技进一步提高的未来 人类有足够的力量制止环境退化 推动人口与环境关系的良性循环 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介于上述两种观点之间的观点 介于悲观者和乐观者之间 多数学者认为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 1972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公布的报告认为 将全球人口稳定在110亿或略多一些 可使地球上的人维持合理健康的生活 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我们一方面要看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同时也要看到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开拓新资源的潜力是无限的 因此 既不要盲目乐观 无控制地 盲目增加人口 也不要认为人类前途黯淡 无法生存而悲观失望 要科学地评价自然负载能力 寻求合理的人口容量 既要有计划地控制人口的增长 也要不断地改造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可见 研究人口合理容量是人口地理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1 人口的合理容量 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 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 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 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二 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人口合理容量 合理人口容量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定值 原有生存环境的破坏 如火山爆发 水土流失 土地沙化 环境污染 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对较高生活质量的需求 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人口 资源 环境 经济 社会全面和谐 协调发展 2 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 1 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的意义 当前世界上的人口问题 人口过快增长 人口城市化 人口老龄化 人口问题 引发 资源问题 环境问题 就整个世界来说 控制人口 保证平等权利 就各国 各地区来说 尊重规律 提高生活质量 发展中国家 人口增加过快 资源短缺 环境恶化 尽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 控制在16亿左右 如果要达到美国的消费水平 中国人口应保持在7亿左右 发达国家 95年人均消费能源 中国2025千克 美国11321千克 肉类 中国108磅 美国279磅 美国一个人一生中对环境产生的污染是发展中国家人口的99倍 头号消费大国 头号污染大国 美国人口仅占全球人口的 至 而排放的二氧化碳却占全球排放量的 以上 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 美国曾于 年签署了 京都议定书 但 年 月 布什政府以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 和 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 为借口 宣布拒绝批准 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 是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约定俗成的称呼 该公约旨在限制全球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年 月在日本京都召开 2005年2月6日生效 探究 世界观察研究所的莱斯特 布朗根据日本 韩国发展过程中 农用地被工业大量占用 日本人均0 04公顷 韩国0 07公顷 而导致农业萎缩 粮食依靠大量进口来满足社会的需要 1994年日本进口占72 韩国占66 由此推理 提出了 谁来养活中国 whowillfeedchina 的问题 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 而且被一些人所利用 提出所谓 中国威胁论 中国到底能不能依靠本身的资源养活自己呢 p14 我国的目前人口增长模式基本实现了向现代型的转变 自然增长率下降了 但人口基数大 每年新增人口过多 故控制人口增长的任务十分艰巨 我国环境人口容量应该控制在16亿左右 但目前13亿人口已使我国的许多资源不堪重负 所以 我国必须在今后较长历史时期内继续实行计划生育 1 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 科技水平b 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c 资源状况d 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2 有关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a 无论生产力发展水平如何 整个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都是有限的b 目前 世界人口已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c 照目前情况发展下去 未来地球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d 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可作为调控世界人口增长的重要参考依据3 估计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在于是a 指导农业生产的发展b 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c 限制消费水平的提高d 帮助贫困地区脱贫4 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a 人口素质b 人口增长状况c 人口数量d 人口发展状况 课堂练习 其中第2小题为双向选择题 5 为使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 我国必须执行的基本国策是 计划生育 环境保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