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设计长春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设计长春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设计长春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逆旅、阳春、烟景、大块、文章”等重点文言词 语的含义,了解有关“序”这种文体的基本常识。,培养文言语感。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的经历与性格特点来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李白对人生的感悟,激发学生珍惜时间,积极进取的热情。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培养语感。教学难点把握文章主旨,深入体会作者在本文中所抒写的对生活与生命的感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预习自学)自学要求如下: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生字并标记读音。读顺文,能够准确划分句子内部的停顿,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读懂意,知道一些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并能够了解文章大意。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同学们都记得这首诗吧,这是一首几乎与我们记忆的起点并存的诗歌,难怪人们说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当我们刚刚接触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便与一位伟大的诗人结下不解之缘,他就是李白。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所了解的李白?(学生可畅所欲言,包括李白的自然情况、生平、作品、性格等均可。)同学们也许更多地了解写诗的李白,其实李白的文章也绝不逊色,这节课我们就走进李白的一篇名文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二、疏通文义,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幻灯提示重点字音。如“夫、惭、琼、筵、觞”等。,齐读两遍。,借助字典,小组成员间合作,尝试疏通文义。,每人一句,疏通文义,有疑义之处互相补充修正,教师适时引导,强调重点实词,师生共同完成对文章基本内容的理解。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联系本文题目,你认为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本文主要记叙了李 白在一个春天的夜晚,于桃花园内,宴请从弟们的情景。点拨:唐代风气喜联宗,凡同姓即结为兄弟叔侄等,所谓从弟未必真有血缘关系。?时间、地点、参加宴会的人、宴会上的活动(赏美景、高兴地畅谈、美好的筵席、饮酒、赋诗以及罚酒的规 则等)。?你从哪些词看出来的?无比的畅快!阳春、烟景、乐事、俊秀、幽赏、琼筵、醉月、雅怀。追问:在这些词语中,最能揭示作者畅快原因的词是哪个?雅怀。此宴 之乐不在于吃喝,而在于兴之雅,情之幽。“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赴宴之人雅;“阳春”“夜宴”,情致之雅;“桃花之芳园”,环境之雅。4.“怀”是指思想感情,李白本文之情仅在于乐吗?齐读开篇三句,说一说,本文为什么没有直接以描写宴会开篇,起笔这三句与此次宴会有什么关系?开篇三句从大处落笔,强调的是时间 流逝之快,生命极其短暂。古人尚知秉烛夜游,何况我们呢?于是有了此次夜晚设宴,之所以夜宴,恰是因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所以开篇三句是此次夜宴的原因。四、体会文章主旨。春夜设宴,源于“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感悟,你怎样 评价李白的这种人生感悟?可以给点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学生可以有自己的见解,但一定要有理有据,教师要做好引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穿插自己的理解,供学生参 考。本文大概作于开元二十一年,社会背景是历史上著名的“开元盛世”,社会大环境大体上应是比较清明的。当时的李白大概33岁左右,仕途上虽然并不顺意,但是对自己的未来依然充满信心,从李白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热烈的人生之恋,“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 意抱 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所谓“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襄阳曲之四),就是他旷达心态的写 照。另外,李白具有英风豪气,又追求单纯高洁的心境,例如他笔下的黄河、长江,奔腾咆哮,一泻千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他用胸中之豪气赋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他对 自然伟力的讴歌,也是对高瞻远瞩、奋斗不息的人生理想的礼赞,超凡的自然意象是和傲岸的英雄性格浑然一体的。因此,李白的“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不是世俗的及时行乐,这其中虽然有淡淡的哀愁,但这也许是一种“逝者如斯”般的渺小生命面对博大自然时的自然感慨,这里的潜台词应是“不舍昼夜”般的对生命 与人生的珍惜,抓紧时间享受美好人生,是对生命与生活的一种热爱与执著,这也应是全文的主旨。学生带着对课文的理解,齐读课文。五、小结,交代文体知识。本文语言精练,以骈句为主,读来朗朗上口,表面似乎是在写“春夜宴从弟桃花园”,而实际上是由记叙此次夜宴表达着自己的人生感慨,看似叙事,实则传情,这便形成了“序”。这是一种文章体裁,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如兰亭集序。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