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通用)山东省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28讲群落练习(含解析).docx_第1页
(课标通用)山东省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28讲群落练习(含解析).docx_第2页
(课标通用)山东省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28讲群落练习(含解析).docx_第3页
(课标通用)山东省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28讲群落练习(含解析).docx_第4页
(课标通用)山东省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28讲群落练习(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8讲群落A组基础题组一、选择题1.(2018安徽合肥质检)下表为三个相邻群落的植被丰富度的调查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群落植被丰富度(种)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甲群落21.535.519.5乙群落17.523.816.25丙群落2231.813.5A.可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对三个层次植被丰富度调查时样方大小要一致B.甲群落植被丰富度最高,一般情况下甲群落整体的丰富度也最高C.乙群落植被丰富度最低,该群落的演替可能还没达到相对稳定阶段D.丙群落的草本层丰富度最低,可能因为该群落的乔木层和灌木层植被更加茂密答案A用样方法对植被丰富度进行调查时,不同种类植物应采用不同大小的样方,如乔木的样方一般为100 m2,而草本的样方一般为1 m2;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栖息环境和食物条件,所以一般而言,群落的植被丰富度高,群落的整体丰富度也高;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演替到稳定阶段时,群落的丰富度一般较高,乙种群的丰富度低,可能是群落演替还没有达到稳定阶段;丙群落的草本层丰富度最低,但总的植被丰富度并不低,可能因为该群落的乔木层和灌木层植被更加茂密,光照强度不足,影响了草本层的发展。2.甲、乙、丙是食性相同、不同种的三种小鱼,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在四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等量的甲、乙、丙三种小鱼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三种小鱼的存活率如图所示。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捕食者影响三种小鱼的竞争结果B.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C.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D.无捕食者时三种小鱼之间的种间斗争可能导致乙消失答案C没有捕食者时,甲占优势,有了捕食者后乙的存活率不降反升,可见捕食者影响三种小鱼的竞争结果,A正确。引进捕食者后甲、丙的存活率下降,乙的存活率不降反升说明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正确。甲、乙、丙三种小鱼是竞争关系,又受到捕食者的捕食,在捕食者增加到8只的情况下,乙的存活率继续增加,说明甲、乙、丙三种小鱼在竞争的同时,乙虽被捕食者所食,但仍是三者之间竞争的优胜者,所以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未减少,C错误。无捕食者时乙的存活率最低,说明三种小鱼之间的种间斗争可能导致乙消失,D正确。3.(2018湖北沙市冲刺)某区域中有a、b、c、d四个生活习性相近的种群,若环境因子由A(以“”表示)逐渐变为B(以“”表示),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a、d两个种群间将消除竞争关系B.d种群中的个体数量较以前会有所增加C.a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会发生定向改变D.d种群生物性状更适应B环境答案A据图可知,随着环境因子由A逐渐变为B,a种群中的个体数量逐渐减少,d种群中的个体数量有所增加,说明a种群比较适应A环境,而d种群比较适应B环境,但a和d之间的竞争关系不会消失。4.为解决某市市民饮用水源而建设的大房郢水库已经是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大房郢水库的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水库中所有的鲫鱼是一个种群,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B.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C.水库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有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不同水层分布的动物不同,与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造成多样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答案B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称为种群,故生活在水库中的全部鲫鱼为一个种群,由于鲫鱼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正确;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也会发生变化,B错误;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水库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生物分布不同,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C正确;动物的垂直分层由植物的分层决定,因为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D正确。5.(2018江西赣州月考)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如表为恢复过程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演替阶段群落类型植物种类数(种)草本植物灌木乔木1草丛34002针叶林521213针、阔叶混交林6724174常绿阔叶林1063116A.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B.与针叶林相比,草丛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简单,丰富度低C.该地能恢复到第4阶段说明人类活动未影响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常绿阔叶林得以恢复与土壤条件、植物的种子等的保留有关答案C过度砍伐的森林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随着群落的演替,群落的结构变得更为复杂,物种的丰富度逐渐增大,因此,与针叶林相比,草丛中的动物分层现象简单,丰富度低;表中群落演替的情况并没有反映出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6.(2018湖南师大附中摸底)如图表示两个群落的演替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可表示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B.若时间允许,甲定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C.乙群落的演替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D.第N年时,甲、乙的群落结构相同答案C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物种丰富度并非为“0”,故A项不正确;在某些条件不适宜的地方,即使时间允许,群落演替也未必能达到“森林”阶段,故B项不正确;第N年时,甲、乙中物种丰富度相同,但群落结构未必相同,故D项不正确。7.下面是某地沙丘中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示沙丘上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B.引起上述群落演替的环境因素最可能是该地区雨水增多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中所有种群的数量都呈“S”型增长D.不同时期群落中优势种群不同与植物对光、肥、水等的生长需求不同有关答案C在沙丘、裸岩等上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生物的种类从无到有,A正确;植物类群的增加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如土壤含水量、温度、光照、矿质元素等,不同地区、不同植物、不同生长时期影响生长的因素不同,干旱地区植被影响生长的主要因素是水,B、D正确;演替中优势种的数量会增加,而劣势种数量一般会减少甚至消失,C错误。8.某农田弃耕后发生了一系列的演替,演替过程中不同阶段优势植物和常见植物记录如下表。相关判断错误的是()弃耕年数优势植物其他常见植物01马唐草1飞蓬草豚草2紫菀豚草3须芒草510短叶松火炬松50150栎等硬木树山核桃A.在演替过程中不断形成新物种,并取代原有的物种B.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的垂直结构变得复杂C.群落演替使生态系统对光能的利用率提高D.与草本植物阶段相比,木本植物阶段的演替比较缓慢答案A在演替过程中是优势物种的取代,但并没有形成新的物种,A错误;由题表可知,该演替过程为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群落的垂直结构变得复杂,B正确;群落演替中物种组成越来越复杂,使生态系统对光能的利用率提高,C正确;由题表可知,与草本植物阶段相比,木本植物阶段的演替需要的时间较长,比较缓慢,D正确。9.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B.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D.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答案D由于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不能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二、非选择题10.如图是1845年至1935年的90年间,加拿大北方森林中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曲线A表示的是的种群数量变化,其数量最多时曾达到只。(2)猞猁和雪兔的关系为,雪兔的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急剧增加的生物因素主要有;。(3)1935年后的10年间,人类对猞猁毛皮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大量捕杀猞猁后,雪兔的种群数量变化将会是。(4)在18901935年期间,该生态系统中雪兔的K值为左右。从图中任意一时段看出,猞猁种群的K值(填“早于”或“晚于”)雪兔的K值出现(注: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答案(1)雪兔140 000(2)捕食可食的植物增加猞猁的数量急剧减少(3)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4)60 000只晚于解析(1)曲线A表示的是雪兔的种群数量变化,因为雪兔的数量要多于猞猁的数量,猞猁为捕食者,雪兔数量最多时是140 000只左右。(2)猞猁以雪兔为食,两者为捕食关系;从图中反映出的情况看,雪兔数量急剧增加的原因是捕食者猞猁的数量急剧减少,另一个原因可能是雪兔的食物增加。(3)大量捕杀猞猁后雪兔的数量急剧上升,当达到一定程度后由于种内斗争加剧,它们的食物减少,所以雪兔的数量也会减少,最后趋于稳定。(4)在18901935年期间,该生态系统中雪兔的K值为60 000只左右,由于猞猁为捕食者,所以它的K值出现晚于雪兔。B组提升题组一、选择题11.如图显示某一农场自1850年第一次使用化肥后100年中物种丰富度变化的数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18501950年间该农场种群类型数量和各种群密度均不断降低B.1875年比1850年植物种类增多,群落结构趋于简单C.1950年时,农场中的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比1875年明显D.图中信息反映出人类的干扰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答案D由图中数据可知,100年间种群类型数量不断减少,但是并不能得出所有的种群密度都降低;1875年比1850年植物种类减少,群落结构趋于简单;1950年,由于群落结构比较简单,分层现象相对不明显;100年间,人类的活动改变了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12.科研人员对某地群落自然演替过程进行了数年追踪研究,结果如图。AI表示群落逐渐发展到稳定阶段的过程。下列对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A.群落中自下而上的草本、灌木和乔木形成了植物的垂直结构B.在AI群落发育阶段中,植物丰富度的变化为先减少后增加C.所调查的当地植被及其无机环境可以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D.群落植物丰富度越高,其所处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答案A群落中自下而上的草本、灌木和乔木形成了植物的垂直结构,A正确;据图中信息知在AI群落发育阶段中,植物丰富度的变化为先减少后增加,后又减少,B错误;生态系统是由群落及其生存的无机环境组成的,C错误;群落中物种丰富度越高,其所处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群落中物种丰富度高不仅仅是指植物的种类多,D错误。二、非选择题13.冰碛层是冰川融化后形成的裸地,冰碛层上的群落演替要经历上百年的时间。下表为冰碛层演替过程中优势植物的替代情况及部分阶段土壤的pH。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的替代顺序冰川退去后的裸地苔藓草本植物柳树赤杨云杉、铁杉第9年第18年第3550年第80100年土壤的pH7.98.07.26.554.8(1)冰碛层上的群落演替属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