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传送网关键技术及应用的论文_第1页
光传送网关键技术及应用的论文_第2页
光传送网关键技术及应用的论文_第3页
光传送网关键技术及应用的论文_第4页
光传送网关键技术及应用的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光传送网关键技术及应用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摘要:随着数据类业务的爆炸式持续增长,基于vc-12/vc-4带宽调度颗粒的同步数字体系(sdh)结合点到点波分复用(wdm)的典型传送网络结构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在保持现有传送网络功能的前提下提供大颗粒带宽的传送与调度,成为新一代光传送网亟需解决的课题。光传送网(otn)技术的出现,解决了大颗粒带宽的传送与调度的难题,同时在光层提供了类似sdh的组网、保护与管理等功能,在继承原有功能的基础上直接弥补了缺陷,是下一代传送网主流技术。由于处于应用初期,如何应用otn成为目前业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文章在综合分析多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otn的应用建议。 关键词:光传送网;关键技术;组网;应用 随着传送网络承载的主要客户类型由语音转向数据的变化,基于光同步数字体系(sdh)以vc-12/vc-4为带宽调度颗粒结合点到点波分复用(wdm)多波长传输的网络结构面临着严峻挑战。首先是数据业务量大导致传送带宽颗粒产生的低效适配问题,如对于路由器的千兆比以太网(ge)或10ge接口,若采用目前典型结构来传送,则需要多个vc-12/vc-4通过连续级联或虚级联的方式来映射,适配和传送效率显著降低。其次是wdm网络的维护管理问题。目前的wdm网络主要检测sdh帧结构的b1字节和j0字节等开销1,对于信号在wdm网络传输中的性能和告警等功能检测较弱。最后是wdm网络的组网能力问题。wdm网络目前仅仅支持点到点或者环网拓扑,在光域基本没有或支持有限的组网能力。因此,针对这些需求,国际电联(itu-t)基于光域数字处理尚不成熟的技术现状,从1998年左右开始提出了基于大颗粒带宽进行组网、调度和传送的新型技术光传送网(otn)的概念,同时持续对于相关标准进行了规范,截至到目前已经规范了网络结构2、网络接口3、设备功能接口4、管理模型5和抖动6等。otn技术是综合了sdh和wdm优势并考虑了大颗粒传送和端到端维护等新需求而提出并实现的技术,相关规范同时涵盖了未来全光网的范畴,是光网络极有发展潜力的新型技术,将在后续的网络中逐渐引入与应用。 1 光传送网的技术特征 otn技术继承了sdh和wdm技术的诸多优势功能,同时也增加了新的技术特征。 (1)多种客户信号封装和透明传输 基于itu-t 的otn帧结构可以支持多种客户信号的映射,如sdh、异步转发模式(atm)、以太网等。目前对于sdh和atm可实现标准封装和透明传送,但对于以太网则支持有所差异。例如对于ge客户,otn尚未规范具体的映射方式,各设备厂家采用不同的方式实现ge客户透传,导致客户业务无法互通,同时由于10ge接口的规范完成晚于otn标准框架规范,otn对于10ge的透明传送程度有所差异,目前itu-t提出了2种标准方式和3种非标准方式7,解决了点到点透明传送10ge的问题。 (2)大颗粒带宽复用、交叉和配置 otn目前定义的电域的带宽颗粒为光通路数据单元(oduk ,k =1,2,3),即odu1( gb/s)、odu2(10 gb/s)以及odu3(40 gb/s),光域的带宽颗粒为波长,相对于sdh的vc-12/vc-4的处理颗粒,otn复用、交叉和配置的颗粒明显要大很多,对高带宽客户业务的适配和传送效率显著提升。 (3)强大的开销和维护管理能力 otn提供了和sdh类似的开销管理能力,otn光通路(och)层的otn帧结构大大增强了och层的数字监视能力。另外otn还提供6层嵌套串联连接监视(tcm)功能,这样使得otn组网时,端到端和多个分段同时进行性能监视成为可能。 (4)增强了组网和保护能力 通过otn帧结构和多维度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roadm)8的引入,大大增强了光传送网的组网能力,改变了目前wdm主要点到点提供传送带宽的现状。而采用前向纠错(fec)技术,显著增加了光层传输的距离(如采用标准的fec编码,光信噪比(osnr)容限可降低5 db左右,采用其他增强型fec,光信噪比(osnr)容限降低等多9)。另外,otn将提供更为灵活的基于电层和光层的业务保护功能,如基于oduk 层的光子网连接保护(sncp)和共享环网保护、基于光层的光通道或复用段保护等,但目前共享环网技术尚未标准化。 (5)otn支持多种设备类型 鉴于otn技术的特点,目前otn支持4种基本的设备类型10,即otn终端型设备、基于电交叉功能的otn设备、基于光交叉功能的otn设备和基于光电混合交叉功能的otn设备。目前大多数厂家支持的otn产品主要以otn终端设备和基于光交叉功能的otn设备为主,基于电交叉功能和光电混合交叉功能的otn设备也有部分提供,在具体应用时可根据实际需求综合考虑选择哪种或哪几种otn设备。 (6)otn目前不支持小带宽粒度 由于otn技术最初的目的主要是考虑处理 gb/s以及以上带宽粒度的客户信号,因此并没有考虑低于 gb/s的客户信号。随着otn客户需求的发展变化,基于更低带宽颗粒(如 gb/s量级及以下)的需求出现,itu-t也加大研究力度,目前正在根据各成员提案讨论如何规范具体的带宽粒度规格和参数,同时研究基于多种较小带宽颗粒的通用映射规程(gmp)。 2 otn关键技术及实现 otn技术包括很多关键技术,主要有接口技术、组网技术、保护技术、传输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和管理功能等等。 接口技术 otn的接口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接口和逻辑接口两部分,其中逻辑接口是最关键的部分。对于物理接口而言,itu-t 已规范了相应接口参数,而对于逻辑接口,itu-t 规范了相应的不同电域子层面的开销字节,如光通路传送单元(otuk)、oduk(含光通路净荷单元(opuk)等,以及光域的管理维护信号。其中otuk相当于段层,oduk相当于通道层,而oduk又包含了可独立设置的6个串联连接监视开销。 在目前的otn设备实现中,基于的帧,电层的开销支持程度较好,一般均可实现大部分告警和性能等开销的查询与特定开销(含映射方式)的设置,而光域的维护信号由于具体实现方式未规范,目前支持程度较低。 组网技术 otn技术提供了otn接口、oduk交叉和波长交叉等功能,具备了在电域、光域或电域光域联合进行组网的能力,网络拓扑可为点到点、环网和网状网等。目前otn设备典型的实现是在电域采用odu1交叉或者光域采用波长交叉来实现,其中不同厂家当中采用电域或电域光域联合方式实现的较少,而采用光域方式实现的较多。目前电域的交叉容量较低,典型为320 gb/s量级,光域的线路方向(维度)可支持到28个,单方向一般支持4010 gb/s的传送容量,后续可能出现更大容量的otn设备。 保护恢复技术 otn在电域和光域可支持不同的保护恢复技术。电域支持基于oduk的子网连接保护(sncp)、环网共享保护等;光域支持光通道11保护(含基于子波长的11保护)、光通道共享保护和光复用段11保护等。另外基于控制平面的保护与恢复也同样适用于otn网络。目前otn设备的实现是电域支持sncp和私有的环网共享保护,而光域主要支持光通道11保护(含基于子波长的11保护)、光通道共享保护等。另外,部分厂家的otn设备在光域支持基于光通道的控制平面,也支持一定程度的保护与恢复功能。随着otn技术的发展与逐步规模应用,以光通道和oduk为调度颗粒基于控制平面的保护恢复技术将会逐渐完善实现和应用。 传输技术 大容量、长距离的传输能力是光传送网络的基本特征,任何新型的光传送网络都必然不断采用革新的传输技术提升相应的传输能力,otn技术也不例外。otn除了采用带外的fec技术显著地提升了传输距离之外,而目前已采用的新型调制编码(含强度调制、相位调制、强度和相位结合调制、调制结合偏振复用等)结合色散(含色度色散和偏振模色散)光域可调补偿、电域均衡等技术显著增加了otn网络在高速(如40 gb/s及以上)大容量配置下的组网距离。 智能控制技术 otn基于控制平面的智能控制技术包含和基于sdh的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类似的要求,包括自动发现、路由要求、信令要求、链路管理要求和保护恢复技术等。基于sdh的ason相关的协议规范一般可应用到otn网络。与基于sdh的ason网络的关键差异是,智能功能调度和处理的带宽可以不同,前者为vc-4,后者为oduk和波长。 目前的otn设备部分厂家已实现了基于波长的部分智能控制功能,相关的功能正在进一步的发展完善当中。后续更多的otn设备将会进一步支持更多的智能控制功能,如基于oduk颗粒等。 管理功能 otn的管理除了满足通用要求的配置、故障、性能和安全等功能之外,还需满足otn技术的特定要求,如基于otn的开销管理、基于oduk /波长的调度与管理、基于波长的功率均衡与控制管理、波长的冲突管理、基于otn的控制平面管理等等。目前的otn网络管理系统一般都基于原有传统wdm网管系统升级,除了常规的管理功能之外,可支持otn相应的基本管理功能。 3 光传送网应用分析 随着传送网客户信号带宽需求的进一步驱动、otn技术的逐渐发展和otn设备功能实现程度的显著推进,otn技术如何应用日益成为业界探讨的焦点,也即何时(什么时候)、何地(什么网络层面)、以什么方式(选择什么功能)引入otn进行组网以及实际应用时存在哪些障碍或缺陷。因此,文章主要从otn应用时机、otn应用网络层面、otn应用功能以及otn应用关联问题等角度进行分析。 应用时机探讨 otn是否可以很好地引入应用主要应从传送网客户信号的驱动、otn技术的完善程度、otn设备的实现程度以及网络运维人员的otn技术认知程度等多个角度考虑。 首先,目前传送网客户信号主要为ip/以太网,而ip/以太网的高速发展导致大带宽粒度传送与调度的需求增长非常迅速,基于vc-12/vc-4的带宽颗粒的适配与调度方式显然满足不了传送网客户信号对于大颗粒带宽的传送与调度需求。其次,从otn技术的完善程度来看,虽然目前otn标准系列还在进一步修订和讨论(如规范odu0和odu4颗粒,统一基于超频方式工作的odu1e、odu2e容器等等),而otn的主要标准框架和功能要求已由itu-t几年前定稿,即使后续部分内容有所更新,但目前的规范内容至少必须要继承和兼容,因此,对于otn技术目前可以说是基本完善。第三,对于otn设备的实现程度来看,目前的otn设备已经基本支持了otn技术的主要特征,如多速率映射与透明传送、大颗粒带宽的调度与处理、otn帧结构的开销实现与处理、otn的组网与保护等,同时实现了对于这些otn技术特征的管理。因此,从设备实现上而言,otn设备已经具备了初步应用的功能特征,但具体应用时要根据多种需求综合选择otn设备相应功能。最后,网络运维人员对于otn技术认知过程和其他任何新技术一样,都需要一个逐渐了解、深入和掌握的过程。因此,网络运维人员初期对于otn技术的不熟悉并不是otn引入与应用的障碍,而应该是otn应用时所必须要准备的前提条件之一。 因此,从传送网客户信号的驱动、otn技术的完善程度、otn设备的实现程度等方面来看,otn技术的引入与应用目前应该具备了基本的条件,可在综合考虑其他非技术因素的基础上逐步引入与应用otn技术,以增强传送网络的传送能力与效率,适应客户信号的高速、动态发展。 应用层面分析 由于光传送网络的范畴较大,包括城域光传送网(含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干线传送网(省内干线和省级干线)等多个层面。不同网络层面的特点不同,因而是否可以引入otn技术的结论对于不同网络层面并不完全一致。 对于城域光传送网而言,汇聚与接入层主要是承载的是汇聚型客户业务,客户信号的带宽粒度较小,基于oduk调度的业务可能性较小,而且otn目前暂未标准化odu1( gb/s)以下的带宽粒度,因此,目前的otn技术在城域汇聚与接入层引入与应用的优势并不明显。 对于城域传送核心层和干线传送网络而言,客户业务的特点主要为分布型,客户信号的带宽粒度较大,基于oduk和波长调度的需求和优势明显,otn技术特点应用的优势比较适宜发挥。 因此,目前otn技术的引入与应用主要应侧重于城域核心层和干线网络。 应用功能选择 otn技术的典型应用功能目前可分为3种:otn接口、oduk交叉和波长交叉3种。综合考虑客户业务需求、otn技术完善程度、otn设备实现程度等多种因素,应在不同的网络层面应选择不同的otn功能。 首先,在城域传送网核心层层面,由于节点调度与处理要求中等,网络规模较小但调度需求较大,目前一般可根据实际网络的典型需求选择oduk交叉和波长交叉或者oduk和波长混合交叉功能,同时提供对于otn接口功能的支持;后续可根据otn设备的实现程度选择新型功能。第二,在省内干线层面,由于节点调度与处理要求较大,网络规模较大,调度需求较大,目前一般可根据实际网络的典型需求选择波长交叉或者仅选择otn接口功能;后续可根据otn设备的能力的提升和客户业务需求等选择oduk交叉、波长交叉,或者oduk和波长混合交叉功能。第三,在省级干线层面,由于节点调度与处理要求很大,网络规模大,调度需求一般,目前一般可根据实际网络的典型需求选择otn接口功能,特殊需求可局部选择波长交叉功能;后续可根据otn设备的能力提升和客户业务需求等选择oduk交叉、波长交叉,或者oduk和波长混合交叉功能。 应用关联问题 实际引入otn技术组网时,最典型的关联问题是现有网络如何升级、现有网络与otn怎么互通以及后续的otn如何演进等问题。 由于现有wdm网络的彩色接口一般都提供了基于的otn接口功能,原则上可考虑直接升级或启动otn接口功能。由于现有wdm设备的otn接口的支持程度差异较大,而且涉及到现网运营、维护、技术的更新和成本等因素,如何升级为完全支持接口的otn设备,是个综合多种因素需要深入分析的问题,不同的场景应选择不同的解决方案。 对于互通问题,由于目前的wdm网络支持的接口并不一定完善,因此,新建的otn网络与已有wdm或者sdh网络互通时,应优先选择客户侧接口(如sdh/以太网等)进行互通,待otn网络规模逐渐扩大以后,otn不同子网之间可采用基于otuk的域间接口互通,逐渐实现端到端的维护与管理。 关于otn引入和应用后的后续技术演进,应在积累前期运维经验的基础上扩大otn网络规模的同时,从客户业务需求、otn技术发展和otn设备实现程度等多方面紧密跟踪相关进展,以便适时适度地引入更多的otn新功能,最终实现光传送网络范围内真正意义上端到端灵活的调度、维护与管理,使otn的应用网络层面覆盖到城域传送网核心、接入与汇聚层以及干线网络。 4 结束语 otn作为新型的光传送网络技术,继承了sdh和wdm技术的诸多优势,同时拓展了新型的大颗粒调度和传送、多级的tcm等新型功能,是下一代光传送网的主流技术。从传送网客户信号的驱动、otn技术的完善程度、otn设备的实现程度等多个角度考虑,otn已具备了引入与应用的基本条件,而具体的应用应着重考虑otn应用时机、otn应用网络层面、otn应用功能以及otn应用关联问题等方面。 5 参考文献 1 yd/t 13832005.波分复用(wdm)网元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s. 2005. 2 itu-t architecture of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s s. 2001. 3 itu-t interfaces for the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otn) s. 2003. 4 itu-t characteristics of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