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专业论文)煤矿安全生产的刑法保障机制研究.pdf_第1页
(刑法学专业论文)煤矿安全生产的刑法保障机制研究.pdf_第2页
(刑法学专业论文)煤矿安全生产的刑法保障机制研究.pdf_第3页
(刑法学专业论文)煤矿安全生产的刑法保障机制研究.pdf_第4页
(刑法学专业论文)煤矿安全生产的刑法保障机制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我国是一个产煤大国, 煤矿的生产安全关乎着人民生命安全和国家公共财产 安全。近年来频繁发生的矿难事故,夺去了无数矿工的生命,造成了难以估量的经 济损失。保障煤矿安全生产,不要带血的 gdp 已是社会各界的共识,有关部门也相 继出台了许多相关的法律法规,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重大、特大安全事故仍然时有发生。相关的行政法规、地方性规章、办法、条例对 维护我国煤炭生产的正常秩序,对保障煤矿安全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保障煤矿 安全生产,保护力度最强,保护效果最明显,最能凸显法律保护的终极价值和目标 是刑法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刑法保障机制对保护煤矿安全生产所起的作用,是其 他法律、法规无法比拟的。因此,完善现有的煤矿安全生产刑法保障机制,加强煤 矿安全生产刑法保障机制建设,对于减少安全违规违法现象的发生和降低事故隐 患,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依据我国法律的规定,结 合实际案例运用演绎归纳、分析比较等方法对此问题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和论述。 本文正文共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 煤矿安全生产的刑法保障机制释义。 该部分首先对刑法机制的涵义 作出了说明,进而阐述了煤矿安全生产的刑法保障机制,说明了我国煤矿安全 生产的刑法保障机制包括刑事立法机制保障、刑事司法机制保障、刑事执法机 制保障,其中刑事执法机制保障的执法主体是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 第二部分,煤矿安全生产刑法保障机制的立法现状。该部分列举了我国刑法关 于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刑法法条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包括与煤矿安全生产直接 相关的法条、可能涉及的法条和直接相关的司法解释和可能涉到得司法解释。 第三部分,煤矿安全生产刑法保障机制存在问题分析。该部分是文章的核心内 容,结合国外立法分别对刑事立法保障机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刑事司法保障 机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对刑事执法保障机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自己的 观点。 第四部分,煤矿安全生产刑法保障机制的完善。该部分以实践为基础,提出了 完善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刑法保障机制的建议,包括提高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犯罪的法 定刑,科学规定煤矿安全事故责任主体的自首制度,完善涉爆物品犯罪的相关司法 解释,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的刑事执法力度,制定煤矿安全生产法典等建议。 关键词:矿难事故;安全生产;刑法保障 ii abstract china is a major coal mine production safety concerns the safety of the people and the state of public property. frequent occurrence of mine accidents in recent years, claimed the lives of countless miners, caused incalculable economic loss. guarantee safety in coal mines, not blood of gdp is the consensus of the community, authorities also have issued a number of 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but due to various reasons, the safety situation is still very grim and serious accidents have continued occurred. xiang guans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local regulations, measures, regulations on safeguarding the normal order of chinas coal production, 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 protection has played an active role in mine safety and production of protection, protection efforts strongest protective effect of the most obvious and neng highlights legal protection of the ultimate value and goal is to protect the criminal law. coal mine production safety safeguards of criminal law protection of safety in coal mines on the role of, other laws and regulations can not be compared. therefore, improving 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 of the existing criminal law protection mechanism to enhance safety in coal mines criminal protection mechanisms, for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security breaches and reduce illegal behavior of potential hazards, and promote social stability and harmony,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according to our laws, combined with the use of actual cases deduction and induction,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methods such as the issue of an intensive study and discussion. this article includes four parts of the body. the first part of 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 interpretation of the criminal law safeguards. the first part of the meaning of the criminal law system to make a note, further, the mine safety production protection system of criminal law, explains the criminal law in china coal mine production safety protection mechanism of protection mechanisms, including criminal iii legislation, protection of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criminal law enforcement mechanisms to protect them enforcement of criminal law enforcement mechanisms to protect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s and the main prosecution. the second part, mine safety and production status of criminal law legislation to protect the mechanism. this section lists the criminal law on the protection of safety in coal mines and related articles of criminal law provisions of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including 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 is directly related to articles, may be involved directly related to articles and judicial interpretations and possible to get involved in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the third part, mine safety problems of criminal law safeguards. this section is the core of the article, combined with the criminal legislation of foreign legislative safeguards were problems were analyzed,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to analyze problems, safeguards of criminal law enforcement problems were analyzed. and put forward their views. the fourth part, mine safety criminal support mechanism. the part of the basis of practice, made to improve chinese 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 protection mechanism for the criminal law, including raising the coal mine production safety accident of the legal punishment of crime, science provides the main responsibility for mine safety accidents surrender system, improve the related criminal justice explosive materials explained to enhance safety in coal mines in criminal law enforcement, development of code of coal mine production safety, so on. key words: mine accident; safety; criminal law protection 引言 1 引 言 我国是一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炭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煤 矿安全生产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的国际形象。据专 家分析,我国缺油少气的能源现状,决定了目前乃至以后相当长时间内,煤炭在我国能 源消费结构中占据 70%以上的状况难以改变。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范围广、 开采量大、 需求量大,在生产、经营、保护和管理方面存在许多特殊性,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 和改革的深入,煤矿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问题日益凸现,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频发, 而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技术和安全保障水平低、瓦斯灾害严重等 客观因素外,主观上还有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监管不到位、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等 因素。随着市场对煤炭需求的增加,有些煤矿企业为了追求可观的利润,在不符合或 者根本就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情况下超负荷生产,导致矿难事故频发,给人民生命 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影响了国家形象,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2006 年 12 月 21 日,国务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对山西、辽宁、广东等地 11 起重大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处理结果,提出力争用三年时间解决矿难问题。进入 2007 年,国家继续重拳出击煤矿安全生产问题,但是触目惊心的煤矿生产事故依然 频繁发生。仅 2007 年 35 月,在山西、河南等地就发生数起煤矿重大伤亡事件。 其中,2007 年 3 月 18 日山西晋城市苗匠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被困井下 21 名矿工全部遇难;2007 年 3 月 28 日山西临汾尧都区余家岭煤矿发生瓦斯爆炸,造 成 26 人死亡;2007 年 3 月 22 日河南汝州商酒务煤矿发生透水事故,造成 15 人遇 难;2007 年 4 月 16 日河南宝丰王庄煤矿发生瓦斯爆炸,造成 33 人死亡,六名矿主 逃跑;2007 年 5 月 5 日山西临汾蒲县克城镇蒲邓煤矿发生瓦斯爆炸,遇难 28 人。 虽然国家三令五申,但煤矿安全生产还是令人堪忧。近年我国平均每 7.4 天发生一 起特大煤矿安全事故,远远高出世界平均水平。2003 年我国煤炭产量约占全球产量 的 35,事故死亡人数则占近 80;我国采煤效率仅为美国的 2.2,南非的 8.1 ,百万吨死亡率却是美国的 100 倍,南非的 30 倍。 1 1 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需要深入分析成因。中国矿难频发固然有其自然的 因素,由于瓦斯、煤尘,煤矿区域的洪水、地震等原因,决定了煤矿生产属于高危 行业,但更为重要的是煤矿生产成本投入不足,安全意识薄弱,超生产能力和安全 保障能力,生产监管责任失察,权钱交易严重,这些才是矿难发生的深层的原因。 一个社会只有生产是安全的,社会才是稳定的,民生才是有保障的。安全生产问题 煤矿安全生产的刑法保障机制研究 2 带有行业特点,资源型的煤炭产业安全生产问题最为突出,因而煤矿安全生产就成 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关心的头等大事之一。 为了保障煤矿安全生产,10 年间,我国先后有 6 部法律法规颁布实施,并制定 部门规章近 30 部、陆续制定修订煤矿安全标准和行业标准 400 余项。这些规章制 度,对维护我国煤炭生产的正常秩序,对保障煤矿安全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保 障煤矿安全生产,保护力度最强,保护效果最明显,最能凸显法律保护的终极价值 和目标是刑法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刑法保障机制对保护煤矿安全生产,具有决定 性作用。科学完备刑法保障机制能有效地、严厉地打击矿难事故中的犯罪行为,从 而降低我国矿难事故的发生率,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鉴于此,本文将基于刑法的基本理论,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对刑法的规定罪名 及相关司法解释的法律规定和法律适用问题作深入探讨分析,并就问题的解决提出 一些建议,力求使煤矿安全生产刑法保障机制能科学地、有效地严厉打击矿难事故 中的犯罪行为,充分发挥刑法的预防作用,从而降低我国矿难事故的发生率。 一、煤矿安全生产的刑法保障机制释义 3 一、煤矿安全生产的刑法保障机制释义 “机制”1一词,从上世纪 80 年代起开始出现在我国的汉语词典中。根据现 代汉语词典 的解释, “机制”一词的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是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 原理,如计算机的机制;二是指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和相互关系,如动脉硬化的机 制;三是指某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化学规律;四是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 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或方式如激励机制、竞争机制、wto 的争端解决机制等 22 。 在社会学领域,一般认为机制的概念是指“事务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内在联系。具体 而言是指事物在运动中各相关因素(包括内部结构和外部条件)有一定向度的、相 互衔接的律动所产生的作用联系” 3 3。 “社会机制主要表示社会中各种组织或行为 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动过程” 4 4 。 在法学领域,对于“机制”的内涵研究并不多,但也有学者对之进行了探讨, 认为机制是指“一个工作系统的构造、功能和相互关系,尤指该系统中组成部分之 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 5 5。从法学界经常使用机制一词的内涵看,法律领域的 机制应该是立法、司法和执法的综合统一体,是指立法、司法和执法在社会中发挥 其应有的作用,达到其最佳效能的各种途径、方法和制度。机制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工程,它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体现在不同的环节、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 度。机制内的各种因素、环节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协调。如果各个环节协调 一致, 则机制效能发挥最佳, 如果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 则会阻塞机制的内部运行, 进而影响某一领域机制功能的正常发挥2 。 刑法保障机制又称刑法机制。北京大学的储槐植提出刑法机制概念,他认为刑 法机制是指“刑法运作方式与过程” 66 。并且他在自己后来的文章中认为“刑法 机制这一概念的涵义是刑法运作的方式和过程,亦即刑法的结构产生功能的方式和 过程” 7 7 。在前面论著的基础上,储槐植教授又将刑法机制的概念分为词义概念 和实质概念,进而认为词义概念是指“刑法运作的方式和过程” ,实质概念指“刑 法结构产生功能的方式和过程”8 。学者宗建文认为,所谓刑法机制,是指“刑事 立法与司法适用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过程,二者分别遵循自身的运作规律并相互 1根据 辞海 的解释,机制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生物学和医学在研究一种生物的功能(例如光合作 用和肌肉收缩)时,常借指其内在工作方式,包括有关生物结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及其间发生的各种变化过 程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相互联系。 2如在法律领域,立法不完善,就会给司法留下真空地带,导致实践中无法可依;如果立法完善而司法擅断,则 会造成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混乱状况,这样一来,法律的效果可想而知这就是法律机制不畅通、不健全的表 现。 煤矿安全生产的刑法保障机制研究 4 促进,刑事立法和司法适用有机配合,保证刑法保护社会和保障人权两大功能得到 最佳的发挥。刑法机制包括刑法立法机制和刑法适用机制。刑法立法机制要解决的 核心问题是刑法立法科学合理。刑法适用机制的核心问题是建立良性并顺畅的刑法 运作机制,目标是促进刑法功能的最佳发挥,使刑事司法既高效又公正”9 。也有 学者认为,刑法机制是指通过刑法调控社会秩序、保护各种利益的方式和途径。刑 法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立法机制,主要表现为立法机关应当制定完善的刑法, 使刑法结构合理,罪刑相当,符合保障利益的需要;二是司法机制,主要表现为司 法机关根据刑事立法的规定,通过适当的司法活动,直接保护各种权益,简言之就 是将立法机制付诸实施。10 笔者认为,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作为刑事执法主体,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重 要力量,是国家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刑法保障,应该包括以公安机关和 检察机关为主体的刑事执法行为。 所以刑法机制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刑事立法机制, 主要表现为立法机关应当制定科学完善的刑法,使刑法结构合理,罪刑相当,可操 作性强,符合保障人民利益的需要;二是刑事执法机制,主要表现为公安刑事侦查 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据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及相关的刑事法规规定揭露犯罪、 证实犯罪、惩罚和教育罪犯,保障刑事法律的正确实施,达到维护国家安定和社会 稳定的政目的。刑事执法包括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勘验检查、检查、扣押 物证书证、鉴定、通缉等刑事侦查、取证行为也包括检察机关批准逮捕、自侦、监 督刑事执法的行为。 三是刑事司法机制, 主要表现为司法机关将立法机制付诸实施, 即刑事立法的规定,通过适当的司法活动,直接保护各种权益,最大限度的实现公 平正义,兑现立法承诺。因此,研究刑法机制应当从三个层面进行,立法机制探究 的是刑事立法的合理性、公平性、公正性、适度性、完整性;刑事执法机制是探究 刑事执法机关揭露犯罪、证实犯罪之目的的实现效果、效率等。司法机制探究的是 司法的运作机制、司法的运作成本、司法的理念等;立法机制是司法机制的前提和 基础,执法机制、司法机制是立法机制的实现和保障。通过对刑法机制内问题的研 究,可以使刑事立法更为完善、更趋理性,刑事执法、司法更为高效、成本更为低 廉,进而建立更为合理的刑法机制。 学界对于煤矿安全生产的刑法保护机制研究的不多。笔者根据刑法机制的基础 概念结合自己对刑法保障机制的一些看法,认为煤矿安全生产的刑法保障机制应当 由刑事立法机制、刑事司法法机制、刑事执法机制组成,这三部分有机结合,缺一 不可。具体而言,煤矿安全生产的刑法保障机制是指指刑事立法规定了煤矿安全生 一、煤矿安全生产的刑法保障机制释义 5 产所涉及的刑事罪名、构成要件、法定刑以及有权机关的相关司法解释,而刑事执 法、司法机关根据刑法规定和相关司法解释对危害煤矿安全生产犯罪行为进行立案 侦查,追诉、定罪判罚,从而使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得到有效刑法保护的制度和方 式。 煤矿安全生产的刑法保障机制研究 6 二、煤矿安全生产刑法保障机制的立法现状 (一) 现行刑法对煤矿安全生产所涉及刑法法条的规定 1. 与煤矿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刑法法条 与煤矿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刑法法条,是根据再生产作业中出现的刑事违法行 为而规定的,主要的法条有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重大责任安全事故罪】3、第 一百三十四条第二款【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 4、第一百三十五条【重大劳动安全事 故罪】5、 刑法第一百三十六条【危险物品肇事罪】6、第一百三十七条 【工程 重大安全事故罪】7、 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8。 这些犯罪规定的模式比较类似,即在生产作业过程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 定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 责任人员的刑事处罚情况,法定刑一般在三年以上,七年以下。这些犯罪大多是结 果犯,即以造成法定的犯罪结果如重大伤亡、重大公私财产的损失等,为成立要件 的犯罪。犯罪的主观方面大多表现为过失,即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应当能够预见自 己的行为可能造成生产事故,但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 免,以致发生了生产事故,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这些刑法法条都规定为,在事 故发生之后,根据犯罪的损害结果、主观恶性来定罪量刑;没有在事故发生之前就 对某些不符合安全生产的行为加以规制,以预防可能发生的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 该说是这是我国刑法在安全生产方面规定的缺憾,因为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的 后果,太过惨重,难以补救,应给变事后处罚为事前预防,让刑法前置,提早介入。 2. 其它与煤矿安全生产相关的刑法法条有: 除了直接规定煤矿安全生产的法条外,涉及煤矿安全生产的犯罪往往与涉爆物 品犯罪有关,即触犯了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条【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 3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 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4 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5 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对直接 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 有期徒刑。 6违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 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7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违反国家规定,降低工程质量标准,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对 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 8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 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煤矿安全生产刑法保障机制的立法现状 7 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 9的规定。该款犯罪规定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 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最高刑可能被判处死刑,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既 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爆炸物管理的规定,非法制造、 买卖、运输、邮寄、储存爆炸物的行为,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即明知是爆炸物 而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或者储存,本罪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国家对爆炸物 的管理制度。由于煤矿安全责任事故中,其他相关罪名的法定刑偏低,所以煤矿事 故发生后如何适用本罪,就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与煤矿安全生产相关的其他犯罪行为,常常包括行贿、受贿犯罪行为,滥用职 权、玩忽职守行为,涉及的法条有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 【受贿罪】10、第三百 八十九条【行贿罪】11: ”第三百九十七条【滥用职权罪】 【玩忽职守罪】12。从许多 矿难事故的案例来看,与煤矿安全生产相关的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往往牵涉 其中,以上的法律条文的适用,对保障煤矿安全生产也至关重要。 (二)煤矿生产所涉及刑事司法解释的规定 司法解释是我国特有的一个法律概念。通说认为,司法解释是指国家最高司法 机关在适用法律解决具体案件时,对如何应用法律所做出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阐释 和说明,包括“检察解释”和“审判解释”11。所谓立法是指国家立法机关依照法 定的程序制订、修改、废止法律的活动。一般认为,判断某一行为是立法活动还是 行政活动或司法活动并不在于行为的主体,而在于行为的内容。司法机关在行使这 种由审判权派生的“适用、解释法律的权力” ,进而对法律文本进行阐释、说明甚 至上升到创立法律未曾明确的事实范畴和行为规则时,已经超越了司法权本身,具 备了立法活动的实质内容和立法活动的外观结构,而演变为一种实实在在的立法行 为或“准立法”行为。12因而与立法文件无异。在日益增多、日趋庞大的司法解释 中,其内容之全面、系统、涉及范围之广泛、条文数量之多、形式之规范、效力之 9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 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 10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 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 11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在经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 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行贿论处。 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 12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 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 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煤矿安全生产的刑法保障机制研究 8 优先性,均非“法律解释”所能涵盖,所以司法解释与立法文件无异。直接或间接 涉及煤矿安全生产的司法解释比较多,这些司法解释实际上就是对煤矿安全生产的 立法。 1直接涉及煤矿安全生产的刑事司法解释 为依法惩治危害矿山生产安全犯罪,保障矿山生产安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 人民检察院于二七年二月二十八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危害矿山生产安全刑 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该司法解释对司法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难题, 作了规定说明,如:说明了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犯罪主体,包括对矿 山生产、作业负有组织、指挥或者管理职责的负责人、管理人员、实际控制人、投 资人等人员,以及直接从事矿山生产、作业的人员。 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二款 规定的犯罪主体,包括对矿山生产、作业负有组织、指挥或者管理职责的负责人、 管理人员、实际控制人、投资人等人员。 刑法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的“直接负责 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是指对矿山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 符合国家规定负有直接责任的矿山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管理人员、实际控制人、 投资人以及对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负有管理、维护职责的电工、瓦斯检 查工等人员。这样的规定对煤矿安全生产的责任事故中的犯罪主体作了明确的规 定,减少了争议。 另外,说明了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规定的“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 ,是指 矿山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实际控制人、负责生产经营管理的投资人以及其他负 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以及说明了在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 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何种情况可以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 之一规定的“情节严重”的情形。并且规定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 职守,危害矿山生产安全,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 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的规定定罪处罚的情形。还规定对于危害矿山生产安全构成犯 罪的人,在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积极组织、参与事故抢救的,可以酌情从轻 处罚。 2其它与煤矿安全生产相关的司法解释 涉及煤矿安全生产的刑事犯罪,常常与爆炸物品相关,如非法制造爆炸物罪、 非法买卖爆炸物罪、非法储存爆炸物罪。在司法实践中,为了加大打击涉爆案件力 度, 继 97 刑法颁布实施之后, 最高法、 最高检、 公安部还于 2001 年联合下发了 关 于加强办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爆炸物等刑事案件工作有关问题的 二、煤矿安全生产刑法保障机制的立法现状 9 通知 。为了正确适用法律,严厉打击涉枪涉爆犯罪活动,最高人民法院于 2001 年 5 月公布施行了关于审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爆炸物等刑事案件 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称解释 )和 2001 年 9 月最高人民法院下 发的最高人民法院对执行关于审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爆炸物 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有关问题的通知 (以下称通知)。 而解释和通知在涉及煤矿安全生产的刑事犯罪中用的最多,其相关内容如 下: 解释 ,其中第一条规定个人或者单位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 枪支、弹药、爆炸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 的规定,以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定罪处罚: (一)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军用枪支一支以上的; (二)非法制造、 买卖、运输、邮寄、储存以火药为动力发射枪弹的非军用枪支一支以上或者以压缩 气体等为动力的其他非军用枪支二支以上的; (三)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 寄、储存军用子弹十发以上、气枪铅弹五百发以上或者其他非军用子弹一百发以上 的; (四)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手榴弹一枚以上的; (五)非法制造、 买卖、运输、邮寄、储存爆炸装置的; (六)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 炸药、发射药、黑火药一千克以上或者烟火药三千克以上、雷管三十枚以上或者导 火索、导爆索三十米以上的; (七)具有生产爆炸物品资格的单位不按照规定的品 种制造,或者具有销售、使用爆炸物品资格的单位超过限额买卖炸药、发射药、黑 火药十千克以上或者烟火药三十千克以上、雷管三百枚以上或者导火索、导爆索三 百米以上的; (八)多次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弹药、爆炸物的; (九) 虽未达到上述最低数量标准,但具有造成严重后果等其他恶劣情节的13。 解释第二条规定: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 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数量达到本解释 第一条第(一) 、 (二) 、 (三) 、 (六) 、 (七)项规定的最低数量标准五倍以上的; (二)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手榴弹三枚以上的; (三)非法制造、买卖、 运输、邮寄、储存爆炸装置,危害严重的; (四)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最低数 量标准,并具有造成严重后果等其他恶劣情节的。 通知规定:一、对于解释施行前,行为人因生产、生活所需非法制造、 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爆炸物没有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经教育确有悔改表现的, 煤矿安全生产的刑法保障机制研究 10 可以依照刑法第十三条的规定,不作为犯罪处理。二、对于解释施行后发生的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爆炸物等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和解 释的有关规定定罪处罚。行为人确因生产、生活所需而非法制造、买卖、运输枪 支、弹药、爆炸物,没有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经教育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依法免除 或者从轻处罚。 三、煤矿安全生产刑法保障机制存在问题分析 11 三、煤矿安全生产刑法保障机制存在问题分析 (一)刑事立法机制存在问题分析 1. 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相关罪名法定刑太轻 大部分西方国家建立的矿山安全生产法律制度都比较严厉。比如美国,大多数 州虽然已经取缔了死刑,但对安全生产的违法行为最高仍然可判处终生监禁。澳大 利亚的煤矿安全与健康法也规定,矿主和经理人员如果违法违规生产,不仅要缴纳 高额罚款,更为严重是要注销其营业执照,终生不允许再从事这一行业。俄罗斯在 2002 年新出台的行政法中加大了对生产安全违规者的处罚力度。 对违规者的罚款为 1.39 万卢布(约 450 美元),对企业(法人代表)罚款为 13.95(约 4500 美元)。并且,俄 联邦矿山和工业监察局负责人有权把违规者的材料送交法院和有关司法甲部门。考 虑到工业安全生产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新制定的刑法第 7 条规定了对违反工业安全 生产法所负的各种刑事责任,对违反安全生产的各种行为均处以重刑14。 与国外我国刑法中关于安全生产的法律制度相比,我国关于煤矿安全生产的刑 法规定就显得 “温柔” 许多了。 从前文列举的直接涉及煤矿安全生产的法条, 如 刑 法第一百三十四条【重大责任安全事故罪】 、第一百三十五条【重大劳动安全事 故罪】 、第一百三十六条【危险物品肇事罪】 、第一百三十七条 【工程重大安全事 故罪】 、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等安全事故责任刑罚最多 判七年,在执行中还可能减刑、缓刑、保外就医,对涉及煤矿安全生产的犯罪很难 起到震慑作用。马克思说过: “如果有 1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挺而走险;如果有 2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藐视法律;如果有 300的利润,那么资本家们便会践踏 世间的一切! ” 。由于我国刑法在涉及煤矿安全生产犯罪的刑罚太轻。反而让一些矿 主为了追求高额利润,铤而走险。许多小煤矿违规操作,超负荷生产。为了经济利 益不顾矿工死活,出现安全事故后又隐瞒不报,草草了事。在大量安全事故发生的 背后,往往伴生着干部的腐败与堕落,客观上形成了“腐败保护违法,违法酿成事 故,事故造成灾难”的怪圈。15究其原因就是打击力度不够, 很多煤矿安全事故的 责任人员,都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违章作业也许不会出事,即使出事,顶多做出高 额的经济赔偿,即使坐牢也就几年而已,而且还有可能减刑、缓刑、保外就医。例 如:2006 年 5 月 18 日,山西省左云县张家场乡新井煤矿发生一起特大透水事故, 有 56 名矿工被这次事故夺去生命。事故发生后,一审法院对在矿难中犯有渎职罪 的 11 名有关人员做出有罪判决,但大部分罪犯仅被判处了拘役和缓刑,有的甚至 煤矿安全生产的刑法保障机制研究 12 被判处免予刑事处罚,一时间舆论哗然。 保护煤矿安全生产,保护力度最强,保护效果最明显,最能凸显法律保护的终 极价值和目标是刑法保障,而对于不断发生恶性矿难事故,必须用严厉的刑罚,让 所有企图违法的人谈法色变,让所有已经违法的人受到应有的严厉处罚,这样才能 发挥刑法的警示作用,保护煤矿安全生产。所以提高安全生产责任犯罪的法定刑, 势在必行。 2刑法一百三十四条的修订后的问题 刑法修正案六颁布之前的重大责任事故罪是指“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 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 由于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 或者强令工人违 章冒险作业, 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发生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 刑法第六修正 案则将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款修改为: “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 规定, 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 拘役; 情节特别恶劣的, 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且, 在刑法第一百三十 四条增加了一款内容, “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 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 其他严重后果的, 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情节特别恶劣的, 处五年以上有 期徒刑” 。这是对重大责任事故罪所作的极其重要的修改, 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 一 是对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体要件作出修改; 二是将强令他人冒险作业的行为从原来 重大责任事故罪中分解出来, 成为一个独立的犯罪。这两方面的修改,意义重大, 解决了司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但笔者以为白璧微瑕, 仍然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1)关于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的主体 二六年十二月 刑法修正案六颁行后,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体应当是一般 主体。因为从修改后的内容看, 虽然未对主体的范围作明确地规定, 但是根据罪刑 法定原则对“生产、作业”的工作性质分析, 本罪的主体已不再限于是工厂、矿山、 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 即年满十六周岁, 具有刑事责任 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二 七年二月二十八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危害矿山生产安全刑事案件具体应用 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其中第一条指出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犯罪主 体,包括对矿山生产、作业负有组织、指挥或者管理职责的负责人、管理人员、实 际控制人、投资人等人员,以及直接从事矿山生产、作业的人员。第二条指出刑法 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犯罪主体,包括对矿山生产、作业负有组织、指挥或 者管理职责的负责人、管理人员、实际控制人、投资人等人员。这似乎又说明本罪 三、煤矿安全生产刑法保障机制存在问题分析 13 的主体是特殊主体。 笔者认为, 刑法第六修正案之所以对犯罪主体如此规定, 是考虑到原来重大事 故责任罪规定处罚“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人员” 这种特殊身份的主体, 而难以追究无特殊身份主体之刑事责任这种情况的发生。通 过刑法修正案六, 立法者将无特殊身份的一般主体纳入到处罚的对象之中, 扩大了 处罚的范围,以提醒警示更多的主体注意安全生产和审慎义务, 达到尽可能安全生 产之目的。而二七年二月二十八日发布了关于办理危害矿山生产安全刑事案 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对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体范围作了说明, 即 “对 矿山生产、作业负有组织、指挥或者管理职责的负责人、管理人员、实际控制人、 投资人等人员,以及直接从事矿山生产、作业的人员” 。这个司法解释的出台,对 打击隐藏在重大责任事故后面的既得利益者,如实际控制人、投资人作用是十分明 显的,解决了司法实践中的难题,以前对于这些隐身幕后的实际控制人缺乏处罚依 据,司法机关往往难以对其治罪。现在可以把他们揪出来在阳光下进行审判了。15 但同时这样的规定仿佛又对刑法一百三十四条的主体问题做了限制性解释,因为司 法解释中列举了刑法一百三十四条的犯罪主体,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如果责任主体 在司法解释列举的主体之外能否以一百三十四条定罪呢?笔者认为可以,这里司法 解释可以理解为立法者对一些犯罪主体的强调,提醒司法者的注意,并不是对犯罪 主体的限定。并且司法解释只是对法律条文的一个补充释义,其效力应当低于全国 人大通过的刑事法律条文,既然刑法一百三十四条没有对犯罪主体做出限制,那么 就是一般主体,即年满年满十六周岁, 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本罪 的主体。 (2)刑法一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问题 笔者认为修订后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罪,应该独立地成为一个法条,体例上 不应该作为刑法一百三十四条第二款,原因如下: 首先,刑法修正案六在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增加了一款内容: “强令他人违章 冒险作业, 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或者拘役; 情节特别恶劣的, 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本条所说的“强令他人违章冒 险作业”,主要是指从事生产、作业的管理人员,明知自己的决定违反安全生产、作 业的规章制度,可能会发生事故,却心怀侥幸,轻信事故可以避免,而强行命令他人违 章作业的行为。 “强令”是指管理人员发出的信息内容所产生的影响已经达到了使 工人不得不违心继续生产、作业的心理强制程度。 “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须同 煤矿安全生产的刑法保障机制研究 14 时具备三个条件:一必须是管理者、负责人实施的强令行为;二管理者、负责人必 须是在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的前提下实施的行为;三不确定多数人的生命和财 产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16如果不是管理者、负责人实施此行为,普通职工间的强 令行为不符合立法的精神;如果管理者、负责人在符合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强令工 人工作发生损害结果,不属于本罪的规定,而属于生产、作业中正常的风险; “强 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必须是指在生产、作业中管理者、负责人强行命令、迫使工 人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从事生产活动,使不确定多数人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一定 程度的威胁。本款的内容在刑法修正案以前是在一百三十四条中将违章生产、作业 与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 都视为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构成要件。现在, 刑法将其单 独作为一款内容规定出来, 表明了加强了对于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行为的打击惩 治力度。 本罪有其独立的犯罪对象、 犯罪客体 , 已不依附于原刑法一百三十四条。 其次,本款的内容不是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情节加重犯是独立构成的罪,即“强 令违章冒险作业罪” 。刑法对原重大责任事故罪的规定是: “工厂、矿山、林场、建 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 由于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 或者强令 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 3 年以下 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 3 年以上 7 年以下有期徒刑” 。从原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