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自读文本《张良》教案 鲁教版选修《史记》.doc_第1页
高中语文 自读文本《张良》教案 鲁教版选修《史记》.doc_第2页
高中语文 自读文本《张良》教案 鲁教版选修《史记》.doc_第3页
高中语文 自读文本《张良》教案 鲁教版选修《史记》.doc_第4页
高中语文 自读文本《张良》教案 鲁教版选修《史记》.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教版 史记选读自读文本张良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自读,联系前面学过的文章,巩固拓展所学文言知识。2、进一步加深对“决胜疆场的艺术”话题的理解。3、检测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及鉴赏评价能力。【教学重点】1、常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2、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与赏评。3、对张良为人行事的思考。【教学难点】1、进一步加深对“决胜疆场的艺术”话题的理解。2、对张良形象的鉴赏评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文本解读1、关于留侯世家这是一篇关于张良的传记。文中围绕张良一生的经历,描述了他在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尖锐的军事斗争中的超群才干,以及他在功成名就之后不争权求利的出世思想和行为,生动地刻画了张良的为人及其性格特征,使这一历史人物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青年时代的张良是一个血气方刚的豪侠人物,他不惜家财为韩报仇,行刺秦始皇。但司马迁又通过张良遇见圯上老人的情节,刻画了张良的隐忍,这是早年张良性格的又一个侧面。张良追随刘邦以后,处处表现出了他的政治远见和高超谋略,如设计击败秦军,劝谏刘邦撤出秦宫,争取黥布、彭越,笼络韩信,进而灭楚等。刘邦称帝后,他建议封赏与刘邦有宿怨的雍齿,从而安定了人心,加强了内部团结。他是刘邦智囊团中的核心人物,为刘邦出了很多主意,刘邦对他则言听计从。刘邦对张良的评价“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成了对古今高明军师的共同赞语。明哲保身是张良后半生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张良深知“狡兔死,良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在群臣争功的情况下,他“不敢当三万户”;刘邦对他的封赏,他极为知足;他称病杜门不出,行“道引”、“辟谷”之术;他扬言“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处处表现得急流勇退。因此,在汉初“三杰”中,韩信被杀,萧何被囚,张良却始终未伤豪毛。司马迁通过上述情节,把张良刻画成了一个城府极深、明哲保身的典型。我们如果把张良和淮阴侯列传中那位工于谋天下、拙于谋自身的韩信相比,就可看出司马迁笔下刘邦的两位大功臣形成了多么巨大的反差。此外,司马迁在本篇的写实中夹杂了一些传奇性的描写,如张良“东见仓海君”、“得力士”,遇圯上老人授书,十三年后取谷城山下黄石祭祀,张良“学辟谷,道引轻身”,“欲从赤松子游”等,扑朔迷离,亦真亦幻,为本篇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2、内容梗概刘邦在巴蜀称王,又向项羽请得了汉中地。张良让刘邦烧掉栈道,以使项羽不疑,然后把齐王田荣谋反的事告知项王,使项羽不以汉为患。后项王杀韩王成,张良逃出归汉,立主刘邦联合彭越、英布,任用韩信。汉三年,项羽围攻刘邦于荥阳,郦食其为之出谋划策,以削弱项羽的力量。张良反对郦食其复立六国的主张,分析了八条不可以的理由,使刘邦改变了主意。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文言知识)1、通假字与项王有郄 通“隙”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 通“嘱”托付陛下南乡称霸 通“向”反其故旧坟墓 通“返” 2、古今异义乃以为侯 古义:把当作 今义:认为且天下游士离其亲戚 古义:亲人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活成员 3、一词多义良具以献项伯 把(介词)以固项王意 来(目的连词)韩王成以良从汉王故 因为(介词)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 与方位词连用,表示方位(助词) 汉王亦因令良厚遗项伯 因此(介词)良因说汉王 就(副词)因举燕代齐赵 趁机(介词) 今秦失德弃义 道德(名词)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 恩德(名词) 沛公为汉王 做(动词)谁为陛下画此计者 替(介词) 楚必敛衽而朝 表修饰关系昔者汤伐桀而封其后于杞者 表转折关系连词几败而公事 你(代词) 从与俱东 跟随(动词)张良从外来谒 自(介词) 4、常见实词汉王亦因令良厚遗项伯 赠送(动词)汉王之国 到(动词)即欲捐之 关以东土地(代词)遣良归韩 派(动词)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 断(动词)以固项王意 稳固(形容词)良说项王 劝说(动词)良亡 逃跑(动词)汉王下马踞鞍而问 倚靠(动词)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 舍弃(动词)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 感激(动词)趣刻印 赶快(形容词)陛下事去矣 完了(动词)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 借用(动词)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 筹划(动词)度能制桀之死命 估计(动词)度能制桀之死命也 控制(动词)式智者之门乎 致敬(动词)偃革为轩 停止(动词)偃革为轩 车(名词)休马华山之阳 南面(名词)放牛桃林之阴 北面(名词)以示不复输积 运输(动词)以示不复输积 积聚(动词)去故旧 离开(动词)韩王成以良从汉王故 缘故(名词) 5、常见虚词良具以献项伯 全部(副词)项王乃许之 于是(副词)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 怎么(副词)项王竟不肯遣韩王 终于(副词)即欲捐之 如果(假设连词)及魏王豹反 等到(介词)然卒破楚者 然而(转折连词)然卒破楚者 最后(副词)未尝特将也 单独(副词)汉王方食 正在(副词)且天下游士离其亲戚 况且(递进连词)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 只(副词)今复六国 假如(假设连词)陛下焉得而臣之 怎么(副词)诚用客之谋 如果(假设连词) 6、词类活用王巴蜀 称王(名词活用作动词)从与俱东 往东(名词活用作动词)子房前 上前(名词活用作动词)表商容之闾 竖立木、石作为标志以示表彰(名词活用作动词)而发兵北击齐 向北(名词做状语)间行归汉王 从小路(名词做状语)今陛下能休马无所用乎 使休息(使动用法)陛下焉得而臣之 使臣服(使动用法) 7、特殊句式良具以献项伯 省略句使请汉中地 省略句良送至褒中 省略句从与俱东 省略句又杀之彭城 省略句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 省略句项羽急围汉王荥阳 省略句式智者之门乎 省略句以赐贫穷 省略句休马华山之阳 省略句放牛桃林之阴 省略句封其后于杞 状语后置覆以虎皮 状语后置示以无所为 状语后置释箕子之拘 定语后置三、再读课文,研讨探究1、文章最后一段张良列举了哪几条理由?明确:当前刘邦不能制项籍于死命。现在刘邦不能得到项籍的脑袋。如今刘邦不能重新修筑圣人的坟墓,在贤人里巷的大门表彰他,在有才智的人们前向他致敬。目前刘邦不能散发仓库的财物来赏赐穷人。现在刘邦不能停止战事,推行文治,不再打仗。眼下刘邦不能让战马休息不再使用它们。而今刘邦不能放牧牛群,不再运输、积聚粮草。假如恢复六国,拥立韩、魏、燕、赵、齐、楚的后代,天下从事游说活动的人各自回去侍奉他们的主上,伴随他们的亲人,返回他们的旧友和祖坟所在之地,将无人和刘邦一起打天下。2、文章是如何刻画张良这一形象的?明确:张良形象:有政治远见和高超谋略。通过典型的事例来刻画人物通过语言来表现人物通过对比侧面烘托人物四、拓展延伸1、对比井陉之战中的韩信,联系两人的生平,谈谈张良和韩信有何异同。提示:相同点:运筹帷幄,深谋远略。不同点:张良,知难而上,奋发进取,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又急流勇退,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参透功名利禄,又不虚度此生。韩信,工于谋天下、拙于谋自身。五、布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