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证软条款分析及风险的防范毕业论文.doc_第1页
信用证软条款分析及风险的防范毕业论文.doc_第2页
信用证软条款分析及风险的防范毕业论文.doc_第3页
信用证软条款分析及风险的防范毕业论文.doc_第4页
信用证软条款分析及风险的防范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信用证是当前国际贸易中普遍使用的一种结算方式,它是以银行信用代替商业信用对卖方承担付款的责任,属于风险较小的一种贸易结算方式,但是目前信用证软条款(soft clause)的存在却将这种银行担保的作用大大削弱,使得出口商承受巨大的风险。同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对外经济往来的日益密切,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信用证业务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软条款问题日益突出,成为许多不法商人实施欺诈或诈骗的重要手段,不仅给信用证相关当事人造成了巨大损失,也严重损害了信用证作为“国际商业的生命和血液”的支付功能。20世纪90年代以来,理论界和实业界以及相关机构对信用证软条款方方面面的争论和探讨一直没有停止,却始终没有找到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方法,国际权威机构至今也没有对此问题做出明确的界定。本文以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制作实务以及UCP600为基础,采取比较分析法、实务分析法,综合当前外贸领域对信用证软条款问题的不同看法,同时结合典型的信用证“软条款”以及相关国际惯例,提出以下观点:对信用证软条款的定性应该站在全面和主客观相结合的立场上;信用证软条款的效力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范信用证软条款的手段和措施。关键词:信用证;软条款;风险防范AbstractThe letter of credit is one universal settlement method in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trade,it replaces the commercial credit by the bank credit to undertake the payment responsibility to the seller and is one safer trade settlement way, but now the existence of soft clause has greatly weaken this kind of bank credit function and constitutes huge risk to exporters. Along with the deeper reforming and opening of Chinese economy and the increasingly tight relations with other countries, the L/C business has been fiercely exploited. Accordingly, the problems caused by the L/C soft clause have been coming out increasingly and become the main fraudulent instruments of many illegal businessmen. Consequently these frauds not only cause a great loss to the parties of L/C, but also destroy the function of payment instrument of L/C. The debate against the L/C soft clause is continued and fierce since 1990. However, the solutions are ineffective and the definition of this issue is still indefinite. Up to now, the international authority has not yet given a specific definition to it.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trading practice, International documents making practice and UCP600, the author utilizes comparing and practicing analysis methods to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L/C soft clause. Meanwhile the systematically research indicates perspectives based on international common practice and the typical of soft clause, relative experience: First, holding the standpoint of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nature of L/C soft clause. Second, subjective and analyz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soft clause based on actual conditions. Finally this paper indicates the main measures to prevent soft clauses in L/C in the hope of leading the L/C system to a more perfect and healthier direction.Keywords: letter of credit; soft clauses; risk prevention目 录一、概述(1)(一)信用证软条款的基本内涵(1)(二)信用证软条款的特点(1)1.形式不一、无固定模式(2)2.设置主体为开证行或开证申请人 (2)3.增加受益人负担 (2)4.易导致受益人结汇困难 (2)(三)信用证软条款的分类(2)二、信用证软条款的成因分析 (3)(一)信用证软条款产生的内部原因(3)(二)信用证软条款产生的外部原因(4)1.出口商方面(4)2.进口商方面(5)(三)信用证软条款产生的法律原因(5)三、信用证软条款的识别及其风险防范 (6)(一)信用证软条款的识别(6)1.条款目的识别 (6)2.矛盾条款识别 (7)3.信用证生效识别 (8)4.商检环节识别 (8)5.发运及议付环节识别 (9)(二)信用证软条款的风险防范 (10)1.出口商对信用证软条款的防范措施 (11)2.银行对信用证软条款的防范措施 (14)参考文献 (17)致谢 (18)信用证是当前国际贸易中一种重要的结算工具。由于国际买卖环境的复杂性,买卖双方所面临的风险加大。在贸易实践中,信用证便应运而生,它以银行信用代替商业信用,对买卖双方都比较有保障,据国际商会统计,采用信用证作为支付手段的贸易,占日常世界贸易的70%以上。在UCP6OO境下信用证都是不可撤销信用证,理论上这对卖方及时收款有一定的保障。但是,在现实的信用证条款中“软条款”(Soft Clause)的出现却使得信用证的不可撤销性变成了一纸空文,对卖方的利益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信用证是单纯的单据交易,卖方只有提交与信用证严格相符的单据才可以得到银行的支付。而在信用证“软条款”的做法中买方设法在信用证的条款中设置障碍,使卖方无法提交相应的单据,从而达到拒付的目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总体上保持着稳定和迅速发展的状态。但是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也是一个不争事实。随着我国对外出口量和对外贸易中有关软条款案例的增加,国家对于信用证软条款也日益重视起来,经历了从司法空白到有个别判例出现的过程。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采用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对信用证软条款进行分析得出了:对信用证软条款的定性应该站在全面和主客观相结合的立场上;信用证软条款的效力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而不是一板子拍死;同时在国际信用证实践中,出口商和银行对于信用证中的软条款应当协同合作积极采取防范措施,避免损失扩大化。 一、概述(一)信用证软条款的基本内涵对于信用证软条款的见解,尽管出发点各不相同,但是可以明确的是,信用证中的“软条款”是单方面被开证申请人或开证行所控制,从而使受益人处于不利地位的条款。而一旦信用证中存在软条款,即使受益人完全履行了基础合同项下的义务,也往往难以取得信用证项下的单据,相应地也就不能保证向银行提交合格单据而收到货款。因此不论什么样的信用证软条款对于受益人而言都是具有一定风险的。(二)信用证软条款的特点1形式不一、无固定模式信用证软条款有的是在信用证生效的环节上设置障碍如:THIS DOCUMENTARY CREDIT WILL BE COME EFFECTIVE PROVIDED YOU RECEIVED THE AUTHORIZATION(本信用证在你收到授权书后方能生效)而有的则是在单据获得上附加苛刻的条件如:INVOICE AND CERTIFICATE OF ORIGIN MUST BE LEAGLIZED BY AN XXX EMBASSY OR CONSULAR IN THE CITY OF EXPORT IF AVAILABLE(发票和原产地证必须由驻在出口地的该国领事签证)同时有些则故意在信用证各条款间设置互相矛盾的条款,使得受益人无法做到单单相符。2设置主体为开证行或开证申请人一般情况下,设置软条款的主体是开证申请人。由于UCP主要是保障受益人能够顺利结汇的一项国际惯例,根据其相关规定,只要受益人提交了表面上与信用证条款相符的单据,就可以顺利结汇,但UCP对银行有免责条款,银行对这些单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是不负责的,因此开证申请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就在信用证中加列一些“软条款”。然而有时则是开征申请人和开证行串通好,合伙骗取受益人所缴纳的预付金等,此时银行是负有付款责任的。3增加受益人负担信用证软条款往往会免除银行的担保责任,将银行信用转变为商业信用,这样就增加了受益人收回货款的风险;同时信用证软条款往往会加列一些受益人无法或难以做到的条款如:“兑付单据中要有XX国大使签字的原产地证明”等,这些条款通常会加大了受益人的负担,甚至使受益人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4易导致受益人结汇困难国际商会出版的UCP600没有对信用证中的软条款进行限制,这就使得开证申请人在信用证中加列“软条款”并不违反UCP600的相关规定,而银行只是负责审核单据是否符合信用证的要求,而对其中的“软条款”并不过问。这就使得受益人在进行交单结汇时面临单证可能不符的情况,而造成受益人结汇困难。(三)信用证软条款的分类对于软条款的分类缺乏统一的标准,所以类型也多有不同。本文主要从信用证申请人的主观目的进行分类,按此标准信用证“软条款”可分为以下三类:(1)出于诈骗目的的信用证软条款:该种信用证中的金额较大,且交易的利润较高,对被诈骗公司有极强的诱惑性。信用证中的货物一般为大宗商品,往往会要求受益人交付一定的履约金或开证保证金;(2)开证申请人想完全掌握信用证主动权的软条款:此种情况一般是开证申请人为中间商,此时开证申请人要控制货源,同时可能无法及时联系好下家客户或担心下家客户临时毁约,因此在信用证中规定了软条款以便自己灵活掌握。如果出现对自己不利的情况,便可利用信用证中的软条款免除自己在信用证项下的付款义务;(3)开证申请人为了合理控制货物质量而开立的软条款:此类软条款是信用证开证申请人为了在货物质量和交货时间上限制卖方,防范自己受骗,然而这种条款同样会使受益人受制于人。二、信用证软条款的成因分析如果说信用证是商业天才的产物,那么信用证软条款的产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可认为是天才的产物,尽管其中有些许的无奈与不甘,从其产生的来源上分析则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经过归纳总结,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信用证作为支付工具本身缺陷的内部原因;国际贸易大环境的外部原因;目前相关责任划分不明确的法律原因。(一)信用证软条款产生的内部原因信用证作为国际贸易支付工具的快捷性和安全性已经得到世界公认,但它也有自己的缺陷。这里所说的缺陷,并不是指信用证基本原则有根本性的缺陷,而是指它在规范信用证软条款的问题上有漏洞。作为信用证赖以存在的基本原则“独立抽象原则”和“严格相符原则”是信用证业务正常运作的基石,而软条款产生的内部原因就源于这两个原则。尽管有的学者认为“信用证制度对买卖双方的安全保障是一视同仁的”,但是这种观点并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当前较为公认的观点认为,银行通过信用证给开证申请人和受益人带来的利益并不是均衡的,相对而言受益人从中获得的利益更大。尽管信用证具备安全保障和融资两项功能,但是信用证产生的初衷是为了消除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的互不信任,是为了消除卖方发货后收不到货款的担心而出现的,使用信用证这种支付方式最强有力的理由是避免卖方在货物交付后出现的收款障碍。以信用证方式结算保护的主要是卖方,而对买方的保护比较而言则显得很不充分。主要是买方在开出信用证后,在卖方获得支付之前,难以了解货物的实际情况。这种权利与义务的不平衡使得买方试图寻求有利于保护自己交易安全的措施,从而为信用证“软条款”的出现提供了助力。 正如上文述及,信用证的独立抽象性原则是信用证制度的基石。从1995年修订的美国统一商法典(UCC)到国际商会2007年最新修订的UCP600再到各国的司法判例,都是支持该项原则。作为该项基础性原则的延伸,严格相符原则是独立抽象性原则得以具体实施的体现,是信用证独立性原则的必然要求。在使用信用证的交易中,银行唯一所关注的是信用证项下受益人的交单义务,而对其在基础交易合同中的交货义务是否履行则在所不问。这样一种支付环节独立于基础合同履行环节的制度不仅保证了银行在付款时的独立地位,而且也极大地保障了卖方货款的安全。而作为交易的另一方当事人买方在付款之后所得到的只是一大堆表面符合信用证规定的单据,而这些单据所代表的货物是否符合基础合同的约定甚至于是否存在都要打个大大的问号。正如有人所认为的那样“信用证利益的天平是倾向于卖方的”。信用证的独立抽象性原则在对善意的受益人提供有效的付款保障时,在客观方面也使得买卖双方在交易中的平等地位无形间被拖动出了应有的轨道。这种内在缺陷是信用证软条款出现的根本性原因。(二)信用证软条款产生的外部原因伴随着信用证的产生和发展,软条款问题所产生的危害己经为各国所熟知,但是随着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出口商还是难以摆脱信用证软条款“陷阱”,这其中也有很多的外部原因。1出口商方面(1)接受软条款的出口商往往在出口贸易中的某个方面处于劣势,要么是急于出口,要么是竞争对手众多,于是被迫降低条件、放弃原则,最终接受软条款,这样就造成了信用证中买卖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规定不平衡。(2)从信用证的交易实务来看,有的出口商对信用证这种支付工具还不甚了解,对信用证软条款的认识不足,只看到信用证作为支付工具的便利性和可靠性,而没有看到其真正的“陷阱”条款所在。这些出口商没有严格审查合同和信用证,对进口商存有侥幸心理,结果使自己处处被动,致使单证相符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进口商手中。(3)国际贸易中存在大量无自己产品,又不守信誉的中间贸易商,在贸易过程中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当国际市场价格上涨时,这些中间商不是从生产厂家拿不到出口货物,就是拿到的货物价格比签订的合同价格还高导致亏本,这时干脆对进口商开来的信用证置之不理撕毁合同。更有甚者,有的中间商签订出口贸易合同后价格上涨时,以低价货替换高价货,或用非信用证规定的货物替代信用证要求的货物,只要单证一致就可以收汇,根本不考虑进口商的利益。针对这些情况,进口商出于对自我利益的保护所产生的软条款就不难理解了。2进口商方面(1)当进口商为中间商的时候,一方面要控制货源,另一方面可能又无法及时联系好下家客户或害怕下家客户临时毁约,因此在信用证中规定了软条款以便自己灵活掌握,一旦下家客户无法落实,便企图通过软条款免除信用证项下的付款义务。(2)在信用证机制下,出口商的权益受到充分保护,而对进口商的权益保护不够,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出口商如果存在欺诈,进口商付款之后,需要承担与货物有关的所有风险,甚至可能获得的只是一堆无用的伪造单据。在这种情况下,买方为了防止出口商的毁约或欺诈,希望控制进口商品的质量,便在信用证中增加软条款以保护自己。(三)信用证软条款产生的法律原因国际贸易项下的信用证纠纷极其复杂,跨越的地域和牵涉的当事人很广,涉及的相关合同较多,依据的法律和国际惯例复杂,案件主审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对审案结果的影响较大。同时当前的国际惯例、各国法律对软条款纠纷的责任认定没有明确的审理依据,收集相关证据困难,因此关于信用证软条款欺诈的认定是比较困难的。事实上,很多审判人员承认信用证欺诈包括利用软条款欺诈的认定存在一定难度。如果标准太低,就会严重损害信用证的独立性原则,如果标准太高则又难以使欺诈获得救济。所以法院一方面应该采用较为严格的标准,要求证明欺诈的证据必须充分,另一方面也要平衡地考虑受益人的真实情况。能否越过单据表面看出基础交易是否存在欺诈是法院的裁量权。另外,受益人提供的有关证据是否充分地证明开证申请人欺诈的存在或发生,也涉及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正因为上诉因素给案例的判决造成困难,某些进口商存在侥幸心理,为了自身利益,才敢在信用证中设置软条款,利用信用证业务本身的缺陷来保护自己,进而损害了出口商的权益。三、信用证软条款的识别及其风险防范信用证的出现带动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国际贸易带来了新的问题信用证“软条款”,软条款的出现无疑是对国际贸易发展的严重阻碍,而目前尚无任何国际公约或其他文件对信用证软条款进行定义。这样就需进出口贸易中卖方及银行对信用证软条款有一个透彻的了解,从而增强对软条款的识别,在识别的基础上对软条款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免使自己陷入被动的境地而遭受损失。(一)信用证软条款的识别 软条款的识别是进行防范的前提,只有在正确识别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有效的防范。而要做到正确的识别,识别标准的确立是十分重要的。只有确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识别标准才能很好的把握软条款的不同类型。依据识别出发点的不同,可以将识别的标准分为以下几种:条款目的识别,矛盾条款的识别,生效环节识别,商检环节识别,发运及议付环节识别。1条款目的识别 条款目的识别是指:依据信用证中所开立出的各条款所意欲实现的目的进行分析。依此标准可以将信用证软条款分为以下几种:(1)出于诈骗目的而开立的信用证软条款:此种包含软条款的信用证主要有以下特征:该种信用证中的金额较大,且交易的利润较高,对被诈骗公司有极强的诱惑性,一般的外贸交易不可能有这么高的利润;该种信用证中含有制约受益人的软条款,例如:信用证中规定申请人或其指定代表签发检验证书,且必须与开证行的存档样本相符;或由申请人指定运输船名、装运日期、航行的航线或在信用证中规定信用证开出后并不生效,需待开证行另行通知或以修改书的方式通知方可生效等;信用证中货物一般为大宗建筑材料和包装材料,如花岗石、鹅卵石、木箱和纤维袋等;开证申请人一般要求出口企业按合同金额的5%15%预付履约保证金、开证押金、佣金或质保金给买方代表或中介人;开证申请人获得预付款项后,便借故对货物品质挑剔或拒绝签发检验证书,或声称受益人交付的检验证书不符合开证行留存的样本,或不通知装船,或使信用证无法生效,从而最终使受益人不能及时提交完整的出口单据给议付行进行索汇,同时也使开证行自行免除跟单信用证项下的付款责任。(2)买方以完全掌握信用证主动权为目的信用证软条款:在开证申请人为中间商的时候,此种情况较为常见。开证申请人要控制货源,同时可能无法及时联系好下家客户或担心下家客户临时毁约,因此在信用证中规定了软条款以便自己灵活掌握。如果出现对自己不利的情况,便可利用信用证中的软条款免除自己在信用证项下的付款义务。(3)开证申请人以控制货物质量为目的而开立的信用证软条款:此类软条款是为了在货物质量和交货时间上限制卖方,信用证开证申请人可能并非为了实施诈骗,而是为了防范自己受骗。然而这种条款同样也会使受益人受制于人,如果买方不出具其所要求的证书或签字,卖方就难以备齐信用证要求的各项单据而遭到银行的拒付。2矛盾条款的识别矛盾条款的识别是指:依据信用证中各条款之间的关系,鉴别出相互之间存在矛盾的条款,或者信用证条款与国际惯例矛盾,从而确认其为软条款。而根据UCP600第2条的规定,只有受益人提交的单据符合相符提示的要求,即提交单据必须与信用证条款、UCP600中适用的规定及国际标准银行实务相一致时,受益人才可获得银行付款。信用证中矛盾的条款使受益人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单证一致,单单相符”。从而使受益人陷入两难境地,执行一条便违背了另一条,使得受益人不得不违约。开证申请人则可轻而易举地将履约保证金骗到手,一旦受益人受条件限制无法将货物运回,则又成为申请人的囊中之物,而受益人因自己违约而造成的损失将不能得到任何赔偿。例如:THE BILL OF LOADING MADE OUT TO BE ORDER AND BLANKLY ENDORSED, SHOWING THE APPLICANT AS THE SHIPPER. (要求提单发货人为信用证的申请人并且“空白抬头、空白背书”) 空白背书应由实际发货人做出,而如果提单发货人做成信用证的申请人,那么这样的规定是相互矛盾的,实施起来也会很困难,并且提单发货人做成申请人的话,受益人将失去提单下的发货人应有的权利。3信用证生效识别生效环节识别是指:从信用证各条款中识别规定信用证生效时间或某些条款生效时间的条款。根据UCP600的规定,信用证都是不可撤销的。但是有一类信用证却加入某些条款规定,使得开来的信用证暂不生效,待到货样经开证申请人确认后再通知信用证生效,或待进口许可证签发后再通知生效,或由开证行签发通知后生效。这种“软条款”的实质是使不可撤销信用证变为可撤销信用证,把控制信用证生效的权利掌握在开证申请人手里。开证申请人可以利用这种软条款使信用证无法生效,进而诈骗受益人的履约金或者开证押金。例如:THIS CREDIT WILL ONLY BECOME OPERATIVE UPON RECEIPT OF WOODHOUSE XX NOMINATION OF VESSEL AND DECLARATION OF MIN/MAX TONNAGE WHICH WILL BE ADVISED BY WAY OF AN AMENDMENT TO THIS CREDIT.(直至接到木屋子XX公司,通过信用证的修改,通知指定船只和声明确定的吨数,本信用证才生效)此时如果受益人盲目的生产备货,当市场行情看跌时,申请人不通知指定船只和声明确定的吨数,则此信用证就是一纸空文,对受益人没有任何用处,此时受益人就要承担盲目备货的一切风险和损失。再如:信用证规定有效日期及地点在进口地开证行。THE EXPIPY DATE MUST BE ON 3rd NOV., 2000 AND THE PLACE SHOULD BE AT OUR SIDE. (信用证有效期为2000年11月3日,有效地在我方)为保证出口商及时交单,信用证应规定在出口地到期,有的信用证规定到期日及地点均在进口地开证行,这样出口商交单日期实际上缩短了,若出口商来不及在规定时间内将单据送到开证行手中,则造成无法收汇。4商检环节识别商检环节识别是指:从信用证所列的商检条款中鉴别出由开证申请人借以控制信用证而自检或由开证申请人的代表签发检验证的条款,从中辨别出利用商检环节做文章的软条款。此类“软条款”一般规定,货物检验证明由开证申请人授权的人出具和签署,商检证明由领事馆会签等等。这种软条款的实质也是使不可撤销信用证变为可撤销信用证,把撤销权牢牢掌握在开证申请人手里,进而骗取受益人预付的履约保证金或开证押金。例如:要求货物经开证申请人验收合格,并以申请人出具的相应证明作为议付单据之一。HALF OF THE TOTAL L/C AMOUNT IS PAYABLE AT SIGHT AND THE OTHER HALF WILL BE PAYABLE WHEN THE APPLICANT ISSUES A NO OBJECTION CERTIFICATE. (信用证金额的一半即期付款,余下的一半待申请人出具一份无异议证明后再付)如果申请人不签发无异议证明,受益人将无法收取剩下的一半的货款。这种条款实际上已经剥夺了信用证付款的可靠性,变成了受益人必须在开证申请人接受货物之后才能得到货款。再如:货物检验证明或者货运收据由开证申请人或者授权的人签署,其印鉴由开证行核实方可议付。CARGO RECEIPT ISSUED AND SIGNED BY AUTHORIZED SIGNATORIES OF THE APPLICANT, WHOSE SIGNATURE MUST BE INCONFORMITY WITH OUR RECORDS, CERTIFYING THAT GOODS HAVE BEEN RECEIVED IN GOOD ORDER. (由申请人的授权签字人签发收货单据证明货物符合品质要求,签字样式须与我方记录一致) 此条款等于把是否接受货物的主动权交给了开证申请人,一但开证申请人想拒收货物或者进行压价欺骗等等,他将不会指派指定的人来签署单据或者延迟签字的时间,致使信用证逾期失效、单证不符等情况,造成受益人无法正常收汇。这种条款的存在本身违背了正常国际贸易所应遵从的程序,另外印鉴由开证行证实也违背了银行不能参与交易、不介入实际履行合同行为的国际贸易惯例,也容易引发开证申请人和开证行相互勾结对受益人进行诈骗。5发运及议付环节识别发运及议付环节是指:申请人在货物运输及货物款项支付环节加入一些特别的条款,从而使得收益人在正常履行信用证各项条款时无法做到,或使受益人处于一种十分被动的位置。装运条款是信用证项下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装运港、目的港、装运时间、可否分批装运或转运、船公司、船级、船龄等多方面的问题,开证申请人往往在货物装船环节大做文章。例如:THE GOODS WILL BE SHIPPED UPON RECEIPT OF SHIPPING ADVICE ISSUED BY OPENER OF L/C APPOINTING THE NAME OF VSSEL, WHICH WILL BE ISSUED BY WAY OF AN AMENDMENT TO THIS CREDIT BY THE ISSUING BANK.(规定货物必须在取得开证申请人的指定人签发的装船通知并以修改书形式发出后才能装船)信用证中对银行的付款承诺行为规定了若干前提条件,当开证银行的条件得不到满足时,则可以利用此条款随时单方面地解除付款责任。UCP600中明确规定,信用证意为一项不可撤销的安排,无论其名称或描述如何,该项安排构成开证行对相符交单予以承付的确定承诺,而信用证中加注的关于付款的软条款则动摇了信用证赖以运行的基础。例如:规定付款以开证申请人承兑汇票为前提。WE UNDERTAKE TO REIMBURSE YOU IN ACCORDANCE WITH YOUR INSTRUCTION UPON RECEIPT OF THE ACCEPTED DRAFT FROM APPLICANT UPON ACCEPTANCE BY THE CREDIT OPENERS OF BILLS DRAWN IN CONFORMITY WITH THIS LETTER OF CREDIT.(一接到与本信用证要求相符并经开证申请人承兑过的汇票,我们将保证按你们的指示偿还货款)该条款尽管保证按我行指示付款,但其付款的前提却取决于是否收到开证申请人承兑过的汇票,也就是说,如果开证申请人拒不承兑,银行即不负有付款责任,这是变相的可撤销信用证软条款。(二)信用证软条款的风险防范我国香港著名学者杨良宜先生认为“世界上没有制度可以防止欺诈”,形象地揭示了遏制欺诈行为的困难性。一旦发生软条款欺诈,出口商就只能通过救济途径在事后加以解决。本文所分析的防范措施,主要是指在软条款出现以前,它的利益丧失方对利益获得方采取的预防措施。信用证最重要的当事人是进口商、进口商银行(开证行)、出口商、出口商银行,由于软条款是进口商为保护自身利益而施加给出口商的,因此本文主要从出口商和银行两大方面着手,分析他们能够采取的防范措施,从源头上杜绝软条款的出现,或者尽量减少和降低软条款对出口商造成损失的程度,维护信用证作为国际货物买卖重要支付方式的地位。1出口商对信用证软条款的防范措施在国际贸易中由于出口商特殊的角色,以及UCP600中对出口商较多的保护,使得进口商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或为了获得不当利益而在信用证中加列软条款,从而掌握贸易的主动权。无论出于何种目的,都不得不说信用证软条款给出口商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出口商为了避免将自己陷入被动的境地,对软条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范:(1)深入调查和慎重选择贸易伙伴和开证行:做好贸易伙伴和开证行资信调查工作是防范信用证软条款最有效的方法。即便是老客户,也应定期做资信调查。因为信用证软条款的形式多样,利用软条款的目的和方法也不一,特别危险的是利用它进行欺诈。主观态度虽然非常重要,但是很难把握和调查,只有通过对贸易伙伴的资信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才能排除主观推断、尽早防范。与资信良好的贸易商交易即使在信用证中出现软条款也不会被利用,资信不好的贸易商对待软条款往往是根据国际贸易的行情随心所欲,最终导致受益人被拒付。在了解客户资信的同时还需要了解开证行的资信。因为一般情况下,开证行应阻止开证申请人在信用证中设立苛刻的软条款,并在信用证中明确表明开证行的付款责任。倘若开证行违背正常操作规范,在信用证中设立受益人无法控制的软条款,使开证行随时都能解脱付款责任,那么受益人就一定要树立防范意识,通过自身的关系银行调查开证行的资信,防止开证行资信不良,况且资信不好的开证行还会有倒闭的危险。因此,加强对国外银行和国外客户的资信调查是十分必要的。资信调查是一件复杂而精细的工作,真实而及时的资信状况信息有助于及时做出决策,正确处理信用证事务。在选择贸易伙伴时,应避免选择诈骗多发地的国家及地区、有严格外汇管制的国家、银行信誉不佳的国家及地区的贸易商。实践中调查对方交易伙伴资信有多种渠道:可以向该伙伴的其他交易商了解,也可以委托资信调查机构进行调查,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对其公开的客户进行调查,当然也要搜索相关诉讼信息。对于陌生的客户,一般应通过银行或有关机构进行资信调查,尤其在知道对方为中间商时,对其经济实力和履约情况更应着重了解。虽然选择信誉良好的客户作交易,是预防信用证软条款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是并不是万能的。因为一方面,交易伙伴一般都在国外,调查有一定的难度,资料的真实性、全面性、及时性都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市场变幻无穷,很多人都会因为没有有效约束而见异思变,更何况进口商手中有着软条款这张牌。因此,就算调查得知对方交易伙伴是一个资信良好的交易方,也不能完全放松警惕,同样要密切注视交易货物的市场行情变化以及对方履约状况。(2)规范出口合同,重视贸易条款的拟定:贸易合同是开立信用证的基础,因此出口商在与进口商签订合时,应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规定严密、无懈可击的条款,以减少出现信用证软条款的可能性。即使开证申请人不按合同要求私自加入软条款,出口商也可以以合同为依据要求修改。在签订合同时,要力争客户同意由出口国的商检机构来实行商品检验、在对外贸易合同谈判及签署过程中,如果能争取到由出口国商检机构实施检验,不但可以方便出口企业,而且还可维护出口商的利益,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3)认真审核信用证:出口商收到信用证之后,要认真、严格地审核信用证的各项条款,从信用证的各个环节进行认真审查,检查其中有无软条款,是否相互矛盾,或与合同不符,避免造成信用证软条款的风险,一旦发现信用证条款与合同不符,应立即要求开证申请人进行修改。现实中,有些出口企业不进行审证,对银行的批注也不在意,等到公司交单时,才发现信用证存在着不能接受或不可能办到的条款,但为时已晚。因此,出口企商应加强审证工作,一旦发现软条款,应立即接洽开证申请人通过开证行来函或来电修改或删除,同时规定修改的最后期限,若开证申请人对此避而不谈或拒不修改,出口方应运用合同与相关法律的规定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比如:声明终止履行合同,要求开证申请人提供有效的担保等等,并在各种因信用证开立错误造成的损失得到有效处理之前,不急于发货,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4)建立行之有效的分辨标准:防范信用证软条款的关键在于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分辨标准,用来检验信用证中是否含有软条款、软条款属于哪种类型、对受益人有什么程度的影响,以此来决定采取何种保护措施。通常情况下,可根据出口贸易的流转程序为基础,将辨别信用证软条款的切入点分为信用证生效环节、货物检验环节、货物装船环节以及货物验收环节等几大类。对信用证软条款的处理以预防为主,时刻注意运用合同与相关法律的规定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未对信用证软条款做出符合受益人利益的有效处理前,不宜急于准备发运货物,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信用证软条款的分辨标准应该建立在全面、科学和便于操作的基础之上。只要信用证中存在以下情况:出现不符点并将导致开证行拒付的条款;限制信用证生效的条款;能随时解除开证行付款责任的条款;都应当进行判断是否属于信用证软条款。当然,信用证软条款十分复杂,要想建立一套严格的软条款分辨标准是不可能的。分辨的标准和方法必须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全局性,因为信用证软条款可以随进口商或开证行的态度变化而变化,可能被人利用、也可能不被人利用。某些进口商原先并没打算利用软条款拒付,但收到货物后,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就会利用软条款,声称质量不合格或单据不符,然后对出口商百般刁难。当然,作为信用证软条款的分辨还有一个最低标准,那就是信用证条款的规定,要严格按照UCP600的规定操作,凡是使信用证支付手段形同虚设、严重违背信用证统一惯例规则的条款,都应当认定为信用证软条款。(5)加强与银行合作,积极培养外贸人才:银行是对外贸易收汇的关键部门,出口企业应该加强与银行间的联系,及时沟通,对审证过程中的一些模糊条款,可以请求银行帮助辨别,共同把审证工作做好,以减少软条款对出口国的外贸收汇的损害。识别和防范信用证软条款,要求外贸企业的业务人员应具有较为丰富的国际贸易知识、从业经验、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随着外贸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获得了外贸经营权,从事出口业务,但同时具有外贸知识和经验的外贸人才仍然缺乏。由于没有足够数量的、合格的外贸业务人员,一些不法进口商不断变换手法,利用部分外贸业务人员积极扩大出口的良好愿望和外贸人员相关知识和经验不足的弱点,以信用证软条款的手法,骗取预付履约金、佣金、质量保证金或货款,给出口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加速培养合格的外贸从业人员显得格外重要,这也是防范信用证软条款的一种长远之计。2银行对信用证软条款的防范措施在国际贸易信用证业务中,银行扮演着一个信用承担者的角色。同时银行也承担着被欺骗的风险,在国际贸易中进口商可能和进口方的银行串通,利用信用证中的软条款免除进口方银行的付款责任。此时出口方银行可能已经根据出口商提交的相符单据而议付,这样出口方银行就陷入了困境。因此为了避免因信用证软条款而使银行陷入经济损失和信用风险的境地,银行就要和出口商密切合作,并从以下几点着手对信用证软条款加以防范:(1)银企合作,共同防范:作为出口商银行,一旦收到开证行开立的信用证,在通知受益人取证前,需要做的工作之一就是将隐蔽性较强的以特别条款方式出现的软条款列出,以便在通知受益人时提请他注意,并将信用证中出现的软条款可能带来的不利后果向受益人仔细分析,督促受益人及时联络开证申请人修改信用证,删除软条款。如果申请人拒不修改,受益人又同意接受,当信用证中出现“单据需经申请人或授权签字人签字”等类似的软条款时,应及时发出SWIFT电报要求开证行邮寄一份证明真实性的开证申请人或授权签字人的签字样本,以便在审单时加以核对,确保签字相符。另一方面,为了减少自身的收汇风险以及保证信贷资金安全,此时银行原则上不宜做出口押汇和打包贷款等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银企双方应紧密合作,增强防范意识,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防范软条款带来的危害,使不法商人无机可乘。(2)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严格审单:银行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和自律机制,加强对开证环节的审核,选择资信良好的银行作为业务伙伴。首先,要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内部员工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内部员工素质的提高是银行进行防范的各项措施的基础,也是防止内部人员与不法分子同谋进行欺诈的一个重要前提。其次,要加强对企业客户资信的调查。银行可以通过建立客户开证档案,认真统计这些客户以往开立信用证的情况,也可以通过运用自身广泛的分支机构和网点以及灵活、快捷的信息系统获取掌握影响企业资信变化的各种因素及其资信的最新状况。信用证付款是通过银行的国际业务网络实现的,银行本身良好的信誉以及银行之间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无疑会便利信息的及时传递,便利银行之间合作打击信用证欺诈的行为,从而也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规避信用证的软条款。(3)以静制动,究其弱点,争取主动:在收到单据后,银行应对信用证条款的每个细节进行透彻入微的研究,找到信用证中的漏洞及矛盾之处,比如:“免费放单”条款与开证行承诺第一性付款责任的矛盾;信用证的索汇指示中存在内在冲突等。始终抓住信用证的这些薄弱环节,果断地向偿付行电索,先收回货款,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待将来和开证行等当事人交涉时,掌握一定的谈判筹码,不至于陷入过分被动的局面。(4)针对纠纷及时采取措施:即使相关各方都采取了防范软条款信用证的措施,但是一些出口商为争取创汇接受买方条件,致使某些软条款信用证也有被侥幸执行的情况出现。在这种实际业务运行中,少数不法分子利用软条款信用证诈骗的案例屡有发生。针对确实发生的软条款纠纷,出口商银行应运用其对国际惯例的熟练掌握和对信用证条款的深刻理解,尽可能地保护受益人利益,堵塞漏洞、发挥实力、据理力争;运用银行自身广泛的代理行关系与开证行积极协商,尽量减小受益人的损失,而不是放任不管、侥幸地碰运气,在交涉中也应有利有节、有理有据。实践中也不乏存在由于银行据理力争,最终为受益人挽回损失的实例。随着我国产品出口量的日益增大,而信用证在我国广泛使用的年限又比较短,使用信用证作为交易付款方式的经验不足,加上相关信用证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信用证软条款的问题给我国企业和银行所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既有经济上的损失,又有国际信誉的损失,所以信用证软条款问题是个亟待解决的事情。目前关于信用证软条款的定义和性质,国内外理论界和实务界尚无统一的定论,有的认为信用证软条款是欺诈而无效,有的认为信用证软条款是诈骗,有的认为其存在有它的合理性,由此带来的救济方案自是千差万别。对出口企业而言,做好仔细的防范措施至关重要,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另外,要加强银企合作,共同防范信用证软条款风险。因此软条款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是应当依靠世界各国的企业、学术界、司法界以及银行界的共同努力。正确对软条款进行定性并提供行之有效的司法救济正是当前各方的努力方向,当然从某个角度来说,正是上述行动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软条款的长期存在并且泛滥。因此,对于解决信用证中软条款所带来的问题,还需要世界各国更多的协调合作。参考文献1 陈岩.国际贸易实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2 广银芳,朱玉赢.外贸单证制作实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 皱群.论信用证软条款及其防范.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4 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国际商会第600号出版物.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2007.5 顾民.UCP600详解.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6 李小军,陈健.信用证软条款风险及对策.商务与法律,2002(6).7 徐冬根.信用证软条款问题研究.政治与法律,2004(1).8 刑晓东.软条款类型信用证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