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邻水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答案必须填涂在机读卡上。)1、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弟召公奭于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周王可在燕国直接任免官吏 B召公奭在周王室中属于大宗C召公奭领有燕国土地和人口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确立2、“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浩大想水源。”尊祖敬宗是宗法制的重要内容,其对今天的影响表现在( )A规范宗教仪式 B传承中华传统C禁锢人们思想 D阻碍社会进步3、周朝规定同姓不婚,贵族们力图通过婚姻关系的血缘纽带,与异姓贵族建立宗法伦理关系。其根本目的是 ()A维护统治稳定B监督周王权力C巩固宗法制度D扩大统治疆域4、“商朝晚期的殷墟甲骨卜辞表明,不论同一代兄弟有几人为王,只有其中有子继位为王的一位最受后世的尊敬。”由此可以推断出商朝晚期 A宗法世系观念已大大加强 B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已成定制C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尖锐 D王位世袭制度已经趋于衰落5、公元前9世纪前后,周宣王出兵鲁国,干涉其君位继承,引起当时诸侯的集体不快。经此事件后,周天子声望大减,诸侯多有违抗王命之举。这说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A体现家国一体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D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6、梁启超曾说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第一回就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周朝革命的内涵是()A“宗法分封制”到“官僚政治”的革命B“氏族部落制”到“宗法分封制”的革命C“中央集权”到“专制帝制”的革命D“氏族部落制”到“中央集权”的革命7、下图为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示意图,以下选项是关于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的说明,其中最为适当的是()A周天子为晋国大宗,晋国内部再分封诸国则周天子为小宗B齐国国君是齐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C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燕国国君则是燕国内部诸国的大宗D周天子为一族,燕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8、周王朝实行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分封制度。通过分封,周王同姓、母弟和异姓功臣等于各要冲地区建立了封国。这说明西周的分封制()A授土授民强化了王室集权B扩展了周王朝的统治疆域C使贵族政治影响边远民族D消除了地方势力对中央的威胁9、有学者指出,宗法制是在同宗、同祖的血缘亲情基上区别尊卑长幼,以确定财产、地位的继承秩序以及不同身份的宗族成员各自的权利与义务的制度。这表明宗法制具有鲜明的()A平等性 B礼俗性 C地域性D等级性10、西周“天子适诸侯,日巡狩;诸侯朝天子,日述职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反映了西周诸侯对周天子要尽的义务是()A帮助镇守疆土 B随时派兵作战C及时缴纳贡赋 D按时朝觐述职11、礼记记载: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豆:古代盛食器具)这表明当时()A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B实行礼乐制度C权力高度集中D体现了民主色彩12、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后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子谓之纣。”这反映商朝末期()A家国同构体制正式确立 B王位继承遵循长幼有序C宗法制已达到完备程度 D地位尊卑影响王位继承13、关于分封制下分封对象的说法,错误的是A. 王室子弟 B.功臣 C. 尚书 D.先代贵族14、西周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说明,西周通过实行分封制( )A形成“天下共主”格局 B形成家天下的政治局面C对地方直接行使管理权 D实现了王权的高度集中15、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材料意在说明 ( ) A 郡县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B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C郡县制优于分封制,其危害小于分封制 D郡县制与分封制互有利弊,应相互借鉴16、秦朝中央官职设三公九卿。其中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警卫;太仪,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少府,掌山海地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由此可见,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A分工明确,彼此牵制 B为皇帝私家服务,“国”与“家”同治C垂直管理、分层管理 D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17、公元前221年,秦结束分裂局面,实现统一。该时间可表述为()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3世纪早期C公元前2世纪末期D公元前3世纪末期18、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都是地方制度,都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19、秦朝的国家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A使君权遭到了一定程度弱化B有利于政治民主的观念开始萌发C使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有利于减少专制决策失误20、史记中“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形容的是什么制度的特点 ()A三公九卿制 B皇帝制度 C分封制 D郡县制21、明代思想家李贽在史纲评要后秦记卷四中赞扬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是“千古创论”。该评价主要着眼于郡县制A.是由李斯首先创建的B.有利于强国兼并弱国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标志着贵族政治形成22、秦朝为统一岭南,修筑了哪一个工程?A.长城 B.五尺道 C. 灵渠 D. 驰道 23、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其中“中央集权”指的是 ()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的文字C以皇权的至高无上为最基本原则 D中央对地方实行直接有效的管理24、中国古代王朝为加强对封建官僚的监督,建立了相对独立于行政系统的监察系统,在中央和地方均设置监察官。下列负有监察职能的官职是()A御史大夫、刺史B三司使、刺史C监御史、枢密使D御史大夫、节度使25、宋朝建立后采取改革措施,让三司脱离宰相的控制而总管财务,自成独立的体系,直接对皇帝负责,宋朝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A转移宰相的权力B提高三司的地位C加强君主的权力D消除地方的割据26、“面向社会招揽人才,只讲德行与能力,使得许多熟知民间疾苦体恤劳苦民众的有德之士进入中央政府,为官员集团注入了新鲜血液。”此段材料描述的是我国古代()A军功爵制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27、中国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形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相互牵制。下列属于后者的措施是()A清朝设南书房B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C明朝设内阁D清朝设军机处28、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唐朝中枢机构办事效率高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29、魏晋时期,弘农杨氏四世三公,汝南袁氏四世五公。杨氏、袁氏世代占据高官主要靠的是( )A战事立功 B门第出身 C才学品德 D皇亲国戚30、“早期汉代统治者基本上延续了秦代的政治制度,但汉高祖作了对中央集权统治来说引人注目也可能是必要的一个退步。”这一“退步”是指( )A郡国并行 B设立中朝 C设置军机处 D颁布推恩令31、唐朝中期,唐政府每年都要在春天举行一次恩科(即春季高考)来选拔人才,按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礼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礼部32、有学者认为,隋唐科举制度比起以前的选官制度无疑是革命性的创新和进步。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科举制度( )A.以官举士,择优选拔 B.公开考试,平等竞争C.冲破门第,品德至上 D.自由报名,唯才是举33、在漫长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中国历史上,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这表明科举制()A.有效防止了政权被颠覆B.能够缓和民族矛盾C.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 D.有利于选拔人才34、唐朝时形成了“父教其子,子教其弟”“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的社会风尚,他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A社会经济的繁荣 B科举制度的推行 C学校体系的完备 D三省六部制的确立35、古代中国的官衙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根据学者钱穆的说法,元朝政府所设的“行中书省”意为“行动的中书省”,从名称解释看,“行省”是( ) A皇帝的秘书机构 B中央的派出机构C地方的自治机构 D朝廷的朝贡藩属36、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废分封,置郡县 B.建立法律体系C.确立三省六部制 D.实行科举制37、元朝行省制度的问世,使“军事、财赋、监察三位一体的行省高层督政区成为比较稳定、成熟的建制”,出现了中央收权,兼给地方分留部分权力的特征。这说明行省的设置()A.一定程度上利于地方的发展 B.严重地威胁到君主专制C.严重地制约了地方发展 D.有效地防止了官员的腐败38、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者是 ()A大禹 B成汤 C周武王 D秦王嬴政 39、下面是古代中国某朝代中枢机构示意图(局部),这一朝代应该是 ()A秦 B西汉 C唐朝 D宋朝40、“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反映出元朝在行政区划方面的重大创新是( )A.实行郡县制 B.建立宗法制C.推行行省制度 D.设立刺史二、综合题(20+20=40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 材料二: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影响深远,以后历朝基本沿袭并逐渐完善这一制度。(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周、秦、元三朝地方所实行的行政制度。“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这句话的实质是什么?(8分)(1)西周实行分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实质推崇分封制,反对郡县制。(2)结合所学知识,请用秦朝以后的史实证明材料二中的观点。(12分,至少列举6个史实证明。)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夏商西周时期,政治上确立了以王为核心的王权统治。在父系大家族的基础上,以宗法制度为主体,按照亲疏远近,从王国到诸侯国,按地区建立起层层政权机构,由大大小小的奴隶主世代相袭垄断着各种官职。王朝的官由王任命,诸侯由王册命,诸侯国的官由诸侯任命,实行的是阶级性、等级性非常明确的世官制。两汉时,由皇帝下诏指定举荐的科目,中央和地方高级官员按科目要求考察和举荐人才;应举者按不同科目进行考试,考试由皇帝出题策问,或由丞相、九卿等策试;根据对策成绩高、低分别授官。这种选官方式尽管不尽完善,易出弊端,但相比世官制应该说是一大进步。 摘编自姜国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变化浅谈 材料二: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是一种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苏东坡曾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朝廷吏部在选拔、任命官员时,要向中正官征询被选任者的家世、行状(道德)、品级,“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成为当时官僚选拔的普遍现象。隋唐实行科举制,通典选举载:“隋代罢中正,举选不本乡曲,故里闾无豪族,井邑无衣冠。”唐代科举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明经、进士两科是常科的主要科目,分别考时务策与经义、时务策与诗赋,贵族与平民皆可报考。 摘编自郭强中国古代选举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汉时期实行的主要选官制度,并分析作者认为它“相比世官制应该说是一大进步”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魏晋时期相比,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有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田野考察活动方案
- 幼儿园食物安全培训记录课件
- 线上比赛活动方案
- 七年级生物下册 8.3人体概述说课稿 (新版)苏教版
- 线上朗读志愿活动方案
- 社工站开展宣传活动方案
-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中地理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4.2 工业地域的形成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2
- 社群充值活动方案
- 油画教学课件下载
- 幼儿园用餐食品安全培训课件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部优课件
- 2024下肢软组织损伤修复指南要点(全文)
- 2024年贵州水城能投发电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中国古代的声学成就
- 第1课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与探索(课件)-【中职专用】高一思想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二年级奥数(从课本到奥数-第一学期B版)
- 北美所有护理诊断
- 吊篮施工验收标准及规范
- 银行养生沙龙策划方案
- 小学生主题班会通用版《军章闪耀》 课件
- 软件系统权限申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