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髋关节脱位.ppt_第1页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ppt_第2页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ppt_第3页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ppt_第4页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主要病理特点 髂腰肌紧张 挛缩 压迫髋臼的入口 关节囊变形呈葫芦样 股骨头颈变形 主要有股骨头呈椭圆形 股骨颈短 股骨颈前倾角增大 髋臼变形 主要有髋臼窝浅小 呈三角形 髋臼指数增大 关节盂唇内卷 股圆韧带增粗变长 关节软骨变性等 1 先髋脱位的分型 1 单纯性先天性髋脱位 1 髋关节发育不良 又称为髋关节不稳定 X线片常以髋臼指数增大为特点 多数采用髋关节外展位而随之自愈 约1 10将来发展为先天性髋脱位 还有少数病例持续存在髋臼发育不良 年长后出现症状 2 髋关节半脱位 X线片有髋臼指数增大 髋臼覆盖着部分股骨头 这是一种独立的类型 可长期存在而不转化为全脱位 3 髋关节全脱位 股骨头完全脱出髋臼 2 根据股骨头脱位的高低可分为四度 度 股骨头仅向外方移位 位于髋臼同一水平 度 股骨头向外 上方移位 相当于髋臼外上方水平 脱出的股骨头位于髂骨翼的部位 脱出的股骨头上移达骶髂关节水平 3 2 畸形型先天性髋脱位 典型者呈双髋脱位 双膝关节处于伸直位僵硬 不能屈曲 两足平足呈外旋位 还常合并上肢畸形 4 诊断 一 新生儿及婴儿先天性髋脱位1 先天性髋脱位在新生儿期诊断较为困难 一旦确诊治疗容易 且会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因为新生儿期病理改变最轻 易于矫正 生后第一年骨盆发育最快 尤其在新生儿期更快 5 2 临床症状 1 两侧大腿内侧皮肤皱褶不对称 患侧皮皱加深增多 2 患而会阴部增宽 双侧脱位时更为明显 3 患者髋关节活动少 活动时受限 蹬踩力量较健侧弱 常处于屈曲位 不能伸直 4 患者肢体短缩 5 牵拉患者下肢时有弹响声或弹响感 有时患者会哭闹 6 3 体征 患肢股动脉减弱或消失 内收肌紧张痉挛 Barlow试验阳性 仅适用于新生儿检查 因髋关节不稳定随月龄的增加而减少 相反外展受限随月龄的增加而增加 Ortolani征或外展试验阳性 此法可靠 Nelaton线征破坏 套叠试验 7 Galeazzi征 8 Ortolani试验 9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X线测量 10 髋臼指数测量法 11 Barlow 拇指加压 股骨头脱位解除拇指压力 股骨头自行复位 12 2019 12 27 13 4 X线检查 髋臼指数自Y形软骨中心至髋臼边缘作连线 此线与Hilgenreiner线间夹角称髋臼指数 此角说明髋臼之斜度亦是髋臼发育程度骨盆平片 髋臼指数正常为20 25 至12岁时基本恒定于15 异常为 30 Perkin s方格正常位于内下象限Shenton氏线 14 YY Y线Hilgenreiner线 EP E P Perkin线 虚线 Shenton线 健侧相连续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X线测量 15 治疗措施 对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应强强早期诊断 婴儿期的治疗效果最佳 年龄越大效果越差 一般认为2 3岁后治疗 即使非常成功 于35岁以后 都将发生髋关节痛 因此大多数学者强调要对新生儿进行普查 以便早期诊断与治疗是获得痊愈的重要措施 16 治疗方法 有闭合复位 支架 闭合复位 蛙式石膏 闭合复位 旋转截骨纠正前倾角 切开复位 并根据不同情况附加髋臼再造和各种截骨术 具体治疗原则如下 17 一 出生至2个月不需牵引和麻醉 可用屈曲双髋至90 而后逐步外展 将拇指置于大粗隆外向前内方推压即可使其复位 复位时切忌暴力 如复位成功后可用支架固定于髋关节屈曲90 外展70 固定时间约为2 3月 视复位时的年龄而定 支架应于摄片检查后再定拆除时间 18 新生儿及婴儿期先天性髋脱位的治疗 a 尿布枕b 连衣挽具c Pavlikharnessd Von Rosen铝制夹板e 持续牵引复位f 内收肌切断闭合复位石膏固定 支架 19 3个月以上 2 3岁以下这组病例因脱位时间长 髋周的软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挛缩 因而在复位之前 先作牵引 一般不超过2周 如有肌肉挛缩比较明显者 必须在复位前作松解 如内收肌切断 髂腰肌延长等 而后经床旁X线片证实 股骨头的位置已与髋臼水平时 在全麻下用手术复位 如复位后 位置满意 则应用蛙式石膏固定 为了适应小儿生长发育需要 每2 3月更换石膏1次 每次均需要X线片以证实股骨头在髋臼内的位置 如发现更换石膏后又脱位者 必须再行复位 每次更换石膏使大腿逐步内收 直到髋臼发育正常后 才能拆除石膏固定 如果复位失败 则应考虑髋臼内有脂肪纤维组织增生 圆韧带肥厚 哑铃状关节囊等情况存在 阻碍股骨头进入髋臼 因而需作切开复位 20 三 3岁以上至8岁该组病儿脱位时间长 软组织挛缩更为明显 髋臼发育更差 往往小而浅 而且臼底有大量脂肪纤维组织存在 手法复位极为困难 因而绝大多数需作切开复位 但在切开复位前必须做牵引2 3周 直至股骨头牵引到髋臼平面才能行手术治疗 如不能牵到髋臼平面 则说明软组织挛缩明显 如果这时作切开复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可能性很大 因而必须先作软组织松解 再作牵引 切开复位后 根据不同情况附加旋行其它手术有 21 保守治疗的固定姿势 主张采用人位固定 HumanPosition 而不用Lorenz体系的蛙式位 其理由如下 蛙式位是股骨头遭受髋臼压力最大的体位 尤其是对6个月以内的婴儿 蛙式位时经过内收长肌与髂腰肌之间的旋股内侧动脉遭受压迫 将直接影响股骨头的血运 蛙式位时 增大的盂唇可以压迫骺间沟 致使股骨头发育受到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