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科学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 - 李求鑫一、教学内容分析:热空气和冷空气一课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科学教材中,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里的第2课。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空气的性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沉,进而认识因地球各个地方冷热不同,造成空气冷热不均,导致了冷暖空气的循环流动从而形成了风。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度时期,关于风的形成的原因学生的前概念比较浅显,根据学生的这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来认识风的形成原因,使学生能从小关注生活中的常见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能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科学知识,关不断的探求科学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科学知识的习惯。三、教学设计思想: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循环流动形成了风,“风”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天气天气现象,“风”看不见,摸不到,但是能感觉到,风的形成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四年级小学生又是首次接触这一知识的学习,学习的难度较大。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宗旨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学习积极性,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观察、实验、讨论等学习活动中,通过直观的教学操作、演示,遵循循启发性、系统性的原则,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中获得知识,体验科学知识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四、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知道热空气上升和冷空气下降,借助其他物体观察空气的流动。2、认识等体积的空气比冷空气轻。3、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现象,认识风的形成。4、了解人类对热空气的应用,初步知道一些科学发展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对空气的流动提出问题,养成爱提问的好习惯。2、能与同学主动交流关于冷空气与热空气流动有关的科学知识。3、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关心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教学重点:借助其他物体观察空气的流动。教学难点:认识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7、课前准备:火柴、蜡烛、纸蛇、细木棍、纸杯、塑料袋、酒精灯。五、教学设计(一)、引入新课师:同学们,空气的性质有哪些?(占有空间、会流动、有质量、压缩空气有弹性)生:学生回答师:关于空气会流动这一性质,你有哪些问题要研究?生:我想研究空气是怎样流动的?师:好,今天我们这一课我们大家一起来研究你提出的问题。(二)、实验、探究活动(研究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流动)1、研究热空气的流动。师:空气在受热的情况下会往哪儿流动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1)、我们首先来感觉热空气在哪里?师:拿出你带来的蜡烛将它点燃,然后将左手放在蜡烛的上空,将右手放在蜡烛的旁边。(注意安全,手不要靠火苗太近)学生操作,教师指导、巡视。汇报:说说你有什么感觉?师:你认为热空气会向哪里流动呢?生答:师:到底谁说的对呢?让我们用实验来证明你的想法吧(2)|将做好的纸蛇放在点然后的蜡烛的上空,观察纸蛇的变化,想一想是什么力量使纸蛇转动起来的?(注意不要烧到纸蛇的尾部)学生操作,老师巡视。讨论交流汇报:是热空气向上流动力量使纸蛇转动起来的。小结:实验证明热空气是向上流动的。师:谁能试着解释热空气为什么会上升?学生试着回答老师演示实验(书P6图)在木棍两端各挂一个大小相同的纸杯,使木棍保持平衡;用手扶住木棍的一端,用燃烧的蜡烛烤热另一端纸杯内的空气;移开燃烧的蜡烛,同时松开扶住木棍的手,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观察提问:为什么用蜡烛火焰烤过的纸杯会上翘?学生讨论回答(3)、小结:点燃蜡烛后,纸杯里的空气变热,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就会上升,上升的热空气就推着纸杯往上升了。(4)、热空气有什么用途呢?我们来了解一下(多媒体出示P7下图)(5)、现在让我们也来做一只简易的“热气球”。老师讲解做法并演示。(学生作为家庭作业)2、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热空气是向上流动的,那么冷空气是怎样流动的呢?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观察,看一看瓶中的冷空气是怎样流动的,热空气又怎样流动的。实验操作:(1)、准备两个一样大的玻璃瓶,其中一个设法使它变冷,另一个设法使它变热(2)、在热瓶中放入点燃的香,当瓶内充满烟后移走香,立即用玻璃板将瓶子盖上(3)、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玻璃板,观察烟的流动。(4)、重复1、2步骤,将冷瓶和热瓶的位置上下对调,观察烟又会如何流动。下面将你所看到的情况与同学进行交流,说说从实验中你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小结:热空气向上流动,受冷后下降,形成了冷热空气的对流。师:回顾一下本课我们探究什么问题?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热空气和冷空气)(三)、解决问题我们知道了冷热空气的流动方向,接下来我们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多媒体出是出示图片(书P8中间的两幅图)说一说制冷空调、取暖器安放在什么位置合适?为什么?学生回答(略)(四)、推想空气的成因师:同学们能学以致用,活学活用,体现了新时代小科学家的风范。接下来请同学们继续运用你所学的科学知识,结合下面的图,进行推想: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师多媒体出示风的形成图(书P8下)学生看图,进行推想。学生汇报。总结:自然界里各地由于光照不同、环境不同等原因,各地的冷热不同,热的地方的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冷热空气的循环流动就形成了风。总结评析:1、热空气和冷空气一课的内容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在玩中体验和收获。本课第一环节就是玩,极大的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他们玩的专注、玩的兴奋、玩的愉快。这符合中低儿童心理特点,誉教于乐、事半功倍。2、注重学生科学能力的培养。本节课中实验操作较多,有的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来完成,也有的需要教师演示操作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来完成。无论是自己动手的实验还是观察实验,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动手,与观察能力是主要的,让学生在操作与观察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与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本课主要特色。3、本课教学遵循系统性的教学原则,在知识的探讨中让学生由浅入深、逐层深入的学习。在学生理解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学用相结合。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同时发展。感受到科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认识到科学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4、实验操作具有明显的启发性。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在操作中有的不易控制。为此,在备课时做了大胆的改进。如在演示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的实验中,由于纸杯中的空气较少,当给其中的一个纸杯中的空气加热后,由于纸杯中的空气较少,两端的纸杯中的空气的轻重差别不大,所以小木棍的倾斜程度并不明显,远处的学生根本感觉不到这一现象的发生。因此我在小木棍的旁边又多加了一根小木棍,使两根小木棍同高且平行,这样当其中的一根小木棍的一端发生倾斜时,学生立刻就会发生这一变化。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5、教学效果明显。“风的成因是冷热空气的对流而产生的,学生在认识热空气与冷空气的流动方向时存在一点的难度。经过教师的演示实验与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编商务应用文写作》第九章 习题及参考答案
- 纪念屈原课文讲解课件
- 纪念刘和真君课文课件
- 农村电商合作运营合同书
- 2025年瑞典语等级考试九级写作与翻译试题
- 农业信息化及智慧农业建设协议
- 南通如皋七下数学试卷
- 皮小欣做数学试卷
- 宁波广东中考数学试卷
- 约客课件教学课件
- 房屋租赁投诉管理制度
- T/JSWP 01-2021政策类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规范
- T/CBMCA 006-2018生态多孔纤维棉
- 引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压力管道安全培训
- 公司安全员培训课件
- 《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件
- 政务服务智能化:DeepSeek在政务系统中的场景化落地
- 培训师自我评价
- 中国儿童严重过敏反应诊断与治疗建议
- 炉窑安全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