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日常生活礼仪 我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称。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也创造出极其绚烂的精神文明。中国人也因此以勤劳智慧、好学进取的形象和彬彬有礼、和睦谦逊的风貌著称于世。我国古代的礼仪正体现了这种文明风貌。中国古代的 “礼”和“仪”实际是两个不同概念。礼,指一系列制度和规定,既是人际之间相互交往的准则,又是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指的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依据礼的规定,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几乎渗透在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社会到家庭,从宫廷到民间,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待人接物、尊老爱幼等,无不体现着礼仪。古代礼仪制度五礼,指的是学校的礼仪制度、日常生活的礼仪制度、礼器、礼服和礼乐、卤簿车仗等几个方面。今天我们要谈的是古代日常生活的礼仪。一、 仪表举止首先是仪表礼貌,讲究“正”、“洁”,冠正,衣洁。行冠礼后的男子,出门若不戴冠,或戴冠不正,都被视为无礼。当众免冠表示请罪、谢罪。其次是礼节,有各种用于交际的拜礼和揖礼。在周代已有九种拜礼: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凶拜、吉拜、奇拜、褒拜、肃拜。古人认为,不跪不叫拜。拜,在古代就是行敬礼的意思。按照周代礼仪的规定,当时对跪拜的动作和对象,作了严格的规范:稽首,是拜礼中最隆重的的一种,使用场合主要是官场,特别是臣子拜见帝王时。行稽首礼时,拜者必须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支撑在地上,然后,缓缓叩首到地,稽留多时,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重的礼节。(后来,用于僧人举一手向人们行礼,也称“稽首”。)顿首,较稽首礼轻,一般用于下对上的敬礼。行顿首礼时,跪地叩首,至地则举,顿,即时间短暂。其他和稽首相同。“顿首”,后来也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也有首尾都用的,表示对人家恭敬。李陵答苏武书末尾称“李陵顿首”,丘迟与陈伯之书末尾称“丘迟顿首”,就是其例。空首,称为“正拜”,这是“九拜”中男子跪拜礼的一种。也用于君主对臣下的回礼,其动作与稽首、顿首差不多。行空首礼时,双膝着地,两手拱合,俯头到手,头不接触地面,触及手后便起身,故称“空首”,又叫“拜手”。 论语乡党:“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振动,双手合击拱手,身体向前弯曲,这种礼不跪地,动作也不大,多用于非官场,途中相遇时。凶拜,先行跪拜,起身后再行拜礼,还要“踊”,即跳踊,一般都在丧事时,拜者往往捶胸、顿足,跳跃而哭,表示极度悲哀。吉拜,用于祭祀等活动中的跪拜礼,动作与顿首相近;奇拜,奇为单数,即一拜;褒拜,即再拜、三拜。古代以再拜为重。肃拜,是古代女子跪拜礼的一种,军中用肃拜礼,是因为将士披甲,不便于拜。拜时双膝跪地后,两手先到地,再拱手,同时低下头去,到手为止,故又称“手拜”。肃,手到地的意思。所以后来在书信来往中,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往往写上“谨肃”二字。妇女行礼也称“端肃”,即源于此。到了汉代以后,因为有了高座,凳椅先后问世,人们不再“席地而坐”,因而使原来生活中的“跪坐”起了很大变化。但跪拜礼仍然存在,却变成了等级差别的标志,主要广泛运用于官场之中。如臣子拜皇帝,小官拜大官,奴才拜主子等。有时都要行三叩九拜之礼。在民间,如祭祀、祝寿等风俗中,仍世代相传。后来,又增加了打千(行礼时左膝前屈,右腿后弯,上体稍向前俯,右手下垂)、作揖(两手合抱,拱手为礼)拱,两手合抱以表示敬意。论语微子:“子路拱而立。”合抱,一般是左手在外,右手在内。如遇凶丧,则右手在外,左手在内。直到辛亥革命胜利,随着几千年封建君主制度的覆灭,才结束了这种跪拜礼。揖, 拱手为礼。鞠躬(弯身行礼)等礼节,今云“作揖”。这是宾主相见时的礼节。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伦理观念、宗法制度、阶级关系和儒家各派的思想等等。二、 坐立行走 坐、立、行走,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在古代却极受人们重视,不仅把它作为社会交往的礼节,而且已成为一种社会公德。先说说坐,古人席地而坐,姿势是:两膝着地,两脚背朝下,臀部落在脚踵上。坐姿像跪,但有不同,主要是跪时身体要耸直,臀部不得落在脚踵上。古人入席不穿鞋,而且袜子也不能穿,只能跣足。春秋时,有一次,卫国国君与大夫们饮酒,褚师声子只脱去了鞋,没有脱袜就进入席中。卫侯一见大怒。褚师声子连忙解释说自己患有脚病,不便脱袜,否则您见了可能会恶心呕吐的。卫侯依然十分生气,大夫们纷纷解劝,卫侯仍认为这是绝对不许可的。直到褚师声子无奈退席,卫侯还叉手骂道:“必断其足”。入室跣足在古代一直被认为是对主人极有礼貌的一种举动,直到有了椅子以后才不需要脱袜了,但“侍坐于长者,屦不上于堂”仍被当作一种礼貌。箕踞,最不恭敬的一种坐法。姿势是:臀部贴地,两腿张开,平放而直伸,象箕一样。礼记曲礼上:“立毋跛,坐毋箕。”箕,即指箕踞。在他人面前箕踞是对对方的极不尊重。史记刺客列传:“(荆)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荆轲以此表示对秦始皇的蔑视。当然箕踞有时也是不拘小节的表现。在一般场合下,尤其是朝廷、官府中,人们很注意坐姿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一致,即所谓坐有坐相。在庄重严肃的环境下,要正襟危坐;比较随和的场所,身体可稍稍向后坐。古代一种较为省力的坐法,即蹲踞。姿势是脚板着地,两膝耸起,臀部向下而不贴地,和蹲一样,所以说文说:“居,蹲也。”论语乡党:“寝不尸,居不客。”意思是睡觉不象死尸一样直躺着,平日坐的姿势,也不像接见客人或者自己做客人一样,把两膝跪在席上。还有一种坐姿:跽,跪时挺身直腰。这时身体似乎加长,故又叫“长跪”。跽是将要站立的准备姿势,往往表示跽者将有所作为。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按剑而跽是一种准备自卫的动作。又范睢列传:“秦王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这个跽表示准备虚心听取对方意见。至于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则是妻子一旦接到久别在外的丈夫的来信准备细读以知其究竟。日知录卷二十作坐:“古人之坐,皆以两膝着席,有所敬,引身而起,则为长跪矣。” 古人不仅讲究坐相,也很讲究立容。贾子曰:“固颐正视,平肩正背,臂如抱鼓。足闲二寸,端面摄缨。端股整足,体不摇肘,曰经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肃立;因以垂佩曰卑立。”立时正身、平视,两手相合,掩在袖子里。手从胸口到下腹,放在任何位置都行,甚至持着、拄着东西也行。注意:中国人注重自然,而不是笔挺,所以手臂要柔软,切忌僵直,这样汉服才会顺势铺成柔和的曲线,展示出华夏之美。对师长应当拱立。鉴于现在人不行大礼,我们可以根据情况增减躬身的程度。但至少,低头示敬是必须的。古人也很有讲究走路的姿势。“趋”,是快步行走,在古代对尊者、长者、贵者、宾客及行朝拜礼时表示尊重的一种走相。触龙见赵太后中记述了春秋后期的一个故事。赵国的太后刚刚执政,就遇到秦国的进攻,只得向齐国求援。但齐国提出让太后的小儿子做人质方可出兵。赵太后疼爱小儿子,不愿答应这个条件,大臣们纷纷劝说,都遭到太后拒绝,左师公触龙决定去劝说太后,由于他脚有病,走路不便,为了不失礼节,只得做出“趋”的动作,实际是慢慢向前挪动脚步。见到太后首先谢罪,触龙是极力要做出有礼貌的样子。古人还把走路分出不同的种类:两足进曰行,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场合不同采用不同走相,才符合礼貌的要求。室内,徘徊式走动。堂上,步子应小一些。堂下,迈得步子大一些。门外,可以快走。宫廷开阔地,可跑。上路,奔跑。趋,虽然是表示敬意的走相,但在室中却不用趋礼。三、 语言称谓语言是生活中最主要的相互交往方式,它既用于传达思想,也用来交流感情。语言的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日常生活中礼仪的重要方面。这在人们的相互称谓上表现最为突出,即谦称自己,敬称对方。使用谦称来称呼自己,表现了说话者的谦虚和修养,也是对对方的尊敬;出言不逊或大言不惭,则被视为无礼、轻浮。古人常用的谦称有愚(愚兄)、鄙(鄙人)、敝(敝人)、卑(卑人)、窃(窃闻、窃笑)、猥、仆,如李密陈情表“猥以微贱”。这些词有愚笨、涉世不深、阅历较浅、无知、冒失、唐突的意思。当然并非自己真的无知,而是以说话者的谦虚来提高对方身份。如,读书人谦称:小生、晚学、晚生、不才、不佞(有才学)不肖等。官员谦称:下官、小吏、小官、末官。有一定身份的人谦称:小可(不足挂齿)。老人自谦:老朽、老夫、老汉、老拙(已入暮年,衰老无用)。皇帝自谦:孤、寡,有缺少德行之意;不谷,谷作为一种粮食用来养人,引申为“善”,不谷,则引申为不能以德待人或不高明的人。在谦称自己的同时,古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以敬称的方式称呼对方。敬称多带有敬重、敬仰、颂扬的感*彩。古人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称“圣”,如孔子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到后来专门用于皇帝,皇帝的谕旨称圣旨、圣谕。对皇帝有一个特定的敬称:“万岁”,“驾”,陛下。“万岁”原是古人饮酒庆贺及祝寿的欢呼语,带有浓厚的祝愿之意;“驾”本指皇帝的乘輿,古人认为天子以四海为家,不以宫室为固定居所,应该乘车行天下,因此用“驾”来尊称帝王。如圣驾、尊驾、晏驾、驾崩。陛,是进入廷殿的必经之路,皇帝每逢升堂,必定要派近臣手持兵器站在陛旁边,以防发生意外。群臣向帝王进言时,不敢直斥,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于是陛下一词成为对帝王的专称。对诸侯称 “千岁”,太子称“殿下”,将军乘“麾下”,使者称“节下”,两千石官吏称“阁下”,一般表示对对方尊敬之意时都可用。同辈之间用“足下”,据说始于介之推的故事。介子推在晋文公重耳流亡19年中,始终与他同患难,重耳即位后,凡与他流亡者一律论功请赏,唯独漏掉介之推。介之推为了不邀功,携老母隐居山中,至死不与晋文公见面。为寻他出山,放火焚山以迫使他出山,但不料介之推竟抱木烧死,后晋文公派人伐倒这棵树,制成屐。从此以后,经常低头看着脚上的木屐,痛心地说道:“悲乎足下。”古代语言的文明和礼貌不仅表现在社会人际交往中,也体现在家庭中。家庭中,称呼自己一方亲属:家、舍、先、亡。如家父、家慈、家兄,舍弟、舍妹、舍侄,家和舍有长幼之分;“先”用在比自己辈分高的或年长的已故家人(先祖、先妣),“亡”用在辈分低幼的已故家人友人(亡弟、亡友)。称呼对方亲属:令、尊、贤等。令,不受辈分限制,如令尊、令母、令妻、令郎、令爱、令婿、令兄、令妹“凡与人言,称彼祖父母、世父母、父母及长姑,皆加尊字;自叔父母以下,则加贤字。”(颜氏家训)如尊祖、尊父、尊堂、尊夫人;贤叔、贤弟、贤妹、贤婿、贤内助。妻子的父母:丈人、丈母、岳父、岳母、泰山、泰水,丈与杖相通,拄杖者多为老人,于是称呼老人为“丈”;泰山有一山峰为丈人峰,以山峰之名代称,有健康长寿的祝愿之意。在称谓中,谦辞、敬辞不胜枚举,古人以此作为交往中的一种礼节,是中华民族谦和待人的美德。四、 迎宾宴客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仅礼貌待客,更要宾至如归,因而热情、坦诚、和谐、友好便是好客的举止。古人十分重视人际间的相互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有来访,必有回访,这才称得上礼节。遇有宾客到来,首先迎于门外,施礼,互致问候。具体说来古人迎宾讲究衣冠严整,所以如果主客在门口不期而遇,那么主人会装作不认识,不理不睬地把门关上,等换上衣服再开门迎宾。迎宾时,主人立在门右(其实就是主人在东,客人在西-如果在外面迎接客人就更是如此),客人走门左。迎客进门以后,为客人指路,每到拐角,要说请,客人答请,要为客人开门、掀帘子主人请客人上座(就是做到右边的椅子上),客人请辞,并看情况决定坐次。今天这一切都不必要了。由于现在建筑布局多样,所以不可能主位客位分清楚,但主人引路,客人后主人行,是应当把握的精神。入席之后在安排座次上颇有讲究。古代室内席次以东向(坐西面东)的最尊,其次是南向,再次是北向,最后西向。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侯)尝召客饮,坐其兄盖侯南乡(向),自坐东乡,以为汉相尊,不可以兄故桡。”盖侯是武安侯之兄,按礼应东向坐,居首席,但武安侯不讲这种家礼,以为自己是汉相,官最高,就自居首席。堂内尊卑顺序以南向、西向、东向、北向。因此帝王在殿堂之上,坐北朝南,意为凌驾于群称、庶民之上。文官侍立于左武官在右,以武打天下,以文治天下,政权建立以后,以文治为重,于是出现文官位于武官之上的排次。日常生活中,宾客被安排于尊位,就表示主人的敬意。 谈话之中,古人也极注重礼节,除恰如其分地使用言辞,还要注意仪表庄重,不许有轻浮浪荡的举止。即使是笑,以不露齿的微笑为宜。“凡人大笑则露齿本,中笑则露齿,微笑则不见齿”。(礼记檀弓上)若大笑露齿,久笑则牙齿感到冷,所以古人以齿冷讥讽那些贻笑他人者。入席之后开宴,东道先说请,客人辞让,东道固请,同时拿筷子就可以了,不必过分谦让。喝茶、饮酒时,用左手的大袖挡住杯子,以求雅观。设宴时,还有行酒令等游戏用于助兴。气氛活跃、融洽,宾朋因此无客人之感。五、 投递名帖 现代生活中,人们初次见面,往往互递名片,名片上一般注有持名片者的姓名、职称、单位、家庭住址、电话以及邮政编码等内容,以此作为一种自我介绍,也是一种见面的礼节。其实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即有这种礼节,只是名称不同。较早的名帖叫“谒”“刺”,由于当时纸还没有普遍使用,因而是用竹木削制而成,上面写有自己名字。要拜访时,先呈上谒或刺,以通报姓名。造纸术发明后,东汉使用了纸名帖。内容有姓名、乡里、官爵名称等。除通报姓名外,还可问候对方。唐宋时下级官吏晋见长官,则用公状。实际就是用于官场的一种名帖,下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庆通信车间网调工区岗位作业指导书
- 跨境电商物流服务模式下的物流配送模式创新报告
- 氢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国产化2025年产业链协同创新案例分析报告
- 医药企业研发外包(CRO)模式下的临床试验数据挖掘与分析报告001
- 生命需要情有独钟高三作文800字14篇
- 2025年金融大数据行业当前发展现状及增长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车用散热器行业当前竞争格局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物流中心行业当前竞争格局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废气工程治理方案(3篇)
- 2025年文化交流与国际合作试卷
- 办公室文秘岗试题带答案
- 2025年河南疾控中心考试题库
- 2025-2026学年人教精通版四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2025年【高压电工】模拟试题及答案
- 养老护理员竞赛理论试卷答案(含答案)
- 2025年四川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人员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新)
- 2025年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招聘考试笔试试题
- 广东省公路服务区管理系统升级及运维项目
- 2024年泰山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权属企业招聘真题
- 学术刊物管理办法
- 造林后续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