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贸依存度毕业论文.doc_第1页
我国外贸依存度毕业论文.doc_第2页
我国外贸依存度毕业论文.doc_第3页
我国外贸依存度毕业论文.doc_第4页
我国外贸依存度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汉科技大学高职生毕业论文我国外贸依存度毕业论文目录1 绪论1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11.2 本文的结构与内容12 外贸依存度概述22.1外贸依存度的概念22.2 我国外贸依存度的特点22.3 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构成32.3.1外贸目的地的构成32.3.2贸易依存度中的产业结构42.3.3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依存度较高42.3.4 战略资源产品对外依赖程度增加52.3.5 中国贸易增长与外资企业62.4 外贸依存度得决定因素63我国外贸依存度现状分析83.1我国外贸依存度历史演变83.2我国外贸依存度现状83.3我国外贸依存度过高的原因93.3.1对外贸易政策93.3.2加工贸易比重过高103.3.3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103.3.4对外贸易依存度被高估113.4我国外贸依存度过高的影响123.4.1经济稳定增长风险增加123.4.2对外贸易摩擦增加123.4.3对战略资源的依赖威胁国家安全123.4.4对我国就业格局产生影响134.控制外贸依存度的对策和建议134.1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134.2扩大内需144.3发展服务贸易144.4改善加工贸易对外贸依存度过高的问题144.5扩大对外直接投资155 结论15参考文献17致 谢1918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问题分析1 绪论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近年来外贸依存度高居不下,外贸依存度从1978年的9.8%提高到1990年的30,2001年的44%,2002年为51%,2003年约为60%,2004年上升到70%,2005年更是高达80%,而同期美国、日本的外贸依存度则维持在大约14-20%的范围内,国内就中国外贸依存度过高是否会带来发展的高风险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认为外贸依存度过高有碍中国发展的观点主要认为,首先,过高的外贸依存度将激发他国与中国的经贸冲突,这必然恶化我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其次,过高的外贸依存度将加大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国际经济和政治风险;第三,我国能源和重要资源依赖进口情况日趋严重,当前国际上争夺战略资源的斗争日趋激烈,我国资源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此外还牵涉到了贸易发展不平衡及劳动力过于廉价等问题。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没有证据表明贸易依存度高的国家比低的国家绩效更好或更不好,并且在实际中荷兰的外贸依存度一般在80%甚至100%以上,一些新型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在经济起飞阶段实行了出口导向战略,外贸依存度普遍大幅提高。从1970年到1998年,在亚洲“四小龙”中,韩国外贸依存度从38%上升到68%,新加坡从232%上升到407%,香港从182%上升到257%;1980年代以来,亚洲“四小虎”等外贸依存度也大幅度提高,到1997,泰国外贸依存度从55%升至102%,马来西亚从111%升至218%,菲律宾从52%升到111%。此外,按照现行方法计算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主要是由于GDP的统计存在误差。笔者则认为高外贸依存度必定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但同时带来的机遇与利益也是不可忽视的,所以与其将目光孤立的定格于这些利弊,不如从一个平行的视角出发对其进行分析,抓住机遇,规避风险,迎接挑战。1.2 本文的结构与内容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是绪论,介绍本文的选题意义以及本文的结构与内容。第二章外贸依存度概述介绍其定义、特点、构成及决定因素。第三章具体对我国外贸依存度现状进行分析。第四章提出了我国控制对外贸易依存度应采取的措施和建议。第五章是本文的结论语。最后是本文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和致谢。2 外贸依存度概述2.1外贸依存度的概念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进出口总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之比,又叫对外贸易系数。或,出口(进口)依存度:即一国出口总额(进口)与其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之比。一国对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一般可用对外贸易依存度来表示,体现本国经济增长对进出口贸易的依附程度,也是衡量一国贸易一体化的主要指标。比重的变化意味着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所处地位的变化。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衡量一国国民经济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的重要指标,它以本国对外贸易总额在本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表示。为了准确地表示一国经济增长对外贸依赖程度,人们又将对外贸易依存度分为进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进口依存度反映一国市场对外的开放程度,出口依存度则反映一国经济对外贸的依赖程度。一般来说,对外贸易依存度越高,表明该国经济发展对外贸的依赖程度越大,同时也表明对外贸易在该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重要。2.2 我国外贸依存度的特点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存在名高实低的特点。首先,研究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不能忽略加工贸易这个中国外贸的特殊现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国际化分工的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化,加工贸易得以快速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加工贸易已逐步取代一般贸易,成为中国外贸中占主体地位的贸易方式。1991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在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中所占比例为42.4%,1996年所占比例首次超过50%,达到50.5%,以后连续多年所占比例都在50%以上,峰值为1998年的53.4%。受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和国际市场形势变化的影响,近两年来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增幅虽有所放缓,但加工贸易仍占据着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有许多不同之处,一般贸易的生产和加工要在国内完成,出口附加值较高,通常在50%以上,而加工贸易则存在重复计算,因此造成中国名义外贸依存度高估,相当程度上夸大了我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其次,还要考虑GDP因素。决定一国外贸依存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是GDP规模大小及GDP构成的差异。一般来说,小国经济的人口、疆域、资源等较少,通常采取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因此受外部市场和外部资金的影响较大,其外贸依存度很高。而大国经济也因其人口、疆域、资源拥有的多寡而呈现外贸依存度高低差异,如英国、法国、德国等经济规模较大,但属于国内资源有限的发达国家,其外贸依存度也较高。而诸如美国这样的大国,拥有比较广阔的国内市场,内需较大,其外贸依存度伴随贸易自由化的提升虽有所上升,但程度相对较低。中国是发展中大国,国内市场较大,外贸依存度显然低于小国经济,然而与美、日等大国经济相比,GDP规模尚小,外贸依存度仍是偏高的。从结构上看,发达国家第三产业较发达,而第三产业可贸易程度低,所以第三产业越发达的国家,其贸易占GDP的比重就越小;发展中国家则相反,是以第一、二产业为主,所以呈现以上特点。2.3 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构成2.3.1外贸目的地的构成中国对外贸易的目的地过于集中,主要是同日本、美国与欧洲之间的贸易,日本作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中日贸易额呈跳跃式增长,1972年突破10亿美元1981年突破100亿美元,1991年突破200亿美元,1997年达到608亿美元,2000年为831亿美元,占中国贸易进出口总额的17.5%,2001年为877.5亿美元,2003年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335.8亿美元,2004年又高达1678.7亿美元,因此2004年中国也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中美贸易额在此期间也迅速增长,1972年两国建交时已达到24亿美元,1988年突破100亿美元,1998年达549.37亿美元,1999年达到614.3亿美元,2000年为744.7亿美元,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15.7%,而在美国贸易国别统计中,中国成为其第四位贸易伙伴。2001年中美贸易额达804.8亿美元,2003年为1263.3亿美元,2004年又创新高,达到1696.2亿美元,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欧贸易在1975年以后,尤其是我国与欧共体于1978年签定双边贸易协定以及1980年欧方给予我国最惠国待遇以后,有了较大发展,1975年双边贸易额为24亿美元,1980年发展到49亿美元,1998年进一步增长为487亿美元,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5%左右,2000年中欧贸易额为690.4亿美元,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14.6%,2001年为766.2亿美元,同时中国也是欧盟第四大贸易伙伴,位居美国、瑞士、日本之后。2003年双方贸易额为125.2亿美元,2004年为1772.8亿美元,奠定了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的地位。2.3.2贸易依存度中的产业结构我国的贸易主要主要发生在第二产业,即以制造业为主,第三产业服务业比重偏低。反映在外贸依存度上,我国的货物贸易的对外依存度要远远大于服务贸易的对外依存度。如下表所示,我国第一产业的GDP从1998年到2003年逐年递减,而相反第二产业的GDP则逐年上升,从1998年的49.3%上升到2003年的52.9%,与此同时第三产业则变化不大,围绕在33%左右变动,第三产业比重的相对偏低反映在贸易依存度上就如下表后两栏所示,货物贸易依存度远高与服务贸易的依存度。 我国产业结构和贸易依存度 单位:%年份GDP货物贸易依存度服务贸易依存度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9818.649.332.134.235.61199917.649.43336.385.56200016.450.233.443.96.15200115.850.134.143.976.26200215.451.133.550.186.59200314.852.932.360.377.24(a)货物贸易依存度=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GDP服务贸易依存度=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GDP 2.3.3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依存度较高在国际贸易中,市场范围越大,个别市场的影响就越小,外贸风险也就越小。反之,则外贸风险必然增大。目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对外贸易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呈现增长趋势,这增加了防范对外贸易风险的难度。根据商务部列举的数字, 我国轻纺和家电等产业对外依存度普遍较高,如2003年各类服装产量251亿件,出口177亿件,出口依存度达70.5%;2002年鞋类产量60多亿双,出口43亿双,出口依存度近71%;DVD产量8700万台,国内消费仅1400万台左右,出口依存度高达84%;摩托车产量1430万辆,国内消费仅500多万辆,出口依存度达63%;皮鞋、照相机、电冰箱、彩电和空调的出口依存度也分别达63%、56%、47%、46%和42%。另外,从我国一些产品对某个具体目标市场占有率来看,也存在着过高的风险。如2001年,我国出口的玩具娃娃占美国该类产品进口总额的88%;鞋类占64%;软面箱包、手提包占51%,窗式空调占34%。2003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占日本进口市场的71.5%。一旦出口受阻,国内生产和相关企业将会受到严重打击。为此,一方面必须提高运用世贸组织规则和多双边交涉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应完善国内出口产业组织,引导企业进一步分散市场、开发差异化产品。2.3.4 战略资源产品对外依赖程度增加我国人均能源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0年人均石油可采储量只有2.6吨,人均天然气可采储量1074立方米,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1%和4.3%;人均森林面积仅为0.12公顷,人均蓄积量8.9立方米,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0%和12.5%;我国已探明的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可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仅有21种;所需要的40多种大宗矿产中,除煤炭之外都处于紧缺状态。由于我国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粗放型增长导致对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偏高。我国石油消耗量已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消耗量的7%,钢材占1/4,水泥约占一半,煤炭约占1/3,发电量占13%。例如,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急剧加快,中国便从石油出口大国变成了石油进口大国。2003年,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石油第二大进口国。2004 年中国原油进口突破亿吨大关,达到 1.1 亿吨,同比增长 21%,成品油进口达到 4000万吨,同比增长40%。到 2005 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为 35% 左右,据专家估算,到 2020年,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将达到 60%。中国石油供应的一大半将依赖国际供应。并且通过中国钢铁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 50% 的铁矿石依赖进口。2004 年我国的铁矿石进口量达到了 2.08 亿吨,中国自 2003 年起,便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至 2010 年,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预计将达到 4.57 亿吨,比 2003 年增长 77.13%。而且近几年中国房地产业急剧膨胀,2003年,中国钢材、氧化铝、铁矿沙及其精矿的进口,分别增长51.8%、22.6%、32.9%。这种由于国内经济发展迅猛,出口形势良好,使得我国对重要能源和资源性产品的进口数量剧增的现状,不仅威胁到国家经济安全,也导致了相关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不断攀升,以至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指责中国争夺资源,推动价格上涨,鼓噪“中国威胁论”。2.3.5 中国贸易增长与外资企业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长伴随着外商投资企业规模及其地位的上升,按照出口、进口、进出口总额三项指标衡量,外资企业在中国大陆对外贸易中的比重都已超过了一半。可见我国外贸发展对外资依赖程度较大。 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统计 单位:亿美元. %年份进出口总值出口总值进口总值进出口差额增值率金额比重金额比重金额比重金额比重1990127.0228.7566.8126.2860.2132.16.69.910.961991202.3535.210532.3597.3538.97.6510.37.861992294.8841.44153.438.72141.4844.911.9214.88.431995791.1659.91420.4757.05370.7163.549.7632.513.421996945.7464.51638.0762.94414.9366.6115.8852.527.9319971114.965.66315.964.06476.8267.9161.2554.933.8219981174.467.87691.8166.22482.5770.4209.2458.343.3619991272.168.95745.3967.23526.7371.5218.5658.741.52(b)注:1.比重系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占全国加工贸易的比重2.增值率=(加工贸易出口总值加工贸易进口总值)/加工贸易进口总值 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很大程度是为了充分利用中国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因此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外资企业在中国对外加工贸易中的地位自1990年起逐年上升,以进出口总值、出口总值、进口总值三项指标来衡量,1990年外资企业所占比重分别仅为28.75%,26.28%,32.1%,而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到1999年,该比重分别上升到68.95%,67.23%,71.5%,相对于90年均上升了两倍还多,这种由外商投资企业占据进出口主导地位的状况,凸现了我国外贸发展对于外资企业的过分依赖。2.4 外贸依存度得决定因素首先是经济规模,也即一国GDP的大小。一般而言,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小国的贸易依存度大于大国,其主要原因是小国本身的资源和市场都有限,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靠进出口。相比之下, 国由于本身资源丰富、国内市场广阔等因素,对外部经济依赖程度不大,外贸依存度相对较低。 其次是国民收入的构成。三次产业变动对外贸依存度有很大影响,而产业结构又与一国发展阶段有关。处于经济初级发展阶段的国家,由于农业比重较大、制成品比重不高、出口竞争力不强等原因,一般外贸依存度较低。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中可贸易程度较小的第三产业(服务业)占有较高比重,因此它们的外贸依存度通常也不高。相比之下,处于经济发展中期阶段的国家由于第二产业比重高,产品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所以外贸依存度较高。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史可以观察到,它们的外贸依存度经历了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变化。 第三是经济发展战略以及由此导致的对外开放程度也是影响外贸依存度的重要因素。采取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国家,如亚洲四小龙,常常通过低估本币汇率、采取出口奖励等政策手段压低出口部门的生产成本,使国内资源更多地流向对外部门,同时这些国家又受本身市场、资源等限制,为保证出口增长还需要进口原材料等上游产品,因此这些国家外贸依存度会更高一些。与此相反,采取内向型发展战略的国家外贸依存度一般较低。 第四是汇率水平的影响。汇率水平对外贸依存度的影响分为直接和间接影响两种。直接影响是,由于汇率水平影响到国内外价格比,所以它对外贸依存度的分子、分母都产生影响。例如, 当一国本币被低估时,以外币衡量的GDP会低估,这样计算出来的外贸依存度就较高,反之则反是。间接影响是,汇率往往是一国外贸政策的工具,如实行出口导向的国家选择采取汇率低估政策,那么会促使对外部门在经济中比重的提高,从而导致外贸依存度发生相应的变化。此外,GDP和GNP的差异也影响到外贸依存度。一般来说,由于大国GDP和GNP差别不大,所以以GDP计算的外贸依存度和以GNP 计算的外贸依存度相差不大。但是如果考虑到对外投资的增加 , 两种算法可能会出现比较大的差异,例如随着国际分工体系的发展,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规模大大增加,发达国家的境外要素净流入扩大,GNP大于GDP, 这样发达国家以GDP 衡量的外贸依存度往往高于以GNP衡量的外贸依存度。相比之下, 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正好相反。3我国外贸依存度现状分析3.1我国外贸依存度历史演变近20年来,由于我国大力推进对外开放,我国的对外贸易有了长足发展。按海关统计,19811999年间,我国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24,其中出口年均增长129,进口年均增长119。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大幅提高,出口与进口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世界第32位分别上升到第9位和第10位。在发展中国家中,我国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少数几个赢家之一。与此同时,1994年前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对美元比价从1981年的1美元兑17元人民币贬为1994年的1美元兑87元人民币,1999年为1美元兑827元人民币。相应于此,我国外贸依存度快速提高,从1978年的98提高到1999年的364,1994年曾一度高达406。其中,出口依存度从1978年的46提高到1999年的197,进口依存度从1978年的52提高到1999年的167。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对我国外贸依存度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加工贸易是指企业进口原材料和零配件将其加工成制成品出口,它包括“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从1981年到1999年的18年中,我国出口与进口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29和119,但是一般贸易出口与进口的年均增长率仅分别为77和68,均低于GDP年均增长率,而加工贸易出口和进口的年均增长率分别高达295和269,使加工贸易在出口与进口总额中的比重也从48分别上升到569和444,加工贸易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方式。尽管近年加工贸易的国内采购率和增值率有所上升,但加工贸易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大进大出”的特点,与国内经济运行的联系不很密切。因此,运用包含加工贸易在内的外贸依存度指标,会在相当程度上夸大我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3.2我国外贸依存度现状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对外贸易快速增长。伴随着外贸的增长,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也不断提高。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是19851990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出口缓慢增长。1985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为23.1%,其中出口依存度为9.02%,进口依存度为14.08%,1990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首次达到30%,其中出口依存度为16.05%,进口依存度为13.84%,中国出口慢慢赶上并超过进口。这一阶段,主要由于国内资源紧缺和大量技术设备的进口,使进口依存度连续多年高于出口依存度。第二个阶段是1990年2000年,在这一阶段,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经济调控措施,使出口额年均增长达到12.4%,超出了中国年均GDP的增长速度8.8%。劳动密集型产业崛起,加工贸易的开展,使出口快速增长,出口依存度超过进口依存度,推动外贸稳步上升,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也于1994年突破40%。虽然19961999年四年内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有所滑落,但是在35%左右徘徊,2000年再次达到43.9%。 第三个阶段是2001年至今。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深,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明显,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历史性的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超过日本,名列世界第三位,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和世界贸易的增长。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快速增加, 2002年突破50%,2005年已经高达63%。据有关学者分析中国已经跻身中等贸易依存度国家行列,即贸易依存度集中在30%100%之间,如法国、意大利、英国、韩国、德国等。3.3我国外贸依存度过高的原因3.3.1对外贸易政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对外贸易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确立了出口导向型的外贸政策,大力鼓励出口,千方百计地通过出口进行创汇。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调整进出口结构,运用了价格、汇率、利率、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手段调控外贸,使出口额年均增长达到12.4%。这些外贸政策的实施,导致了中国进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不断提升,中国贸易规模列世界排名也不断上升,1997年位居世界第10位,2004年进一步上升至世界第3位,一直到今天,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稳居世界第3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外贸依存度不断提升甚至出现偏高的现象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外贸政策的产物。 3.3.2加工贸易比重过高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偏高,包括出口依存度增长过快,与中国的加工贸易增长密不可分。近10年来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大调动了三资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这给大量利用廉价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创造了条件,造成了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的过度发展和盲目出口。很多外商看准了中国,作为其加工基地,大量开展加工贸易。因此从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看,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对中国外贸依存度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初,加工贸易从零起步,比重上升迅猛,1995年加工贸易额超过一般贸易,到2004年加工贸易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55.28%。 2005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已达6 905.1亿美元,占进出口贸易总额比重的48.55%,加工贸易出口与进口的年均增长速度高28.8%和24.2%,远高于出口和进口的年均增长速度 15.3%和14.9%。加工贸易已占中国出口贸易的半壁江山,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方式。 加工贸易是“两头在外,一头在内”的一种贸易方式,通常从事低层次加工贸易国家对外贸易依存度高于从事高层次加工贸易国家对外贸易依存度。目前中国的加工贸易从事的是低层次的加工贸易,即使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加工贸易也是从事劳动密集型加工组装环节,附加价值不高,国内采购率较低,利用进口原材料、零部件加工生产后出口,它与国内经济的联系不紧密,因此运用包含加工贸易在内的外贸依存度指标,无法真实反映对外贸易对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如果扣除加工贸易,出口依存度显著降低。 3.3.3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从外贸依存度与汇率变动的相关分析看,外贸依存度与汇率变动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前提下,人民币升值,则外贸依存度下降;人民币贬值,则外贸依存度上升。1978年-1994年期间人民币汇率一直处于贬值中。1978年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换1.5771人民币,1993年下降为1美元兑换5.7620元人民币;而1994年中国实施汇率并轨,国内银行挂牌的美元兑人民币的年平均汇率骤升至8.6187元,因此以人民币计算的进出口总额大幅增加,致使1994年相比1993年的对外贸易依存度猛增11个百分点;1994年2003年,人民币汇率总体上处于稳定趋势。国内外多项研究成果表明,人民币名义汇率比其购买力平价(PPP)低3倍左右。从2003年至今,人民币受到来自多方因素的影响,汇率小幅上升。但从总体上看,人民币的大幅度贬值,对出口产生了巨大影响,外贸依存度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30%上升到目前的60%。可以说中国外贸依存度的较快提高,人民币贬值是一个重要原因。 3.3.4对外贸易依存度被高估GDP是对外贸易依存度计算公式中的分母,GDP统计结果对一国对外贸易依存对有着直接的影响。由于中国是世界上唯一采用产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国家,所以统计遗漏很多。2005年和2006年国家统计局两次对GDP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从两次公布的结果看,19932004年中国的GDP总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经济普查年度GDP上调了23 002亿元,GDP年均上调7 418亿元。与GDP数据修订前相比,GDP数据修订之后中国历年的对外贸易依存度都降低了。2004年对外贸易依存度修订之前是70.01%,修订之后下降了10.2个百分点,19932004年年平均下降了4.25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在对GDP进行修订之前,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普遍被高估。 此外,GDP包括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其中第三产业可贸易程度较低,所以在计算对外贸易依存度时,第三产业在GDP中比重越大,计算得到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越小。因为第三产业在对外贸易中获取利益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资本、技术输出、服务贸易等方式。在计算对外贸易依存度时一般用商品贸易额/GDP,所以作为分子的进出口贸易额就较小。因此,第三产业发达的国家外贸依存度就较低。从全世界范围看,21世纪初,世界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为62%,其中低收人国家平均为38.8%,48个中等收入国家为54%,高收人国家(即发达国家)平均为67%左右,第三产业成为主要发达国家产值最大的部门。如美国,其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75%,2005年其对外贸易依存度仅为 25%,因而列入较低外贸依存度国家。而中国第三产业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3%,以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的贸易依存度就会偏高。 3.4我国外贸依存度过高的影响当前我国高外贸依存度增长迅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以下不利影响:3.4.1经济稳定增长风险增加外贸依存度高意味着我国的经济增长更加依赖于国际市场。国际市场上的突发事件都可能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可能影响到我国经济决策的能力。我国进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且产品结构过于单一,经济增长会受到美国、日本、欧盟等贸易伙伴国内经的影响,也就会影响到我国对这些国家的外贸进出口。尤其是美国,其国内经济状况以及经济决策,不仅会对我国的出口产生重要影响,也会影响到我国对其他国家的进出口。3.4.2对外贸易摩擦增加我国是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案件最多的国家,其涉及领域不仅包括贸易领域,还涉及到环境、劳动、服务业等领域。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及外贸依存度高,国外肆意炒作“中国威胁论”,以此为借口扩大贸易摩擦。由于我国出口产品大多是劳动密集型,廉价的劳动力使成本较低,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大的价格优势,这样就会导致进口国家处处设限以保护国内产业。在贸易摩擦中,尤以中美摩擦为重。在中美贸易中,由于我国处于顺差地位,美国为了减少逆差,制定实施一系列措施,先后对我国纺织品、家电等商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向我国政府施压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这些都是我国外贸依存度提高的结果。3.4.3对战略资源的依赖威胁国家安全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消耗大量资源,而近年来国内资源已经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求,于是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原材料,其中对石油的进口尤为明显。从1993年开始,我国由原油净出口国转变为进口国,而随着国内需求的不断增加,进口量也不断攀升,我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国际能源组织预测我国在2010年前原油消费量将以年均4.5%的速度增长。2010将达到3亿吨,需进口原油1-1.2亿吨;2020年原油消费量将增加到3.8-4亿吨,需进口原油1.8-2亿吨,进口依存度将高达50%以上。世界各国对石油的争夺异常的激烈,超级大国为了获得更多的石油,便在海外展开激烈竞争,因此容易引发争端,稍微不小心,后果不堪设想。现今我国与美国、日本、欧盟对石油的争夺异常激烈,发生冲突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而我国一半以上的石油是从中东地区进口的,进口地区过于集中且该地区冲突频繁,万一发生突发事故,切断对石油的供应,对国家安全是非常致命的。3.4.4对我国就业格局产生影响外贸依存度的快速提高改变了我国的外贸结构,对未来的就业格局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外贸易不仅能够带动国内经济的发展,而且还能带动相关行业的就业。根据测算,每出口1亿元的产品可为1.2万人提供就业机会。然而从另一方面看,外贸依存度过高也说明了我国第三产业的落后,产业结构的发展不合理,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系数较低。随着外贸依存度的变化,我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将会作进一步调整,整体就业格局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4.控制外贸依存度的对策和建议对于中国而言,名义外贸依存度过高,使得国内经济非常容易受到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中国必须避免外贸依存度过高,变被动为主动,采取多种措施来控制外贸依存度。4.1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将科技政策、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有效结合在一起,政府加大力度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减少关键技术设备对国外的依赖。扩大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减少对原油等战略资源的进口。加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实施节能措施。加大对海外石油资源的投资,推动能源和矿产资源进口来源多元化,加强海外资源合作开发,建立长期供给保障体系和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制度。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附加值,消除高能耗和高物耗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滞后的长期影响,避免国内重复建设在国际上无序竞争引发的贸易摩擦;大力发展服务业,将过剩的劳动力转移到第三产业中,减缓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升级产生的就业压力。4.2扩大内需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市场,要优化外贸依存度偏高的现状,降低被外资控制的风险,增强国家的经济安全,就必须从扩大国内需求出发,使国内需求成为推动本国经济的引擎。要扩大内需就必须要带动国内的消费,利用人口优势,利用消费带动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传统思想束缚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我国居民习惯将现金存入银行等金融金构,储蓄大幅增加,没有转化成购买力。因此国内企业应该以市场为导向,生产满足国民需求的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为居民消费创造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政府应采取恰当的宏观调控政策,如降低银行储蓄率以促进投资、消费等措施把居民金融资产转变成购买力,不断开拓扩大内需的新路径。4.3发展服务贸易国际经验表明,第三产业在GDP构成中的比重越高,外贸依存度就越低。服务贸易是未来最具潜力的产业,且一国服务贸易在GDP 中占的的比重越大,该国的外贸依存度一般也较低。所以发展服务贸易,不仅可以优化一国的产业结构,扩大GDP的经济规模,降低了外贸依存度,同时,服务贸易的出口又提升了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我国的第三产业比重低,发展空间非常大,所以应该大力发展第三业,这样不仅有利于提升整体的国民经济质量,带动货物贸易的增长,而且有利于传统产业的改造,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规避经济风险。4.4改善加工贸易对外贸依存度过高的问题首先,提高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加工贸易发展中的主导权。现存加工贸易企业主体结构中,国有和民营企业所占比例偏低,因此就必须赋予这类企业平等的竞争机会和地位,形成有利于企业利用机遇的政策和体制环境;加大对技术服务、市场开发、信息咨询、人员培训方面的扶持力度;加大对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和改进环节的支持力度,增强自有品牌、自有技术的开发能力,逐步提高国有和民营企业在加工贸易中的主导地位。其次,加快对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我国应根据国内产业升级需求,对加工贸易目录进行调整,引导加工贸易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同时,改善外商投资环境,完善吸引外资的法律法规,引导跨国公司把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国。增强国内配套能力,使更多的中国制造产品出现在国际市场。再者,要鼓励推动国内加工企业更多的向先进制造技术和新兴制造业领域扩展,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制药、新材料和环保型高新技术产业的加工贸易。进一步优化加工贸易产业产业结构,提高传统加工贸易档次和附加值,增强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和培育自主创新的能力,扩大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全面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4.5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增加海外直接投资是降低外贸依存度的有效方法之一。我国应该增加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增加资源型企业在资源地国家的投资。通过这种投资,将有利于缓解我国出口过快的状况,增加有关国家对我国设备的需求,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更有深远意义的是,这种投资将大大减轻经济发展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过去,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的海外收入主要来自贸易收入,今后,经过必要的政策调整,贸易收入的增速可能减慢,但投资收入、专利收入、劳务收入的增速将会大大加快。我国的对外开放将更加全面,发展的可持续性将得到更可靠的保障。5 结论对外贸易依存度指标在理论界一直是大家争议的焦点,评价各不一致。根据凯恩斯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一国的出口和国内投资一样,对就业和国民收入有倍增作用,出口与国民经济之间形成乘数效应。而出口取决于国外消费者对本国产品的需求情况,如果外国处于经济上升时期,则对本国的产品需求会增大,从而促进本国国民经济增长;但是如果外国进入经济增长衰退期或经济增长不景气,则对本国产品的需求下降,从而会将本国带进甚至加速经济衰退。因此,可以说对外贸易依存度的高低是一把双刃剑,任何国家在获得出口增长导致国内经济增长加快的同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