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人教版必修三汇编PPT课件.ppt_第1页
历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人教版必修三汇编PPT课件.ppt_第2页
历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人教版必修三汇编PPT课件.ppt_第3页
历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人教版必修三汇编PPT课件.ppt_第4页
历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人教版必修三汇编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什么是经济 物质生产活动和活动中人们结成的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什么是政治 作为上层建筑 是指阶级统治和阶级斗争及其实现方式 核心是政权 什么是文化 1 什么是文化 广义 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狭义 精神层面创造的成果 哲学 科技 文学 艺术 教育等 作为上层建筑 它被一定时代 地区的经济和政治发展所决定 同时反映着一定时代 地区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特征 比如 文学 绘画 2 08奥运会开幕式展现的中国文化有哪些 四大发明 服装 瓷器 绘画 音乐 航海 服装 思想 3 三千孔子子弟 峨冠博带汉服 手捧韦编竹简 高颂孔子语录 4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主流思想是什么 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成为主流思想后 它是如何演变的 5 第1课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标要求 1 了解道 儒 墨 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2 掌握孔子 孟子 荀子的主要观点 6 1 形成原因 经济 政治 阶级关系 思想文化 井田制崩溃 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诸侯崛起 分封制瓦解 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 从 学在官府 发展为 学在民间 士 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思维拓展 从这一原因的分析中你得到哪些认识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春秋战国 社会大变革 7 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是中国学术文化 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3 百家争鸣 的历史意义 2 百家争鸣 的表现 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 儒家学派的孔子 孟子和荀子 墨家学派的墨子 法家学派的商鞅 韩非子 8 1 春秋晚期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核心是仁 仁 就是 爱人 实现 仁 要 己所不欲 勿施与人 统治者要 以德治民 民本思想 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主张 克己复礼 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二 儒家思想的形成 孔子和早期儒学 首创私学 主张 有教无类 打破了教育由奴隶主贵族垄断的局面 爱亲人 爱他人 爱众人 忠 已欲立而立人 已欲达而达人 恕 已所不欲 勿施于人 推己及人 9 子曰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子曰 礼云礼云 玉帛云乎哉 子曰 不学礼 无以立 子曰 兴于诗 立于礼 子曰 人而不仁 如礼何 礼 是一种外在的规范 仁 是一种内在的修养 孔庙 杏坛 思维拓展 礼 强调的实质是什么 礼 体现 仁 的精神而不流于形式 仁 有 礼 的约束而不失于无序 只有 仁 发于心 才能自觉遵守 礼 也只有依 礼 而行 才能最终成 仁 依仁成礼 以礼成仁 10 2 战国时期 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 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 成为蔚然大宗 孟子思想 仁政 民本 民贵君轻 伦理观 主张 性本善 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12 荀子思想 政治 仁义 和 王道 以德服人 伦理观 性本恶 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 使人向善 民本 君舟民水 13 三 道家和法家 1 春秋晚期 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 世界万物的本原是 道 提出 无为而治 的政治主张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14 庄子故事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 俄然觉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 蝴蝶之梦为周与 庄子 齐物论 周庄梦蝶图 2 战国时期庄子继承和发展的老子的学说 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 15 主张以法治国 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 世异则事异 事异则备变 以法为本 法不阿贵 事在四方 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 四方来效 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 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3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 16 4 墨家的创始人是战国初期的墨子 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 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 当兼相爱 交相利 战争使 春则废民耕稼树艺 秋则废民获敛 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 不可胜数 俭节则昌 淫佚则亡 官无常贵 民无终贱 兼爱 非攻 节俭 尚贤 17 子曰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子曰 不学礼 无以立 子曰 兴于诗 立于礼 子曰 人而不仁 如礼何 礼 是一种外在的规范 仁 是一种内在的修养 孔庙 杏坛 思维拓展 依据材料分析 礼 强调的实质是什么 它与 仁 是什么的关系 礼 体现 仁 的精神而不流于形式 仁 有 礼 的约束而不失于无序 只有 仁 发于心 才能自觉遵守 礼 也只有依 礼 而行 才能最终成 仁 依仁成礼 以礼成仁 18 思维拓展 如何看待孔子的 仁 和 德 主观目的 缓和阶级矛盾 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A 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地位 促进生产的发展 B 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 促进社会稳定 在阶级社会里是无法实现的 仁的思想必须与其表现形式 礼 相结合 因此不能不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具有进步性 C 民本思想 以德治国与和谐意识等 对谋求社会的共同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和建立和谐社会都有重大价值 19 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