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理解教材新知 第十四课 第四单元 no 1教材全解读 晨背关键信息 应用创新演练 把握热点考向 考向一 考向二 no 2知识大迁移 随堂基础巩固 课时跟踪训练 1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毛泽东形象的把它概括为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和 一边倒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它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3 中国政府积极开展外交活动 参加了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4 1971年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是我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5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日建交 使我国打破了长期的外交僵局 开创了外交新局面 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1 背景 1 新中国成立时 以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严重对立 2 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 经济上封锁禁运 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 企图扼杀新中国 苏联 不承认 2 外交政策新中国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 3 成就 1 冲破了美国的 2 同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另外 还有8个国家承认了新中国 3 中苏签订了 独立自主 外交孤立 苏联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 原因 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需要 2 经过 1953年底 周恩来接见代表团时创造性地提出 1954年6月 周恩来访问印度 缅甸时 在中印 中缅的中将其作为处理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 印度 民族独立 联合声明 3 内容 互相尊重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4 影响 它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 2 日内瓦会议 1 目的 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问题 2 意义 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 向全世界宣告了美国政策的失败 主权 和平共处 基本准则 印度支那 孤立中国 3 万隆会议 1 时间 年4月 2 地点 印尼的万隆 3 成果 周恩来提出 的方针 促进了会议的成功 4 意义 加强了中国同国家的团结 会后 中国同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1955 求同存异 亚非 1 包容性 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 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 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 也适用于发达国家 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 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2 开放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 也是发展的原则 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 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政治基础 它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三 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1 背景 1 新中国成立后 由于等国家的阻挠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长期没能得到恢复 2 20世纪70年代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 标志1971年 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的决议 美国 恢复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 被西方媒体描述为 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 乔冠华因何大笑 他的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 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 说明了什么 探究升华 提示 原因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说明 中国外交取得了重大胜利 美国等孤立中国的政策宣告失败 中国将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四 中美建交与中日关系正常化1 中美建交 1 背景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 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 美苏争霸激烈 中苏关系恶化 改善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和愿望 中美关系 2 经过 1971年 尼克松总统派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秘密访问中国 1972年2月 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 双方在上海发表中美 联合公报 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 是中国的一部分 联合公报 的发表 标志着中美20多年对抗的结束 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年年初 中美正式建立了 基辛格 台湾 外交关系 2 中日关系正常化 1 背景 中国重返联合国和后 日本朝野各界强烈要求早日恢复中日邦交 2 经过 1972年9月 首相访华 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3 意义 中日邦交正常化 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 也对缓和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积极贡献 尼克松访华 田中角荣 亚洲紧张局势 正确认识中美关系正常化 1 中美关系的逐步缓和是中国外交局面转变的关键 受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影响 西方国家在中美关系缓和之前大多未与中国建交 而中美关系的缓和使国际上出现一个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2 中美建交公报 是对 中美联合公报 的发展 这主要体现在对 一个中国 的立场和对台湾问题的态度上 另外 从影响看 后者为以后进一步发展中美关系奠定了基础 前者则使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3 由于意识形态分歧和社会制度差异 中美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 台湾问题是影响两国关系的关键因素 这预示着中美关系不会一帆风顺 曲折发展在所难免 新中国初期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原因 1 旧中国没有独立的外交 没有国际地位 受尽帝国主义的欺凌 2 美国对新中国采取封锁 包围 孤立政策 妄图扼杀新政权 3 新中国成立时社会主义已形成一个世界体系 4 中国共产党能够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问题 5 新中国要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保障本国独立 维护领土主权的完整 就必须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例1 下图是我国于1965年发行的两张邮票 从中可以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a 这次会议的会址在印度的万隆b 会议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是我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d 会议加强了亚非各国的联系和团结 解析 本题为图片型选择题 考查学生据图片信息再现所学知识的能力 万隆会议在印尼召开而非印度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于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我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的会议是日内瓦会议 a b c三项均可排除 故d项正确 答案 d 新课程地区高考试题在不断运用文献资料 历史照片 大事年表 史学新观点等新材料 新情境 新问题来考查学生分析 理解历史和诠释历史的能力 不仅有效考查学生阅读和理解材料 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迁移知识和综合分析等能力 而且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 运用历史知识分析 阐释 评价 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命题的立意仍是能力 但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特别是对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和阶段特征的准确把握 很难选出正确答案来 1 国书是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 公使时 由国家元首致接受国元首的正式文书 右图是新中国第一号国书的局部 该国书的接受国应是 a 朝鲜b 苏联c 印度d 日本 解析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天 苏联就宣布承认新中国 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 答案 b 例2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 尼克松对这次访问非常重视 临行前 尼克松和夫人翻阅了不少介绍中国的书籍 学用筷子 还专门学习了中文 他特别吩咐秘书要选好赠送毛主席的国礼 经过多次精选 尼克松选定大型烧瓷天鹅艺术品作为珍贵国礼 尼克松这样做旨在 a 承认以前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b 缓和中美关系 联华抗苏c 缓和中美关系 促进中国统一d 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认识 缓和中美关系 有利于美国应对苏联的挑战 而美国并未承认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 也无意促进中国统一 更不会承认自己以前对华政策的错误 故a c d三项均不正确 答案 b 情境型选择题的一般解法情境材料型选择题 解题一般可分为三步进行 通过材料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 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 通读材料 搞清楚材料的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 搞清楚各备选项的内涵及其与题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关爱老人具体活动策划方案
- 服务型公司营销管理方案
- 药品安全宣传培训情况课件
- 薪酬改革方案咨询
- 管理咨询工资方案
- 吴忠聚脲地坪施工方案
- 初二政治考试题目及答案
- 摩登建筑婚礼策划方案设计
- 胃镜室护理工作制度
- 宠物店营销方案海报创意
- 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课件
- 2023年安徽国贸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初中作文指导-景物描写(课件)
- 植物灰分的测定
- 实验室资质认证评审准则最新版本课件
- 浦发银行个人信用报告异议申请表
- 《横》书法教学课件
- 文件外发申请单
- 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思考点学思之窗问题探究)参考答案
- 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 第2-29部分:患者服务临床营养 T∕CHAS 10-2-29-2020
- 人大附小诗词选修课:苏轼生平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