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物理是一门精确的科学,与数学有密切的关系。物理学又是一门基础科学,是整个自然科学技术和现代技术发展的基础,在现代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但在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一般或多或少总要运用到数学运算进行推理,而且处理的问题愈高深,应用的数学也愈多。所以能熟练地运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是学好物理的必要条件。近年来高考对考查学生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也十分明确:即要求学生能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象进行表达、分析和处理问题。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有时是数字运算,有时是符号运算,即既要重视定量运算,也要重视定性和半定量的分析和推理。 如何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正确认识数学方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有哪些方面的作用?1、 数学方法在研究和分析、解决物理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数学和物理两门学科具有密切的联系。数学知识对于物理学科来说,决不仅仅是一种数量分析和运算工具;更主要的是物理概念的定义工具和物理定律、原理的推导工具;另外,运用数学方法研究物理问题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抽象思维,因此,数学也是研究物理问题进行科学抽象和思维推理的工具。数学方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主要的有:()培养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表达物理过程、建立物理公式的能力。在研究物理现象的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把实验观测和数学推导这两种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关于某种现象的全面的、内在的、本质的认识。这就是以观察、实验的感性材料为依据,运用数学方法(包括公式和图像)来对其进行计算、分析、概括、推理,得出经验规律,并进一步抽象为物理定律。中学物理中的许多定律,例如电阻定律、欧姆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光的折射定律等都是从实验出发,经过科学抽象为物理定律,最后运用数学语言把它表示为物理公式的。这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之一。(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来推导物理公式的能力。物理学中常常利用数学知识研究问题,以高中物理“直线运动”这一章为例,就要用极限概念和图像研究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用代数法和三角法研究运动规律和轨迹;用矢量运算法则研究位移与速度的合成和分解等。另外,物理学中常常运用数学知识来推导物理公式或从基本公式推导出其它关系式,这样既可以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又可以帮助他们领会物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深理解。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表达式或图像来描述、表达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能力数学是定义物理概念 表达物理规律的最简洁、最精确、最概括、最深刻的语言,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都要以数学形式(公式或图像)来表述,也只有利用了数学表述,才便于进一步运用它来分析、推理、论证,才能广泛地定量地说明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研究弹簧的弹性形变的规律时,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其形变量成正比,这就是胡克定律,可以用数学式子表达出来:F=Kx。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进行定量分析、判断、推理、论证和变换来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抽象思维在物理学中很重要,而在物理学中进行抽象思维的时候,数学是不可缺少的非常有力的工具,它可使人们能从已知的物理定律或理论出发,利用数学的逻辑推理方法推导出新的规律或建立新的理论人。例如,牛顿在开普勒行星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利用数学方法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二、运用数学方法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1、在物理公式中运用数学知识时,一定要使学生弄清物理公式或图像所表示的物理意义,不能单纯地从抽象的数学意义去理解物理问题,要防止单纯从数学的观点出发将物理公式“纯数学化”的倾向。这就是说,要注意不能把物理意义淹没在数学表述式中。物理与数学毕竟各有特点,二者有各自不同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一个数学函数式可以表示事物间的多种相互关系,而一个物理公式总是具有特定内容的,一定要在明确物理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数学工具。在有关图像的教学中,应该把“形” 与它所反映的物理内容联系起来,用图形来直观地表示其物理内容,还应该引导学生弄清楚用数学来解决物理问题时,必须受到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制约,有时从数学知识上来看是合理的,而从它的物理意义上来看是不合理,也就是说,受限于物理现象的本质,数学知识的应用有其局限性和特殊性。例如,右图为st图线,此图从数学角度看是成立的,而从物理角度看是不成立的,因为时间是不会倒流的。 2、表达物理概念或规律的公式都是在一定条件下成立的,在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时,一定要使学生弄清物理公式的适用条件和应用范围。例如,真空中库仑定律的公式只适用于两个相对静止的点电荷。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从“纯数学化”观念来看,上式中当r0时,F,但这样的讨论在物理上是毫无意义的,因为这时不能看作点电荷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很复杂的,库仑定律描述不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些学生由于对物理规律和公式缺乏本质的理解,忽视条件,用单纯数学的观念来看待物理公式,以致产生一些自相矛盾的模糊认识。例如,对于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的公式和。有些学生提出“为什么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跟半径既成反比,又成正比呢?”产生这些模糊认识和错误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忽视公式的物理意义和条件,对于具体事物不作具体分析。3、运用数学知识来推导物理公式或从基本公式导出其它关系式时,应该注意:有些物理定律虽然可以从别的物理定律推导出来,但要引导学生弄清所讨论的物理定律是怎样建立的以及它跟相关联的物理定律有什么关系。例如,动量定理虽然可以由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来,但不能简单地把它看作是牛顿运动定律的一个推论。事实上, 二者是互相独立的定律,要具体分析它们各自的特点。牛顿第二定律只表明外力对物体的即时作用(力的瞬时效果),因此,公式中F是即用力是即时加速度。动量定理却表明外力在一段时间t里对物体的持续作用所获得的效果:促使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因此,动量定理反映了外力在这段时间里的积累效果(累积效应)。三、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物理教学的目标重在培养学生掌握规律、分析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必须对学生进行实验方法的训练,科学推理、科学抽象法的训练,应用数学工具的训练。而应用数学的训练是诸多训练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目的、有梯度的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具体做法如下:1、 对学生反复强调数学、物理之间的联系尽管在学习物理时无可避免地要进行大量的数学运算,但他们很少有人知道数学和物理的联系之紧到了何种程度。对此,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反复讲述数学在物理学中的创立和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在十七世纪以前的漫长岁月里,人们对许多物理现象的认识,多从“原因”和“效果”上进行思考,随着时代的进步,是以伽利略、牛顿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创立起在系统的实验基础上,运用精确的数学方法去探索物理现象的规律,才使得物理从自然哲学中分离出来。伽利略关于时间和空间的数学论证和科学定量的实验方法,牛顿在伽利略、开普勒等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将互不相关的的力学知识,运用数学工具将它们联系起来,并用简单的数学表达式加以阐明,这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一直影响到近、现代物理学以及其他学科的研究。通过这样的不断讲解,学生才能认识到数学和物理确是密不可分,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的重要性,正是学习物理过程中突出地体现出来;而学习物理又可促进掌握所学到的数学知识。2、 做到主动与数学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与数学老师联系,在数学课上点明所学数学知识在学习物理过程中的作用。例如在讲解向量时,指明它在矢量运算中的应用;作简谐运动的质点、波的传播规律都可以用三角函数来表示;学习立体几何的空间概念对学习电场、磁场和电磁感应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用数学方法来求物理中的极值问题;可以应用数学中的排列、组合求解大量原子发射光谱线的问题等等。而物理老师在公式的推导和解答过程中,要力求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和规范的数学推算来表达。教学实践表明,当学生从数学老师那里听到有关物理概念和规律时,或者从物理老师那里看到数学知识所起的作用时,骤然产生了一种“新鲜感”和“好奇心”,他们从中进一步体会到知识的价值和运用知识获到成功的满足,起到了诱发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兴趣的作用。3、 精选例题进行重点讲解高中物理有很多能够说明数、理之间的这种紧密程度的问题,将它们挑选出来介绍给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进行分析、讲解的同时,指明在计算过程中用到的数学知识,这样做起到了触类旁通、加深理解的作用,现举几例如下:例1、 如图示,在细绳O处用水平为缓慢拉起所受重力为的物体。绳子与铅垂方向夹角为,绳子所受到的拉力为,求: (1)、随角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2)时,的取值范围; 分析:由力的平衡知, 的大小等于与的合力的大小,但方向相反,通过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可作出图形,如下图示。怎样才能得出、的大小随角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呢? 应将、的大小用含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再研究变化时、的变化情况。如何将、用含的代数式表示呢?考查和中的边角关系,即可得出。 当时,角的取值范围又如何确定呢?由(1)可知,可用含的代数式表示,那么就可构造出一个含有的不等式, 解:(1)由力的平衡及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知: 解直角三角形得: 当从逐渐增大趋向于时,从1逐渐趋向于零,从1趋向于正无穷大,从而增大,即逐渐增大。当从逐渐增大趋向于时,从0逐渐趋向于正无穷大,从而增大,即也逐渐增大。 说明:在计算合力、分力、合速度、分速度时,应用的数学知识主要是解三角形。构建模型,应用规律,是解题的关键,构建模型,就是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将实际问题转化成物理模型,然后,应用数学知识求解,例如可以用“圆”来建立物理模型。例2、 质量为m,电量为-q的粒子,以某一速度垂直于屏S经过小孔O且垂直于磁 感应强度B的匀强磁场进入真空室中,如图示。如果粒子进入磁场后经过时间t到达位置P,已知粒子的运动轨迹的半径为R,求粒子经过的位移OP的大小。分析:设负粒子以速度v垂直射入匀强磁场中,由于受到洛伦次力的作用,粒子作匀速圆周运动,过O、P画出其轨迹,即建立起物理模型,利用数学中学到的弦切角等于同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画出其轨迹,会发现弦切角也等于质点绕同弧运动时,初、末位置速度方向的偏向角,再由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即可求解。解:由下图可知: 又解得:在中, 有:在中学物理中有很多临界问题(或极值问题),我们可以用物理方法和数学方法来求解,常见的数学方法有几何法、图象法、代数法,对于一元二次方程也可以用判别式。例3、 一个质量为m的电子与一个静止的质量为M的原子发生正碰,碰后原子获得一定速度,并有一定的能量E被贮存在这个原子内部。求电子必须具有的最小初动能是多少?分析:因电子与原子发生的是正碰,故电子与原子组成的系统动量和动能守恒,有、三个未知数,但只有两个式子,一般的同学认为少一个方程,难以求解,但能巧妙地利用判别式既可解决。解:设电子碰前的速度为,碰后的速度为,静止的原子被碰后的速度为。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1) 由能量守恒有 (2)在以上两个方程中,有、三个未知数,但由(1)式解出代入(2) 可得: 进一步整理可得: 此式是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因电子碰后的速度必为实数,所以此方程的判别式即 根据上式整理可得: 所以电子必须具有的最小的初动能是微积分对高中学生虽然是陌生的,但其基本观点是可以接受并学会的,应用其基本观点解决物理问题不但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且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例3、老鼠离开洞穴沿直线前进,它的速度与到洞穴的距离成反比,当它行进到离洞穴的甲处时速度为,试求:(1) 老鼠行进到离洞穴的距离的乙处的速度多大?(2) 从甲处到乙处所用的时间为多少?分析:因老鼠行进的速度与它到洞穴的距离成反比,用数学式子可表示为:,其中k为比例常数,由题意很容易求出在乙处的速度;要求老鼠从甲处到乙处所用的时间,由于老鼠的运动既不是匀速运动又不是匀变速运动,用一般的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内蒙古乌兰察布职业学院招聘考试真题2024
- 2024年金华兰溪市消防救援大队招聘真题
- 蜡疗考试题及答案
- 四级育婴员考试模拟题(含答案)
- 抗高血压药考试试题(有答案)
- 新进人员岗前培训考核试题(附答案)
- 华为公司运维工程师英语试题及参考答案
- 高血压危象的急救、诊疗及护理考核试题与答案
- 节能建筑评估体系-洞察及研究
- 2025年光伏发电项目土地租赁合同规范
- 推广服务合同范例
- 《分红保险的魅力》课件
- 住建局条文解读新规JGJT46-202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标准》
- 叉车装卸货合同范例
- 电力设备运行与维护管理手册
- 工程审计课程设计
- 附件2:慢病管理中心评审实施细则2024年修订版
- 食品安全制度管理目录
- (正式版)SH∕T 3548-2024 石油化工涂料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医院科研诚信课件
- 小学校园安全知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