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国际货运代理业发展趋势研究.doc_第1页
“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国际货运代理业发展趋势研究.doc_第2页
“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国际货运代理业发展趋势研究.doc_第3页
“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国际货运代理业发展趋势研究.doc_第4页
“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国际货运代理业发展趋势研究.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国际货运代理业发展趋势研究摘要:本文是针对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业在“十二五”期间发展趋势的研究。历经30年的发展,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业已是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兴服务产业,截止2010年,在我国商务部备案的货运代理企业共计20000多家,其中98.73%为中小企业。本文就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业的“小、少、弱、散”的现状,在解读国家“十二五”期间对物流产业的专项规划后,提出相关的见解及对策。关键词:货运代理业;发展趋势;“十二五”物流发展规划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一、传统的国际货运代理业的产生与发展1.产生背景。国际货运代理业是社会化分工发展的产物,它早先以佣金代理的角色出现在欧洲的进出口贸易中,大致的时间可追溯至公元10世纪。早先的国际货运代理是依附于进出口商,代表进出口商从事货物装卸、储存、运输、收取货款等工作。随着欧洲的国际贸易迅猛地发展,推动着国际货运代理业迈向更多元的领域,逐步形成具有中间人性质独立的行业。2.传统的国际货运代理业的盈利模式。国际货运代理业虽然属于独立行业,但是其中间人的属性,自身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梳理当今各种观点,我们重新认识业界对国际货运代理角色的定义:它是接受进出口货物收货人、发货人的委托,处于货主与承运人之间,以委托人或者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办理国际货物运输及相关业务,并收取劳务报酬的经济活动。对国际货运代理角色的描述,清晰地框定它的业务范围和盈利模式。业界将上述的国际货运代理,定义为“传统”的国际货运代理;将带有上述鲜明特点的国际货运代理业,称之“传统”的国际货运代理业。“传统的”是个相对概念,它与“现代的或者新兴的”国际货运代理业,主要区别在于:业务切入层面和盈利模式。二、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业所面临的困境1.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业的发展状况。我国的国际货运代理业,从业务切入层面和盈利模式来判断,均属于传统的国际货运代理业,原因可归结于起步较迟,与国外的同行业相比,我们仍处于初级阶段。源于我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1983年全国只有1家国际货运代理公司,但截止2010年底,在商务部备案的各类国际货运代理公司的总数达到20000多家,其中98.73为中小企业。2.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业的现状。已备案的20000多家,仅是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业参与者的一小部分。事实上,绝大部分的市场参与者,或以挂靠在这20000多家下的小公司,或以工作室,或以个人来参与市场。非官方的数据统计,我国国际货运代理公司的真实数字,至少是这20000家的数倍。随着本文的调查的深入,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业欣欣向荣的表面折射出一些令人担忧的现实状况。(1)个体能量小。“小”体现在经营规模和资产总量。有此结果,归结于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业普遍存在的“资金抽套”的现象,市场参与者急近功利只想“赚快钱”,缺乏长远规划,对提升服务质量的设施及设备,资金投入意愿不强,更有甚者,连人员培训的花销,都极力克扣。(2)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弱。服务功能“少”是资金投入“小”显现的结果。急近功利与缺乏长远规划,制约服务功能的开发,形成整个行业差异化服务功能的不足,同质化局面严重。(3)被资本市场遗忘的角落。被资本市场遗忘的角落是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业“规模小,服务功能少”自咽的一枚枚苦果。融资能力弱,从根源上制约整个行业的发展,像是横亘在业务模式的创新和差异化服务的开发面前的一座大山;最终也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参与行业的建设发展。(4)无序竞争与代理网络的散乱。无序竞争,“自杀式”争夺货源似乎成为陷入经营困顿的货运代理公司解决生存的不二法则;各种代理网络的散乱,鱼龙混杂,又加剧无序竞争。三、“十二五”期间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业的发展对策2012年我国对“十二五”期间对物流产业进行专项规划。指导性文件国科发计201270号明确指出:对物流产业专项规划(其中也包含国际货运代理业)未来的三个着力点:运营模式的创新、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物流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1.对策一:行业内生产要素整合,实现规模经济。对于我国大多数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短时间内是难以从根源上改变其“规模小,服务功能少,融资能力弱”的现状。基于此,行业内建立优势互补的各个货运代理企业间的联盟是非常有必要的。政府牵头,加大政策扶持,行业协会“领头羊”企业对行业内生产要素进行整合,创新运营模式,形成较强的融资渠道,实现规模经济。2.对策二:转变经营理念,拓宽服务区域,共同开发市场。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存在不切合实际的“大而全”或“小而全”的经营理念,未根据自身的优劣势,盲目地拓展“全方位”的服务。“大而全”或“小而全”的经营理念违背市场倡导的“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规律。由此,本文的对策是:根据自身条件确定服务区域,树立在自己的市场上“做专、做精、做强”的经营理念,同时与优势互补的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或者建立联盟等方式实现“强强”联合。3.对策三:加大培训的投入,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业的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业内的经营者应放弃“急近功利”,“不愿为他人做嫁衣”的狭隘的观点,立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高度,适度投入培训资源,形成长期的员工培训制度,从根源上解决从业人员的素质。4.对策四:推出个性化服务,提升产品服务的附加值。目前我国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提供的产品服务同质化严重。各种生存的压力,聚焦在价格的竞争。无序的竞争扭曲行业的价格体系,破坏行业的生存环境。本文的深入调研后,形成的观点:客户需要个性化的服务,企业推出差异化服务来赢得生存空间。四、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业的发展趋势1.趋势一:知识型货代。我国的国际货运代理从业者(公司)渗入所服务企业的供应链中是必然的趋势。除了提供必须的物流服务,还要根据客户的行业特点,成本目标、生产的流程、供应链网络等信息提供一体化的物流解决方案,其业务范围势必涉及到精益化管理、供应链管理、业务流程再造、企业资源计划等等。无疑对于从业人员的知识层次、知识广度以及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都提出较高的要求。面对这种变化,部分条件具备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的核心业务将发生改变,逐渐转为高附加值的咨询服务,而那些低附加值的业务将外包。2.趋势二:第三方物流。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活动日益频繁,对物流需求出现根本性变化:不仅“港到港“到“仓到仓”;而且由单一物流服务发展到综合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出现正满足这种需求,这也是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业的发展方向。参考文献:1李凌.我国货运代理业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内外部环境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54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