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假新闻对社会的影响和危害专业:新闻传播 班级:新闻10 学号:E100134009 姓名:洪云垚 指导老师:颜春峰摘 要:近年来,假新闻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广,而且层出不穷,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新闻资源,更误导公众、混淆视听,削弱新闻的公信力,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本文结合假新闻的特点,针对假新闻的由来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和危害性,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试图寻求一条解决的途径。关键词:假新闻;社会危害性;影响;对策;分析研究 世界上自有新闻之日起,假新闻便如幽灵一般无处不在,无孔 不人,令人防不胜防。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系主任张涛甫曾对新闻记者20012010年“十大假新闻”样本分析,即最富有想象力的假新闻,最伤中国人心的假新闻,最让人作呕的假新闻等,新闻的虚假性造成了一波又一波的官司,由此可见,假新闻已对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鉴于此,本文针对假新闻的由来以及假新闻对社会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对新闻传播事业有所帮助。一、 假新闻类型及产生的原因 从新闻报导角度来看,当前的假新闻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1.社会假新闻。近年来,社会假新闻一直居高不下。在2001-2006年新闻记者(上海文新集团所属单位)评选的造成重大影响的年度“十大假新闻”中,此类新闻占到总数的45%。2007年以后,该类假新闻仍然高居榜首,2007年被评的10条中占到了7条;2008年、2009年,也分别占到全部“上榜”假新闻的50%。社会类假新闻对社会的影响直接,后果严重。如今年2月,一则源于网络的“山西21日凌晨将有大震”的消息,使得太原、晋中等六地市的3000万市民寒冬深夜露宿街头,“躲避地震”。又如今年7月,广州市政协一份关于广州市电视台综合频道增加普通话节目播出时段的建议的提案,被部分网民和媒体放大、曲解,变成了“广州电视台要取消粤语”、“岭南文化垂危”,引发数百人聚众集会。海外媒体也给予高度关注,一些香港“80”后甚至发起“撑粤语”的游行活动予以呼应。2.政治假新闻。据分析,2006年以前,由于把关严格,政经类假新闻出现频率很低。但是,2007年以来,政经领域的假新闻有增多趋势。问题严重的是,这类假新闻并不都是出自于都市娱乐类的小报小刊,一些主流媒体,甚至是权威媒体,也成为假新闻的发源地。如首发“我国当前0.4的人掌握了70的财富”这则消息的是上海证券报;“发改委称下半年CPI涨幅达7%”的消息,来自于经济参考报;“发改委称三年内不征收房产税”的消息,来自于经济日报的门户网站中国经济网;“国资委:国企负税系私企平均值五倍多”这一消息,首发媒体竟是中央党报人民日报(2010年8月4日第10版)政经假新闻事关民众切身利益,严重扰乱社会稳定和群众利益。“辽宁新民境内探明特大油田”的消息、“西安将成为中国第五个直辖市”等政经假新闻,均引起股市震荡,一些当地股票上下波动剧烈,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及股民的利益。3.文体假新闻。文体娱乐类假新闻一直是媒体的重灾区,也是“三俗”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杨振宁证实夫人翁帆怀孕3个月”、“孙中山先生系韩国后裔”、“世界杯朝鲜队输球后四球员失踪”、“赵本山移民加拿大”等假新闻,无不散发出制作者猥琐、挑衅和阴暗的心理。一些严重失实的,特别是有关民族和国家问题的假新闻、影响恶劣,后果严重。如“孙中山先生系韩国后裔”的假新闻出现后,一时间激起了无数网民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腾讯网有16万网民留言,超过99%的网民对韩国表示愤怒。直至韩国驻华大使辛正承正式辟谣后,此事才告一段落,但其影响并没有消除。一项网民调查显示:近年中国网民对韩国的好感度低于日本。有些文体假新闻,表面针对的是娱乐圈的个人隐私,但后果同样严重。如“建国大业主创人员多入国外籍”这则不实消息,引发了“谷歌”大约30万个相关网页的热议,形成了又一拨对贫富差距、社会不公的批评热潮。有的说,这是“新十一国联军进军中华给国家祝寿”;有的说,“建的什么国,原来建的是联合国!”一位青年人说:“我当时心里好不平衡啊!它给人的信号是:好像这个国家快要不行了,这个国家肯定是有问题的,所以精英都跑光了。”从新闻制作方法来讲,假新闻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故意编造的假新闻。据年度“十大假新闻”的主持者、新闻记者主编吕怡然等专家介绍,纯粹炮制、捏造的假新闻总体上要比其他类型少,并且大多为娱乐性、社会性的。如2007年“河南新郑市原副市长出狱后卖烧烤”、“纸箱馅包子”,2008年“比尔盖茨花亿元租房看奥运”、“上海方言嗲字收入牛津英汉词典”,2009年“杨振宁证实夫人翁帆怀孕3个月”等假新闻,均是制作人无中生有、凭空臆造的。这类假新闻虽然为数不多,但其影响极为恶劣,因为它完全违背了新闻从业者应有的职业操守,突破了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底线。(2)细节不实,造成新闻失实。这类假新闻所占比例很大。有的是从业人员为吸引眼球故意拔高英雄,如“兵妈妈认了176个兵儿子”的作者,是因为文章“感人的分量及细节不足”,被领导要求“改写”了四次;有的是对稿件不加调查,无限放大,如“三省四地争朱熹故里,花40亿为圣人做寿”的文章,则是作者将当地基础设施、旅游设施建设项目的投资,一股脑儿“叠加”到了纪念朱熹的活动上;有的是道听途说,将小事炒成大事,如2007年在广州盛传的“注红药水西瓜”,就是某记者无意听到顾客的怀疑,未经核实便轻率予以报道,媒体反复转载、炒作后,一时使人心惶惶,瓜农损失惨重;有的是取其一点,不及其余,如“武大书记提议大学应招收高价生以还债”的报道,则是长江商报的断章取义、严重曲解,在全国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共计有200多家媒体转载,不仅影响了武汉大学的声誉,而且对整个中国的高等教育界造成了恶劣的影响。(3)捕风捉影、添油加醋的虚假报道。这类假新闻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京华时报2009年10月16日刊登的“国家公务员报名首日最热岗位报录比为4723:1”中所描述的竞争最激烈职位排名及其他相关数据,系2009年度中央机关招考数据;2009年“陈永贵之子陈明亮涉赌涉毒被刑拘”,是媒体对“陈明亮”的身份未加核实便冠上了“陈永贵之子”的名号。今年造成恶劣影响的,如“发改委称三年内不谈房产税”,实质是发改委下属的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接受记者采访时的个人观点,被放大成国家政策;“石家庄积雪比人高”的图片,实际上描述的是2008年12月意大利一场暴雪中的情景; 3、近年来,我们对防止和处置假新闻采取了多种办法,包括新闻媒体开展“三项教育学习”活动和出台了一些管理办法,但造假新闻仍然防不胜防,“风头来了就好一点,风头过去了又卷土重来”。这是有其深层次原因的: 社会原因:政治影响和社会风气的影响等。(1)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下降,直接影响了媒体素质。一些资深新闻研究人员、媒体总编和记者编辑在接受采访时,普遍对当前假新闻频发的现象感到悲观和无奈。他们说,在整个社会“道德滑坡”的大背景下,将假新闻频发的原因完全怪罪于新闻媒体和媒体从业人员身上,是不公平的。他们认为,“上梁不正下梁歪”,几乎整个社会都在造假,领导讲官话、套话,文风不正,光让新闻界老老实实,怎么做得到呢?(2)重政治轻业务,媒体综合素养培育不够。我国的新闻管理不可谓不严格。中央领导部门有月评组,各省(市)领导部门也有月评组,但是从来评价的标准都是重政治,而对于新闻真实性的把关制度建设,则普遍关心不够。这种重政治、轻业务的做法,无疑是不利于媒体综合素养提高的。(3)假新闻的惩罚力度不够,假新闻缺少制度性的规范和约束。从法律层面来讲,我国至今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新闻法,可以规范和惩处媒体从业者的不当行为。从行业内部来讲,近年来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规定”和“通知”,但由于缺少可操作性,对造假者的一般处理办法不外乎:扣发稿酬、媒体曝光、暂时封杀其“作品”等。由于惩处力度不够,一些媒体单位在被曝出假新闻后,往往不能深刻反醒、正确对待,甚至反咬一口。正是这些主要原因,使假新闻成为社会难以铲除的“毒瘤”。(4)政府公信力不够,使假新闻有了可乘之机。许多专家反映,假新闻的频繁出现,一些政府部门也负有重要责任。一是信息公开程度不够,有些信息的发布有选择性,使部分民众对政府信息持不信任感,从而使假新闻有了传播空间;二是假新闻出现后,有关政府部门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更正和说明,以至错过了辟谣的“黄金期”。 新闻工作者自身的原因:包括主观认识和业务能力等方面(1)事业单位市场化运作,媒体间竞争激烈。文化体制的改革,使得新闻传媒之间和新闻从业人员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一方面,一些媒体为了抢速度、造效应,忽略了社会责任和职业操守;另一方面,一些媒体为开源节流,招收了大量“新闻民工”,使得新闻记者队伍的道德业务水平整体下滑。而对他们不恰当的考核,如要求记者每两天要有一篇报道见报等,客观上都是假新闻产生的原因之一。(2)新媒体大量介入,催生了假新闻的蔓延。网络、手机、QQ、微博客等新媒体的迅猛普及,使得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首创者和发布者;同时,新媒体传播的无限性也助长了不实信息的扩散,一旦传统媒体介入,就很容易形成超强的传染力,使各家媒体你转我摘,成为影响力比传统媒体大得多的假新闻。(3)利益驱动,少数媒体和资本相结合。一些媒体研究的资深专家告诉我们,传媒界一个公开的秘密是:记者往往喜欢跑会议、庆典,跑公交、财贸等系统,因为给他们的“红包”丰厚。少数媒体已经和资本关联,甚至形成了成熟的利益链。如紫金矿业的污染问题,几年前当地居民就有所反映,但是媒体不闻不问。事件被曝光后,数十家媒体收取紫金矿业的“封口费”(目前承认并交还的已有6家)。此类事件并非少数。(4)新闻是人制作的,假不假首先与新闻制作者个人的因素关联最大。个人造假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被动造假。即假新闻的制作者本人并无造假新闻的故意,而是受到了一些假象或者相关人员的蒙蔽。这种情况多半是由于新闻制作者个人的业务素质不高、判断失误造成的。 (5)新闻的真实程度跟组织有关系。无论是在历史还是现实中,都存在一些因为组织需要造成的假新闻。这里的“组织”,可以小至企业,也可以大至国家,当然,一些媒体组织自身也可能把假新闻当成吸引眼球、与对手进行不正当竞争的武器;而所谓的“需要”,也可以是政治需要、战争需要、政绩需要、外交需要、社会稳定的需要等五花八门。 (6)一部分的假新闻产生是为了提高新闻的市场,盲目的追求销量。近年来,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导致了不少副作用,主要是社会诚信和道德水平严重下降,一切向钱看的风气不仅弥漫整个社会,也侵蚀到了新闻传媒领域。比如,电视媒体对广告利益和收视率的片面追求,进而与员工的绩效和福利挂钩,逼迫一些记者不择手段,制作的节目“三俗”泛滥,直至明目张胆地造假。“纸箱馅包子事件”可以说就是这种社会风气和行业风气的产物。 二、假新闻对社会的影响与危害假新闻的泛滥不但严重损害了媒体自身的声誉,还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严重损害媒体的公信力。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媒体公信力的来源。也正因此,西方一些主流媒体对新闻的真实性极为重视,甚至不惜牺牲新闻的时效性。它们的影响力也正是建立在这种公信力的基础上的。比如,1896年,德国犹太移民的后代阿道夫.奥克斯在接办纽约时报时确定时报的新闻报道原则为:“力求真实,无畏无惧,不偏不倚,并不分党派、地域或任何特殊利益。”纽约时报重视新闻,但很少鼓励记者去抢新闻,除非特有把握,一般不第一个报道某件新闻。当然,该报每天要处理近百万字,错误也在所难免,因此,第二版每天专设一个固定的“更正栏”(Corrections)。2003年,该报的一个记者杰森?布莱尔被发现多年在其新闻报道中做假,结果,布莱尔被立刻解雇,其他一些相关的重要人物也被迫引咎辞职。2003年9月12日,BBC中文网站推出了“BBC新闻原则”专辑,提出:“作为一家历史悠久而且世界知名的公营广播机构,BBC多年来一直以不偏不倚、客观公正、真实准确作为其新闻编辑原则。”这也是BBC公信力体系的核心所在。每当重大社会事件发生时,人们总是会首先选择并愿意相信BBC。上述两大西方媒体对新闻真实和公信力的重视不但给专注于国内市场竞争的媒体,也给急于走向国际市场的中国媒体带来一个启示:只重视新闻媒体的硬件建设和规模建设而不重视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是徒劳无益的。一个没有公信力的媒体声音越大,越让人反感。CCTV制作的五集专题片揭秘传销播出后社会反响本来很好,但是,由于伪造了一个死者的“生前照片”,被网友抨击为央视“竟然用假的新闻给百姓洗脑”。诚可谓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2)严重损害当事人的形象和权利。假新闻不但会严重损害媒体的声誉和形象,也会给有关当事人带来形象、声誉、心理、经济甚至人身的损害。比如,在江西电视台播出“史上最毒后妈”的假新闻以后,本来没有虐待、毒打罹患重病的丁香小慧的后妈陈彩诗受到了社会舆论的各种指责,身心受到巨大伤害。2002年,辽宁电视台记者周密为了帮助一个生产床垫的商人朋友,串通一名消费者,捏造了一位同行生产的床垫存在所谓“黑心棉”的假新闻并播出,给同行厂家的商誉造成了严重损害。(3)严重损害真新闻、好新闻的价值。正像假文凭多了,真文凭的价值会下降一样,假新闻如果大行其道,真新闻、好新闻的价值也必然会下降。新闻的价值下降,新闻记者和新闻媒体的价值与社会地位自然也会下降。长期以来,电视媒体的新闻栏目不冷不热,央视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的收视率每况愈下,都是新闻的真实性和价值低下的结果。至于南方一些地方打出“防火防盗防记者”的标语,则不仅是记者的悲哀,更是新闻媒体和新闻事业的悲哀。2007年江西电视台都市频道的“后母虐童事件” 曾被全国几十家网站和新闻媒体报道,后经证实是一篇完全扭曲真相的虚假新闻。几年前重庆“冻结超生家庭存款”的谣言使众多储户挤兑银行,海南传言发生地震海啸造成许多人逃离海南,投资快报记者报道,为遏制炒作垃圾股之风,管理层将停止审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使当日股市ST股票出现大面积跌停。 诸如邯郸市的小学及中学附近出现“魔法士干吃面是由人油、尸油制作,请不要吃,以防中毒”的小字报、“莱西市一家幼儿园内一3岁孩子被活活饿死”、“山东的毒花生” “纸箱馅包子”,“巨蟒吞噬中国维和士兵”、“北京房地产商协会会长赞成炸掉故宫盖住宅”等等谣言的传播都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4)严重损害社会秩序。如果假新闻仅仅是损害有关当事人和当事媒体的声誉和形象也就罢了,事实上,一些假新闻还会给社会秩序带来一定的混乱。比如,央视播出的“搜救犬牺牲”假新闻由于把汶川地震发生的事移植到两年后发生的玉树地震救灾当中,对社会性救灾和捐助工作就有一定的影响。格鲁吉亚“伊梅季”电视台炮制的“俄罗斯再次入侵、总统遇刺身亡”假新闻则使得人心惶惶,直接影响了社会稳定。2010年12月25日、26日,全国多个知名论坛出现一则帖子,内容大致为:浙江乐清市蒲岐镇寨桥村原“村长”钱云会,被5个人摁在地止,由一辆工程车碾轧致死。并认为系“钱云会生前曾多次举报或上访关于当地一些工程的违法征地情况,疑为被谋害”。此消息虽经乐清官方新闻发布会公开辟谣澄清只是一件交通肇事事故,安徽籍肇事司机费良玉已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审理,但舆论并不买账,网上“砖家”仍坚称“谋害”一说,是官方掩盖事实。 三、杜绝假新闻的主要策略当前假新闻频发的现象,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治理,如加速立法、严格控制报刊杂志刊号的发放、尽快实行互联网实名制等,但从目前情况看,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1) 构建完善、有效的传媒自律体系、公正严肃的写作态度。防止虚假新闻,既要仰赖新闻记者和新闻媒体的道德自律、新闻行业从业规范的约束,但更要仰赖法律的规制。后者更为有效。2007年4月16日中新网为了抢新闻,发布消息称,今天发生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特大枪击案凶嫌身份初步认定:该行凶男子是一名持学生签证来美国就读的中国留学生,现年24岁。北京时间4月17日晚9时40分左右,美国CNN直播了案情新闻发布会,在会上,警方宣布,经过有关部门的细致调查,凶手的身份水落石出23岁的韩国学生赵承辉,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英语专业本科四年级学生。中新网发布的关于“枪击事件的凶手是24岁中国人”的新闻有几处硬伤:第一,稿子不是自己的采访,通篇翻译,却署名中新网记者;第二,信源没有仔细核实,并且也没有说明信源出处;第三,翻译有误。假新闻居高不下的情况,与我国新闻法规不健全、有关部门对造假者惩处力度不够直接有关。因此,加快新闻法的出台、完善行业规制,使新闻活动在采编、把关、考核等方面走上规范化轨道,是当前规范和提高媒体从业人员工作水准的重要内容之一。(2) 客观科学的分析核实 2004年9月26日江南时报记者发布消息说:新闻从业人员的平均寿命只有45.7岁。到10月9日,报社发现此说的荒谬,刊发更正说:应为“前两年某些地区(上海)调查,在职死亡的新闻工作者的平均寿命只有45.7岁。” 追根溯源,这则假新闻竟脱胎于新闻记者杂志2000年第6期发表的“无冕之王”安然无恙乎?上海市新闻从业人员健康状况抽样调查报告。在那次调查中,发现上海10家新闻单位已死亡的在职职工平均年龄仅为45.7岁,其中患癌致死者的比例高达727。其实,只要上网检索一下,就不难看到这篇调查报告的全文。而且,凭常识判断,也不至于得出“新闻从业人员的平均寿命只有45.7岁”这样荒谬的结论。记者编辑只要多动一下脑筋,客观地分析一下,这样的假新闻就不会出笼。 (3) 加大惩处力度,建立从业人员退出机制。可借鉴西方媒体通行做法,即:“将造假媒体当作“丑闻”对待,从上级部门开始“一查到底”,决不姑息。” 只有让媒体因造假被停业整顿了、负责人被降级使用了,让记者因造假被吊销记者证了、从行业里开除了,造假者才会有所畏惧、有所制约。我国2005年12月1日施行的报纸出版管理规定对媒体发布虚假新闻的行政责任,以及补救、惩罚措施,做了一些规定。但对炮制虚假新闻的人如何处置,未置一词。 1999年,我国新闻出版署制定的报刊刊载虚假、失实报道处理办法规定了新闻媒体刊载虚假、失实报道应该承担的行政责任:(1)批评、更正、检讨。办法第6条规定:“报纸、期刊刊载虚假、失实报道和纪实作品,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新闻出版署或者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可视情节轻重,对其采取下列行政措施:(一)下达违规通知单;(二)通报批评;(三)责令限期更正或检讨。”(2)警告、罚款。办法第7条规定:“报纸、期刊刊载虚假、失实报道和纪实作品致使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新闻出版署或者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可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1000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3)业务整顿和行政处分。办法第8条规定:“报纸、期刊刊载虚假、失实报道和纪实作品被采取行政措施或受到行政处罚的,新闻出版署、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还可同时建议其主管部门、主办单位对违规报刊进行整顿,对有关责任人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现实呼唤一部专门的新闻立法,呼唤有可操作性的法规来惩处假新闻的制造者。只有在法律的强制下,新闻活动才能进行自我整合,走上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规范化轨道。 (4) 大胆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尽管欧美国家在新闻报道中有很强的立场性,但它们一直将真实性作为新闻报道的底线,这也是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媒体百年不衰的重要原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理疗技术员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机械热加工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农业技术员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中式面点师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东-广东水土保持工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安徽-安徽计算机操作员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计算机技术与软考-计算机技术与软考(初级)-信息处理技术员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职业技能鉴定-铁路职业技能鉴定-铁路职业技能鉴定(轨道车司机)高级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职业技能鉴定-热工职业-热工仪表检修职业技能鉴定(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综合评标专家-辽宁-辽宁综合评标专家(咨询类)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纯物质热化学数据手册》
- 中国儿童严重过敏反应诊断与治疗建议(2022年)解读
- 电动力学-同济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安装回撤工理论考核试题及答案
- 放射科质控汇报
- 2023年山东威海乳山市事业单位招聘带编入伍高校毕业生12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结构方案论证会汇报模板参考83P
-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报告2500字》
- 万东GFS型高频高压发生装置维修手册
- 公寓de全人物攻略本为个人爱好而制成如需转载注明信息
- 魏家庄村道路实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