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苏联元帅全集.docx_第1页
二战苏联元帅全集.docx_第2页
二战苏联元帅全集.docx_第3页
二战苏联元帅全集.docx_第4页
二战苏联元帅全集.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联大元帅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转自铁血社区 /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俄语: ),原名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朱加什维利(格鲁吉亚语: ),苏联重要的领导人之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曾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总理),对二十世纪的苏联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任期间,他全面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导致了严重的饥荒。他以计划经济的方式实施大规模工业化,使苏联成为重工业和军事大国。 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铁木辛哥,1918年参加红军,翌年加入俄共(布)。苏俄内战和外国武装干涉时期,历任排长、连长、团长、旅长、师长,率部参加平息国内反革命叛乱和反对外国武装干涉的作战。战后曾就读于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班和政治学院一长制指挥员训练班。19251938年先后任骑兵军军长、军区副司令和司令等职,善于把国内战争的作战经验运用于部队训练。1939年9月指挥乌克兰方面军进军波兰,占领西乌克兰。苏芬战争期间,指挥西北方面军突破曼纳海姆防线。1940年5月起任苏联国防人民委员,积极进行反侵略战争准备,大力促进军队建设,完善动员体制,改进武器装备。苏德战争前夕,曾建议边境部队进入战备状态,但未被采纳。战争爆发后,先后任统帅部大本营主席、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成员、副国防人民委员兼西方向总司令、西方面军司令、西南方向总司令兼西南方面军司令、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和西北方面军司令,参与指挥过明斯克战役、斯摩棱斯克战役、斯大林格勒会战等。1943年3月起作为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代表,协调几个方面军作战行动,组织实施了许多重大战役。战后历任巴拉诺维奇军区、南乌拉尔军区和白俄罗斯军区司令,国防部总监组总监等职。两次荣膺苏联英雄称号,获列宁勋章5枚。著有伟大的功绩、由莫斯科向南挺进等。第3楼 鲍里斯米哈伊洛维奇沙波什尼科夫 转自铁血社区 / 鲍里斯米哈伊洛维奇沙波什尼科夫,苏联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苏联元帅(1940),身高1.77米,教授。 1930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18年参加苏军。1901年开始服兵役。毕业于莫斯科军事学校(1903)和总参军事学院(1910)。曾在土耳其斯坦军区和华沙军区担任过指挥和参谋职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10月起任上校团长。1917年12月在高加索掷弹兵师部队革命军事委员会代表大会上被选为该师师长。国内战争时期,始任最高军事委员会司令部作战部部长助理,后任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野战司令部情报部部长。1919年3月起任乌克兰陆海军人民委员部第一副参谋长,8月起任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野战司令部情报部部长,10月起任作战部部长。参与制定了1919年10月对邓尼金军队的反攻作战计划,并为1920年西南方面军、西方面军和克里木地区战局计划的制定者之一。因参与制定了粉碎国内反革命和武装干涉军各项重大战略计划,并积极致力于计划的实施,荣获红旗勋章。 国内战争后,1921年2月起任工农红军第一副参谋长。19251928年先后任列宁格勒军区和莫斯科军区司令。19281931年任工农红军参谋长。19311932年任伏尔加河沿岸军区司令。19321935年任伏龙芝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19351937年任列宁格勒军区司令。1937年5月起任总参谋长。1940年8月起任苏联副国防人民委员。 卫国战争时期,1941年7月2130日任西方向参谋长,后复任总参谋长,在其直接参与下制订了苏军19411942年准备和实施的一些重大战役(斯摩棱斯克战役、1941年底一1942年初苏军的冬季反攻和总攻)的作战方案。1942年5月1943年6月任副国防人民委员。19431945年任总参军事学院院长。 他谙熟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研究方法,具有丰富的司令部工作和指挥部队的实践经验,对苏联武装力量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对巩固和完善武装力量及培养军事干部,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发展苏联军事科学和总结国内战争的作战经验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他参加了条令制定委员会的工作,这些条令反映了苏联军事理论的基本原则。他在军队的大脑这部具有重大价值的著作中,阐述了关于未来战争性质的基本观点,深刻揭示了指导现代化战争的特征,提供了作为最高统帅部指挥武装力量机关的总参谋部的作用、职能和机构的广泛知识。卫国战争年代总参谋部的活动,证明了这部著作中所提出的基本思想和观点的正确性。1939年起为联共(布)中央候补委员。第七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苏联第一届最高苏维埃代表。获列宁勋章3枚,红旗勋章2枚,一级苏沃洛夫勋章1枚,红星勋章2枚,奖章多枚。高级步校和莫斯科一街道,以其名字命名。葬于红场克里姆林宫墙下。 著作:在维斯瓦河,莫斯科1924年版;军队的大脑,13册,莫斯科19271929年版;回忆录和军事科学论文,莫斯科1974年版。 格里戈里伊万诺维奇库利克 转自铁血社区 / 库利克1890年出生于波尔塔瓦的农民家庭,1912年加入沙俄军队并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库利克加入红军,并在炮兵部队中服役。19181919年的察里津保卫战期间,库利克担任第10集团军炮兵主任职务,指挥炮兵部队出色的打击了进攻察里津的白卫军,为赢得察里津保卫战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作战期间,库利克结识了当时任北高加索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斯大林,得到了斯大林的赏识并成为了斯大林的忠实追随者。后来在恐怖的苏联大肃反中,库利克正是凭借和斯大利的亲密关系保住了性命,没有像大多数红军将领一样被无情的处决。 内战结束之后,库利克在斯大林的关照下逐步走上苏军领导岗位。1926年,库利科克出任苏军军械部部长,开始长期领导苏军的军工生产和武器研制工作。西班牙内战期间,库利克作为炮兵权威专家曾经担任过西班牙共和国军队的军事顾问。1939年,库利克被任命为苏联副国防人民委员兼军械部部长。1940年5月7日,库利克与铁木辛哥、沙波什尼科夫一同晋升为苏联元帅,库利克同时获得苏联英雄称号,时年50岁。虽然库利克领导苏联红军的军工生产以及武器研制工作,但是当时库利克的军事思想已经严重滞后,他的军事指挥思维仍旧停留在一战和内战时期,也为后来他悲剧人生埋下了伏笔。库利克对新武器的研制和应用,一直保持一种冷淡的态度,对新式武器的试验和应用也表示出漠不关心。他在当时的一些军事主张看起来简直不可思议,例如他主张火炮最好还是用马来牵引;坦克不应当集中使用,分散配置到营连级单位等等。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库利克被斯大林任命为苏联统帅部代表,前往西方方面军进行指挥。但是库利克在西方方面军的表现十分糟糕,前线混乱的形势没有得到丝毫改观,根本无法阻挡德军凌厉的进攻。1941年8月,库利克被撤职并调往列宁格勒方向担任第54集团军司令,库利克的表现依旧没有任何起色。1941年9月,斯大林决定将库利克撤职。1943年4月,库利克被任命为近卫第4集团军司令,军衔由元帅降为少将。随后库利克率领部队参加了库尔斯克战役,因在战役中的拙劣表现与同年9月被再次撤职。1944年,库利克被重新启用,担任了一段时间的苏军后勤组织工作。二战结束之后,库利克调往伏尔加河沿岸军区任副司令,并于1946年退役。退役之后的库利克生活并没有平静,没过多长时间他又被斯大林追究战时作战失败的责任,到最后发展为怀疑库利克是德国间谍,苏德战争期间在苏军内部进行破坏活动。1950年,库利克被苏联最高军事法院审判庭判处死刑。1957年,赫鲁晓夫执政期间,苏联政府正式为库利克平反,恢复了库利克的元帅军衔和生前获得的所有的荣誉。 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 转自铁血社区 / 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Zhukov,GeorgyKonstantinovich 俄文:,公历1896年12月1日(儒略历同年11月19日)1974年6月18日),苏联军事家,苏联元帅。1943年1月18日,朱可夫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是苏德战争中继斯大林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苏军统帅,因其在苏德战争中的卓越功勋,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也因此成为仅有的四次荣膺苏联英雄荣誉称号的两人之一。他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民族英雄。 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华西列夫斯基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华西列夫斯基于1895诞生于俄罗斯的一位神父家中,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从军参战,战斗中的华西列夫斯基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21岁时被提升为营长,获上蔚军衔。十月革命爆发后,华西列夫斯基加入苏联红军,不久升为团长。 1931年秋,华西列夫斯基调入苏联红军军训部,开始司令部机关工作。1935年被选派到总参谋部军事学院深造,接受了系统化正规高级军事教育。毕业后,华西列夫斯基上校被任命为总参谋部战役训练处处长,由于其工作表现出色,被提升为作战部第一副部长兼战役训练处处长。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华西列夫斯基所在的总参作战部成为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核心部门,8月上旬,华西列夫斯基升任副总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获少将军衔。9月底,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华西列夫斯基领导总参谋部10人小组负责前线指挥,直接为大本营服务,斯大林对华西列夫斯基及其工作小组的工作效率非常满意,他在10月28日签署命令,授予华西列夫斯基中将军衔。11月,莫斯科地区开始出现冰冻,德军攻势受阻,斯大林任命华西列夫斯基中将担任代理总参谋长,并命令他立即拟定反攻作战计划。12月5日,亲临前线的华西列夫斯基指挥苏军实施了自开战以来的首次大规模反攻,迫使德军败退,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此役德军损失人员50余万,坦克1300余辆,火炮2500门。德军不得不改闪击战为持久战。 鉴于在莫斯科保卫战中的贡献,华西列夫斯基于1942年4月被晋升为上将,两个月后被任命为苏军总参谋长。二次大战结束后,华西列夫斯基出任苏军总参谋长和苏联武装力量部副部长,1949年3月出任苏联武装力量部部长,1953年任国防部副部长,1959年起,出任苏联国防部总监察组总监。1977年,82岁的华西列夫斯基与世长辞。 伊凡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 转自铁血社区 / 苏联元帅(1944),军事家。生于洛杰伊诺村(今属基洛夫州波多西诺韦茨区)。1916年应征入俄国军队,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加入俄共(布)。国内战争开始后参加红军,历任装甲列车政委、步兵旅政委、师政委、远东共和国人民革命军司令部政委,积极参加平叛和对日本干涉军作战。内战后任步兵军政委和师政委。 1926年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高级首长进修班。1934年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后 任步兵师长、军长、集团军司令和军区司令。苏德战争爆发后任第19集团军司令,率部参加斯摩棱斯克战役。后历任西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西北方面军、草原方面军、乌克兰第2和第1方面军司令,参与组织实施了莫斯科会战、库尔斯克会战、科尔孙-舍甫琴柯夫斯基战役、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柏林战役、布拉格战役等,为解放加里宁、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和波兰国土,以及攻克柏林、布拉格等做出重大贡献。他善于指挥大军团作战,能正确选择主要突击方向和突击时机,并能果敢地在最重要地段集中兵力兵器。战后,历任驻奥地利苏军中部军队集群总司令和驻奥地利最高委员、苏联武装力量部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军事部副部长兼苏军总监察长、喀尔巴阡军区司令、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华约联合武装部队总司令、国防部总监组总监、苏军驻德军队集群总司令。1956.11.1,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华沙条约国联合武装力量总司令科涅夫元帅受命指挥“旋风”行动,率苏军7个师平息匈牙利叛乱,经一周战斗,拥有100辆坦克、5万正规军和警察部队、1万布达佩斯武装市民的匈牙利武装被缴械,两次荣膺苏联英雄称号,获列宁勋章7枚。著有回忆录1945年和方面军司令员笔记。 英国陆军元帅理查德迈克尔鲍尔卡弗在他的现代世界名将一书中,将科涅夫列为二战苏军将帅中的第二位,这是因为科涅夫善于指挥大兵团进攻作战,他在二战中指挥的许多气势磅礴、排山倒海的大规模进攻战役,在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记录。 克列缅特叶非莫维奇伏罗希洛夫1881年2月4日(公历1月23日),伏罗希洛夫1出生在一个铁路工人家庭里。父亲叶费列姆安德列耶维奇,当过兵,打过仗,后来做铁路巡道工,母亲玛丽姬瓦西里耶夫娜是个农家女子,比丈夫小13岁,常以打短工的繁重劳动来补贴贫寒的家庭生活。 伏罗希洛夫童年时期生活贫困。直到13岁,他才进入一所乡村学校读了两年冬季补习班。1895年从这所学校毕业后,他还渴望继续读书,但在当时这只是一个梦想。 1896年,他进入尤里耶夫卡冶金公司的一家工厂,当上了钳工学徒。1903年到卢甘斯克的加尔特曼机车制造厂做工。在加尔特曼机车制造厂,他加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这个共产主义组织是与列宁分不开的,从此,伏罗希洛夫就把自己的命运同列宁领导的党永远联系在一起了。 1905年1月9日,彼得堡14万受尽剥削和压迫的工人及其家属举行示威,遭到沙皇军队镇压,死伤工人3000多名。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俄国革命的开端。卢甘斯克地区的工人和农民都积极参加了这次革命。2月16日,伏罗希洛夫参与领导了卢甘斯克机车制造厂工人罢工,并发表了演讲。罢工以工人的胜利而结束。 此后,伏罗希洛夫秘密地在工人中开展革命活动。曾多次被捕,遭到监禁和流放。在霍尔莫戈雷被监禁的时候,他结识了女政治流放犯叶卡捷琳娜达维多芙娜戈尔勃曼。两人彼此相爱。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伏罗希洛夫正在察里津(后改为斯大林格勒,现为伏尔加格勒)的一座大炮工厂做工。他在工人中进行反战宣传。在1917年二月革命的日子里,他来到彼得格勒。发动了伊兹麦洛夫禁卫团起义。起义进行得极为顺利,最后士兵们选举伏罗希洛夫为彼得堡工人代表和布尔什维克党团委员会委员。十月革命前夜,他按照列宁的指示,加强了矿区工人的工作,在工人中建立了赤卫队。积极参加十月革命。11月被任命为彼得格勒市人民委员。 1918年3月6日,基辅陷落于德奥军队之手,哈尔科夫和彼得格勒都处于危险之中。伏罗希洛夫组织和领导了第一支卢干斯克社会主义游击队,开始对德奥军队作战。伏罗希洛夫自己把这件事看作是做军事工作的开端。3月下旬,他率领游击队从卢干斯克出发,向科诺托普前进。在科诺托普,游击队与德奥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他率领的游击队在哈尔科夫工人游击队的配合下,击退了德国第27预备兵团的多次进攻。但终因力量悬殊,哈尔科夫于4月8日被德军占领。不久,卢甘斯克也面临着被德奥军包围的形势。他率领部队掩护80列火车由顿河草原向察里津撤退。此时,他已被任命为第5集团军司令,指挥两个军和由莫罗佐夫军区与顿涅茨克军区居民组编的部队。在这里,他指挥的部队不仅对入侵乌克兰的德奥军队进行了有组织的抵抗,而且与顿河哥萨克白匪军苦战了三个月,到达察里津与苏军主力会合。1918年的察里津保卫战,成为保卫新生苏维埃政权的最重要战役之一。伏罗希洛夫率部从顿巴斯突破封锁来到察里津之后,大大加强了察里津市的防御力量。7月19日,伏罗希洛夫到刚建立的北高加索军区军事委员会,任副主席,同时担任了察里津前线司令、南方方面军副司令。为了有充足的兵员,他派人到农村动员可靠分子参军,并加强了对部队的训练。为了适应大兵团作战,他把零散的游击部队编成正规兵团;为了对付机动性强的哥萨克骑兵,他组建了几个用大量机枪和火炮装备的加强师;为了支持步兵和骑兵作战,他组建了装甲纵队。所有这些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察里津的防卫。苏军在伏罗希洛夫的指挥下,打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显示了他卓越的指挥才能。 1918年11月,他当选为乌克兰工农政府委员、乌克兰共和国内务人民委员、哈尔科夫军区司令。1919年5月,他领导了格里戈里耶夫的剿匪作战。6月,出任第14集团军司令。不久,指挥了卡捷林诺斯拉保卫战。后任乌克兰内线司令,指挥了基辅保卫战。 伏罗希洛夫和布琼尼一样认为,大批骑兵部队机动灵活而且威力巨大,苏联红军必须组建一支相当规模的骑兵集团军。于是,当布琼尼向中央提出这一建议时,他表示完全赞同。1919年11月,伏罗希洛夫便被任命为第一骑兵军的军事委员。布琼尼在回忆中说道,伏罗希洛夫“是领导全军作战的核心人物之一”。“骑兵部队的特殊组成要求任命不仅具有一般政治声望,而且要多少以自己的军事生涯闻名于众,享有一定威信的人。”伏罗希洛夫率领这支部队粉碎了邓尼金军队的进攻。从波兰白军手中解放了乌克兰,消灭了弗兰格尔的部队。 此后,伏罗希洛夫在苏联红军中做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党政工作。从1924年起任莫斯科军区司令。与伏龙芝等人一起参与领导了军事改革。1925年至1934年,他升任陆海军人民委员和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此后又担任了6年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为加强苏军建设花费了大量心血。 1941年6月,德国突然袭击苏联后,伏罗希洛夫为西北方向总指挥部司令。 卫国战争一开始,他就直接参加了粉碎德军进攻的组织工作,先后担任国防委员会委员、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成员、西北方面军总司令和列宁格勒前线司令、游击队总司令等职。在列宁格勒防御战中,他曾率部以强有力的反突击,迫使德军在卢加河畔转入防御达1个月之久。1942年12月15日,伏罗希洛夫和朱可夫奉命指挥了打破德军封锁的行动,在拉多加湖的冰面开辟了军用汽车路“生命之路”。但由于他对战争的认识在一些方面仍停留在骑兵时代,对当代战争中的新情况认识不足,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绩一般,未能象在国内战争中那样得到人们的高度赞誉。 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伏罗希洛夫作为最高统帅部代表参与制定和实施了解放克里米亚的作战计划,彻底歼灭了克里米亚的敌集团军。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于19451947年出任盟国对匈牙利管制委员会主席。19521960年为苏共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委员,19531960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因反对赫鲁晓夫修正主义叛徒集团的对内对外政策而于1958年被打为“反党集团”,1961年苏共22大未被选为中央委员,赫鲁晓夫集团倒台后恢复名誉,于1966年苏共23大时人选中央委员,1968年,又获得镀有金色苏联国徽的革命荣誉武器。 伏罗希洛夫在他的回忆录生活的故事的前言中写道:“我不信上帝,但我感激自己的命运。因为降临我头上的那条道路,正是我有幸走过来的道路。再也没有比工人和革命士兵的事业更崇高了。”因此,苏联人称他是“军队的统帅”和“人民的儿子”。 谢苗米哈依洛维奇布琼尼 转自铁血社区 / 1941年月22日,希特勒发动侵苏战争。布琼尼作为苏联最高统帅部成员之一,参与了作战指挥,并先后担任统帅部预备队集团军群司令员、西南方向总司令、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和北高加索方向总司令等职,参加了保卫莫斯科、基辅和高加索等重大战略性战役。在担任西南方向总司令期间,由于部队的努力奋战,使德军南方集团军群进展缓慢,“要想进攻莫斯科,必须击败布琼尼”成为德军的口号。在基辅战役中,他准确的判断出德军中央集体军群即将迂回包围基辅,为了挽救即将陷入重围的军队,他不顾斯大林不准后退一步的命令,独断下令部队撤退,由此失去了斯大林的信任,被撤销了西南方向总司令的职务。当灾难终于来临时,基辅包围圈里有66万红军陷入了重围,老元帅泪流纵横,真是成也斯大利,败也斯大林。从此淡出了苏联军界。以后担任的几个方面军司令职务基本属于过渡性质。在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之际,他协助斯大林组织了庆祝十月革命24周年的红场阅兵,骑着高头骏马巡视了受阅部队。 战后,他兼任苏联农业部副部长,主管养马业。因年事已高,于1954年起任苏联国防部总监组总监。他还进行了大量社会工作,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把许多时间献给了青少年的教育事业。1973年,这位90岁高龄的苏联元帅,在莫斯科逝世。 列昂尼德亚历山德罗维奇戈沃罗夫列亚戈沃罗夫元帅、胜利勋章获得者。1897年2月10日生于布特尔基村。1916年在彼得格勒工业学院学习时应征入伍。1917年毕业于康斯坦丁炮兵学校,后到托木斯克炮兵部队服役。1918年退役,同年被征入高尔察克军队。1919年率部分士兵起义。1920年参加苏俄红军。国内战争结束后,1933年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历任炮兵营营长、团长。1938年毕业于总参军事学院。苏芬战争期间,任第七集团军炮兵司令部参谋长。1940年任炮兵副总监。苏德战争期间,历任防线部队司令、方面军炮兵主任、集团军司令和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1944年晋升元帅。1945.2-1945.3同时负责协调波罗的海第二和第三方面军的作战行动。战后任列宁格勒军区司令。1945年1月27日获苏联英雄称号。1946年起历任陆军总监察长、武装力量总监察长、武装力量部副部长和国土防空军司令。1954年任国防部副部长兼国土防空军总司令。次年在莫斯科去世。著有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1941一1945)。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 转自铁血社区 /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1 1896年12月9日出生于大卢基市。 1914年加入沙俄军队服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后,加入赤卫军。 1919年加入苏俄共产党(布尔什维克)。苏俄国内战争期间,在骑兵部队先后任连长、营长、团长。先后进入骑兵指挥人员进修班、伏龙芝军事学院高级首长进修班深造。 1930年任苏联第骑兵师师长,后改任苏联第15骑兵师师长。 1936年任苏联第5骑兵军军长。 1940年任苏联第9机械化军军长。 1941年7月任苏联西方方面军所属的苏联第16集团军司令。 1942年7月任苏联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 1942年9月任苏联顿河方面军司令,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叶廖缅科一起,率部与攻入斯大林格勒的德国第6集团军展开激战,于次年2月俘虏德国陆军元帅保卢斯。 1943年2月因苏联顿河方面军改编为苏联中央方面军,遂改任苏联中央方面军司令。 1943年10月任苏联白俄罗斯方面军司令。 1944年2月,任苏联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司令。 1944年11月,任苏联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司令。 1945年6月22日奉命担任24日莫斯科胜利阅兵式受阅部队总指挥。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组织指挥的重大战役主要包括:斯摩棱斯克会战,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会战,白俄罗斯战役,东普鲁士战役,东波美拉尼亚战役,柏林战役等,被誉为“常胜元帅”。 1944年获得苏联元帅军衔。 1945年至1949年任北部军队集群总司令。 1949年至1956年应波兰政府邀请并经苏联政府同意而出任波兰部长会议副主席兼国防部长,被授予波兰元帅军衔。后来则担任过苏联国防部副部长、国防部副部长兼总监察长、国防部总总监组总监等职。 1968年8月3日,在莫斯科逝世。 罗季翁雅科夫列维奇马利诺夫斯基 转自铁血社区 / 罗季翁雅科夫列维奇马利诺夫斯基( ,1898年11月23日-1967年3月31日)是前苏联红军军事领袖及元帅,领导俄军第二次世界大战作战及担任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苏联国防部长;他参与领导斯大林格勒攻防战击败纳粹德国与战争末期领苏联红军攻入中国东北,俘虏近60万日本关东军及中国“末代皇帝”溥仪。 费多尔伊万诺维奇托尔布欣 转自铁血社区 / 费多尔伊万诺维奇托尔布欣 (1894.6.161949.10.17),参谋出身的苏联统帅,胜利勋章获得者,二战时南方面军,乌克兰第4,第3方面军司令,他收复了克里米亚,和马利诺夫斯基一起在雅西战役完胜德国南乌克兰集团军群,从而成为战时第七个晋升的苏联元帅(1944),他还是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的解放者。他在巴拉顿湖打垮了德国党卫军坦克集团军最后一次进攻。1965年追授苏联英雄。 基里尔阿法纳西耶维奇梅列茨科夫 转自铁血社区 / 生于莫斯科附近纳札列沃一农民家庭。从军前曾当过钳工。1917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18年参加苏军。毕业于工农红军军事学院(1921)和高级首长进修班(1928)。国内战争时期在东方面军和南方面军参加同白匪作战,历任支队政委、旅副参谋长和师副参谋长。1922年起先后任托木斯克西伯利亚骑兵第1师参谋长、步兵第15军副参谋长、顿河步兵第9师参谋长。1924年7月被任命为莫斯科军区动员部部长,9月任参谋长助理,1928年7月任副参谋长。19301931年任步兵第14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311934年任莫斯科军区和白俄罗斯军区参谋长。1935年1月起任红旗远东特别集团军参谋长。19361937年作为志愿军一员以“彼得洛维奇”假名参加19361939年西班牙人民民族革命战争,在瓜达拉哈拉战役中战功卓著。1937年5月起任副总参谋长。1938年9月起任伏尔加河沿岸军区司令。后为列宁格勒军区司令。19391940年苏芬战争时期,还同时指挥第7集团军在维堡方向上作战获胜(突破曼纳林防线)。由于对集团军务部队指挥有方,表现英勇无畏而荣膺苏联英雄称号。 瓦西里丹尼洛维奇索科洛夫斯基 转自铁血社区 / 苏联元帅。二战中不成功的军事主官和成功的参谋长。最后以核时代的战略家知名。1918年加入红军。 毕业于军事学院。1931年加入苏联共产党。内战时期,历任团长、旅长、师长、集群司令。内战后,历任军参谋长、军区参谋长、副总参谋长。苏德战争时期,历任方面军参谋长、方向参谋长、方面军副司令、司令,曾参与指挥莫斯科、斯摩棱斯克、维斯瓦河奥得河和柏林等战役。战后,任驻德集群副总司令、总司令,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并曾兼任总参谋长。 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布尔加宁布尔加宁出身于一个普通职员家庭。1917年加入苏联共产党。 1918年1922年在全俄肃反委员会机关工作。 1922年1927年在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工作。 1927年起任莫斯科电厂的厂长。 19311937年任莫斯科市苏维埃主席。 1937年7月起任俄罗斯联邦人民委员会主席。 1938年1941年任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兼国家银行行长。 苏联卫国战争开始后,布尔加宁被派往作战部队,曾任西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1941.71943.12)、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1943.121944.4)和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1944.511)。1944年11月起任苏联副国防人民委员和国防委员会委员。 1946年3月,布尔加宁起任苏联武装力量部副部长。 1947年3月起任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兼苏联武装力量部部长。 1949年3月起任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 1953年3月起任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兼国防部长。 1955年2月1958年3月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19581960年任斯塔夫罗波尔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 1960年退休。是苏联第一五届最高苏维埃代表。 19341961年为中央委员,19461948年为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481958年先后为政治局委员、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 伊万赫里斯托福罗维奇巴格拉米扬 转自铁血社区 / 出生于伊丽莎白波尔,今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基洛瓦巴德。苏联军事统帅, 巴格拉米扬于1915年参加沙皇军队。1917年毕业于准尉学校。参加过建立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苏维埃政权的工作。1920年12月志愿参加苏军。 19231931年,巴格拉米扬任亚美尼亚步兵师所属骑兵团团长。19341936年任基辅军区骑兵师参谋长。期间毕业于骑兵指挥人员进修班(1925)、高级首长进修班(1931)、伏龙芝军事学院(1934)和总参军事学院(1938)。总参军事学院毕业后,留院担任高级兵团战术教研室主任教员。1940年被任命为集团军司令部作战处处长,后任基辅特别军区司令部作战部部长。 卫国战争初期,巴格拉米扬任西南方面军副参谋长兼作战部长。1941年先后参加了基辅防御的组织和基辅防御战役的实施、罗斯托夫反攻的计划和实施以及叶列茨进攻战役。1941年12月底任西南方面军参谋长,后兼任西南方向总指挥部参谋长。同年加入苏联共产党。 1942年7月,巴格拉米扬任任西方面军第16集团军司令,指挥该集团军于1942年8月击退了德军集团的突击,1943年23月又实施进攻战役,突破了德军在日兹德拉以北的纵深梯次防御。因作战胜利,该集团军被命名为近卫第11集团军,在巴格拉米扬的领导下,集团军于1943年奥廖尔进攻战役中,向德军奥廖尔集团翼侧实施了深远突击,对布良斯克登陆场之敌实施了有效突击,歼灭了敌大量兵力,并强渡杰斯纳河。 1943年11月,巴格拉米扬任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司令。任职伊始,即实施了歼灭威胁其方面军右翼的敌戈罗多克集团的战役,围歼了敌人数个兵团,改善了方面军部队对维捷布斯克德军集团的战役态势。后在进行1944年白俄罗斯战役时,方面军利用这一战果,突破德军防御,从行进间强渡西德维纳河,协同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所属兵团围歼了德军维捷布斯克集团。因方面军部队在白俄罗斯战役中的辉煌战果和表现的勇敢精神,巴格拉米扬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在尔后的继续进攻中,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又进抵波罗的海沿岸地区,以强击攻占了德军重要支撑点希奥利艾城,同时方面军右翼兵团前出至里加湾沿岸地带。1944年10月,方面军向梅梅尔方向突击,进抵波罗的海沿岸一带,切断了德军“北方”集团军群30多个师与东普鲁士的联系。 在1945年14月的东普鲁士战役中,巴格拉米扬发挥了显著作用。他参加该战役时,先后任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司令、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副司令兼泽姆兰德军队集群司令(因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1945年2月24日改编为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泽姆兰德军队集群)。1945年4月19日任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司令。 战后,巴格拉米扬先后任波罗的海沿岸军区司令(19451954)、国防部总监察长(19541955)、国防部副部长(19551956)、总参军事学院院长(19561958)、苏联国防部副部长兼武装力量后勤部长(19581968)。工作中,他广泛而全面地运用所积累的指挥工作和司令部工作的经验。1968年起任苏联国防部总监组总监,从事大量的军事科学工作。撰有不少著作。1952年起为苏共中央候补委员,1961年起为中央委员。是苏联第二九届最高苏维埃代表。2 安德烈安东诺维奇格列奇科安德烈安东诺维奇格列奇科 1903.10.4(17),戈洛达耶夫卡村,今罗斯托夫州古比雪夫区古比雪沃镇1976.4.26,莫斯科,苏联党务和国务活动家,统帅,军事家,苏联元帅(1955),两次苏联英雄(1958.2.1,1973.10.16)。二战时的近卫第1集团军司令。位列2002年俄罗斯军事学院评定中战时最有才华的33个集团军司令的第4位。为部队机动创造条件的能力尤为突出,擅长调动部队和装备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