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杜甫儿女诗.doc_第1页
浅议杜甫儿女诗.doc_第2页
浅议杜甫儿女诗.doc_第3页
浅议杜甫儿女诗.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议杜甫儿女诗垦垫浅议杜甫儿女诗口曾小艳(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摘要杜甫对儿女的呵护疼爱,在其诗里表现得很是充分.诗如其人,透过儿女诗,杜甫向我们展现了他人性中的慈父形象,使其诗圣形象更加可亲可敬.关键词杜甫儿女诗慈父形象中图分类号:1207.22文献标识码:A儿女诗,简言之就是以儿女为题材或以表达舐犊情深为主旨的诗,实属亲情诗.杜甫的儿女诗写得诚挚而平易,显示了诗人人性中最本真的一面.树立了他儿女情长的慈父形象.杜甫和妻子杨氏前后大概养育了六七个子女.天宝之乱后,杜甫携家四处逃亡,过着颠沛流离,穷愁潦倒的生活.如此艰辛的生存条件,杜甫仍坚守了作为一个父亲的责任.面对饱尝饥寒之苦,逃亡之艰的孩子们,他回赠的是更多的怜惜和疼爱.诗人内心时常涌起一种深深的愧疚,而那些写给孩子们的诗,则成了杜甫倾注父爱的一种别样的表达方式.读毕那些诗,一个可亲可感的父亲形象顿时站在我们面前.天宝十四年十一月,杜甫从长安去探望寄居在奉先县的家人.因为沿途所见荣枯之异和到家后得知幼子饿死的刺激,他写下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注:本文所录杜诗均以杜诗镜诠为准).一诗.在这首诗里,诗人记下了痛失爱子的悲惨遭遇:入门闻号眺,幼子饿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此种沉痛与无奈恐怕要被诗人一遍遍回忆,咀嚼,内心也因此一遍遍被灼伤,我们体察到的是一个遭遇丧子之痛,悲不能已的父亲形象.至德二载,杜甫沦落长安,是年春天写下了忆幼子:骥子春犹隔,莺歌暖正繁.别离惊节换,聪慧与谁论.涧水空山道,柴门老树村.忆渠愁只睡,炙背俯晴轩.骥子是诗人幼子宗武的小名.聪慧与谁论,道出了宗武的聪明可爱和诗人满心的欢喜疼爱.因为暂时不得归家,诗人只有在乱离中思念幼子了.不久,诗人又写下遣兴一诗,再次将对骥子的思念融入笔端,对宗武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的聪慧欣喜不已.这年秋天,诗人辗转凤翔,在收到抵万金的家书后,挥笔写下得家书,熊儿幸无恙,骥子定怜渠.得知二子生活得还好,杜甫倍感安慰.宝应元年,杜甫写下宗武生日.诗是吾家事,显示了杜甫充分的自信,对其祖父杜审言也给予了吾祖诗冠古的评价.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寄托了对宗武的极大期望,希望他能通过熟读文选以进阶仕途.孝于杜甫的诠释,不是像老莱子那样身穿彩衣来愉悦双亲,而是要博取功名,继承家学,成就事业.在这里,杜甫与普天下同样怀揣着望子成龙之殷切希望的父母别无二致.大历二年寒食节前后,杜甫作下熟食日示宗文宗武和又示两JD两诗.时年,杜甫56岁,他的两个儿子没有按照他的预期发展,也没能在仕途上做出一番成绩,加上辗转迁徙和疾病困扰,诗人显得更加沧桑衰老:松柏邙山路,风花白帝城.金圣叹见此诗如是说:老人忽忽无乐,只向松柏一路,纵复风花满眼,与之全没交涉.儿女们是日益茁壮了,但正是汝曹催我老,方有诗人的回首泪纵横.而令节成吾老,他时见汝心.(又示两儿)更是说得痛恻之极,何可多读!不云见汝言,却云见汝心,千锤百炼,成此痛语!诗人直言当我老了不在人世的时候,我的两个儿子或许才会真正体会他们父亲的良苦用心吧?爱到深处,162文章编号:16727894(2007)08162-01发语沉痛.大历三年元旦,诗人写下元日示宗武和又示宗武.渐趋衰老,贫病交加,落魄漂泊,到头来却惟有飘零还柏酒,衰病只藜床.诗人怎不抱恨?对子女.诗人仍不忘记教导一番:训谕青襟子,名惭白首郎.教导孩子们不要像他们的父亲那样,到老来一事无成.作为一个父亲,杜甫始终对儿女们充满慈爱.生活的困顿,漂泊的酸楚,使得诗人于儿女们始终贯注着深深的愧疚感和负罪感.幼子的饿死,更是诗人无法泯灭的痛苦记忆.对这些苦孩子,杜甫能给予的只能是更多的精神上的慈父之爱.所以,在杜甫写给孩子们的诗歌中,蘸满怜惜和疼爱之墨写出来的感人之句俯拾皆是.杜甫是一个多情重情之人,梁启超对他如是评价:我以为工部最少可以当得起情圣的徽号.因为他的情感的内容,是极丰富的,极真实的,极深刻的.他表情的方法又极熟练,能鞭辟到最深处,能将他全部完全反映不走样子,能象电气一般一振一荡的打到别人的心弦上.中国文学界写情圣手,没有人比得上他,所以我叫他做情圣.杜甫的圣于儿女而言,在于他是一个倾注了无限关爱,体贴宽厚的慈父.他的圣是体现在其因为爱之深恨之切以致痛恻之极,何可多读的儿女诗篇里的圣.纵观杜甫儿女类诗,我们会发现泪,啼等字眼在其笔下层出不穷:回首泪纵横(熟食日示宗文宗武),江州涕不禁(又示两JL),高歌泪数行(元日示宗武)等等.杜甫重情,毫不掩饰自己是一个性情中人,于是就有了他的爱哭.杜甫的爱哭乃由他的真情流露不能自持之故,眼泪是其抒发真实情感的需要,而直写眼泪,更是一种至臻的情感表达方式.在杜甫的儿女诗里,我们很难找到像他在其诗史作品里那样去正面描写战乱的场景了.杜甫的处理是将战争作为一条隐线潜伏于笔下,作为一种背景沉淀在他的儿女诗里.此时的战乱是作为一种特殊背景而保留的,虽不大书特书却让人真切感受了存在.如:北阙妖氛满,西郊白露初(得家书);消渴游江汉,羁栖尚甲兵(熟食日示宗文宗武)等.杜甫在战乱情境下写的他对儿女不尽思念的有温度,寓真情的诗歌,舐犊情深可见一斑,这样的诗歌也才显得更有不同寻常的价值.杜甫在其儿女诗里展现给读者的不仅仅是他忧国忧民的诗圣形象,更是他那富有浓浓人情味的血肉之躯.以儿女诗为代表的亲情诗,让诗人以普通人的形象走进我们的心间,正因如此,杜甫的人性化人格才让后人倍加推崇.只有作为一位慈爱的父亲,才有了杜甫对于人生,人民和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