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八大山人的书风形成及其演变.doc_第1页
浅谈八大山人的书风形成及其演变.doc_第2页
浅谈八大山人的书风形成及其演变.doc_第3页
浅谈八大山人的书风形成及其演变.doc_第4页
浅谈八大山人的书风形成及其演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八大山人的书风形成及其演变理论研究浅谈八大山人的书风形成及其演变(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宋涛)【摘要】明末清初,社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生活在这一特殊背景下的明宗室后裔八大山人,以其广博的知识,独特的生活道路,塑造了独特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关键词】朱耷书法风格形成演变公元1664年,明崇祯皇帝煤山自缢,明亡.随后建立的清王朝对中原大地进行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统治.清初,在政权尚未稳定之时统治者便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巩固其政权,包括招抚明朝旧吏,开设科举等.但具有强烈民族意识的文人士大夫自元代便不甘心为异族统治,加之清初文字狱不断,进一步加深了他们精神上的痛苦,而对于明宗室就更是如此.因此,明末清初出现了一批特殊的人群一一遗民.朱耷便是其中的一位.朱耷(16261705),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亦有刃庵,个山,驴屋,驴汉,良月,道郎等多种别号,为明宁王朱权后裔,江西南昌人.本为明诸生,明亡之后隐姓埋名.自幼习书画,个人风格独特,在清代乃至后世都有极高的声誉.在形成其独特的书法风格前,朱耷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形成期.1648年以前受家学影响较大,于经史以外,用心于书画.其祖父,父亲都能书画,朱耷虽未曾与其祖父谋面,但从其1676年为夏雯画卷所书引首看,受其影响是必然.此幅为隶书,字形为长方形,线条厚重,于用笔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于此之外,可能用心于欧阳询.因为唐代楷书发展到了一座难以越过的高峰,法度完美,而欧阳询为初唐四杰,笔力道劲,字的结构更是尽善尽美,朱耷少年学书很可能就是从此入手.这一点可以在其1659年所的传启写生册上的题字看出.此卷楷书与欧阳询有许多相似之处,结字工整,平稳,用笔方硬,但如道字的最后捺画收笔,已不全是欧体,已经显示出某些新意.而章草稍显笨拙,不够熟练,于转折处楷书意味较浓.左侧两行行书,写得流畅,圆润,行意十足,有别于章草与楷书.杜丹题字,虽与楷书近似,但好像在有意追求一种向右上方的一种倾斜之势,用笔仍较方硬.月自不受晦一诗也写得比较平稳.在此一段时期,朱耷生活相对稳定,书法多为临习,这时期某些字体虽有一些新意,然与成熟时期相去甚远.大约在1666年左右,其书法开始出现董其昌的风格.董其昌为晚明书画大家,集前人之大成,且喜以禅论书画.选择董其昌对朱耷的书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使他的书法很快上升到一个新阶段.1666年作墨花图卷的题字已明显是董其昌的风格.秀润,雅淡,畅快,宽疏,整体显得单薄,但章法,线条,以及对笔的控制能力都有较大进步.1667年的题画诗轴与1678梅花图册也都为董其昌的风格.前者,在运笔当中提按减少,.线条粗细对比减弱,以中锋为主,转折处也较为圆润,变得浑厚,似董其昌但又不全似.梅花图册为纯董氏风格.结体,用笔,转折都为纯董其昌的,但是更娴熟流畅.学习董其昌,不仅使朱耷各种运笔,对笔的控制有显着进步,而且摆脱学书伊始那种风格较为混乱的局熟,使他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但仍然还是处在不断的探索之中.大约在1679168O年左右,焚浮屠服,还俗,并在朋友蔡受,叶组徕等人的一次聚会中,经媒人作媒,再婚.不幸的是不久便发生婚变,使其精神再次受到刺激.而就在其结婚前后两三年内,黄庭坚的影响-也开始出现.其实在1678年的芙蓉山石扇面中已有黄字的萌芽个山小像中也有.个山小像为黄安平所画,有八大山人题识6段,书体有隶,楷,行,章节,篆,为16741678年之间所作.个山小像四字为篆书,后有董其昌风格的行书.(所写寅午,时朱耷49岁,可知其生于1626年).右上角章角为1674年题,后有小字行书,此时章草较传启写生册上的已有很大的进步,更加熟练,笔画也较有生气,整体统一.画像左边为八大山人自题隶书,为1677年左右.此段隶书结构平稳,从中不难看出还是有许多与其祖父朱多,舡相似之处.1678年(隶书左边)写的楷书与欧体有许多相似之处.而在右下方的楷书(1678),更趋向于黄字.稍后,1682年作的酒德颂中黄庭坚的风格就非常明显了.笔画,线条的运用都与黄庭坚的风格极为相似,字字坚挺,结体开张,并有意夸大了一些字的形体.(此书落款为驴,也证明其为婚变之后作品.因为婚变后那一段时间落款多为驴,或与驴字有关的款识)相比之下,1682年作的古梅图与海棠图就不够开DAZHoNGWENY/,S放,较为拘谨.稍后的一些作品,可以看到其中包含着成熟时期书风的很多因素.结体有大开大合之感,但线条还不够淋漓酣畅,还带有黄字的波动起伏,生涩的味道,字字之间的映带关系也不够自然,与学董其昌的时候变化较大,似乎在下意识地追求某种新的变化.大约作于1682年的行书诗册变化就比较明显了.放弃了工整的楷书结字,采用草书的结构与用笔,线条有生涩感,不够流畅,粗细变化也很明显,字字之间的关系有时候不够自然,对字形也进行了夸张或变形.这些对他以后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接下来1684年作乐苑(此书为大字),仍然坚挺有力,线条也不同于成熟时期的圆润,粗细变化仍然很大.这一时期还有两件小楷作品内景经与黄庭经.虽然其早期从欧阳询入手,结字端庄平稳,但此两件作品似乎更偏向于晋人风格,整体结构也有所变化,且字字清秀,转折,提按,顿措也不全为唐楷法度.此时,在楷,行等方面与早期作品已有很大差异.从早年的临摹,探索到现在已显示出很多新意,向着自己的风格又迈进一步.1686年作的草书卢鸿诗册,线条的流畅性明显增强,粗细提按开始减弱,转折处圆润,有变形或夸张了的字体,显示出成熟时期风格的特征.1684年作的竹荷鱼诗画册的画上题字,保持了与草书卢鸿诗册相似的某些特征,转折处更圆润,线条也为中锋为主,但整体还不够浑厚.于16871688年作的行草诗轴与古诗十九首(1688),线条就更纯熟自由,某些字形被拆散后变得宽松,显得外紧内松.按提更少,更饱满圆润,显得很质朴,自然,与成熟时期的风格已经是比较接近了.这一段乃其书法成熟前的重要时期.前期的临摹的各种书体到现在已渐渐融合,线条能够自己地穿插运动,笔画也较圆润,饱满,提按转折处粗细变化不大,仍然保持着对字的夸张与变形,但总体并不显得混乱,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看似随意为之却有扎实的功底,而且很质朴自然.大约1690年左右其个人风格就基本形成.至1705去世前朱耷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书法作品.其线条饱满流畅,提按较少,中锋用笔,类似于隶书用笔,对字形进行了夸张或变形,显得外紧内松,且左,右变化,避免平正,作品当中有时行草相混,但整体却比较和谐连贯,且浑厚,古朴韵味十分高古.1705年醉翁吟是八大山人临终的同年作品.此卷用笔仍为中锋,且圆润,含而不露,少了几分躁动,更趋向安静平和.虽字字基本断开,但并没有影响整体气势的表现,且无作做之痕迹,脱尽俗气.此前于1698年所作高适卷,依然保持中锋,用笔圆劲,畅快,骨力暗藏其中,某些字形不遵循常法,随意而,6DAzHoNGWENYl理论研究为,并有一种向右上方的斜倾之势,显得很质朴,韵味十足.与许多明末清初的大家一样朱耷在晚年曾大量临过二王等晋人的作品,但这些临习并非为通常意义上的临摹字形,而是在用自己的理解抄写文字.这种随意的临写,一方面使他在不断的练习中逐渐强化和完善自己的特有技法和风格,同时又不自觉地将古人的某些技巧和气息融入自己的笔下,保证自己的个人风格不至于在不断地重复书写活动中陷入单调和僵化.1朱耷在书写过程中将它融会贯通,字里行间带有几分古拙,少了几分妩媚,但使其仍具有魏晋风度.故后人评其书法有钟,王气2.如朱耷在16931700年左右曾多次临写临河叙,(此为兰亭序的异本,定武兰序序有三百多字,而朱耷的临河叙却只有百来字.此从何而来尚未有定论),此临写的作品中用笔是二王的,但结体章法,却还是八大不守规矩的自家面目,用笔均匀,饱满,提按较少,转折棱角处也并不明显.近乎于在用自己的风格和自己的理解在临写.即善学者得神髓,不善学者得皮毛是也.同样1702年月仪贴临本,为晚年的作品,与临本差异也很大,虽有章草意味与形式,但是还是用自己的风格在临写,章草味较原贴较淡.这些临写的作品,虽然形式与原贴相差较大,多为自己的风格,但整体上却透出一股晋人的韵味,体现出八大山人对前人法书的理解,然后贯通到实践中,此八大之所以为八大也.八大山人作为明末清初中产生的特殊的遗民群体中的一员与许多文人士大夫一样,在复国无望的条件下,为僧为道,避世隐逸,将满腔的悲愤转移向了艺术研究.由于大多遗民书家性格孤辟,行为古怪,世人多用疯,癫之类看待.然对现实的不满,无奈,绝望于艺术实践中来便表现出个性强烈.虽然强烈,但也是从古代先贤中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