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对联 导学案.doc_第1页
奇妙的对联 导学案.doc_第2页
奇妙的对联 导学案.doc_第3页
奇妙的对联 导学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 YW-10-02-019奇妙的对联导学案编写人:潘林萍 审核人: 余炎 编写时间:2010-103班级: 组别: 姓名:预习等级: 更正等级:【学习目标】1、能够认识对联是如何发展演变来的。2、对对联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了解对联的结构特点。3、能联系上下语句了解对联的意思,并愿意积累好的对联。【学习重点】1、学习简单的对对子2、尝试写对联【课时】一课时【知识链接】一、 什么是对联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又称楹联和对偶,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也要押韵。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区分大小词类相对。传统对联的对仗要比所谓的诗对联工整。随着唐朝诗歌兴起,散文对联被排斥在外。散文对联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过分强调词性相当,又不失对仗。对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我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下联以异物对之,或和其意,或驳其意。意义及深之对句,散文对联亦不可说不行。二、对联要求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一般不能出现相同的字)2平仄相合,音调和谐。现代汉语中,凡属阴平和阳平的字都为“平”,凡属上声和去声的字都为“仄”。一般讲,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即通常所说“仄起平收”。 3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句式一致,节奏相协。即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偏正对偏正,并列对并列,动补对动补。 5. 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含义须相互衔接,但不能重复。三、对联对法从上下联表达内容关系看,可分正对、反对串对三种。1.正对: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在内容上相互补充。出句、对句意思属同一范畴。 例: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2.反对:上下联从新与旧、好与坏、美与丑等矛盾对立的两面来说,出句和对句的意思相反相成、对立统一。例:天开新岁月 人改旧乾坤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3.串对:又名流水对。上下联内容从事物的发展过程或因果、条件、假设等方面相关联,反映出句和对句的意思相连贯,对句补充出句之意,二者不可颠倒。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学习过程】1、请给下列地名配对。乌龙潭 石头城 总统府 莫愁湖 阅江楼 凤凰台 燕子矶 麒麟门 夫子庙 三山街 牛首山 将军山四牌楼 朝天宫 无想寺 状元楼 白马湖 鬼脸城清凉山 龙蟠里 慈悲社 虎踞关 2、请将下列诗句用连线连接起来春山一路鸟空啼 日暖神州万木荣锦江春色来天地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晖又红万朵花 老梅到时自然红芳草春来依旧绿 玉垒浮云变古今春回大地千峰秀 冬雪欲白千里草3、请根据下面提供的上、下联,拟写出句或对句。(1)、杜丽夺首金,扬威 雅典;(2)持家须勤俭(3)校园沸腾春来早4、修改下列对联并简述理由(1)、褒贬自有春秋 俯仰无愧天地(2)、松竹梅岁寒三友 桃李杏春风一家(3)、爆竹声声辞旧岁 莲花朵朵迎新人5、(1)填写缺字联: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画亦精,字亦精,_(2) 根据课文内容,将对偶句补充完整_欧阳修_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3)下面是某餐馆门上贴的对联。请你运用诗歌悯农中的有关诗句,将上联补充完整。上联: _,弃之可惜。下联: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6、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下联(已被打乱):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拓展阅读】高考对联题析(毛亮鹏)对联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句式整齐、韵律和谐、对仗工整、含意隽永、感情浓郁,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而在高考题中融入对联,其目的是考查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它客观上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人文知识。例如年一道高考题: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是清朝秦瀛题于湖南三闾大夫祠的一副对联。招魂九歌均系屈原的作品;“香草”在楚辞中常喻忠臣贤士,这里指屈原;“三户”指屈原的祖国楚,史记中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说;“呵壁”是用典,指屈原被逐,彷徨山泽,书天问于壁,“呵而问之,以泄其愤”;“湘流”即指汨罗江。上联赞扬了屈原忠贞报国的一片赤诚之心,下联写屈原当时忠言直行,不容于楚国的当权者靳尚、郑袖之流,心怀怨恨,自沉湘流,唯有浩荡的江水理解屈原的忠贞之志。联语中既有比喻,又有典故,而且将其嵌入作品,既对屈原的高洁品行作了高度赞扬,又对他报国无门怀怨投江的不幸遭遇表达了叹惋之情。一副小小的对联,融入了对屈原这个伟大的爱国诗人的一生评价。那么这类名人联有哪些特点呢?、巧藏作品。例如: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这是斯诺和姚萃农合挽鲁迅联,分别嵌入了鲁迅的小说呐喊彷徨。全联表达了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和旗手的无可企及的地位和作用,表明了痛悼之情。、叙述人物功绩。例如:起八代衰,自昔文章尊北斗兴四门学,即今俎豆重东胶这是法式善题北京韩愈祠联。上联“起八代衰”出自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中“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之句。苏轼以这副对联指出了韩愈在散文领域的开创之功以及在文学方面的巨大成就和突出地位,并称之为“北斗”。下联突出韩愈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四门学”是指北魏时创设的学校,属国子监;“俎豆”指古代祭器;“东胶”原指周代大学,这里指韩愈祠所在地国子监。下联是说韩愈重视教育,鼓吹从师学习,为后世敬仰。、暗嵌人名。例如:复生,不复生矣有为,安有为哉这是康有为挽谭嗣同联。复生是谭嗣同的字。上联痛彻心肺地道出了谭嗣同名为复生,实已不复生,言辞哀惋;下联语意双关,暗指自己难有作为。在挽联中将死者、生者(作者自己)连为一体,实为联中极品。、突现创作风格。例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这是郭沫若为淄川蒲松龄故居所题的一副对联,十分精当地评价了蒲松龄聊斋志异的风格特点,从内容上看写的是妖狐鬼怪的故事,而从深处看是刺贪刺虐,批判丑恶现实的。“高人一等”“入骨三分”表现了郭老对蒲松龄作品的极高评价。、隐含历史事件。例如:督亢图中不杀人咸阳殿上空流血这是写荆轲的一副对联。强秦吞燕,迫在眉睫。荆轲带着燕国地图和太子丹的托付踏上了“刺杀秦王”的不归之路。咸阳殿上,秦舞阳的怯懦和荆轲的勇武形成鲜明的对比。“图穷匕见”,终未能刺杀秦王而空自流血,正应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综合型。例如: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一看这副对联就可知道写的是辛弃疾。辛弃疾和苏轼是宋朝豪放词人的杰出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