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管理.ppt_第1页
呼吸道管理.ppt_第2页
呼吸道管理.ppt_第3页
呼吸道管理.ppt_第4页
呼吸道管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呼吸道管理 主要内容 吸痰技术胸部物理疗法人工气道管理俯卧位通气 呼吸道管理目的 保持呼吸道通畅帮助病人排出呼吸道分泌物防治呼吸道并发症 一 吸痰技术 口鼻腔吸痰人工气道内吸痰 作用 清理呼吸道过多的分泌物刺激咳嗽反射 帮助排痰采集痰标本 吸痰的指征 喉部有痰鸣或听诊肺部有痰鸣机械通气时 气管导管内可见分泌物容量控制模式气道峰压报警压力控制模式潮气量下降呼末CO2增高 吸痰的并发症 1 儿茶酚胺分泌增加 致心脏耗氧量增加 出现心动过速 缺血 呼吸窘迫 甚至可能发生呼吸暂停 2 吸痰管刺激会厌可致迷走神经兴奋 发生心动过缓 传导阻滞 血压下降 晕厥 室性心动过速和心脏骤停 3 导管内吸痰插入过深 刺激气管隆突可致剧烈咳嗽 严重时可影响静脉回流和心输出量 4 频繁吸痰可干扰机械通气 因此 决定是否吸痰应基于病儿的需求 不需要定时执行 吸痰的禁忌症 有插管指征者 应尽快插管 然后再吸痰 口鼻腔吸痰法 病人准备 听诊肺部 观察有无吸痰指征 决定是否需吸痰 将病儿置于头高斜坡卧位 有禁忌症除外 这种体位有利于病儿咳嗽 排痰 病情严重者 应给予脉氧饱和度监测 吸痰器负压选择 新生儿60 80mmHg 0 008 0 012MPa 婴儿80 100mmHg 0 012 0 013MPa 儿童100 120mmHg 0 013 0 016MPa 年长儿100 150mmHg 0 013 0 02MPa 吸痰管选择 圆头带有侧孔 根据年龄选择吸痰管 新生儿 婴幼儿用6 8号 年长儿用8 12号 口腔吸痰可选择较大的吸痰管 口腔吸痰法要求采取清洁技术 鼻腔吸痰法需要无菌操作 因此应各备一根吸痰管 或先吸鼻腔再吸口腔 如何达到最佳吸痰效果 湿化气道 稀释痰液一般采用先超声雾化 然后吸痰对婴儿期支气管肺炎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 在首次和每日清晨 应采取吸痰 雾化 再吸痰 结合体位引流 不要过度刺激气道粘膜 防止粘膜损伤 呼吸 心跳骤停的发生在关闭负压状态下 插入吸痰管 先润滑吸痰管前端 插入吸痰管遇阻力时 不要强行下插 缓慢向外 间歇性吸引 痰液多的部位可旋转吸痰管作短暂停留 禁止上下移动吸痰管 避免低氧血症发生吸痰前高流量给氧2分钟 可防止低氧血症 一次吸引时间不超过10秒 新生儿 5秒 每次吸引后高流量给氧至少5次呼吸 待生命体征返回基础水平再重复吸引 人工气道内吸痰 病人准备观察气管导管内有无分泌物 或听诊肺部有无痰鸣音 以决定是否吸痰 机械通气病儿 需在心电监护仪和脉氧饱和度仪监测下吸痰 吸痰前吸入高浓度氧30秒钟 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调节呼吸机FiO2至100 带微处理器的呼吸机可开启临时纯氧开关 简易复苏器加压高浓度给氧 吸痰管大小的选择 以不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2 3为宜 以免造成窒息和吸痰管拔出困难 吸痰器负压选择吸痰器负压同口鼻腔吸痰法 以能吸出痰液的最小负压为宜 吸痰方法 同口鼻腔吸痰法 始终保持无菌技术 吸口鼻腔和气管导管的吸痰杯和吸痰管应分开 吸痰管插入深度 以气管插管时标记的长度为准 以不超过气管导管和接头总长度1cm为宜 一次吸引不应超过10秒钟 新生儿不应超过5秒钟 吸痰过程中需密切注意病儿生命体征 尤其是SpO2 心率 面色的改变 每次吸引后用简易复苏器高浓度加压给氧 待SpO2返回基础水平后再重复吸引 吸痰完毕给予纯氧通气1分钟 听诊肺部 观察呼吸 评估吸痰效果 吸痰管拔出困难的处理方法 1 立即关闭负压 一手固定导管 另一只手拭拔吸痰管 2 沿导管壁注入1 2mlNS 然后拭拔吸痰管 3 以上方法无效 应立即将气管导管拔出 并作好重新插管的准备4 尽可能使用防静电的吸痰管 支气管灌洗 用于人工气道呼吸道分泌物粘稠者支气管灌洗目的1 稀释痰液2 刺激咳嗽 促使终末支气管的分泌物向主气道移动 操作方法 1 将患者置于头高斜坡卧位 有禁忌症除外 2 向导管内注入无菌生理盐水1 5 5ml 用皮囊吹气2 4次 促使生理盐水遍布气管和支气管 使痰液稀释 痰痂软化脱落 然后吸痰 3 无禁忌症时 给予翻身拍背后再吸痰 效果更好 二 胸部物理疗法 胸部物理疗法的目的 帮助病儿排除支气管分泌物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道泌物移动减弱 呼吸道分泌物移动减弱的因素 气管支气管炎症 支气管哮喘 高浓度氧疗 气管插管 全麻 吸入干燥气体 咳嗽无力 长期卧床 肺炎 肺不张 胸腹部手术 提醒 胸部物理疗法时必须随时准备吸痰 并常与雾化吸入治疗相结合 在刚进餐和鼻饲后 小时内不能实施胸部物理疗法 以免引起胃内容物反流致误吸 胸部物理疗法的种类 体位引流翻身引导性咳嗽拍背和胸壁振动 体位引流 通过体位的改变 依靠重力作用将分泌物从特定的肺段中引流到气管 然后通过咳嗽或吸痰将分泌物排出 体位引流的方法 体位引流前需评估需重点引流的肺叶 将病人置于适当体位 使病变肺段高于气管隆突 保持体位3 15分钟 所置体位应考虑病人的情况和耐受程度 危重病儿包括机械通气病儿q4h q6h作体位引流 翻身翻身是将身体沿长轴旋转 使单侧或双侧肺膨胀 改善动脉氧和 方法1 常规翻身包括任何一侧或俯卧位时将床倾斜 以病人能忍受为度 2 病人可以靠自己或由护理者或靠特殊床或设备帮助翻身 一般q1h q2h 引导性咳嗽引导性咳嗽是清理或移动呼吸道分泌物的手段之一 其是模仿有效的自发性咳嗽来协助病人排痰 补偿咳嗽无力 包括喷气式呼气和辅助咳嗽 方法A 喷气式呼气 在一次深吸气 腹式呼吸 后 关闭声门 用力呼气时突然打开声门 可通过病人的上臂快速内收来加强作用 B 辅助咳嗽 喷气式呼气时在上腹部或胸壁外加机械压力 术后病人清醒时最好q2h q4h作引导性咳嗽 在做引导性咳嗽治疗时必须结合超声雾化 痰液粘稠将影响效果 引导性咳嗽的最佳体位 坐位或半卧位 胸腹部手术后的病人可在深吸气时用折叠的毯子或枕头加压切口处以减轻疼痛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痛剂 拍背和胸壁振动原理拍背是对胸部和肺给予间断的振动 产生的能量波通过胸腔传导给气道 使附着在支气管壁的分泌物松弛胸壁振动常在体位引流时 与拍背交替进行或在拍背后进行 方法A 拍背在背部垫一块毛巾 避免局部皮肤刺激和受损 操作者有节奏地用屈曲的手掌或扣击器扣击正在作体位引流肺段的胸壁 每个肺段拍3 5分钟 避开锁骨 脊椎或游离肋骨 B 胸壁振动 将双手置于胸壁并适当加压 给予快速振动 嘱病人作深呼吸 在吸气末开始振动直至呼气末 周而复始 此手法对移动分泌物进入主呼吸道非常有效 胸部物理疗法的禁忌症 肺水肿 肺栓塞 大量胸腔积液等未治疗的张力性气胸 咯血生命体征不稳定颅内高压 肋骨骨折不能作翻身对不合作的病人不宜采用引导性咳嗽以下不宜实施腹部加压咳嗽 明显胃食道反流趋向 有出血倾向 未治疗的气胸 食道裂孔疝 以下不宜实施胸部加压咳嗽 骨质疏松连枷胸 三 人工气道管理 机械通气是支持呼吸和防治呼吸功能不全的重要手段 其中人工气道的正确管理是确保有效 安全 成功的机械通气的一个重要环节 若管理不当可导致一些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造成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人工气道的种类 经口气管插管经鼻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导管固定方法 经口气管插管 采用3M高弹防水胶布固定 经鼻气管插管 采用3M高弹防水胶布固定 双 工 字形胶布固定 气道湿化 湿化罐人工鼻超声雾化器补充液体提高室内空气温湿度 湿化罐保持呼吸机送入气管导管的气体温度35 37 相对湿度在98 左右 人工鼻是一种湿热交换器 装在气管导管接口处 经化学反应产生加热 湿化和过滤作用 一次性使用 较昂贵 超声雾化器常用于人工气道未上呼吸机者 预防感染 院内感染主要是假单孢菌感染为主1 吸痰时 操作者戴一次性手套 最好使用一次性吸痰管 吸痰盘每班更换消毒 2 口腔护理bid3 每24 48小时更换 消毒呼吸机管道和湿化罐 有加热丝的管道可延长使用期 4 吸口 鼻腔和气管导管的吸痰杯和吸痰管应分开 5 气管切开者应保持气管垫清洁干燥 定时更换 观察气管垫上渗出物的颜色和气味 常见并发症及预防 呼吸机管道漏气 常见原因管道连接不紧 管道破损 接水瓶连接不紧 气管套囊充气不足 后果出现低压报警 患者缺氧加重 胸廓起伏幅度减小 立即改皮囊人工呼吸 寻找漏气原因 预防及处理 呼吸道粘膜损伤及溃疡 常见原因吸痰管插入过深 负压过大 吸痰操作粗暴 套囊充气过度 长期压迫 后果气管粘膜坏死糜烂 瘢痕形成致狭窄 气道大出血 死亡 预防 套囊不要充气过度吸痰管插入不要过深 湿化不当1 管道积水过多 常见于无加热丝的管道 2 温度调节过高 呼吸道烫伤 湿化过度加重心肾负担 吸入气温度应调节在35 37 在此范围内 湿度可维持在98 以上 40 纤毛运动受限 并出现体温升高 出汗 呼吸增快 严重可致呼吸道烫伤 3 温度调节过低 若 30 纤毛运动受抑制 湿化效果差 影响呼吸功能 气道不畅通 常见原因吸痰不彻底 不及时呼吸道湿化差 痰液粘稠导管阻塞 痰液粘稠未及时处理 吸痰管太软插入导管困难 后果 缺氧加重 SpO2持续下降 严重阻塞可致窒息 预防和处理加强湿化和吸痰 必要时做支气管灌洗 避免痰痂形成 痰痂形成后 可给予支气管灌洗 清除痰痂痰痂清除困难时 重新更换气管导管 导管意外滑脱经口插管 镇静不足脱管几率最大 原因吸痰操作不当 单手操作或稳定导管不当 或转运病人时导管固定不牢固 胶布浸湿未及时更换 病人不合作 镇静药未给或不足 未给予上肢约束 据国外研究 意外脱管与护士人力无显著关系 后果 导管滑入一侧支气管 以右侧支气管多见 导管脱出导管滑入食道 预防及处理 每班交接导管外露长度吸痰及护理处置后 再次测量外露长度妥善固定导管 及时更换浸湿的胶布 若导管滑入一侧支气管 可在听诊器监测下 将导管适当退出至双侧呼吸音一致 胸廓起伏一致 若导管脱出或滑入食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