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无障碍设计.ppt_第1页
地铁无障碍设计.ppt_第2页
地铁无障碍设计.ppt_第3页
地铁无障碍设计.ppt_第4页
地铁无障碍设计.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障碍设计 成都地铁锦江宾馆站 关于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的理想目标是 无障碍 基于对人类行为 意识与动作反应的细致研究 致力于优化一切为人所用的物与环境的设计 在使用操作界面上清除那些让使用者感到困惑 困难的 障碍 barrier 为使用者提供最大可能的方便 这就是无障碍设计的基本思想 无障碍设计关注 重视残疾人 老年人的特殊需求 无障碍设计首先在都市建筑 交通 公共环境设施设备以及指示系统中得以体现 例如步行道上为盲人铺设的走道 触觉指示地图 为乘坐轮椅者专设的卫生间 公用电话 兼有视听双重操作向导的银行自助存取款机等 进而扩展到工作 生活 娱乐中使用的各种器具 二十余年来 这一设计主张从关爱人类弱势群众的视点出发 以更高层次的理想目标推动着设计的发展与进步 使人类创造的产品更趋于合理 亲切 人性化 关于地铁无障碍设计 地铁是直接面对大众的公共交通工具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 所有车站都同步建设无障碍设施 要求每一个车站都必须保证从地面到站台 站厅的无障碍通行 一般考虑是至少有一个出入口设置轮椅牵引设备 站厅到站台设一部垂直电梯 同时从色彩区分和感觉判别的角度设置盲导带 无障碍设施通向的车厢尽量固定 便于上车和下车 关于地铁出入口无障碍设计 地铁出入口是连接地铁车站与外界的建筑物 是乘客进出车站的通道 为吸引和方便疏散客流 车站出入口以分散的形式布置为宜 通常一个车站设置2个 4个出入口 随着地铁网线的不断扩展 城市内地铁车站出入口数量不断增加 其作为城市建筑的一部分 必然对城市景观和城市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 车站出入口的设计除满足吸引 疏散乘客的需要外 还应满足城市规划和城市景观的要求 做到协调 美观 易于识别 出入口的类型 一 敞口式出入口 口部不设顶盖及围护墙体的出入口称为敞口式出入口 从行人安全考虑 除入口方向外 其余部分设栏杆 花池或挡墙加以围护 敞开式出入口应根据当地情况设置 采取措施妥善解决风 沙 雨 雪 口部排水及踏步防冻 防滑问题 二 半封闭式出入口 口部设有顶盖 周围无封闭围护墙体的出入口称为半封闭式的出入口 适用于气候炎热 雨量较多的地区 三 全封闭式出入口 口部设有顶盖及封闭围护墙体的出入口称为全封闭式出入口 全封闭式出入口有利于保持车站内部的清洁环境 便于车站运营管理 地铁出入口的无障碍设计 一 地铁出入口无障碍设计的连续性 无障碍设计中的连续性指在盲道及轮椅的通行过程中 应使其保持连续 不应有其他任何设施造成无障碍通路的中断 否则将使无障碍设施失去其应有的作用 我国有的城市中的道路盲道常被自行车停车 垃圾桶等其他设施占据 其结果则使盲道系统称为一种摆设 这种不连续的建设方法 如在人流高度集中的地铁出入口 其后果非常严重 二 地铁出入口信息无障碍设计 信息无障碍是地铁无障碍设计的重要内容 主要指为视觉障碍 听觉障碍的乘客所设计的各种服务标示系统 以及根据其特点所设计的紧急疏散标志系统 如服务于视觉障碍的盲文信息标示 盲道诱导 服务于听觉障碍者的声诱导标示系统 再在电梯处配置盲字板和声导系统 以使所有视力障碍的人可以方便的使用设备 在车站的入口处应设有触模图导向板以保证有视力障碍的人明了车站内各种设施的位置 三 地铁出入口无障碍设计注意细部设计 要注意地铁的无障碍设计中的细部设计 因为也许只是无障碍设计中的一个小问题没有做好 都会给弱势群体带来很大的麻烦 地铁出入口处由于是人们进出地铁的地方 应该尤为注意 例如 出入口处楼梯扶手 我国 残疾人设计规范 第3 8 3规定各种残疾人的需要以及残疾儿童的需要设上下两层扶手 下层扶手高度为650mm 上层扶手的高度与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有关规定一致 取为900mm 我国地铁出入口楼梯扶手基本上都没有按照这条规定执行 仅仅设一层正常高度的扶手 而国外如东京地铁则设置了两层扶手 四 轮椅平台式升降机 地铁出入口部的无障碍设计的好坏体现了地铁车站对弱势人群的关注 我国车站目前基本上是每站设残疾人电梯 直通站厅层或站台层 地铁出入口却没有设施 这会令弱势人群出入地铁十分困难 比起发达国家来说 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在地铁出入口楼梯处 许多发达国家设置轮椅平台式升降机 这种设备可以在各出入口安装 经济实用 五 满足乘客的使用需要在设计的过程中 应多考虑人在地铁出入口都有哪些需求尽可能的在设计当中有所体现满足人的需求 例如 在日本和韩国地铁中 有的站在车站出入口通道中留有储物箱嵌在墙内 乘客若买了东西 不想拿着它 可先储存在储物箱内 乘地铁去办事回来后再取出来 方便乘客 这说明该设计考虑到人的需求 而储物箱的设置在国内的地铁车站设计中是没有考虑的 尽量缩短地铁水平通道 充分发挥电扶梯的使用效率 减少乘客地下步行距离 方便使用 节省投资 一般不宜超过100m 如超过100m应设自动步道 车站内部空间的无障碍设计 地铁车站内部空间环境无障碍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无障碍设计为残疾人排除了居住 生活环境中的物理障碍 也将最终为他们排除进入社会的障碍 就地铁车站内部空间环境的无障碍设计而言 基本指导思想是将无障碍需求纳入环境设计的标准中 从设计上保证交通空间中从口到目的地的无障碍通道及必要设备 使残疾人可以同健全人一样自由进出地铁车站内部空间 确保残疾人享有与健全人平等的权利 同等的机会和参与人际交往 公共活动的自由 地铁车站内部空间环境无障碍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 电梯电梯是人们使用最频繁且最理想的垂直通行设施 尤其当残疾人 老年人及幼儿在公共空间里上下活动时 通过电梯可以方便地到达每一楼层 供残疾人使用的电梯在规格和设施配备上均有特殊要求 前者包括对电梯门宽度 关门速度 电梯厢面积等的具体规定后者主要指梯厢内必须安装扶手 镜子 低位选层按钮 报层音响 电梯厅的显要位置上要设置国际无障碍通用标志等等 为方便轮椅进出电梯厢 电梯门开启后的净宽应不小于80厘米 电梯厢的深度不小于140厘米 如果使用140厘米 110厘米的小型电梯 则轮椅进入电梯厢后不能回转 只能正面进入 倒退而出或倒退进入 正面而出使用深170厘米 宽140厘米的电梯厢时 轮椅正面进入后可直接旋转180 再正面驶出电梯 乘轮椅者在到达电梯厅后需要回旋和等候 因此公共建筑电梯厅的深度应不小于180厘米 电梯呼叫按钮的高度为90一110厘米 显示电梯运行层数的标示不小于50毫米 50毫米 以方便弱视者了解电梯的运行情况 在电梯入口的地面上应设置盲道提示标志 告知视觉残疾者电梯的准确位置和等候地点 电梯厢内三面需设高85厘米的扶手 扶手要易于抓握 安装要牢固 电梯厢的选层按钮为90一110厘米 如设置两套选层按钮 则一套设设施在门扇一侧 另一套设在轿厢内侧 便于不同置的乘客使用 选层按钮要带有凸出的阿拉伯数字或盲文数字 同时在轿厢中设报层音响 方便视觉残疾者的使用 在轿厢正面扶手的上方要安电梯装镜子 以使乘轮椅者从镜子中看到电梯运行情况 为退出轿厢作好准备 二 自动扶梯和楼梯升降机 自动扶梯是斜向和水平通行的主要设施之一 在商业建筑 交通建筑及航站楼等类型的建筑中已广为使用 很受大众欢迎 尤其受到残疾人和老年人的欣赏 一般性能和规格的自动扶梯 拄拐杖的残疾人和老年人均可使用 可供轮椅使用的自动扶梯则需满足规格上的更多要求 自动扶梯的踏步通常宽40厘米 高20厘米 轮椅的大轮子正好可以坐落在踏步面上并紧贴上一个踏步的前缘 小轮子则坐落在上一个踏步面上 乘轮椅者只要双手或单手握住扶梯的扶手 就可使轮椅平稳地跟随自动扶梯运行 自动扶梯上下入口处的自动水平板必须在3片以上 扶手端部外应留有不小于150厘 150厘米的轮椅停留及回旋面积 入口栏板或其它适当位置上应安装国际无障碍通用标志 从而更好地配合乘轮椅者使用扶梯 三 扶手 扶手是残疾人通行中的重要辅助设施 用来保持身体平衡和协助使用者行进 避免发生摔倒的危险 扶手安装的位置 高度及选用的形式是否合适将直接影响其使用效果 扶手不仅能协助乘轮椅者 拄拐杖者及盲人的通行 也给老年人 妇女和幼儿的行走带来安全与便利 在通道 台阶 楼梯 走道的两侧均应设置扶手 其安装高度为85一90厘米 起点及终点处水平延伸30一40厘米 末端伸向墙面 在水平扶手的两端应安装盲文标志 向视残者提供所在位置及楼层的信息 为了乘轮椅者及儿童的使用方便 人群集中的场所和游乐场 幼儿园 托儿所等处均应安装上下两层扶手 其中下层的高度为65一70厘米 四 坡道及盲道 坡道乘轮椅者身体的移动完全依靠上肢的力量 因此其上肢的负担非常大 他们在下坡时需要靠双手对手轮的摩擦力来控制轮椅的下滑速度 当遇到陡坡时便会担心轮椅急速下滑 因此设计时应尽量将坡道设置为缓坡 国际化标准标识中规定 坡道的坡度应小于1 12 实际上在这种坡度条件下 也有不少轮椅的移动是受到一定限制的 所以如果空间条件许可 宜将坡道的坡度设置得更缓或配备电梯等升降设备 盲道对视觉障碍者来说 盲道是行进中仅次于盲杖等的 辅助工具 1985年 日本建设省公布了国家的盲道统一标准 在其后的10余年内 该标准得到了广泛的普及 今天 在不同的城市 盲道的铺设方法各不相同 视觉障碍者提出了各种改进的要求 如应更多地采用黄色的盲道地砖等 在视觉障碍者中还有无法识别颜色的色盲和色弱者 所以在铺设盲道时应充分考虑盲道地砖与周围地面材料在亮度 彩度上的搭配和对比 五 触觉信息 触觉信息是一种通过图形来获取信息的辅助性方法 多被用于辨别物体的外形和空间的大小 触觉信息的代表形式是触摸式示意图 其以平面来表示空间规模 可以表达的范围有限 在说明多个建筑物时受到局限 如果配以黑色文字 普通文字 进行说明 则同时可供弱视者使用 近年来 音响导向与触觉信息并用的方式也已比较常见 地铁车站内部空间环境设计应兼顾不同使用主体的需求和特点 尤其对老年人 残疾人等特殊人群更应给予特别的关照 这是环境设计中 人性化 的重要体现 无障碍设计为特殊群体提供了健康 舒适 安全 方便的生活与活动场所 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念 是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关于成都地铁无障碍设计 成都市锦江宾馆站 盲道系统 成都地铁1号线锦江宾馆站共设有四个出入口 A出口 B出口 C1出口 C2出口 其中仅有B出口和C1出口与站内盲道系统相连接 盲人在出行时只能择这两个方向出站 C1出口 B出口 C1出口 B出口盲道形式 站内盲道与站外人行道上的盲道是相连的 形成一条完整体系 C1出口 B出口都是楼梯形式 适合盲人使用 避免了自动扶梯带来的危险 锦江宾馆站的另外两个出入口C2出口和A出口都未设置盲道 需要到此方向去的盲人多有不便 在C2出口仅有自动扶梯 老人 小孩单独乘坐时可能产生危险 尤其是在发生灾害时自动扶梯不能使用 此出口设计多有不便 在A出口同时兼备自动扶梯和步行楼梯 考虑到发生灾害时的疏散问题 较C2出口更合理些 C2出口 A出口 站内楼层间设有无障碍电梯 方便人使用 锦江宾馆站内进站 出站两个方向的地铁间有盲道相连 供盲人选择方向和换成时使用 但是通往两个方向的盲道设置完全一样 未能较好的提示盲人地铁行进方向 站内仅有一处地铁出口与反方向的一处地铁出口相连 盲人使用地铁时仅能选择此出入口 多有不便 无障碍 盲人 站内楼层间的无障碍电梯与盲道相连 方便盲人使用 同时于电梯内部 设有适合坐轮椅人的尺度的按键与扶手 便于他们使用 按键有凹凸感 便于盲人识别 无障碍 残疾人 在锦江宾馆站内 人工售票处 自动售票处均没有设置适合坐轮椅的人 儿童 身高较矮的人使用的售票窗口或售票机 在出站口处的自动扶梯与步行楼梯都不适合轮椅使用 未设置相应的电梯井 无障碍设施还有待完善 在地铁入口处地铁内平面与地铁站平面存在高差 轮椅进出地铁多有不便 无障碍 儿童 婴儿车 站内进出站的匝道宽度仅够婴儿车通过 如果家长还携带者包裹 通过此匝道有些不便 地铁车厢内平面与站内平面间的高差同样不适合婴儿车通过 出口处的自动扶梯 步行楼梯给婴儿车的通行带来困难 连接站内楼层的楼梯扶手单一 没有设置适合儿童尺度的扶手 儿童使用多有不便 无障碍 行李箱 安检台设置较高适合大多数人的使用 但携带行李箱的人需要将行李箱放上安检台再拿下来 都很不方便 在通过匝道时 只有较小的行李箱可以通过 而尺寸稍大的行李箱很难通过 引导系统 各种各样的指示说明 给出行人带来便捷 即使是第一次经过次路段 依然畅行无忧 成都地铁1号线锦江宾馆站无障碍设计总结 站内盲道系统仅连接着部分出入口 有待进一步完善 站内出入口自动扶梯 楼梯设置考虑不全面 残疾人士使用任是问题 站内的售票设置 售票窗口缺乏对儿童 残疾人的考虑 站内进出口匝道设计也缺乏对轮椅 行李箱 婴儿车通行的考虑 地铁车厢地平面与站内地平面需要更好的衔接 便于轮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