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盒变送器故障原因分析.pdf_第1页
膜盒变送器故障原因分析.pdf_第2页
膜盒变送器故障原因分析.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2 期 总第 1 5 9期 2 0 1 2年 4月 煤化工 Co a l C h e mic a l I n d u s N o 2 T o t a l N o 1 5 9 Ap r 2 01 2 膜盒变送器故障原因分析 孙延辉 蔡丽娟 田 华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北京工程分公司 北京 1 0 0 0 1 1 摘要通过采用气相色谱 气质联用 扫描电镜 一 E D S能谱联用 傅立叶变换 一红外光谱 模拟蒸馏 热重 一 质谱 一红外联用等分析方法 对发生严重鼓包的膜盒变送器膜盒内的气体及硅油进行 了分析 综合 比较后可 知 二甲基硅油发生的裂解是导致膜盒鼓包及产生黑色固体的主要原因 并进一步确定了二甲基硅油起始裂解 温度为 1 7 0 左右 至 3 0 0 时裂解失重已达总重的 2 9 关键词膜盒变送器 二甲基硅油 裂解 文章编号 1 0 0 5 9 5 9 8 2 0 1 2 一 0 2 0 0 5 2 0 3 中图分类号 0 6 5 7 4 文献标识码 B 现代煤化工装置中广泛使用膜盒变送器测量压 力或压差 在某煤化工装置停车检修过程中 发现 2 台法兰式膜盒变送器的插入式膜盒发生了严重的鼓 包变形 在对膜盒拆检过程 中 发现膜盒内填充的二 甲基硅油颜色变为淡黄色 内部有明显黑色固体颗 粒 笔者通过采用气相色谱 G C 扫描电镜 一 E D S能谱 联用 S E M E D S 气质联用 G C M s 热重 一质谱 一红 外 联 用 T G M S F T I R 傅 立 叶 变 换 一红 外 光 谱 F T I R 模拟蒸馏等分析方法 对膜盒内气体组成 硅油组分及馏程 硅油内的黑色固体颗粒组成等进行 分析 并对膜盒鼓包及黑色固体颗粒产生原因进行剖 析 为解决膜盒鼓包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1 实 验 I I 膜盒 内气体的分析 对膜盒内气体采用气相色谱分析 分析仪为岛津 G C 2 0 1 4气相色谱仪 分析方法为外标法 1 2 硅油 内黑色 固体 颗粒 的分析 对鼓包膜盒二甲基硅油中的黑色 固体颗粒采用 扫描 电镜 一 E D S能谱及傅立叶变换 一红外光谱分析 分析前采用专用铜网 从已鼓包膜盒中充填的二甲基 硅油 中直接捞取 出黑色粉末 并用丙酮或苯 溶剂进行 多次清 洗 干燥后作 为分析样 品 扫描 电镜 一 E D S 能谱联用 s E M E D s 采用 日立 4 8 0 0 冷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分析 傅立叶变换 一 红 外光谱 F T I R 采用 B R U K E R T E N S O R 2 7 型 F T I R光谱 仪进行分析 扫描范围 v 波数 4 0 0 c I I r 4 0 0 0 c m 1 1 3 膜盒 内二 甲基硅油 的分析 对 膜 盒 内 充 填 的 二 甲 基 硅 油 采 用 气 质 联 用 G c M s 模拟蒸馏 热重及热重 一质谱 一红外联用 T G M s F T I R 分析 气质联用分析采用安捷伦 H P 7 8 9 0 5 9 7 3气质联 用仪 模拟蒸馏仪采用安捷伦 6 8 9 0 N 分析方法符合 A S T M D 2 8 8 7中的相应要求 T G D T G分析在 日本精工 E X S T A R 6 0 0 0 热 重差热分析仪 上进行 取 1 0 m g左右样 品置 于陶瓷坩锅 中 在干燥 的氮气 流中 以 2 O m in 的加热速率 由室温升温至 8 0 0 系统 自动采集数 据 得到样 品失 重数据 并经 处理得到失 重速率 数据 热重 一质谱 一红外 联用 分析 采用 热 分析 仪 N E T Z S C H S T A 4 4 9 C 质 谱 N E T Z S C H A e o lo s Q M S 4 0 3 C 坩 埚 材 质 A 1 0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B R U K E R T E N S O R 2 7 2 结果与讨论 2 1 膜盒 内气体 分析结果讨 论 考虑到膜盒发生了严重的鼓包变形 经敲击判 断 主要为膜盒内部产生气体所致 故先对膜盒内产 收稿 日期 2 0 1 2 0 2 2 6 作者简介 孙延辉 1 9 7 7 男 辽宁凌源 工程师 博士 1 9 9 9年本科毕业于抚顺石油学院 现从事煤化工相关技术工作 E m a i 1 s u n y a n h ui c s c lc c o m 2 0 1 2年 4月 孙延辉等 膜盒变送器故障原因分析 一5 3 一 生的气体组成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 由于受实验条件 所限 膜盒内气体分析取样过程中混入了部分空气 在对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进行了相应校正后 最终发现 膜盒内气体主要组成为甲烷 有关研究者认为 膜盒内产生 甲烷气体主要的原 因有 两个 即氢腐 蚀 及膜盒 内填充 的二 甲基硅 油裂 解 由于膜盒变送器中膜盒所接触的介质中富含 氢气 故首先对发生鼓包变形的膜盒膜片内表面进行 了大量的失效分析 未发现氢腐蚀的明显证据 而由 于膜盒变送器的使用温度接近于所充填的二甲基硅 油使用温度的高限 且二甲基硅油高温裂解时 也会 产生固体 3 这与发生鼓包膜盒硅油中发现黑色固体 颗粒现象相似 故决定进行后续分析 以证实膜盒内 充填 的二 甲基 硅油是 否发生 了裂 解 2 2 硅油内黑色固体颗粒分析结果讨论 2 2 1 傅立叶变换 一红外光谱 F T I R 分析结果 对膜盒内充填 的二甲基硅油内产生的黑色 固体 颗粒的 F T I R分析谱图如图 l 所示 水 槲 波 长 c 矿 图 1 黑色固体颗粒的 F T m 分析谱图 从 图 1中可 以看 出 2 9 6 3 3 c m 处 为 S i C H 3 的 C H伸缩振动峰 l 2 6 1 7 c m 处为 S i C H 3 的吸收峰 l 0 0 0 c m 左右为 s i一 0 一 S i 的伸缩振动峰 8 0 4 9 c m 处为 S i C H 的伸缩振动峰等 说明该黑色固体颗粒 可能为含有碳 硅 氧元素的有机硅类物质 2 2 2 S E M E D S分析结 果 根 据 F T I R分析 结果 进 一步 采用 S E M E D S能谱 分析黑色固体颗粒的元素组成 E D S能谱分析结果见 表 1 表 1 E D 两次取样分析结果 元素质量分数 C 0 S i C 1 F e 第 1次 3 4 2 5 4 5 9 0 1 5 0 7 3 0 2 1 7 5 第 2次 3 7 4 6 4 4 3 8 1 3 2 6 2 2 5 2 6 5 由表 1 可以看出 二甲基硅油中的黑色固体颗粒 主要由 C S i 0 元素组成 综合 F T I R结果 基本可以 确定黑色固体颗粒物为硅氧烷类物质 很可能为二甲 基硅油高温裂解产生 2 3 膜盒 内充填的硅油分析结果讨论 根据前面对膜盒内的气体及二甲基硅油内的黑 色固体颗粒物分析可知 膜盒内充填的二甲基硅油很 可能已经发生了裂解 故需要对二甲基硅油进行进一 步分析 来证明其在使用时是否发生了裂解 2 3 1 模拟蒸馏结果分析及讨论 从 已发生鼓 包的膜盒 内 取 出二 甲基硅 油并滤 除 黑色固体颗粒后 硅油 2 再对其进行模拟蒸馏实验 分析 为便于对比 从膜盒变送器毛细管尾端取 出一 定量的二 甲基硅油 无色 澄清 透明 硅油 1 进行 模拟蒸馏实验分析 拟通过两次实验结果 对 比验证 发生鼓包的膜盒变送器内的二甲基硅油发生了裂解 图 2为硅油 l及硅油 2 模拟蒸馏色谱图 通过图 2的对 比可以看出 硅油 2在 1 0 m in之前出现两个较 大 的化合 物 峰 而 硅油 l 中是没 有 的 由此可 以证 明 硅油 2中出现了和硅油 1 不同的物质 且其沸点低于 硅油 1中成分的沸点 盘 鹾 脚 避 500 0OO 5OO OO0 500 OO0 5OO 00O 5O0 5O0 000 50O OOO 50O OO0 600 0OO 500 譬 N f 硅 油 2 八 一 5 1 0 1 5 2 O 时间 m in 图 2 二甲基硅油模拟蒸馏色谱图 两种硅油的模拟蒸馏结果为 硅油 1 在 2 0 0 以 前的成分只占总成分的 5 其余沸点大都在 3 5 0 以上 且 4 0 0 以上成 分 占 8 9 而硅 油 2在 2 0 0 以前成分 占总量的 1 7 2 0 0 3 0 0 的成分 占总量 的 2 1 3 0 0 4 0 0 的成分为总量的 1 2 因此可以 证明 硅油 2 很可能已发生了裂解 即发生鼓包 的膜 盒变送 器 内的二 甲基硅 油很可能 已经 发生 了裂解 2 3 2 气质联用分析结果讨论 通过对已发生鼓包的膜盒内取出的二 甲基硅油 一 5 4一 煤 化 工 2 0 1 2年第 2 期 进行模拟蒸馏分析可知 出现 了轻组分 这与毛细管 末端取出的二甲基硅油完全不同 为进一步确定膜盒 内的二甲基硅油是否发生裂解 又对发生鼓包的膜盒 内的二甲基硅油进行了气质联用分析 分析结果进一 步证实 膜盒内的二 甲基硅油发生了裂解 生成了不 同的环硅氧烷和硅油端基的分子链段 在高温 高压 环境下 二甲基硅油裂解后产生的小分子碎片会发生 缩聚及 自由基再结合反应 生成无定形类聚碳硅烷固 体产物 3 所以在鼓包膜盒内充填的二甲基硅油中发 现了黑色固体颗粒 2 3 3 热重及热重 一质谱联用结果讨论 通过对膜盒内气体 二甲基硅油及黑色固体颗粒 的分析 已基本确定二甲基硅油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 裂解 为进一步确定二甲基硅油的裂解温度及裂解程 度 对膜盒变送器毛细管尾端取出的二甲基硅油进行 了热重及热重 一质谱联用分析 拟通过热重分析确定 失重情况 再通过热重 一质谱联用进一步证实上述失 重是由于硅油裂解造成 膜盒变送器毛细管尾端取出的二甲基硅油的热 重图如图 3所示 从图 3中可以看出 二甲基硅油在 1 7 0 左右开始失重 在 2 6 0 时 失重为样品总重 的 1 1 3 0 0 时 失重为样品总重的 2 9 3 5 0 时失重 为样品总重 的 7 9 随后对从膜盒变送器毛细管尾端取出的二 甲基 硅油进行 了热重 一质谱 一红外联 用分析 分析温度 范 围为室温至 3 0 0 所得热重图线与圈 3相似 通过 质谱及红外光谱分析 所检测到的 3 0 0 之前二甲基 硅油热失重气体产物为甲烷 三甲基硅烷等 这也与 文献 3 中的分析结果相一致 i 略 温 度 C 图 3二 甲基 硅油的 热重 图 3结 论 通过对发生鼓包的膜盒变送器膜盒 内的气体组 成 硅油组分及馏程 硅油内的黑色固体颗粒组成等 进行分析 综合 比较分析结果并与相关文献结论相结 合 发现膜盒内填充的二甲基硅油发生裂解是导致膜 盒鼓包和二 甲基硅油变色及产生黑色固体颗粒的主 要原因 建议在膜盒变送器选型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 填充硅油 的裂解温度 以避免 因硅 油裂解造 成膜盒 内 产生气体导致鼓包问题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葛默辉 陈梦谪 李华瑞 等 钢中碳化物与氢腐蚀的 关系 J 上海治金 1 9 7 9 1 1 6 5 7 4 2 蔡武昌 氢气渗入差压变送器封液的故障原因和防治 J 石油化工自动化 2 0 0 9 4 5 1 6 0 6 1 3 宋永才 商瑶 冯春祥 等 聚二甲基硅烷的热分解 研究 J 高分子学报 1 9 9 5 1 6 7 5 3 7 5 7 An a ly s o f t h e Fa ilu r e Ca u s e of M e mb r a n e Bo x Tr a n s mit t e r s S u n Y a n h u i C a i L ij u a n a n d T ia n H u a B e i j in g E n g in e e r in g B r a n c h C h in a S h e n h u a C o a l t o L i q u id a n d C h e m ic a l C o L t d B e ij in g 1 0 0 0 1 1 C h in a Abs t r a c t By u s in g s e v e r a l a n a ly s i s me t h o d s s u c h a s GC S EM EDS GC MS TG MS F T I R F T I R s i mu la t e d d i s t i lla t i o n t h e g a s a n d s i lic o n o i l in t h e me mb r a n e b o x w it h s e rio u s b u l g e we r e a n a ly z e d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c o mp a r is o n s h o w s t h a t t h e p y r o ly s is o f t he d ime t h y l li c o n o il i s t he ma in c a u s e of the me mb r a n e b o x b u lg e and t h e o c c u r r e n c e o f b l a c k s o lid an d t h e d ime t h y l s i lic o n o i l in it i a l p y r o l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