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卢梭爱弥儿有感.doc_第1页
读卢梭爱弥儿有感.doc_第2页
读卢梭爱弥儿有感.doc_第3页
读卢梭爱弥儿有感.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卢梭爱弥儿有感 山下湖镇小:孔垚丽爱弥儿是伟大的教育家卢梭的代表作,读罢这本书,感受到了他在这本著作中贯穿的思想是自由主义教育,强调根据人的自然状态来进行人本教育,以达到最有效的人的自身发展。 一、关于减负 爱弥儿一书中贯穿的思想不禁使我联想到现在社会的家长、儿童、学校以及交织在一起的教育体系。一方面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急的家长们;另一方面,却是越来越被课本压得喘不过气来,甚至连玩耍的时间都几乎没有的深度近视的儿童们。 中国的优良传统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反映在教育上就是给学生加压理所当然,“加压”的理由是为学生“成才”,然而事与愿违。也许卢梭的影响力还是不够大,尽管他的名言:“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象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的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到现在依然徘徊在我们耳中,但是却有谁去真正理解贯彻了呢? 看看我们现在的孩子们吧:书包压弯了双肩,深度近视眼镜蒙上了原本明亮清澈的眼睛。快乐的假期被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充斥着,甚至清一色的校服也限制了孩子们的审美自由。本来应该是人一生当中最最美好的回忆阶段却成了成为心中挥之不去的“噩梦”。 目前,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仍然是中国教育一个棘手的问题,直到今天都有人怀疑有没有必要把减负与教育改革相提并论。姑且不去说这个问题,就上述的教育压力问题就不得不让人们深思:现行的教育体系并不能最大程度上挖掘儿童的创造力。 尽管减负的呼声已经深入人心,但是这种形式的负少了,另一种形式的负却自然的补了缺。总之,形式的负是能少的,但少的却不是孩子们的负。减负的口号在喊着,但是孩子们照样还是为各种作业、课后技能学习忙碌着。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厌倦学习,一旦有可能摆脱书本控制时,连课外书籍也懒得碰一下,厌恶的情绪使其思维的活跃与严密不复存在。而这则与教育的重要原则和使命是应当使学生(受教育者)热爱学习,并由此热爱生活、热爱人生完全相反。可是,过重的学习压力,则使孩子们由厌倦学习,到厌倦生活,进而厌倦人生。这正是这种重压学习教育的真正悲剧,它给人的影响是毁灭性的。 诚然,我们理解家长的心情,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也理解教师的辛勤,毕竟,教师的桃李满天下的声誉是和学生的成绩有着很大的关系的。但是超越了孩子的学习承受能力的时候,孩子们的兴趣则会事与愿违的降低。对于大部分的的学生而言,学习就蜕变成只是往脑海中塞知识的机械重复动作而已,丝毫没有学习的乐趣可言。所以,中小学生的学习和课外知识、技能的补充是必要的,但是也应有度。一旦超过了某个度,就必然会造成物极必反的消极的影响。 二、超负荷的物质消费 卢梭还说要“尽早的养成儿童的习惯,把他们的欲望限制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他们就不会尝他们力不从心的事情的苦头了”,也很自然地勾起了我对现在孩子们优裕生活的担心。有些孩子太注重了物质的享受,而这些我们说都不是他们所创造的,当然在孩子的未成年时期,父母是有责任对其进行抚养教育的。但是那天听说一个高二的孩子一个月要花家里五百块钱还是除了住宿和衣服以外,而且是在一个消费不高的地方。这个数字也许就够了贫困地区孩子半年的生活费了。把自己的生活限制在自己的能力之内,这样不容易使人养成依赖的性格。现在的父母也有一部分人以为满足了孩子对物质的追求就是满足了孩子的一切,所以尽量满足。殊不知,这样的满足是弊大于利的做法,只会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 三、关于自由、创新的教育 卢梭在爱弥儿中还有一个教育准则,那就是“给儿童最大限度的自由,让他尽可能充分地活动,他反对捆绑儿童的四肢,要求为儿童穿上肥大宽松的衣服。”对于外在的衣服,卢梭尚且如此重视,要求是必须宽松,所以卢梭推崇的是自由式的创新教育体系。 而我们现在对于学生的教学则是死的,没有生气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则听讲、记忆,成了知识灌输的容器。现在国家的教学体制决定了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一些教育内容,而不是有选择性的。也就是固定的教学内容加上固定的教学模式,再加上没有生气的课堂,使得整堂课就是一个填鸭式。不难看出,学校教育的工作重心仍在知识教育上,培养学生优良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开发创造潜能的工作还远未放到应有的重要位置上。现行学校教育统一的教学内容、标准的答案、“满堂灌”的教育方法、机械单一的考评方式、过重的课业负担、追求升学的教育目标等,均要求学生循规蹈矩,被动接受,亦步亦趋。 虽然这是学校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不得已采用的招数。在这里,我无意去指责作为教育重要一环的学校。毕竟,社会和家长对学校的承认,更多是缘于学校有高的升学率、有好的口碑。但长此以往,学生的所谓的创新啊、研究性学习什么的也其实还是一句空话,当然不排除有的地方真的采用研究性学习并且很成功的,但那只是极其个别的现象。也就是在那时的卢梭连学生的身都注重了,而我们现在却依然在忽略学生的心。 这不禁又使我想起一个所谓的笑话。大家都知道,地狱是一共有十八层的。只有最十恶不赦的人死后才能到达。但是奇怪的是在十八层地狱的人却听到从底下传来的声音,于是好奇,经过打听,才知道原来是教师,那么教师为什么会有这种荣幸呢?居然能比杀人犯还更高级?原因是杀人犯杀的是人的身体生命,而教师杀的则是另一种生命,扼杀了学生的心理生命,他们的创造性,他们的思维能力等等。这虽然仅仅是一个笑话,但是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些问题。也算是在以另一种方式给我们的教育研究者,给我们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们敲响一个警钟吧。 四、无为的自然教育 从爱弥儿一文中,我们不难看到,卢梭的培养目标是自然的学生,从小锻炼依靠自己,没有经常求助于人的习惯,更没有炫耀自己的学问,应该根据所有同他有直接关系的事物进行判断,考虑后果,分析道理。 卢梭的主张是,不按成规来管教学生,要放任无为才能一切有为。正因为如此,卢梭的爱弥儿是需要在很长时期的刻苦学习中才能学会的艺术,是保持无知的状态,即能够用来获得学问的工具而不是工具本身。这种无谓的思想有点类似道家老子的无为,决不是放纵自为。卢梭的放任却不是放纵,颇有点“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觉。 卢梭主张在任何事情上都应当是行动多于口训,因为孩子们容易忘记他们自己所说的和别人对他们所说的话,但是对他们所做的和别人替他们所做的事情,就不容易忘记了。而让笔者很感慨的却是,现行的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则主要是言传的教育而没有身教,每天在学校所讲的是诚实,爱国,公正等等,但是只要一出了课堂,一出了专门的教育时刻和圈子,不仅家长、还有教师,还有社会上的很多事情都在给学生进行一个反面的教育,难怪有人有这样的说法:5+2=0,意思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