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解决方案技术建议书--四川移动_第1页
智能网解决方案技术建议书--四川移动_第2页
智能网解决方案技术建议书--四川移动_第3页
智能网解决方案技术建议书--四川移动_第4页
智能网解决方案技术建议书--四川移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移动智能网建设技术建议书 第 1 页 共 49 页 四川省 移动智能网建设 技 术 建 议 书 目录 1 概述 .4 2 建设方案 .5 2.1 建设规模 .5 2.2 建设方案 .5 2.1.1 本地特殊号码段方案 .7 2.1.2 具有特色的本地特殊号码段方案 .7 2.3 网络建设规模 .9 3 组网方案网络实体设置 . 10 3.1 组网原则 . 10 3.2 组网方案 . 10 3.2.1 关于 HLR . 10 3.2.2 关于 S CP . 11 3.2.3 关于 S MP 与 SMAP . 11 3.2.4 关于 S CEP . 11 3.2.5 关于 S SP . 12 3.3 设备配置计算 . 13 3.3.1 预付费业务的基础数据 . 13 3.3.2 计算公式 . 14 4 .四川移动智能网网络组织 . 17 4.1 移动智能网中继与信令方式 . 17 4.2 移动智能网业务触发方式 . 18 4.3 开展移动智能业务对网上设备的要求 . 18 1移动智能网系统介绍 . 19 1.1 系统简介 . 19 1.1.1 产品概述 . 19 1.1.2 系统特点 . 20 1.1.3 丰富的增值业务为运营商带来丰厚的利润 . 20 1.2 ZXIN1 0 产品系 列 . 22 1.2.1 业务控制点 ZXI N10 gsm SCP . 22 1.2.2 业务管理(接入)点 ZXI N1 0 gsmSMP( gsmS MAP) . 24 1.2.3 业务生成环境 ZXI N1 0 gsmSCEP . 25 1.2.4 智能外设 ZXI N10 gsmIP . 26 .3 ZX G1 0 产品系列 . 27 1.3.1 业务交换点 ZXG 10 MS C( G MS C) / VLR/SSP . 27 1.3.2 归属位置寄存器 /鉴权中心 ZXG 10 HLR/ AUC . 31 2.提供移动智能网业务简介 . 35 2.1 移动预付费业务 . 35 2.1.1 业务功能 . 35 2.1.2 业务特点 . 35 2.2 移动虚拟专用网业务 . 36 2.2.1 业务功能 . 36 2.2.2 业务特点 . 36 2.3 其它 业务 . 37 2.3.1 移动广告业务 . 37 2.3.2 特殊费率业务 . 37 2.3.3 话费即知业务 . 37 1 概述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电信部门需要方便经济地引入各种新业务,从而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增加营运的收入。 移动智能 网系统作为移动通信行业新兴的业务服务网络,它不仅能通过提供移动预付费等业务,最大限度地控制目前电信行业普遍存在的欠费、恶意透支等现象,减少电信运营商的经营风险,保障正常的经营收益;同时,它还能方便、灵活、经济、有效地提供各种增值业务,并能通过与营业系统、客户服务中心、短消息中心以及银行系统的集成,为用户提供更优质、及时、人性化的服务。可以预见,移动智能网系统将是电信运营者新的业务增长点之一。 ZX G1 0 移动智能网产品的推出,为国内智能网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我们的目标是将众多的增值业务应用于 GS M 网络 ,为提高网络的利用率和服务质量,为移动网络的挖潜增效作出应有的贡献。 移动智能网是一个标准、开放的网络,如果移动智能网设备完全由一家厂商提供,对移动公司进行设备扩容和引入新业务都会带来一定的局限性。引入更多的厂商参与竞争,可以为移动公司提供更大的经济效益。 首先,竞争的引入可以 使设备的性能价格比更趋合理 ; 其次, 竞争可以促进技术的发展和业务的不断丰富; 同时,多厂商的参与可以促进网上设备的规范性和兼容性,更利于运营商的宏观控制。 通讯结合多年的智能网开发经验,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自主开发出全套移动智能网产 品,完全有能力和信心为中国移动智能网服务。 作为国有大型通信设备供应商,通讯衷心希望和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及六安移动公司真诚合作,携手共创移动通信事业的辉煌。 四川省移动智能网建设技术建议书 技术建议 第 5 页 共 42 页 2 建设方案 2.1 建设规模 根据四川省移动通信市场预测和预付费业务的开展情况,本期四川省内移动智能网工程的预付费用户容量按 60 万设计。 2.2 建设方案 四川省移动智能网的建设应遵循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统一的标准和业务规范,采用CAMEL Phase 协议,以快速提供业务为原则,实现预付费业务在全省的无缝覆盖漫游,并能适应未来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新业务的拓展 需求,逐步向移动智能网的目标网络演进。 移动智能网的建设方案主要是考虑 SMP、 SCP 的设置和 SSP 的建设位置,建设 SMP、SCP 是省内移动智能网建设的基础,是开放省内智能业务的前提; SCP 的数量根据业务预测和网络安全考虑, SCP 的建设原则是“大容量、高可靠性、有冗余”, SSP 的数量和设置位置根据用户容量和网络具体情况考虑。四川省的移动用户发展很不平衡,成都的移动用户数几乎占全省移动用户总数的一半;此外,绵阳、德阳、乐山的用户数较多。考虑到目前四川省 GSM 网络的现状,省内所有的 GMSC/MSC 不可能在短时间 内升级支持 SSP 功能,采用独立 SSP/IP 方式建设省内移动智能网能快速实现业务的全网覆盖,并能经济、灵活的推出新业务,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建议: 在成都控制中心设置 SCP、 SMP、 SMAP 和资源管理台设备各一套。在成都建设一个SCP(容量为 60 万 PPS 用户),用于省内预付费用户的处理以及省内其他智能业务的拓展。SSP/IP 的设置:在成都新建一个独立 SSP/IP(容量为 26 万 PPS 用户),在内江 TMSC2 位置新建一个独立 SSP/IP(容量为 10 万 PPS 用户),对省内智能业务用户进行 汇接;同时 ,在业务量大、经济比较发达的本地网绵阳、德阳分别设置独立 SSP/IP(容量均为 7 万 PPS 用户),经济比较发达的本地网乐山、泸州分别设置独立 SSP/IP(容量均为 5 万 PPS 用户),用于汇接本地网内智能业务;以满足四川省目前的预付费业务需求及开放其他极具市场前景的智能业务如:移动虚拟专用网( MVPN)、移动电话广告业务( MAD)、亲密号码业务( FNS)、分区分时计费业务( CTD)等的需要。 根据以 Overlay 方式实现移动智能业务的特点,推荐以下两种业务实现方案: 1 所有移动预付费用户,使用特殊号码段; 本省内所有 MSC 做特殊号码段分析,同时限制用户漫游出本省,限制本省以外用户对该用户的呼叫。 M S C广 元 、 雅 安 、 广 安 、 遂 宁 、达 川 、 巴 中 、 凉 山 、 阿 坝 、甘 孜 、 资 阳成都内江S S P / I PM S C T M S C 2M S C M S C内江 内江眉 山 、 南 充 、 自 贡 、宜 宾 、 攀 枝 花S S P / I PM S CT M S C 2M S C成都成都S S P / I P S S P / I P S S P / I P S S P / I PM S CM S CM S C M S C绵阳德阳乐山泸州绵阳德阳 乐山泸州N O . 7 信令网S C PS M A P S M PT C P / I P成都 2 添加 ZXG10 HLR,所有移动预付费用户使用特殊号码段;本省内所有 MSC 做特殊号码段分析,允许本省以外用户呼叫本省内用户,限制本省预付费用户漫游出本省。 M S C广 元 、 雅 安 、 广 安 、 遂 宁 、达 川 、 巴 中 、 凉 山 、 阿 坝 、甘 孜 、 资 阳成都内江S S P / I PM S C T M S C 2M S C M S C内江 内江眉 山 、 南 充 、 自 贡 、宜 宾 、 攀 枝 花S S P / I PM S CT M S C 2M S C成都成都S S P / I P S S P / I P S S P / I P S S P / I PM S CM S CM S C M S C绵阳德阳乐山泸州绵阳德阳 乐山泸州N O . 7 信令网S C PS M A P S M PT C P / I P成都新建 H L R 2.1.1 本地特殊号码段方案 该方案,用户将被限制在本地漫游;同时,本地以外的用户不能够呼叫该用户。 这样,本地的呼叫由于各 MSC 采用特殊号码分析 ,不会产生任何问题。而本地以外用户,如果限制其呼叫权限,不会产生话费遗漏问题,如果本地以外用户如果按照普通 GSM用户呼叫预付费用户,则不能对被叫预付费用户计费,造成话费流失。 但是,考虑到用户的实际使用心理,限制漫游比较容易接收;但是限制外地用户的呼叫,用户心理上比较难以接受。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经过积极地探讨,又提出了具有特色的本地网解决方案。 2.1.2 具有特色的本地特殊号码段方案 该方案,需要增加本省有 ZXG 10 HLR。 这样,当本省以外用户呼叫本省移动预付费用户时,首先要到 ZXG1 0HLR 查询被叫用户信息。此时 HLR 可以判断出用户是移动预付费用户,然后将呼叫转接到 SSP/I P 控制。下面我们以外地普通 GS M 用户或 PSTN 用户呼叫本地预付费用户流程为例,阐述具有特色的此种方案的优点。 如图 2-1 所示: (1)外地 GMSC 收到呼叫后 ,判断出主叫用户不是预付费用户 ,则向被叫 HLRb 发送 SRI 请求 ,返回由 SSP 分配的漫游号码 (MSRN). (2)GMSC 根据此漫游号码将接续到本地 SSP, SSP 再向被叫 HLRb 发送 SRI 请求 ,若是预付费用户 ,而且 HLRb 判断出 SSP 支持 CAMEL,则返回 T_CSI. (3)SSP 由 T_CSI 数据中得到被叫 SCPb 的地址 ,向 SCPb 发送 IDP. (4)SCPb 收到 IDP 后 ,先分析被叫用户帐户 .若帐户有效则 SCPb 根据被叫归属地和被叫实际位置 (IDP 中的 Location Information)确定费率 .并折算成通话时长 ,向 GMSC/SSP 发送 RRBE,AC 和 Continue. (5)SSP 收到 Continue 后 ,向被叫 HLRb 再次发送 SRI 消息 ,此次 SRI 中抑制T_CSI,得到被叫的 MSRN.并根据被叫的 MSRN 进行接续 . (6)通话结束 ,主被叫任一方挂机 , GMSC/SSP 上报计费报告和挂机事件 . SSPS C P bH L R b M S C b / V L RT _ C S I 触发I D PRRBEACC o n t i n u eI A I ( M S R N )A C MANCA C RE R BRCC A PM A PT U P图 2 - 1 具 有 中 兴 特 色 的 预 付 费 流 程S R IS R I _ A C K ( M S R N )S R IS R I _ A C K ( M S R N )G M S CI A I ( M S R N ) S R IS R I _ A C K ( T _ C S I )由以上流程可见,在公司的方案中,当外省用户呼叫本地预付费用户时,不需要外地各 MS C 作号码分析,而是巧妙按照常规流程由外省 GMSC 向本地HLR 要漫游号码, SS P 根据 HLR 返回的漫游号码(实际上是由 S SP 分配)将呼叫接续到本地 SSP,然后由本地 SSP 按照常规的预付费流程进行接续。 与常规的预付费流程相比,的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不用要求其他外省的 MS C 作特殊号码分析,实现外省用户呼叫本地预付费用户。 (2)避免了话费的流失。 (3)对现有网络的改动最小。 (4)新增 HLR 后,叠加式 SSP 方式不尽能提供预付费业务,还能开展其他 移动智能业务。 同上面的方案一样,由于本省以外 MS C 没有特殊号码分析,所以用户不能够在本省以外的 MS C 呼叫,即只能在本地漫游。 以上两种方案,各有优、缺点,实现难度也不同,可以按照实际需要选用。它们对组网方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HLR、 SSP 上。下面的组网方案中,我们将分别论述。 2.3 网络建设规模 四川省移动智能网工程的具体建设规模见表一、表二。 表一:预付费用户容量 S CP SCP 设置地点 PPS 用户数(万) NO.7 链路数 成都 市 60 32 表二:预付费用户 SSP/IP 方案情况表 SSP/IP 管理地区 PPS 用户(万) 成都市 成都、广元、雅安、广安、遂宁、达川、巴中、凉山、阿坝、甘孜、资阳 26 内江市 内江、眉山、南充、宜宾、自贡、攀枝花 10 绵阳市 绵阳 7 德阳市 德阳 7 乐山市 乐山 5 泸州市 泸州 5 合计 60 3 组网方案网络实体设置 3.1 组网原则 鉴于现有网络的情况,以及今后移动智能网的发展趋势。在确定移动智能网组网方案时,我们将到综合考虑投资、运营维护、及今后移动网络发展的需要。 使组建起来的网络不仅适应当前的需要,而且在今后的发展中,稍加改变,即可继续利用。 3.2 组网方案 以下我们将分别从 HLR、 S CP、 SSP、 S MP、 S MAP、 SCEP 的设置,详细论述移动智能网的建设方案。 3.2.1 关于 HLR 由于采用方案的不同,将影响到组网方案中 HLR 的不同。 一般的本地特殊号码段的方案需要对当前的 HLR 进行升级,使它支持呼入限制。 采用特殊的本地特殊号码段的方案,需要新增 HLR,将本省的移动预付费用户信息储存在上面,对现有 HLR 没有任何改动。在本地工程建设中,需要新增一套 HLR,用户容量 为 60 万。 3.2.2 关于 SCP SCP 与 SSP 之间通过七号信令连接,实现移动智能业务。 本次工程中,在成都新建一个 S CP, SCP 与成都一对 HSTP(兼 LSTP)相连。如下图: 成都S T PS C PN O . 7 本次工程中,我们配置两台 HP L1 000 服务器,采用公司专利技术 双机负荷分担,以增强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扩充性。 3.2.3 关于 SMP 与 SMAP 由于 SCP 与 SMP 之间无标准规范,在本次工程中我们仍需配置一套 SMP(采用 SMP 与 SCP 合设方式),以利于以后各种本地移动增值业务的 开展。 SMP 一般与 S CP 设立在一起, SMAP 根据需要可以设立在任何地方,与SMP 之间近端可以通过 LAN 连接,远端可以通过 X. 25( D DN)等方式连接,SMAP 数目可以达到 1 28 个。在本次工程建设中,在 SCP 所在中心机房放置一个 SMAP,与 S CP、 SMP 等通过 LAN 连接,在各个地市营业系统放置相应数量的 SMAP,与 S MP 通过 X. 25 或 D DN 进行连接。 3.2.4 关于 SCEP 在位置上, SCEP 的设置没有任何限制,一般与 S CP 位于同一网络中。 3.2.5 关于 SSP 四川地区 SSP 的设置有如下两种方式: MSC 升 级为 SSP;新增独立的 SSP。 3.2.5.1MSC 升级为 SSP 所有 MS C 升级为 SS P,是开展移动智能网业务最好的方式,同时也是现有网络必然的发展趋势。如下图: M S C / S S PS C PB S C B S C 公司的 ZXG10 MS C 可以升级为具有 SS P 功能的 MSC。 因此 , 当移 动智 能 网最 终 达到 目 标模 式, 也 就是 全 网 MS C 均升 级为MS C/SSP 时,本期全省移动智能网工程中新建的独立 SSP/IP,可以全部用以GSM 网络的扩容。 3.2.5.2 新建独立 SSP/IP 该组网方案如下图所示(以内江为例),不 支持 SSP 功能的 MSC 与独立SSP/IP 连接实现移动智能业务: 此种方式是在现阶段某些 MS C 不能升级为 SSP 情况下,为方便、快捷地实现移动智能业务而采取的 Ov er la y(叠加)组网方式。 在本次工程中,考虑到各个厂家 MSC 升级支持嵌入式 SSP 的时间不确定,为尽快地在四川省开通省内移动智能网业务,我司建议采用新建独立 SSP/IP方式建设。 3.3 设备配置计算 3.3.1 预付费业务的基础数据 根据中国移动总公司的移动智能网 SCP 和 SMP 框架谈判工程规范书,取定如下基础数据: 中继每线话务量 0.7Erl SSP 的 TCAP 信令链路负荷 0.2Erl/Link(单向) SCP 的 TCAP 信令链路负荷 0.4Erl/Link(单向) TUP 话务链路负荷 0.2Erl/Link 每呼叫平均 TUP 消息个数 5.5 个 TUP 消息平均字节数 20Bytes 平均话务量 0.02Erl/户 预付费业务的双向系数 2 业务的双向系数是指该业务是否有两段呼叫,例如:入中继是一般呼叫,出S S P / I PM S C T M S C 2M S C M S C内江内江 内江眉 山 、 南 充 、 自 贡 、宜 宾 、 攀 枝 花中继也可同时有一次呼叫,即相当于汇接。 平均占有时长 70s 每呼叫平均 TCAP 消息 SSP 9 个, SCP 7 个( CAMEL Phase II) 每 TCAP 消息数 130Bytes 3.3.2 计算公式 (1)话务量 入话务量 =用户数平均话务量 入话务量 =CAPS平均占用时长 出话务量 =CAPS平均占用时长 总话务量 =入话务量出话务量 中继数 =总话务量中继线平均每话路话务量 , 然后向上取整 (2)信令链路数 链路数 =每呼叫平均消息长度每呼叫平均占用时长信令链路忙时负荷忙时用户平均话务量K b p s642( 业务 用 户数 )2 这里: 第一个 2 表示备份; 第二个 2 表示双向; 64Kbps 表示数据链路速率; 信令链 路忙时负荷,一般用双向 MS U 能力计算, 可用 0。 4 Er l 或忙时 0。 8 Er l,工程可按 0。 4 Er l 设计。 或者 链路数 = (每种智能业务 CAPS *平均每个该种智能业务呼叫 TCAP 消息数 *每个 T CAP 消息字节数 *8) /( 2*6 400 0*七号信令链路负荷) 链路数 = (每种智能业务 CAPS *平均每个该种智能业务呼叫 T UP 消息数 *每个 T UP 消息字节数 *8) /( 2* 640 00*七号信令链路负荷) (3) SCP 的事务处理能力总的 TPS 总 TPS 总 = 各种智能业务( 各地区每种智能业务的 CAPS) * 与各种智能业务对应的每个呼叫的平均事务数 表三、 SSP/IP 中继、信令链路计算表 SSP/IP 位置 PPS 用户(万) 每 PPS 用户话务量( Erl/用户) SSP/IP 所需中继( PCM) SSP/IP 需要的 TCAP 信令链路 SSP/IP 需要的TUP 信令链路 成都市 26 0.02 496 28 4 内江市 10 0.02 191 11 2 绵阳市 7 0.02 134 8 2 德阳市 7 0.02 134 8 2 乐山市 5 0.02 96 6 2 泸州市 5 0.02 96 6 2 合计 60 1147 67 14 表四: SCP 计算表 SCP 位置 PPS 用户数 (万 ) SCP 的 CAPS SCP 的 No.7 链路数 SCP 需要的 TPMC 成都市 60 171 43 32 15737 4 .四川移动智能网网络组织 4.1 移动智能网中继与信令方式 1在成都市中心机房设置一套 SMP、 SMAP、 SCEP 和 SCP。各设备之间通过 LAN 直接相连。 2成都市和内江市新建的 SSP/IP,分别与成都 TMSC2、内江 TMSC2 设直达中继电路和直连信令链路 ,外省用户呼叫本地智能 网用户通过 TMSC2 转接。绵阳、德阳、泸州、乐山新建的 SSP/IP 分别与本地的 MSC 建立直达中继电路和信令链路。 3 SCP 与 SSP 之间协议采用标准的 CAMEL Phase II 协议, SSP/IP 采用准直联的方式,成都的一对 H/LSTP 连接 SCP。 4新建一套 HLR/AUC,存储新增移动智能网用户的数据, HLR 与成都一对 H/LSTP建立信令链路。 图 4-1 四川移动智能网中继信令网路图 S C P成都信令链路成都 H/LSTP成都 话 路中兴 H L R成都 ( 内江 ) T M S C 2S S P / I PS S P / I PS S P / I PS S P / I PS S P / I PS S P / I P内江德阳 绵阳泸州乐山 4.2 移动智能网业务触发方式 四川省预付费业务的触发机制,建议采用具有特色的特殊号码段的方 式触发预付费业务。 1)四川省预付费用户接受省外的来话,通过省外 GMSC 与新增 HLR 交互,选路到四川 SSP/IP 触发预付费被叫流程(详见上面所列流程)。 2)对于全国网的预付费用户漫游到四川省,可考虑各端局 MSC 根据号码段选路由到指定的原有全国骨干网 SSP/IP 触发业务,通过七号信令网,送全国网的 SCP 处理。 3). 对于移动起始呼叫, MSC 能够根据主叫号码的号码段选路到对应的 SSP/IP,由SSP/IP 触发智能业务。 4)对于移动终端呼叫, MSC 能够根据被叫号码选路到对应 SSP/IP,由 SSP/IP 触发智能业务。 4.3 开展移动智能业务对网上设备的要求 (1)对 MSC/VLR 的特殊要求: 在 OVERLAY 情况下 ,MSC/VLR 能根据主叫号码 ,判别主叫为预付费用户 ,在被叫号码前加特殊字冠并出局 . (2)对 TMSC2 的特殊要求 : 能判别被叫号码前的特殊字冠 ,将呼叫出局到 SSP/IP. (3)对 SSP/IP 的特殊要求 : 在 OVERLAY 情况下 ,SSP 能根据被叫号码前的特殊字冠及主叫号码 ,判别主叫为预付费用户 . (4)对 HLR 的特殊要求 : 1) 所 有 预付费用户归属的 HLR 升级为 Phase2+,支持 O/T_CSI 用户签约信息 . 2) 预付费用户归属的 HLR 支持与 SSP 进行信令交互,由 SSP 分配虚拟漫游号码 (实现外省用户呼叫本地预付费用户 ). 附件: 移动智能网整体解决方案 1移动智能网系统介绍 1.1 系统简介 移动智能网系统严格遵循 IT U-T Q.12 xx 系列及 ETSI 的相关技术规范,主要产品包括:业务控制点 S CP、业务管理点 S MP、业务管理接入点 S MAP、业务生成环境 S CEP、智能外设 IP、业务交换点 SSP、归属位置寄存器 HLR。各部分既可以配套使用,又可以与任何厂商标准的移动智能网设备互通、互控。 N O . 7 信 令 网S C PS C PS M PS M PS C E PS C E PIPIPG M S C / S S PG M S C / S S PS C E P : 业 务 生 成 环 境S M P : 业 务 管 理 点S M A P : 业 务 管 理 接 入 点S C P : 业 务 控 制 点S S P : 业 务 交 换 点H L R : 归 属 位 置 寄 存 器G M S C : 网关 M S CI P : 智 能 外 设S M A PS M A PM S C / V L RM S C / V L RS S PS S PM S C / V L RM S C / V L RH L RH L RP S T N图 1 、 中 兴 移 动 智 能 网 系 统 结 构 图T C P / I PX . 2 5T C P / I PN O . 7N O . 7N O . 7N O . 7 1.1.1 产品概述 移动智能网产品系列之 ZXIN10 业务控制点( ZXIN 10 gsmS CP) 业务生成环境( ZXI N1 0 gsmSCEP) 智能外设( ZXI N10 gsmIP) 业务管理点( ZXIN 10 gsmS MP) 业务管理接入点( ZXI N10 gsmS MAP) 移动智能网产品系列之 ZXG10 业务交换点( ZXG 10 MS C/ V LR/SSP、 ZXG 10 G MS C/SSP) 归属位置寄存器 /鉴权中心( ZXG 10 HLR/ AU C) 1.1.2 系统特点 标准性 :严格按照 ETSI 及信息产业部的相关标准进行设计和开发,并正在积极参与相关标准的测试工作。 先进性 :起点高,同时为 GS M 90 0/1 80 0 系统提供服务;超大容量,适合中国的国情;扩容能力强,保护您的每一分投资。 易用性 :;所有在线设备均提供告警功能,支持远程集中管理,可实现无人职守工作;提供全套的可视化的操作管理界面;提供全面细致的操作培训 ,结合全中文操作手册和在线帮助。 灵活性 :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 式,根据客户需求灵活配置,组网适应能力强。 扩展性 :跟踪市场需要和技术发展动态,不断推出新的业务;提供强大的业务生成工具,配合仿真调试功能,对业务需求作出迅速反应;提供丰富的接口功能,便于与银行、信用卡中心等部门建立业务联系。 1.1.3 丰富的增值业务为运营商带来丰厚的利润 利用 ZXIN 10 SCEP,可以随时按照用户需求生成新的增值业务,吸引更多的用户,为您带来丰厚的利润。 目前可以提供的业务有: 移动预付费业务 虚拟专用网业务 移动广告业务 特殊费率业务 话费即知业务。 选配语音资源模块后,可以实现语音 信箱等电信业务。 1.2 ZXIN10 产品系列 ZXI N10 移动智能网系列产品是通讯智能产品部经过 3 年的努力,投入 2 00多人,专门为 GS M 网络推出的智能网全面解决方案。该系统拥有完整的知识产权,并采用多项专利技术,功能完善。按照实际需要,可以快速、灵活、方便、经济地生成各种业务,为运营者带来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ZXI N1 0 移动智能网产品的推出,为国内智能网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我们的目标是将众多的增值业务应用于 GS M 网络,为提高网络的利用率和服务质量,为移动网络的挖潜增效作出应有的贡献。 1.2.1 业务控制点 ZXIN10 gsmSCP 1.2.1.1 技术特点 严格遵照 ETSI 的 CAMEL 标准进行设计和实现。同时符合我国有关七号信令系统技术规范书的规定。 遵循移动总局关于移动智能网的 S CP 设备的设备规范。 系统从设计上避免了单点故障的出现,重要部件均采用备份方式,具有高可用特性。系统年平均故障时间不超过 3 分钟。 支撑平台和业务应用相分离,支持业务的动态加 /卸。同时可支持 64种业务,总处理能力标配时大于 10 0CAPS。 采用了开放、通用的软硬件平台作为处理主机,同时选用 UNIX 操作系统及大型商用数据库产品,具有良好的开放性。 系统采用分散控制的结构,便于故障的隔离和定位,同时支持处理能力的线性扩容。 系统软件采用分层模块设计,特别采用软件的容错设计,具有故障检测和隔离子系统; 业 务 数 据 库 服 务 器 S D BL A N( T C P / I P )C A P七 号 信 令 网业 务 逻 辑 控 制 处 理 器 CP . . . . .信 令 接 口 单 元 ( S I U )图 2 、 Z X I N 1 0 g s m S C P 体 系 结 构 示 意 图 1.2.1.2 主要处理单元特点 信令转接点( SI U):信令接口单元 SI U 以 ZXJ1 0( V10.0) 交换机为基础开发而成,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单模块可提供 64 条七号信令链路,最大可提供 640 条七号信令链路,支持 8 个独立的信令点编码。 业务逻辑控 制处理器( CP):处理能力可线性扩容;从收到 TCAP 请求消息到发出 TCAP 响应消息的时间小于 25ms ;标配工作时,系统的可靠性达 99.999%。 业务数据处理器( DB):主要部件(包括处理机、硬盘、电源等)采用冗余配置;使用磁盘冗余阵列技术,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 互连网络部分( LAN):采用双通讯平面,保证各处理单元间的数据交换。 1.2.1.3 性能指标 ZXIN10 gsmSCP 设备在 10 0CAPS 时的处理能力可达到如下指标: 呼叫接通率不小于 99.9 6% 计费准确率为 100% 统计准确率为 100% 1.2.2 业务管理(接入)点 ZXIN10 gsmSMP( gsmSMAP) 1.2.2.1 功能介绍 业务管理点为整个智能网的管理中心,提供接入、业务、数据、系统、计费等的管理功能。操作员通过 SMP( SMAP)直接进行管理,结果将影响到业务控制点、业务交换点、智能外设、网络等。业务管理点可设置在本地,也可通过各种方式拉至远端。 ZXI N-gsmS MAP 为 ZXIN- gsmS MP 提供业务接入功能。它负责对业务用户的管理,提供业务用户创建、用户删除等功能。 ZXI N-gsmS MAP 和 ZXIN- gsmS MP 可 以直 接用 以 太 网相 连, 也可 采 用X.25、 DDN 相连,其间采用 T CP/IP 通信。 结 算 中 心Z X I N 1 0 - g s m S M P Z X I N 1 0 - g s m S C E PZ X I N 1 0 - g s m S M A PZ X I N 1 0 - g s m S M A PSSP SSPZ X I N 1 0 - g s m S C PN O . 7 信 令 链 路数 据 链 路管 理 路 由图 3 、 S M P ( S M A P ) 网 络 连 接 示 意 图 1.2.2.2 性能特点 提供权限划分、用户身份鉴权功能; 提供了方便的图形化操作界面; 提供 业务的在线修改、加载、升级功能; 提供安全接入管理; 系统主要部件(包括处理机、硬盘等)采用冗余配置,安全可靠; 接入方式灵活、可以用各种方式与其它系统对接; 提供与网管计费方面的接口。 1.2.3 业务生成环境 ZXIN10 gsmSCEP 1.2.3.1 功能介绍 业务生成环境,提供强大的 图形化 SI B 库,使用者在图形化界面上,完成业务编辑。业务生成可加载代码后,可以在仿真环境下进行调试,甚至通过逐步跟踪的方式对业务进行检查。它提供良好的集成环境,使用方便、功能强大。 业 务 数 据 编 辑业 务 数 据 编 辑业 务 逻 辑 编 辑业 务 逻 辑 编 辑语 法 检 查语 法 检 查仿 真 测 试 功 能仿 真 测 试 功 能业 务 生 成 功 能业 务 生 成 功 能S I B 库S I B 库 S I B 库 管 理S I B 库 管 理仿真 S S F 、 CCF仿真 S S F 、 CCF业 务 性 能 测 试业 务 性 能 测 试业 务 冲 突 测 试业 务 冲 突 测 试至 业 务 管 理 系 统业 务 管 理 功 能业 务 管 理 功 能图 4 、 Z X I N 1 0 g s m S C E P 体 系 结 构 1.2.3.2 性能特点 采用图形化界面,业务生成的操作简单、方便,对业务设计人员的要求低。 提供功能强大的 SI B 集,涵盖了 IT U-T 关于 SI B 的功能建议。 提供了集成的开发、调试、仿真、测试环境,使得业务的生成迅捷、安全、可靠。 业务生成环境的软件的容错性高, 并具有在线的故障监视功能。 提供功能丰富的业务模板,便于用户的业务再开发。 图 5、 ZXIN10 gsmS CEP 图形化界面 1.2.4 智能外设 ZXIN10 gsmIP 1.2.4.1 简介 独立的标准的智能外设 IP,通过数字中继利用七号信令 IS UP 与业务交换点连接。提供 DT MF 收发、消息发送 /接收、语音信箱、语音合成、语音识别等功能,其录音通知功能提供三种以上的语言供选择。 I S U P图 6 、 Z X I N 1 0 - g s m IP 网 络 连 接 示 意 图S C PSSP Z X I N 1 0 - g s m IPC A P C A P 性能特点: IP 中语音的录入和对语音数据的编排可通过后台网络上的语声采编系统来完成 。 组网方式灵活,按照实际需要可以与 SSP 分离、共同设置。 .3 ZXG10 产品系列 1.3.1 业务交换点 ZXG10 MSC( GMSC) /VLR/SSP 1.3.1.1 系统简介 ZX G10 MS C( G MSC) / VLR/SSP 是在具有先进功能的 ZXJ10( V10.0)平台上设计完成的。继承了该产品的众多优点,通过增加 MS C 处理模块和VLR 处理模块,使得 ZXG1 0 MS C( G MS C) / VLR/ SSP 成为移动智能网的核心。 O M MM S M S N M远端 O M C操作台T C P / I PX . 2 5M S C 处理模块( M P M )V L R 处理模块( V P M )M S C 处理模块( M P M )近端 O M C操作台C S M图 7 、 Z X G 1 0 M S C / V L R / S S P 系 统 结 构O M MM S M S N M远端 O M C操作台T C P / I PX . 2 5MSC 处 理 模 块( M P M )MSC 处 理 模 块( M P M )近端 O M C操作台C S M图 8 、 Z X G 1 0 G M S C / S S P 系 统 结 构 1.3.1.2 系统功能特点 ZX G10- MS C/ VLR/SSP、 ZX G10- G MSC/SSP 系统组网可支持目前现行的智能网建设方式:嵌入式和迭加式。迭加式可支持中国移动通信集团 /中国联通总公司定义的接入方式(目前只可提供 MPPS),并提出公司定义的方式,用以提供 MPPS、 MVP N、 MAD 等各种移动智能业务。因此,的 SS P 更加适合目前移动智能网组网灵活、业务丰富的建设要求。 系统交换网容量大 ZXG10-MSC/ VLR/SSP MSC 处理模块 MP M 的交换网采用单板 8K 8K 的交换网板 中心交换网可提供 32 K 32K( 8K 的网板迭加)、 64 K 64K(采用业 界领先的单板 64 K 的交换网板 ),可平滑扩容至 12 8 K 128K。 ZXG10-GMSC/SSP MSC 处理模块 MP M 的交换网采用单板 8K 8K 的交换网板 中心交换网可提供 32 K 32K( 8K 的网板迭加)、 64 K 64K(采用业 界领先的单板 64 K 的交换网板 ),可平滑扩容至 12 8 K 128K, 25 6 K 256K。 系统集成度高 EC/DT 高度集成的单板,可同时提供回声消除功能和数字中继功能。 32 路 HDLC 信令 /通讯处理板,可处理 NO.7、及各种内部信令 。 120 路的模拟信号多功能单板,可处理 TO N E、 DTMF、 MF C、 CO NF、 CI D等模拟信令。 4 E1 的多功能中继板, 可处理 NO.7、 ISDN PRI、 CAS。 36 路的 SIWF 板,可实现 9.6KBIT/S 以下的移动数据业务。 模拟信号多功能单板、 多功能中继板、 EC/DT 板、 IWF 板可混插在同一层机框中。 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高 主处理机、交换网平面等关键部件均采用主备用热备份工作方式, 具有故障时立 即自动倒换功能,充分保证系统不间断运行。 控制方式采用双机双总线、通讯网络采用双网结构,有效的提高系统可靠性。 模块间可提供内置 SDH 的光接口,拥有多种带宽 ,信息流量大,抗干扰性强。 采用安全保护措施,分级权限控制。 系统提供良好的兼容性和开放性 严格按照 ETSI 制订的 GS M 技术规范及邮电部相关标准,能够与符合该标准的产品成功对接。 提供与 PLMN、 PST N、 IS D N 等网络的标准接口。 系统提供多样的专用资源功能 (S RF),支持语音通知、 DT MF 收号、 DT MF信令收集数字、录放音、语音合成等功 能。 1.3.1.3 性能指标 呼叫接通率不小于 99.9 6% 计费准确率达到 1 00% 统计准确率达到 1 00% 时延概率:当有一个录音通知消息的请求时,此消息准备好之前的时延限制,指标如下: 95被请求的消息在 0.5 秒内提供; 99.9被请求的消息在 2.0 秒内提供; 99.99被请求的消息在 5.0 秒内提供 MSC/SSP 系统容量: 60万 单模块:用户数量: 2万 中继数量: 2K 话务量: 700Erl 呼叫处理能力: 150k BHCA 多模块:用户数量: 60万 中继数量: 60K 话务量: 21000Erl 呼叫处理能力: 45 00k BHCA GMSC/SSP 系统性能 中心网 128K 128K 单模块容量 : 单模块局: 6,240中继 ;多模块局: 2880中继 /每 模块 终局容量 : 多模块局: 18万中继 话务容量 : 单模块: 1400 Erl ;多模块线性增长 呼叫处理能力: 单模块: 500K BHCA ;多模块线性增长 No7处理能力 : 单模块 48 Link;多模块线性增长 中心网 64K 64K 单模块容量 : 单模块局: 6,240中继 ;多模块局: 2880中继 /每 模块 终局容量 : 多模块局: 9万中继 话务容量 : 单模块: 1400 Erl ;多模块线性增长 呼叫处理能力: 单模块: 500K BHCA ;多模块线性增长 No7处理能力 : 单模块 48 Link;多模块线性增长 中心网 32K 32K 单模块容量 : 单模块局: 6,240中继 ;多模块局: 2880中继 /每 模块 终局容量 : 多模块局: 43200中继 话务容量 : 单模块: 1400 Erl ;多模块线性增长 呼叫处理能力: 单模块: 500K BHCA ;多模块线性增长 No7处理能力 : 单模块 48 Link;多模块线性增长 1.3.2 归属位置寄存器 /鉴权中心 ZXG10 HLR/AUC 1.3.2.1 简介 ZXG10-HLR/AUC 采用高可靠性设计,为 PLMN 实时提供用户信息管理和鉴权处理功能。 ZXG10-HLR/AUC HLR 处理模块 HPM、业务处理机模块、数据库模块、操作维护模块 OMM 组成。为提高系统可靠性与传输速率,模块间通讯采用高速双以太网。 图 8、 ZXG10- HLR/ AUC 系统结构 1.3.2.2 功能特点 可靠性: 业务处理机采用负荷分担方式,双网卡、双 HUB,实现双网保护数据库服务器。 采用 Cluster集群技术,最大程度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服务器浮动 IP地址的使用,使得服务器的故障对业务屏蔽,充分保证了系统的稳定运行; 数据库服务器的用户数据采用分布式存储,在一些确实难以避免的故障中将系统的损失减到最少。 实时性: 业务处理机多节点负荷分担,并行处理,实时响应业务请求; HPM与业务处理机构筑在相同的运行支撑平台上,通过高速以太网以内部消息方式进行通讯,响应时间短。 标准性: 基于 Phase II + 进行设计开发,优先完成 Phase II,完全兼容 Phase I,数 据 库 服 务 器 业 务 处 理 机 O M MS e r v e rO M MS e r v e r业 务 处 理 机 C l u s t e r 服 务 器磁 盘 阵 列 C l u s t e r 服 务 器远 / 近端维护台远 / 近端维护台 远 / 近端受理台远 / 近端受理台 H PM 模块 O M M 模块数 据 库 服 务 器业务处理机模块数据库模块H P MH P ME t h e r n e t严 格遵 循 ETSI和 国 内颁 布 的 各种 规 范 、 体制 、 建 议, 提 供 标准 的MAP-C 、 MAP-D接口; 七号信令严格遵循 ITU-T 和国内有关 No7.信令的各种规范、体制、建议,具备良好的兼容性, STP、 SCCP、 TCAP 通过了电总的有效性测试, MTP通过了电总的有效性测试和兼容性测试。 灵活性: 采用模块化设计,系统结构和软件结构充分体现这一思想; HPM单模块支持 48条 Link,多模块支持 192条 Link。业务处理机最大支持100万用户,通过各部件的多模块灵活配置,适应运营者的不同要求,平滑扩容,提供最佳性价比配置; 软件结构运行支撑平台向应用提供虚拟机环境,屏蔽硬件设备;信令、业务分层实现,对新业务或 其它通讯协议的开发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