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控制.ppt_第1页
地下水控制.ppt_第2页
地下水控制.ppt_第3页
地下水控制.ppt_第4页
地下水控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逆作法 1 4地下水控制P121 134 1地下水流的基本性质2地下水控制方法 地下水控制的定义基坑工程中的降低地下水亦称为地下水控制 即 在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 地下水要满足支护结构和挖土施工要求 并且不因地下水位的变化 对基坑周围的环境和设施带来危害 1 动水压力和流砂1 地下水的分类 一 地下水流的基本性质 1 潜水2 无压层间水3 承压层间水4 不透水层 在细砂或粉砂土层的基坑开挖时 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在动水压力的推动下极易失去稳定 随着地下水涌入基坑 称为流砂现象 流砂发生后 土完全丧失承载力 土体边挖边冒 施工条件极端恶化 基坑难以达到设计深度 严重时会引起基坑边坡塌方 临近建筑物出现下沉 倾斜甚至倒塌 2 流砂现象 广佛地铁桂城站基坑出现流砂 地面下沉约1 5m 图为砂包封堵抢险现场 产生流砂的原因内因 取决于土的性质 当土的孔隙比大 含水量大 粘粒含量少 粉粒多 渗透系数小 排水性能差等均容易产生流砂现象 因此 流砂现象极易发生在细砂 粉砂和亚粘土中 但是否发生流砂现象 还取决于一定的外因条件 流砂 基坑满目狼籍流砂支挡强行施工 外因 是地下水在土中渗流所产生的动水压力的大小 动水压力GD为 式中 I 水力坡度 I h1 h2 L h1 h2 水位差 W 水的重度 当地下水位较高 基坑内排水所形成的水位差较大时 动水压力也愈大 当GD 土的浮重 时 就会推动土壤失去稳定 形成流砂现象 防治流砂 减小或消除动水压力防治原则 治流砂必先治水 流砂防治的主要途径一是减小或平衡动水压力 二是截住地下水流 三是改变动水压力的方向 防止流砂的措施 降低地下水位 消除动水压力 支护结构 冻结法 一 地下水流的基本性质 流砂的防治方法 水下挖土 冻结 枯水期施工 抢挖 加设支护 井点降水 打板桩3 渗透系数K 计算水井涌水量的重要参数渗流 水在土中的流动流线 水点运动的轨迹当水运动时 流线互不相交为层流 若流线相交为紊流 其中层流中涌水量的计算为v KI 一 地下水流的基本性质 1 地下水控制的方法选择1 当基坑开挖深度较大时 采用井点降水 2 当基坑开挖深度较浅时 可采用排水沟和集水井进行集水明排 此外 方法的选择还需根据土层情况 降水深度 周围环境和支护结构等综合考虑之后再做出选择 具体可参考P124表1 17 注意 当基坑底为隔水层且有承压水作用时 应进行突涌验算 二 地下水的控制方法 二 地下水的控制方法 2 涌水量的计算根据水井理论 水井分为潜水 无压 完整井 潜水 无压 非完整井 承压完整井 承压非完整井四种情况 不同的情况下 涌水量的计算公式也不尽相同 具体计算公式推导自学 二 地下水的控制方法 3 集水明排法1 适用范围当基坑开挖深度不很大 基坑涌水量不大时可使用集水明排法 简单而又经济 2 做法明沟 集水井排水多是在基坑的两侧或四周设置排水明沟 在基坑四角或每隔30 40m设置集水井 使基坑渗出的地下水通过排水明沟汇集于集水井内 然后用水泵将其基坑外 二 地下水的控制方法 3 水泵的选择集水井明排水是用水泵从集水井中排水 常用的水泵有潜水泵 离心式水泵和泥浆泵 根据排水所需水泵的功率选择水泵的种类和型号 注意 a 所选的水泵的排水量为基坑涌水量的1 5 2 0倍 b 当基坑开挖的土层由多层土组成 中间夹有透水性的砂类土 基坑侧壁出现分层渗水时 必须在基坑的边坡上按不同高层分层设置明沟和集水井构成明沟排水系统 分层阻截以防止基坑下部边坡塌方 二 地下水的控制方法 排水明沟设置在建筑基础边0 4m之外 排水明沟底比挖土面低0 3 0 4m 集水井底比沟底面低0 5m以上 4 降水法1 适用范围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中基坑工程施工 2 特点能克服流砂现象 稳定基坑边坡 降低承压水位 防止坑底隆起和加速土的固结 使天然的地下水位以下的土方工程在较干燥的施工环境中进行 3 方法真空井点 喷射井点 管井法或深井泵法 二 地下水的控制方法 喷射井点装置 真空深井泵 轻型井点降水图 a 真空井点 工艺流程沿基坑周围以一定的间距埋入井管 下端为滤管 在地面上涌水平铺设的集水总管将各井管连接起来 再于一定位置设置真空泵和离心泵 开动真空泵和离心泵后 地下水在真空吸力作用下 经滤管进入井管 然后经集水总管排除 设备井管 集水总管 水泵和动力装置等 分类 水泵和动力设备不同 干式真空井点 射流泵井点和隔膜泵井点 二 地下水的控制方法 b 喷射井点 适用范围降水深度超过6m的基坑 一般为8m 20m 工作原理喷水井点 以压力水作为工作流体 和喷气井点 压缩空气作为工作流体 构造设计当渗透系数大的土层中 设计关键是增大单井抽水能力 当渗透系数小的土层中 设计关键是将水聚集在井点管内形成最大限度的真空度 二 地下水的控制方法 构造设计影响喷射井点抽水和抽气能力的因素 喷嘴直径大小 喷嘴直径与混合室直径之比 混合室长度等 布置和使用当基坑宽度小于10m可单排布置井点 当大于10m双排布置 若面积大时呈环形布置 井点间距一般为2 3m 注意 a 扬水装置加工的质量和精度b 喷嘴 混合室和扩散室的轴线不重合的情况c 工作水要干净 二 地下水的控制方法 c 管井法 真空深井泵法 适用范围适用于土渗透系数较大 地下水量大的土层中 工艺流程管井法是围绕开挖的基坑每隔一定距离 20 50m 设置一个管井 每个管井单独使用一台水泵进行抽水 以降低地下水位 其中每个井泵由井管和滤管组成 并单独配一台电动机和一台真空泵 开动后达到一定的真空度 则可达到深层降水的目的 二 地下水的控制方法 5 降水时预防周围地面的沉降的措施a 沉降的形成原因在降水过程中 由于水流带走一部分细微土颗粒 再加上降水后土层的含水量降低 使土产生固结而引起周围地面的沉降 b 措施 二 地下水的控制方法 井点降水全貌图 1 5土方开挖P135 P146 1放坡开挖2支护开挖 1 开挖条件开挖深度不大 周围环境允许 能保证土坡稳定 若开挖深度较大时 可以采用多层台阶分层开挖 且每级台阶的宽度不宜小于1 5m 2 土坡的稳定性1 影响土坡稳定性的因素P1352 土体边坡稳定性验算的方法a 利用弹性 塑性或弹塑性理论确定土体的应力状态b 假定土体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滑动而进行极限平衡分析 一 放坡开挖 3 边坡稳定验算 圆弧滑动面条分法a 基本原理将假定滑动面以上的土体分成n个垂直土条 对作用于各土条上的力进行力和力矩的平衡分析 求出在极限平衡状态下土体稳定的安全系数 当K 1 0时 边坡稳定 当K 1 0时 边坡处于极限平衡状态 当K 1 0时 边坡不稳定 一 放坡开挖 4 放坡开挖施工a 开挖机械推土机 场地平整和表层开挖 反铲挖土机和抓铲挖掘机b 开挖方法沟端开行 开挖深度和宽度较大 常用 沟侧开行 开挖深度和宽度较小 注意 当进行两层或多层开挖时 挖土机和运土汽车至基坑内施工 需要在适当的部位留设坡道 且坡道两侧需加固 一 放坡开挖 1 开挖方法支护开挖多为垂直开挖 其方法有 中心岛式挖土 盆式挖土两种 a 中心岛式挖土利用中间的土墩作为支点搭设栈桥 支护结构为角撑 环梁撑或边桁架式 适用于大型基坑 二 支护开挖 a 中心岛式挖土采用分层开挖 先全面挖去第一层 然后中间部分留置土墩 周围部分分层开挖 要求 减少时间效应的影响 防止分层开挖的层高太大而出现桩的变形倾斜注意 土方开挖的顺序为先从较深基坑开始 待较深基坑底板浇筑后 再挖较浅基坑 特点 加快土方外运 提高挖土速度但支护结构受力不利 二 支护开挖 盆式开挖 岛式开挖 b 盆式挖土 工艺先开挖基坑中间部分的土 周围四边留土坡 土坡最后挖除 特点周边的土坡对围护墙有支撑作用 有利于减少围护墙的变形 但土方不能直接外运需集中提升后装车外运 需提高土方上运的速度 注意 周边留置的坡度过小 支撑作用效果不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