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高中政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六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PPT课件.pptx_第1页
学高中政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六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PPT课件.pptx_第2页
学高中政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六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PPT课件.pptx_第3页
学高中政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六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PPT课件.pptx_第4页
学高中政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六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PPT课件.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巴比伦 古埃及 古印度和中国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 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古巴比伦 古埃及 古印度的文化或最终湮灭 或因外来入侵而中断 只有中华文化保留至今 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的长达五千年的辉煌历程 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迹 思考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这一特征有什么重要见证 提示 走进生活 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汉字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目标导航1 通过自主学习 知道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的辉煌历程 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 通过合作探究 说明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重点 3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 了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 深入思考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增强民族自豪感 自尊心和自信心 重点 难点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教材独立思考问题 当堂检测检测学习效果体验成功快乐 互动探究合作探究重点互动撞击思维 内容索引 自主学习 2019 12 28 4 一 古代辉煌的历程我国古老的中华文化在历史的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成就及作用 天命神权 百家争鸣 划时代 儒家学说 高度 全盛 隋唐文化 宋明理学 西方近代思想文化 二 薪火相传一脉相承1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源远流长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 却始终显示出顽强的和无穷的 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1 汉字 文字 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的发明 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 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 传承 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是中华文明的 生命力 魅力 源远流长 文字 文字 中华文明 重要标志 2 史书典籍 地位 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见证 原因 古代史官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 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 特点 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 其规模之大 存留之丰 为世界所仅有 一脉相传 三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 中华文化在近代经历衰微的原因 1 内因 中国的日渐没落 2 外因 西方的巨大冲击 2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 领导指引 只有在的领导和的指引下 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 继承发扬 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 与相协调 既保持 又体现 封建统治 近代工业文明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现代文明 民族性 时代性 1 判断 1 秦汉时期 中华文化进入全盛时期 提示 隋唐时期中华文化进入全盛时期 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文字与史书典籍 是汉字 不是文字 文字的发明 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提示 2 思考 中华文化在近代经历衰微体现了政治 经济与文化之间的什么关系 经济 政治决定文化 文化是经济 政治的反映 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 说到底是由近代中国经济 政治状态决定的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要全面把握传统文化 但要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既保持民族性 又体现时代性 同时 也需要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借鉴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3 只要全面弘扬传统文化就能实现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提示 提示 互动探究 材料一汉字起源于象形文字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经专家考证 六千多年前刻画在陶器上的符号就是汉字的雏形 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 大部分是用汉字记录下来 流传后世的 汉字的正式文字从甲骨文开始 按演变的顺序 其主要字体有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楷书 此外 还有两种辅助性字体 即草书和行书 材料二相传我国在夏商时就有了史官 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有史官 古代史官大都终身世袭 这使他们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 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 1 结合材料一 说说汉字在传承中华文化的过程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答案 探究点一掌握汉字和史书典籍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之一 文字 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文字的发明 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 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数千年来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 传承中华文明 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 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答案 比较汉字和史书典籍的作用和特点 2019 12 28 17 例1 2015 福建高考 下图是汉字 文 的书写变化过程 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 答案 解析 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 汉字在历史变迁中进行传承和发展 文化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A B C D 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 是错误的 是文化现象 能称得上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的是优秀文化 不是所有文化 舍去 选 正确答案D 探究点二理解中国古代文化辉煌的原因 2016年10月24日 印度尼西亚玛琅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了第三届 孔子学院日 庆祝活动 孔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而孔子学院则是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 政治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 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 万世师表 是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之首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 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远的影响 进入到21世纪以来 儒家文明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与推崇 全球范围内兴起了 孔子热 中华传统文化热 儒家文明的价值日益凸显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孔子的思想流传至今 影响深远 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1 孔子是我国什么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孔子的思想流传至今 影响深远 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什么特征 答案 不是 汉代 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 隋唐时期 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 并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 进入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2 从世界各国对孔子及孔子思想的尊敬和推崇可以看出古代中华文化的辉煌 那是否意味着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后 古代中华文化就进入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答案 中国古代文化辉煌的原因 1 经济是基础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政治上国家的统一 民族的融合 经济的发展繁荣 为文化繁荣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纵观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 其繁荣时期无不是经济 政治繁荣或相对繁荣时期 2 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的稳定性 文化自身的继承与发展 也是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3 广大人民的辛勤创造 劳动人民不仅是物质资料的直接创造者 也是科技文化成果的直接创造者 4 古代中华文化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 对外交往程度的加深 扩大了文化视野 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例2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 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举世无双 强劲的文化传统繁衍不息 拥有着辉煌的文化发展历史 下列关于古代中华文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殷周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形成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诞生时期 秦的统一促进了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 隋唐时期 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 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A B C D 答案 解析 说法错误 殷周时期的天命神权思想 敬德保民 思想 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但并不是中华文化的形成时期 不选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 孔子的主要言行 经其弟子收集整理编成 论语 一书 这本书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 这说明A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C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D 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成为中华文化的缩影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故选C 隋唐时期 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 并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 进入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故答案选C项 2 隋唐时期各族人民在前代文化基础上 共同创造出辉煌灿烂的科技成果 不仅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 也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 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中华文化史上 隋唐时期A 逐渐形成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B 具有划时代意义C 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D 面临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本题考查文字的有关知识 注意设问题眼 错误的 属于逆向选择 A B D表述正确 不符合题干要求 C错误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本题选C 3 我们从小就跟文字打交道 关于文字的叙述错误的是A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B 文字的发明 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C 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D 汉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作为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 的见证 汉字与史书典籍是很有说服力的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 传承中华文明 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史书典籍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故 符合题意 京剧和国画能彰显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故 均与题意不符 4 作为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 的见证 最有说服力的是 汉字 史书典籍 京剧 国画A B C D 答案 解析 1 2 3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