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代诗歌分类鉴赏》教案.doc_第1页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分类鉴赏》教案.doc_第2页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分类鉴赏》教案.doc_第3页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分类鉴赏》教案.doc_第4页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分类鉴赏》教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分类鉴赏教案 一、依类别,明要点 (一)写景抒情类 鉴赏要点: 1、描写了什么景物(意象)? 2、营造了什么氛围(意境)? 3、表达了什么情感? 4、运用了什么手法?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答题。(2008年全国卷II)春日即事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籍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 ,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的“网”字进行赏欣。(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 情绪?请进行简要的分析。 意象:小雨、落花、黄昏、张罗地、宿鸟声 氛围:凄凉、冷寂 情感:因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和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 手法:借景抒情、比喻、拟人 答:(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和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 答题要点:手法意象意境情感 (二)托物言志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问题。(2008年安徽卷)小孤山谢枋得人言此是海门关, 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立场,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托物言志诗”鉴赏要点: 1、物的特点; 2、人的特点; 3、运用的方法。小孤山孤 、 砥柱、 人孤臣、中流砥柱、力挽狂澜、 障狂澜、坚、危 勇猛坚毅、身处末世、处境艰难 物之形 人之神 答案:(1)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身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2)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 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 偶尔存留的孤山与没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 答题要点:手法物的特点物人相似点情感(三)咏史怀古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江苏卷)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咏史怀古诗”鉴赏要点: 1、抓题目,弄清凭吊地点; 2、看内容,了解历史事件; 3、辨手法,明确作者情感。 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比喻。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答题要点:手法具体分析情感 小结: (一)写景抒情类答题要点: 手法+ 意象意境情感 (二)托物言志类答题要点: 手法物的特点物人相似点情感 (三)咏史怀古类答题要点: 手法具体分析情感 二、得要领,试身手 1、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答:(1)“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堵:座。 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威猛矫健的形象。 (2)作者以鹰自比,他所看中的是鹰的轩举的“猛气”与矫捷的“身手”,用以抒发自己疾恶如仇、惩奸除弊的人生理想。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金陵晚望高蟾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1)这首诗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2)诗人一味说“一片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案:(1)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 (2)作者在此借古讽今,通过晚望金陵,昔日六朝繁华之地不再,从“落日”“秋声” 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难以画出来的。4、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北塘避暑韩琦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 注:这首诗歌大约作于韩琦晚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罢相守北京(今河北大名)之后。尽室林塘:地名。 (1)首联哪一个词点名了题旨,抒发了诗人什么思想情感?(2分) (2)颈联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体,请简要分析。(3分)答案:(1)“旷然”一词表明了主旨,表现了作者虽遭贬谪,却超凡脱俗、乐观旷达的情怀。 (2)颈联描绘了一幅“水鸟得鱼”后自得其乐,“岭云含雨”来去自由的悠闲快乐图景。抒发了作者对水鸟、岭云的欣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