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脑的被膜及其形成结构 山东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李振华 硬脑膜Cranialduramater 厚而致密 由二层组成 内层或脑膜层外层或骨内膜两层除了分开包绕引流脑内血液的静脉窦外 其余部位均合为一层 硬脑膜贴于颅骨的内面 血管和纤维束由其进入颅骨 在颅缝 颅底和枕骨大孔周围 硬脑膜与骨的结合紧密 硬膜为致密的纤维性结构 主要由胶原纤维构成 并含少量弹性纤维 胶原纤维紧密地排列成束 束排列成层 相邻层次内束的走向不同 从而形成篱笆状形态 这种形态在小脑幕及大脑镰前部孔的周围较为明显 硬脑膜的骨内膜层与脑膜层在静脉窦 枕骨大孔和视神经管处为可分辨的两层 两者在组织学上也略有不同 由于脑膜的血管原为骨膜的血管 故脑膜血管的小分支主要在骨内膜层 虽然硬脑膜大部为无细胞结构 而成纤维细胞遍布硬脑膜 成骨细胞仅位于骨内膜层 随着年龄的增长 硬膜增厚 柔韧性减低 并更牢固地与颅骨内面相结合 尤其在颅顶部 当硬膜从颅骨分离时 连接硬脑膜与颅骨的纤维束和血管被撕断 故硬脑膜的外面粗糙并有纤维 而其内面光滑 硬脑膜的骨内膜层经颅缝和孔与骨外膜相续 并经眶上裂与眶骨膜相延续 当脑神经穿过颅骨的孔道时 硬脑膜层则形成管状的神经鞘 当神经出颅时 该鞘与神经外膜融合 视神经的硬膜鞘与眼球的巩膜相续 硬脑膜的脑膜层向内褶叠形成4个隔 把颅腔不完全地分隔为相通的间隙以容纳脑的各部 硬脑膜的动脉在颅前窝的硬脑膜由筛前 后动脉 颈内动脉的脑膜前支和脑膜中动脉的分支供应 在颅中窝 为上颌动脉发出的脑膜中动脉和脑膜副动脉 咽升动脉的一分支 经破裂孔入颅腔 颈内动脉的分支 泪腺动脉的返支供应 颅后窝的硬脑膜由枕动脉的脑膜支 一支经颈静脉孔 另一支经乳突孔进入颅腔 椎动脉发出的脑膜后支 有时还有经舌下神经管和颈静脉孔入颅的发自咽升动脉的小分支供应 脑膜的动脉主要分布于骨 仅有很细的动脉分支布于硬脑膜 硬脑膜的神经主要来自三叉神经的3个分支 上3对颈神经和颈部交感干 还有尚未确定的来自迷走神经和舌下神经 可能还有来自面神经和舌咽神经的脑膜支 颅前窝硬脑膜的神经有筛前神经和筛后神经的脑膜支 三叉神经分支上颌神经的脑膜支和下颌神经的脑膜支 颅中窝硬脑膜的神经为上颌神经的脑膜中支 棘神经以及来自三叉神经节的纤维 并有眼神经的一返支幕神经布于小脑幕 颅后窝的硬脑膜由发自上位颈神经 经枕骨大孔前部 第2 3颈神经 和舌下神经管 颈静脉孔 第1 2颈神经 入颅的脑膜升支供应 所有脑膜的神经均含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 该纤维来自交感神经的颈上节或颅内血管周围的交感神经丛 脑蛛网膜Cerebralarachnoidmater 脑蛛网膜包绕脑 但除大脑纵裂外一般不进入脑的沟和裂 年轻者脑上面的蛛网膜透明 但到老年则变为不透明的灰色 尤其是在中线附近 在脑底部蛛网膜较厚 在颞叶与脑桥前部之间略不透明 该处在蛛网膜与软膜之间有一大的间隙 蛛网膜易与硬脑膜分离 而在颈内动脉和椎动脉进入蛛网膜下隙处 蛛网膜与血管外膜相连 由此蛛网膜反折至蛛网膜下隙内的血管表面 并实际上与软膜相续 蛛网膜也盖于垂体窝的上面 脑蛛网膜Cerebralarachnoidmater 蛛网膜粒arachnoiidgranulations和绒毛villi经典的研究确定了蛛网膜粒和绒毛是人类脑脊液回流入血液的主要通道 这些结构在大脑纵裂的上缘最明显 在此处它们突入上矢状窦 蛛网膜绒毛也可见于其他的硬膜静脉窦和脊髓区 如果纵行打开上矢状窦检查其外侧陷窝 可见到成人的蛛网膜粒突入静脉窦内膜 蛛网膜绒毛和蛛网膜粒实际上是蛛网膜下隙通过硬脑膜窦壁的延伸 以窦的内皮作为物质交换面 显微绒毛microscopicvilli位于胎儿和新生儿的上矢状窦内 至18个月时顶枕区的上矢状窦内可见蛛网膜粒 3岁末时可见于颅后窝的外侧窦 随着年龄的增长 蛛网膜粒更为复杂且分叶较多 脑蛛网膜Cerebralarachnoidmater 在每个蛛网膜粒的底部 有细薄的蛛网膜颈经静脉窦的硬膜层的孔突出 并扩大形成由胶原性小梁和互相交织的通道组成的芯 蛛网膜细胞构成顶帽厚约150 m 覆盖胶原芯 蛛网膜粒内的通路延伸至蛛网膜粒的内皮下区 蛛网膜粒内的通道内衬致密胶原 外包蛛网膜细胞 每个蛛网膜粒的帽区附着于窦的内皮约300 m直径的区域 芯的其他部分与内皮间隔以纤维性的硬膜圆顶和潜在的硬膜下隙 生理学和示踪剂的研究指出 蛛网膜粒胶原芯通道中的脑脊液由大泡或微泡转运穿过窦内皮进入血液 并提出了微粒经此通过的径路 蛛网膜下隙出血后 在蛛网膜粒内的通道中可发现红细胞 但没有充分的证据说明蛛网膜下隙出血后蛛网膜粒持久地阻塞 如在尸体上将硬膜和上矢状窦从脑表面撕去 蛛网膜粒被拉出而失去蛛网膜帽的附着 仅保留部分连于蛛网膜的蛛网膜粒 蛛网膜下隙subarachnoidspace 蛛网膜下隙subarachnoidspace位于蛛网膜与软膜之间 其中有脑脊液和行于脑表面的大动脉和静脉 动脉和静脉包以薄层柔脑膜 常为一个细胞的厚度 软膜 血管和蛛网膜之间有胶原性小梁和小梁板相连 其表面有柔脑膜细胞覆盖 穿过蛛网膜下隙的小梁 尤其在血管周围区 可形成排列有序的小格 以形成脑脊液定向流通过蛛网膜下隙的通路 软脑膜Cerebralpiamater 软脑膜Cerebralpiamater为一层紧包脑表面的薄膜 并随脑的外形深入脑沟 在发育期间 端脑和第四脑室顶的软膜与室管膜相贴以形成脉络丛的基质 软脑膜由一层柔脑膜细胞组成 约1 2个细胞的厚度 细胞间以桥粒 缝隙连接或偶有紧密连接相连 在脑回的顶端 由通过蛛网膜下隙的小梁连接软膜与蛛网膜的深层 软膜与脑之间隔以软膜下隙subpialspace 在脑表面神经胶质界膜的基底膜与软膜间为细的胶原纤维束和出入脑表面的小动脉和静脉 软脑膜Cerebralpiamater 当将软膜从大脑皮质表面剥离时 软膜和含小血管和胶原纤维束的软膜下隙及胶质界膜的基底膜作为一个单位一起从脑的表面分离 据此提供了软膜为一血管膜的印象 蛛网膜下隙内板状或细纤维状的小梁从蛛网膜的深面至软膜并附着于蛛网膜下隙内的大血管 每个小梁有一胶原芯 外包柔脑膜细胞 胶原芯的纤维呈扇形展开进入蛛网膜的深层并与软膜下隙的细胶原束混合 软膜与大脑血管的关系l923年Weed等进行示踪剂实验以后 长期以来认为脑内蛛网膜下隙与血管周隙直接相连 软脑膜Cerebralpiamater 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显示了软膜从脑表面反折到蛛网膜下隙内的血管表面 由此说明 在蛛网膜下隙与脑的软膜下隙和血管周隙间有一层软膜相隔 该软膜形成了对药物的有效屏障 并可防止蛛网膜下隙内的大部分微粒进入脑内的血管周隙 当动脉由软膜下隙进入脑时 其周围包以一层软膜细胞 这层软膜细胞随血管入脑 形成血管周鞘 当血管成为毛细血管时 该鞘成为不连的 并最终消失 这样 一层柔脑膜细胞使动脉与周围的脑组织相隔 并形成了血管与脑之间的规则分界面 尤其是该层可限制血管的神经所产生的神经递质扩散 颅前窝的脑膜 颅前窝的硬脑膜颅底骨质与硬脑膜间的粘合程度可分为紧密 松散和不结合二种情况 紧密结合 筛孔 盲孔 视神经管颅口等处的硬脑膜 均延续至颅底以外 鸡冠 前床突 蝶骨小翼等突起处者 结合最牢固 在交叉前沟等骨沟底及沟缘处 亦存在紧密结合 在这些部位撕揭硬脑膜时较费力 有大量纤维连于颅底 骨折时易致硬脑膜撕裂 发生脑脊液漏 但不易发生硬膜外血肿 松散结合 蝶额缝 蝶筛缝等处的硬脑膜 容易撕揭 仅见少量纤维连系 一般均可将硬脑膜内 外层一并揭下 骨折时亦不易撕裂脑膜 不结合 在额骨眶板 蝶骨平台及翼点等处 硬膜容易撕揭 揭去硬脑膜后见骨面光滑 不留纤维痕迹 无任何纤维连系 翼点处虽结合疏松 但位于硬脑膜外面的脑膜中动脉前支常嵌入沟 管 内 因此骨折易伤及该血管 出现硬膜外血肿 颅前窝的脑膜 嗅窝区硬脑膜嗅窝表面的硬脑膜较薄 紧贴筛板 有嗅丝和筛动脉通过 其前 后端均向大脑镰返折 形成稍高起的皱襞样结构 称嗅幕 中央部向下凹陷 由于该区不平坦 又有嗅球遮挡视野 常使脑脊液漏口的探查有困难 所以有人直接用大片骨膜或颞肌铺于该区上 以防遗漏漏口 大脑镰cerebralfalx 大脑镰cerebralfalx为新月形的硬膜片 在两半球间的大脑纵裂内垂直向下 其前部较狭窄 依次附着于鸡冠 盲孔 额嵴 后部较宽 在正中线与小脑幕相连 其上缘附着上矢状窦沟两侧 向后达枕内隆凸 上矢状窦沿大脑镰的上缘行于上矢状沟内 大脑镰游离缘中夹有下矢状窦 后端续于直窦 大脑镰cerebralfalx 68 大脑镰下缘与胼胝体之间有空隙 3 20mm 一侧占位性病变或脑水肿时 扣带回可部分或全部向对侧疝入 大脑镰前部薄而半透明 平均厚度为0 21mm 可有许多形状不规则的孔 后部稍厚 平均厚度为0 32mm 常有小静脉自大脑半球内侧面进入大脑镰 直径0 1 0 5mm 多沿大脑镰向上汇入上矢状窦 在额底剪开大脑镰可避开重要的回流静脉 剪开处越靠前下方越好 此处下矢状窦常缺如 分开并上抬额叶时 勿撕裂进入大脑镰的静脉 尽可能不作电凝 必要时可对额极静脉作游离和松解 蝶骨嵴区硬脑膜 蝶骨嵴区硬脑膜较厚 蝶骨小翼后缘的硬脑膜厚度为2mm 1 5 3 0mm 该区硬脑膜与骨面粘着较紧密 出入骨面的小血管较多 在翼点入路中咬除蝶骨嵴时 此处硬膜容易剥破 硬膜外出血亦较多 不仅来源于骨断面 还来源于附近的硬膜和骨面 此处硬膜血管有脑膜中动脉额支和眶支 蝶顶窦sphenoparietalsinus 行于蝶骨小翼后缘硬膜内 在动眼神经上方注入海绵窦 此窦主要连接脑膜中静脉窦与海绵窦 通常也接纳颞前板障静脉及数支来自大脑浅静脉的桥静脉 在开颅剥离蝶嵴处硬脑膜时须十分注意 牵拉颞叶时勿撕断桥静脉 这些硬膜静脉通道与颅骨内板结合较紧密 尤其是脑膜中静脉窦 它嵌于骨沟中 剥离硬膜时易损伤出血 上矢状窦superiorsagittalsinus 上矢状窦superiorsagittalsinus位于大脑镰的上缘 沿中线后行 终于窦汇 其横断面为三角形 底朝上 尖朝下 上壁为硬脑膜的外层 下外壁为大脑镰起始处的两层纤维板 窦壁在三个角处结合牢固 使窦腔不易塌陷 能承受负压 上矢状窦按颅骨前囟点和人字点分为前 中 后三段 在前段中点其宽度为3 5mm 前囟点处为5 1mm 中段中点为5 5mm 人字点处为7 9mm 窦汇前2cm处为7 9mm 外侧陷窝 laterallacunae 外侧陷窝 laterallacunae 位于上矢状窦两侧 每侧有4个 2 7个 80 位于上矢状窦中1 3两旁 陷窝多呈长条形或卵圆形 其外侧缘距正中线一般在1 5cm范围内 超过2 0cm者较少 因此开颅时剪开硬脑膜应在距正中线2 0cm之外 以免损伤外侧陷窝而发生出血 每个陷窝有3 1 9个 个开口 绝大多数开口于上矢状窦的侧角 注入上矢状窦的大脑皮质静脉行经外侧陷窝的深面 多数与陷窝分别注入上矢状窦 亦存在共同开口 术中进入或阻塞陷窝 一般不影响皮质静脉的回流 下矢状窦inferiorsagittalsinus 下矢状窦inferiorsagittalsinus位于大脑镰的下缘 较上矢状窦细小 起端变异大 常不出现于颅前窝内 若将大脑镰游离缘分为前 中 后三段 则33 的下矢状窦起始于前l 3段 53 起始于中l 3段 l3 起始于后1 3段 1 缺如 下矢状窦平均直径为2 0mm 最短者19mm 最长者110mm 平均长度70mm 腔内无蛛网膜颗粒 它主要收集大脑半球内侧面的静脉 与上矢状窦间常有交通支 在颅前窝手术中 大脑镰连同上 下矢状窦均可切断 一般不出现神经缺损症状 硬脑膜的血供特征不少颅内疾病与硬脑膜血供有关 如脑膜瘤血供丰富 偏头痛者有硬膜血管改变 硬膜内可发生动静脉漏 硬脑膜动脉分支在整个硬脑膜浅层内吻合成网 网格大小不超过3 4cm 血管可以很直亦可很弯 内膜和中膜均较厚 该网再发分支 斜行于硬膜全层内 脑膜中动脉构成颅盖内板的主要血供 但较少参与颅底骨的供血 颅底主要由筛动脉 颈内动脉 枕动脉 咽升动脉和椎动脉的分支供应 硬脑膜的静脉构筑较复杂 主要包括与硬膜动脉干的伴行静脉及静脉窦 每支动脉干及其主要浅支几乎均有两支伴行静脉 比伴行动脉粗大 硬脑膜内还存在一整个静脉网 有时可成丛 可融合为湖样结构 这类结构形态不规则 易见于大脑镰内 从组织学上看 这些静脉与硬膜纤维间仅由一层上皮分隔 而在静脉窦还隔一层弹力纤维 正常硬膜内还存在许多动静脉通路 尤其邻近静脉窦处 很象扩张的毛细血管 颅前窝的硬脑膜通常有四支动脉供血 包括眼动脉发出的筛前 后动脉 以及两侧脑膜中动脉发出的眶脑膜动脉 Yasargil描述 颈内动脉发出一支细小的硬脑膜支 自其两分权近端3 5处的上内侧壁发出 止于前床突区硬脑膜 偶尔有类似小动脉发自大脑前动脉的Al段 亦可对称性地发自Al段 分布于蝶骨嵴内l 3区硬脑膜 Gibo等描述 自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的眼段发出数支小分支 止于前床突 鞍结节等处硬脑膜 术中的牵拉或刺激 可使这些小分支痉挛 颜色变苍白 酷似蛛网膜条索 宜按血管处理 电凝后再切断 蛛网膜下池Subarachnoidcisterns 嗅池olfactorycistern深度为5 l0mm 嗅池在沟内呈长条状延伸 嗅池前达筛板 后邻视交叉 与诸脑池相交通 含有嗅球 嗅束 部分眶额动脉 嗅动脉及其分支以及一些额底静脉 眶额动脉伸入嗅池中 呈袢突入沟内 再出沟沿眶回表面行向外侧 抬起额叶时 可因嗅神经自池中撕脱而发生出血 蛛网膜下池Subarachnoidcisterns 终板池cisternoflaminaterminalis位于终板前面 主要以大脑前动脉为界 前下界为视交叉上面 在此与视交叉池相邻 前上界为胼胝体嘴 两侧包绕大脑前动脉 上界为前穿质 下界为视交叉 从嗅区到视神经的蛛网膜增厚带为该池最外界 形成一个通道 大脑前动脉经此通道人终板池 池内含有大脑前动脉 前交通动脉 眶额内侧动脉起始部 至下丘脑的穿支 前交通静脉及大脑前静脉 偶尔还含有额极动脉起始部 蛛网膜下池Subarachnoidcisterns 胼胝体周围池pericallosalcistern位于大脑镰中部前方 向前延伸至鸡冠 在胼胝体嘴附近与终板池相接 池内含有胼周动脉 额极动脉及胼缘动脉起始部 大脑外侧窝池cisternoflateralfossaofcerebrum该池前部是基底池与大脑凸面蛛网膜下隙间的过度 位于外侧沟内 颅前窝手术主要与其前部有关 该部宽大 打开后可放出较多脑脊液 便于牵开额叶 池内主要含大脑中动脉 颅中窝的硬脑膜结构 鞍隔diaphragmasellae为一片小的水平位圆形硬脑膜 鞍隔形成蝶鞍的顶 通常垂体全在其覆盖下 漏斗和垂体柄通过鞍隔中央的孔进入垂体窝 中央孔大小的个体差异较大 随着经蝶骨垂体切除术的增多 鞍隔已成为有重要外科意义的结构 鞍隔的外缘厚 而中央薄 在半数标本中 蛛网膜下陷经鞍隔孔陷入垂体窝内 形成垂体池 在经鼻蝶窦手术时穿破此膜 容易形成术后脑脊液漏 鞍隔宽6 15mm 平均11mm 长5 13mm 平均8mm 鞍隔环绕漏斗的部分很薄 外周增厚 颅中窝的硬脑膜结构 脑膜中静脉middlemeningealveins也有人称为脑膜中窦middlemeningealsinus 有学者研究 认为称 脑膜中窦 较妥 因为 它具有硬脑膜窦的特点 解剖中见到 在其中上段有数个大小不等的蛛网膜颗粒 它们大部分 62 对颅骨内板可产生压迹 连接着上矢状窦与蝶顶窦 并非与脑膜中动脉伴行 据国人解剖资料 脑膜中窦的出现率为63 3 平均宽度为2 4mm 1 0 3 7mm 上连上矢状窦 下接蝶顶窦 途中接受邻近的来自脑 脑膜 板障静脉的静脉支 向下可由静脉支通过棘孔和卵圆孔与颞下窝的翼丛相连 颅中窝的硬脑膜结构 脑膜中窦与脑膜中动脉关系密切 但二者并不完全伴行 而是在脑膜中窦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或 和其分支穿行 由于脑膜中窦与较多的板障静脉相通 当在此部位翻开颅骨时 会使这些连接支扯断 且脑膜中窦也会不同程度地被撕裂破 提示脑外科手术经额顶人路开颅时 应注意此窦的存在与否 及时作好准备 以免在开颅翻骨瓣时撕裂脑膜中窦而致大出血 脑膜中窦位于颞 顶骨内侧面的脑膜中窦沟内 此沟位于冠状缝的后方 脑膜中动脉前支压迹的前方 在35 8 的X平片上 可以见到一条较宽的透亮带 即为脑膜中窦影 易被误认为是骨折线 为此应与额顶部的颅骨骨折线相鉴别 一般骨折线呈边缘锐利 较直的长线状透亮影 无一定走行方向 而脑膜中窦沟影则走行位置固定 较宽 边界多不清 透亮度较低 有的有分支 头颅平片的脑膜中窦影除了要与额顶部的骨折线相鉴别外 尚应与脑膜瘤时扩张 迂曲的脑膜中动脉压迹影相鉴别 脑膜瘤除脑膜中动脉压迹影扭曲增宽外 还有颅内占位性体征 局部颅骨骨质破坏 骨质增生 颅骨骨板增厚及局部软组织肿块等改变 海绵窦Cavernoussinus 位置 蝶鞍两侧 前达眶上裂的内侧部 83 后方至颞骨岩部尖 83 向内侧抵中床突和后床突的连线 下外侧距圆孔和卵圆孔内缘连线3 4mm 61 成人的海绵窦是一个有分隔的血液腔隙 有衬着内皮的蛛网膜小梁 韧带 并包含颈内动脉 展神经 结缔组织和脂肪 在胎儿和新生儿标本的海绵窦内 确实发现了静脉网 在年轻人及成人 覆由内皮的结缔组织条索分布于整个血窦 海绵窦内的结缔组织条索以不同的方向连与颈内动脉与垂体包膜之间 海绵窦的脂肪成分可能直接与眶内和翼腭窝内的脂肪相连 海绵窦外侧壁的静脉通常是眼睛迈和大脑中深 浅静脉的回流区域 海绵窦Cavernoussinus 穿过海绵窦外侧壁的神经 海绵窦的外侧壁由来自颅中窝的硬脑膜组成 分为两层 浅层和深层 去掉浅层之后 就可看到深层的纤维结构以及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眼神经和上颌神经 这些神经均被包埋在该层硬脑膜中 也可看到三叉神经腔外侧壁 应当注意动眼神经有一个由硬脑膜和蛛网膜形成的袖套 长约6 8mm 伸展到前床突之下 滑车神经进入海绵窦外侧壁之后也有一个不同长度的蛛网膜袖套 三叉神经trigeminaln 经颅中窝硬脑膜桥下方至颞骨岩部前部 两层硬脑膜在此处形成袋状间隙 内容三叉神经节 trigermnalganglion 海绵窦Cavernoussinus 通过海绵窦内的结构 颈内动脉和展神经 展神经在桥池内前行至后床突后下平均20 16 28 mm处 穿过基底丛岩下窦进入海绵窦的后上部 在硬脑膜 蛛网膜及结缔组织鞘中走行于颈内动脉的外侧 海绵窦Cavernoussinus 海绵窦的交通 海绵间窦 是鞍隔边缘的小间隙 根据与垂体的位置关系可分为前 后 下海绵间窦 海绵间窦变异很多 此三窦可同时存在或单独存在 如果前 后海绵间窦同时存在则称环窦 前海绵间窦位于垂体前方 出现率为64 通常较后海绵间窦大 如伸达整个垂体前面时 10 则经蝶垂体手术可发生严重出血 后海绵间窦位于垂体后上方 出现率为32 下海绵间窦位于垂体下方出现率为54 在鞍背和斜坡上部有一个大的海绵间窦 即基底窦 出现率为92 连接两侧海绵窦的后部 其下放与基底丛相交通 通过椎内静脉丛与体壁静脉相联通 故腹后壁的感染或寄生虫卵可经基底丛或枕窦进入颅内 在鞍背和斜坡上部有一个大的海绵间窦 即基底窦 出现率为92 连接两侧海绵窦的后部 其下放与基底丛相交通 通过椎内静脉丛与体壁静脉相联通 故腹后壁的感染或寄生虫卵可经基底丛或枕窦进入颅内 海绵窦前端 眼静脉 面静脉海绵窦 导静脉 翼丛 面深静脉 面静脉海绵窦 岩上窦 横窦海绵窦 岩下窦 颈内静脉 海绵窦Cavernoussinus 海绵窦Cavernoussinus 展神经和滑车神经行经硬脑膜内 展神经在斜坡中部穿过硬脑膜 滑车神经沿斜坡上缘 小脑幕附着处走行 动眼神经和滑车神经通过海绵窦外侧壁 展神经在颈内动脉外下方穿过海绵窦 三叉神经经颅中窝硬脑膜桥下方至颞骨岩部前部 两层硬脑膜在此处形成袋状间隙 称三叉神经腔 腔内容纳三叉神经节 大脑外侧窝池cisternoflateralfossaofcerebrum 大脑外侧窝池cisternoflateralfossaofcerebrum位于外侧沟的深面 分前 后两部 前部又称蝶部 与额叶相对 后部称盖部 与岛叶相对 其最内及最下部是大脑中动脉起始部 大脑外侧窝池cisternoflateralfossaofcerebrum 大脑外侧窝池的静脉也分深 浅两部 浅静脉位于脑的表面 称大脑中浅静脉 回流入海绵窦或蝶顶窦 此静脉向上与大脑上静脉吻合 形成Trolard静脉 向下与大脑下静脉吻合 形成Labbe静脉 手术时常在此静脉的外侧分开外侧沟 深静脉位于大脑外侧窝池的深面 与大脑中动脉伴行 称大脑中深静脉 接受脑岛附近的静脉回流 向下在前穿质附近接受丘纹下静脉后与大脑中浅静脉合成基底静脉 大脑外侧窝池cisternoflateralfossaofcerebrum 大脑外侧窝池内容纳大脑中动脉 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及其主要分支的起始部 豆纹动脉起始部 颞极动脉 大脑中浅静脉和大脑中深静脉 脚间池interpeduneularcistern 脚间池interpeduneularcistern位于两侧颞极间的蛛网膜与其深面的大脑脚及脚间窝结构之间 内有大脑动脉环 脚间池在前方向颅侧至视交叉处 并与胼胝体上面上方的蛛网膜下隙和胼胝体上池相延续 该池内有大脑前动脉 脑干和第三脑室后方环池cisternambiens 上池superiorcistern位于胼胝体压部与小脑上面之间 大脑大静脉通过该池 松果体也突入此池 颅后窝的硬脑膜结构 小脑幕tentoriumofcerebellum为一新月形帐篷状硬膜片 位于下方的小脑和上方的大脑半球枕叶之间 中央高 两侧低 恰似一帐蓬顶 幕顶与两边最低点相差约30mm 其前内侧缘游离 与蝶骨的鞍背围成小脑幕切迹 容纳中脑和小脑蚓上面的前部 小脑幕凸的外缘后部附着于枕骨和顶骨后下角的横窦沟上 下缘并围成横窦 外侧附着于颞骨岩部上缘 其内含岩上窦 上面中线处有大脑镰附着 小脑幕切迹缘与中脑之间的空隙称为小脑幕裂隙 内有脑池环绕 前为脚间池 后为四叠体池 两侧为环池 脑脊液即由此处从幕下流向幕上 小脑幕tentoriumofcerebellum 小脑幕切迹的高度 60 平鞍背 40 位于鞍背下方数厘米 切迹长平均58cm 39 72cm 前部宽30mm 25 36mm 中部宽3lmm 21 39mm 后部宽26mm 19 33mm 中脑腹侧面从大脑脚前端到鞍背的距离为l0mm 从脚间窝底到鞍背中点的距离约15mm 该间隙容纳有脚间池 并有动眼神经和基底动脉经过 间隙的上方即海马旁回 中脑外侧面与幕切迹边缘的距离为2 6mm 此间隙除容纳有环池外 还有大脑后动脉 小脑上动脉 脉络丛前动脉和滑车神经通过 中脑背面从四叠体到切迹后端的最大距离为16 30mm 是中脑周围最大的间隙 容纳有四叠体池 小脑半球前叶 小脑蚓 小脑上动脉和大脑大静脉等 小脑幕tentoriumofcerebellum 小脑幕切迹区毗邻众多重要神经结构 当幕上或幕下压力增高时 可使幕上的颞叶海马旁回 钩或幕下的小脑前叶通过切迹 分别形成小脑幕切迹下疝或小脑幕切迹上疝 使周围结构受压或移位 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及体征 如动眼神经受累 最初因受刺激 出现瞳孔缩小 而后由于麻痹产生瞳孔扩大 对光反射消失 滑车神经由中脑背侧出脑 绕中脑向前 在后床突外侧穿硬膜 如受累可导致上斜肌麻痹 中脑网状结构受累可出现意识障碍 大脑脚受压 可因下行传导束受累 出现对侧肢体锥体束征等 因此 小脑幕切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小脑镰cerebellarfalx 小脑镰cerebellarfalx为小脑幕下方较小的硬脑膜形成的新月形皱襞 向前突入小脑两半球后部之间 其基底部向上并附着于小脑幕后部下面的中线 后缘附着于枕内嵴 其内形成枕窦 颅后窝的硬脑膜窦 硬脑膜窦位于硬脑膜的骨膜层与脑膜层之间 窦壁的外层由致密胶原纤维构成 坚韧而无弹性 内层由细而疏松的胶原纤维组成 壁内无平滑肌 因此 窦壁不能收缩和扩张 破损后也不能塌陷 窦腔内面衬有一层血管内皮细胞 但无瓣膜 但在脑静脉注入窦腔的入口处 有半月瓣 小梁和中隔等结构 起调节入窦血液量的作用 颅后窝的硬脑膜窦 直窦straightsinus位于大脑镰和小脑幕结合处 由大脑大静脉与下矢状窦汇合而成 行向后下 直窦平均长约50mm 呈一大致的三角形 尖朝上 除接受来自小脑 大脑镰和硬脑膜的静脉外 尚接受大脑大静脉 在它和大脑大静脉相接处的窦壁上 有类似蛛网膜粒的结构 它含有血管的窦状丝 经常充血 可能控制大脑大静脉流回到直窦的血流 起着瓣膜样的作用 直窦在大脑镰与小脑幕的连线内向后行 分流入左 右横窦 76 或注入窦汇 左横窦或右横窦 少数情况下直窦可缺如 有时成双 10 14 颅后窝的硬脑膜窦 窦汇confluenceofsinus位于枕内隆凸平面 正中线稍偏右侧 相当于人字点至枕骨大孔后唇的中点处 由上矢状窦与直窦汇合而成 向两侧分出横窦 窦汇的形状变异较大 上矢状窦 直窦汇入右侧横窦者较多 约占30 上矢状窦和直窦各分为左右支 两窦的右支合为右横窦 两窦的左支合为左横窦者占26 而上矢状窦 直窦 枕窦及横窦汇合者占22 颅后窝的硬脑膜窦 横窦tr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坚果品牌卡通形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小龙虾健康饮食定制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家居智能门锁安装与维护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智慧金融信息化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水果冷链物流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植物吸附材料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智慧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广东粤电大埔发电有限公司招聘1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套
- 口腔诊质量试题及答案
- 五年级英语同步口语训练题
- 人生的因拼搏而精彩课件
- 2025贵州贵安城市置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招聘32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答题(含答案)
- 学堂在线 积极心理学(上)厚德载物篇 章节测试答案
- 预防青少年药物滥用-主题班会课件
- 护理团队建设与管理方案
- 2022版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基础培训课件
- 建筑项目保温材料供货合同书
- there-be-句型作业及答案(初中英语语法专项练习)
- 新版高中物理必做实验目录及器材-(电子版)
- (正式版)QC∕T 625-2024 汽车用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