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必修3《德国鲁尔区的探索》ppt课件1_第1页
中图版必修3《德国鲁尔区的探索》ppt课件1_第2页
中图版必修3《德国鲁尔区的探索》ppt课件1_第3页
中图版必修3《德国鲁尔区的探索》ppt课件1_第4页
中图版必修3《德国鲁尔区的探索》ppt课件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历经百年沧桑,位于德国西部北威州的鲁尔区时至今日依旧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之一,它因莱茵河的支流鲁尔河蜿蜒穿过而得名。然而看到如今这片蓝天与绿地辉映的土地,你很难想象几十年前的鲁尔区还是矿山遍野、烟囱林立,甚至被人戏称为 “ 煤窝子 ” 。 【 学习目标 】 1.了解鲁尔区形成重要工业区的优势区位条件 , 分析其衰落原因 。 2 了解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 分析其整治措施的合理性 。 一、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4 广阔:德国以及西欧经济发达。 市场 二 、 鲁尔区的衰退 1 产业结构 , 以重工业为主 。 3 钢铁工业:出现了世界性的供过于求的状况 。 4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的生产和 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 单一组织方式 三 、 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1 经济结构的 和产业转型 (1)改造 。 (2)发展新兴产业 。 (3)重视发展 。 2 依托科研机构和高效推进产业转型 。 3 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 。 4 大力开展 。 多元化传统工业 第三产业 环境保护 读中国和德国最大的工业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其发展工业的共同优势是什么 ? (2)甲工业区的限制性因素有哪些 ? (3)乙工业区的主要工业部门有哪些 ? 要点 (1)对比分析 地理位置优越 , 水陆交通便利 , 城市人口密集 , 劳动力素质高 。 要点 (2)分析归纳 能源 , 矿产缺乏 。 要点 (3)读图分析 煤炭工业 、 电力工业 、 钢铁工业 、 机械制造业 、 煤化工 、 炼焦工业 。 读德国鲁尔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合适的工业部门的代号填入下图中空格内,完成鲁尔区以煤炭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地域部门联系框图。 A 煤炭工业 B 钢铁工业 C 化学工业 D 机械工业 (2)从工业发展类型角度看 , 鲁尔区是以_型工业和 _型工业为主发展起来的 。 (3)鲁尔区综合整治工作中有一项重要内容是改造 _ 工业 、 _ 工业 , 发展_工业和 _产业 , 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 。 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中 (辽中南 、 京津唐 、 沪宁杭 、 珠江三角洲 ), _工业基地更应借鉴这些经验 。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鲁尔区主要的工业部门有: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其中煤炭、钢铁是本区域的主导产业,再根据框图已有信息和投入 产出的关系完成框图中内容。发展重工业部门一是需要资源,二是需要大量资金,改造传统工业首先做到由单一结构转向多元化发展,然后治理环境污染,我国重工业基地 辽中南工业基地应借鉴其经验为己所用,走振兴之路。 答案: (1)从左到右 , 从上到下: A、 B、 C、D (2)资金密集 资源密集 (3)煤炭 钢铁 新兴 第三 辽中南 1 阅读下列材料 , 回答问题 。 材料一 20世纪末开始 , 我国重工业呈加速发展 , 重工业增长值占工业增长值的比重由 1998年的 60.22%提高到 2004年的 67.58%。 钢铁 、汽车 、 化工等重化工业的快速成长 , 加快了我国工业化进程 。 我国能源利用率低 , 每创造 1美元的 GDP消耗掉的能源为美国的 3倍 、 日本的 6.6倍 , 重工业发展属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 。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 “ 四大经济圈 ” 比较表。 长江 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京津冀地区 东北三省 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2003年经济总量(万亿元 ) 23 798 11 335 13 094 12 957 61 184(52.2%) 增速均值 14.8% 15.5% 12.2% 10.7% 9.1% 2002年三大产业结构比重 6 52.1 41.9 4.9 49.8 45.3 10.045.7 44.3 12.849.7 37.5 2003年三大产业结构比重 5.154.640.3 4.1 52.4 43.5 9.5 47.2 43.3 12.550.4 37.1 14.6 52.333.1 材料三 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图。 (1) 四大经济圈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_;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 , 今后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是 _。 (2)目前我国重化工业加快发展带来的主要问题有: _; _ 。 (3)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相比 , 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 GDP能源消耗量较低 , 主要原因是: _; _。 (4)根据上述分析 , 结合材料三 , 说明山西省工业结构的优劣 , 并指出其今后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 解析: 第 (1)题,依据表格中 2002、 2003年三大产业结构比重可知,四大经济圈第二产业发展较快,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较大。第 (2)题,重化工业资源和能源消耗量较大,环境污染严重。第 (3)题,珠三角第二产业所占比重(49.8)低于长三角 (52.1),且以轻工业为主,故单位 GDP能耗较低。第 (4)题,由图可知,山西重化工业所占比重较高,应围绕产品深加工、产业结构多样化方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答案: (1)第一 、 三产业比重下降 , 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2)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大 环境污染加剧 (3)第二产业比重较低 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4)优:围绕能源 (煤炭 )开发 , 充分发挥本省铝土矿 、 铁矿等资源优势 , 构建了三条产业链 ,实现了资源的综合有效利用 ,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 劣:工业结构重型化 , 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 不利于持续发展 。 调整方向: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 , 使其产品向深加工 、 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 、 轻纺工业 、 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 , 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 德国鲁尔区形成于 19世纪中叶,它曾经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工业区之一,被誉为 “ 德国工业的心脏 ” 。 20世纪 50年代后期,鲁尔区经济开始衰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鲁尔区的整治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 如下图所示。 材料三 鲁尔区产业人数的变化图。 (1)据材料分析 , 20世纪 50年代至 20世纪末 ,鲁尔区的工业门类和数量发生了哪些变化 ? (2)根据材料二分析 , 20世纪 50年代至 20世纪末 , 鲁尔区钢铁工业布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试简述其原因 。 (3)根据材料一 、 材料二 、 材料三分析说明鲁尔区在整治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 要点 (1)读图分析 煤炭 、 钢铁两大工业部门企业数量减少;建立了化工 、 汽车 、 电子机械制造等大型企业 。 要点 (2)对比分析 向西部莱茵河沿岸港口附近集中 。 便于进口铁矿石 , 降低运费 , 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 要点 (3)归纳总结 对煤炭和钢铁等传统工业进行企业合并和技术改造;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单一多样化发展 );重视发展第三产业 。 (2009承德调研 )读鲁尔区产业人数的变化图和鲁尔区大气污染物含量的变化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鲁尔区的第二产业的主导工业是 _等 , 其最早形成工业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 试分析其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 (2)鲁尔区在冬季易出现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 ,据表中的数据 , 绘制鲁尔区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 。 并判断这一天中污染程度最大发生在_(时间段 )上 。 A 3 4时 B 7 8时 C 13 14时 D 19 24时 (3)根据鲁尔区大气污染物含量的变化图 , 分析 20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鲁尔区的环境质量发生了什么变化 ? 其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 (4)德国鲁尔区的莱茵河曾遭受严重污染 , 鱼虾难觅 , 今日却清澈洁净 , 成为欧洲人度假休闲胜地之一 , 试分析该河得到成功治理的有效途径 。 解析: 本题以鲁尔区产业人数变化图和鲁尔区大气污染含量变化图为载体考查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污染治理等内容,同时考查学生联系教材知识分析解答问题能力。第 (1)题,联系教材知识回答。笫 (2)题,考查绘图及分析问题能力,由绘制的曲线图可知 7 8时段气温上升明显,污染程度最大。第 (3)题,据图可知大气污染物含量呈波状下降,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其原因可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分析。第 (4)题,联系工业布局调整,污水治理措施等分析。 答案: (1)煤炭 、 钢铁 、 机械 、 化学工业 (答出其中 2个工业部门即可 ) 能源 (煤炭 ) 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钢铁 、 煤炭等工业的衰退 ,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环境污染加重等 。 (2)绘图略 B (3)大气污染物含量呈波状下降 , 环境质量明显好转 。 产业结构调整 , 重污染企业规模减小 ,轻污染或无污染的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比重提高;采取了消除污染的相关技术措施;绿化美化环境 。 (4)调整工业布局;严格控制工业废水 、 废气的排放;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系统: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等 。 2 阅读图文材料 , 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山东济宁是全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 。据了解 , 济宁市土地面积 1.1万平方公里 , 其中煤田面积占了近 1/3。 这些煤全部采完以后 ,塌陷区面积相当于两个 “ 南四湖 ” 的面积 。 在煤炭生产过程中排出的煤矸石 、 矿井水和煤层气极大超过了环境所能承受的限度 。 材料二 济宁某煤矿开采示意图。 (1)地下竖井开采煤矿除了环境污染外 , 还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 ? 请你提出适当的应对措施 。 (2)下图为该煤矿某产业链示意图 , 填出 E、F处的工业部门 。 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 , 请说明理由 。 答案: (1)采煤形成大片地下采空区 , 引起地层断裂 、 塌陷 , 引发地质灾害 , 导致地面沉降 , 破坏地表地貌景观 , 采矿产生的煤矸石占用耕地 。 (答出 2点即可 ) 措施:用碎石 、 煤矸石 、 沙子等回填采空区;有计划采矿 , 尽量避免在建筑物 、 主要交通线下采矿 , 禁止私采乱挖和破坏耕地现象;对采矿区的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 改善矿区的自然环境 。 (答出 2点即可 ) (2)E:电力工业 , F:建材工业 。 理由:充分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资源 , 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 保护环境 。 图 1是攀枝花市及其附近地区简图,图 2是设想的以攀枝花钢铁工业为基础的生产流程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攀枝花市发展钢铁工业的主要区位条件 。 (2)图 2所示的生产流程中 , 字母 A、 B、 C表示什么 ? (3)试分析此生产流程模式的优点 。 (4)图示地区还可以发展炼铜工业 , 其主要优势条件有哪些 ? 要点 (1)读图分析 接近铁矿 、 煤矿区 , 原料丰富;接近煤产地 、 水电站 , 能源丰富;水源充沛;水陆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 。 地形起伏大 , 平地少 。 要点 (2)读图说明 铁矿石 煤炭 钢铁 要点 (3)读图归纳 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加强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 。 要点 (4)读图分析 铜矿资源丰富 , 水电充足 阅读下列材料 , 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一 东北曾被誉为 “ 共和国经济的长子 ” 。东北是计划经济体制最早建立 , 影响最深的地区 , 是我国重工业 、 基础工业和大中型国有企业最集中的地区 。 材料二 2007年 9月中旬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 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副组长张立昌指出 , 东北在下一步的发展中 ,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 构筑发展的新优势 , 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 (1)东北地区发展重工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 (2)下列问题不是东北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的是 ( ) A 煤炭 、 钢铁等传统产业衰落 B 水资源缺乏 C 劳动力不足 D 环境质量下降 (3)20世纪末 , 东北地区走向衰落 , 其原因是什么 ? (4)请结合鲁尔区的治理经验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 解析: 借鉴鲁尔区的案例分析法 , 比较东北地区与鲁尔区在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 面临困境 、 衰落原因 、 治理措施等方面的共性和个性 ,并且结合东北地区的具体实际寻找答题的切入点 。 答案: (1) 东北地区地势平坦 、 开阔 、 森林及煤 、 石油 、 铁矿石等资源丰富; 公路 、铁路交通发达; 东北重工业区市场广阔; 发展农业的条件优越 , 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供应; 东北地区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 (2)C (3) 部分矿产区资源濒临枯竭; 产业结构不合理 , 工业所占比重大 , 而且工业又以重工业为主; 受高新技术的冲击 。 (4) 改造传统产业 , 大力扶持新兴产业; 优化产业结构 , 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 加大治理环境污染的力度 , 营造绿色空间等 。 3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乡驻地及周边部分辖区示意图,经勘探发现图示区域有储量丰富的大煤田。结合图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乡原有大面积的水稻种植 , 但近年来却不断缩减 , 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 (2)随着对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利用 , 图示区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请推测一下会有哪些变化 ? (3)图示区域除了通过铁路 、 公路等直接向外运输煤炭外 , 还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 。 这样做有哪些好处 ? 如果把坑口电站建在 处 , 是否合理 ? (4)经过几十年的开采 , 图示区域煤炭资源几近枯竭 。 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该区域规划产业结构调整 。 请你就这一课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 解析: 据题干知 , 该乡位于华北地区 , 水资源短缺 , 水稻需水量大 , 不适宜在此种植 。 煤炭开发会促进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 促进经济发展 , 但也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 第(3)题 , 处位于与西北 东南季风相垂直的郊外 , 对居民区污染较轻 。 依据教材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相关措施可回答第 (4)题 。 答案: (1)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 , 不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 。 (2) 乡驻地逐渐发展成为新型的工矿城市; 经济结构会由种植业和林果业为主发展为以工矿业为主; 居民数量迅速增加 , 多从事工矿业和服务业; 交通状况会有明显的改善 ,内外联系更加便捷; 生态环境有可能恶化 ,植被减少 , 水源被污染 , 空气质量下降等 。(答对三个要点即可 ) (3) 减轻交通运输压力; 减少环境污染 。合理 。 (4) 优化能源基地工业结构 , 延长生产链; 发展新兴产业 (或新型工业和第三产业 )等 。 1 鲁尔区发展的区位优势条件比较表 区位优势条件 表现 丰富的煤炭 资源 鲁尔区煤田储量大、品质好、品种齐全、含硫低、发热量高、开采条件好 离铁矿区较近 鲁尔区铁矿资源较为贫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