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9伶官传序(备课资料) 大纲人教版第三册.doc_第1页
高中语文 19伶官传序(备课资料) 大纲人教版第三册.doc_第2页
高中语文 19伶官传序(备课资料) 大纲人教版第三册.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课资料一、课文析读1.词语集注2.关于新五代史新五代史原名五代史记是作者欧阳修在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至皇祐五年(1053)间所写的纪传体史书,它用简洁的语言记载了梁、唐、晋、汉、周五代的史实。五代十国是一个混乱分裂的时期,赵宋王朝继后周兴起,为吸取这一社会动荡、社稷不稳的历史教训,在建国初,北宋就命大臣、史学家薛居正于开宝五年(972)监修五代史,第二年完成了书稿。欧阳修认为“史者国家之典法也”,薛氏的五代史有“繁猥失实”之处。达不到“垂劝戒,示后世”的目的,所以“重加修定。藏于家”,直到欧阳修去世后,“朝廷闻之”,才“取以付国子监刊行”。后人为了区别二书,将薛氏的五代史称为旧五代史,将欧阳氏的五代史称为新五代史。两书均人官修的二十四史。两书相比较,新五代史有两点长处:一是反对天命,注重人事;二是继承了司马迁作史记的传统,除记史之外,作者还直接评论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由于欧阳修是立足于现实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因而笔下时常激情满怀,跌宕顿挫,赋予评论文字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中学各科同步帮帮学丛书语文开明出版社)3.伶人为什么能够乱政乃至弑君灭国伶官传中说:“庄宗既好徘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徘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庄宗与伶人为伍求乐,溺于所好,哪里还顾得上朝纲社稷,认为父仇已报,剩下的只是享受了,“伶人由此用事”也就不足为怪了。传中所记四人都是深得庄宗宠爱的伶人,敬新磨善于讽谏,没有贬词,其他三人居高位,揽大权,肆无忌惮地“败政乱国”。景进官至银表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上柱国,为伶官之首,受宠居中用事,参决军机国政;又专出访民间,探听宫外消息;曾奉命掳魏州诸营军士妻女数千人以充后宫;进谗于庄宗,诛杀功臣朱友谦。史彦琼任武德使,居邺都,造成赵在礼的叛乱。郭从谦任从马直指挥史,庄宗和他开玩笑,说他有异心,他担心被杀,便蓄谋作乱。同光四年(926),庄宗被李嗣源军击败逃归洛阳后,郭煽动军士杀人宫中,庄宗被乱军射死。晋升伶人为官,纵伶官作恶,殃及己身,绝非天命,纯归人事。欧阳修以庄宗成败的历史事实告诫人们:应铭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经验教训。4.伶官传序赏析本文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所作的序。五代(907960)是指唐宋之间的五个短命王朝: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史是欧阳修晚年所编的一部史书,原名五代史记,为与薛居正所编的五代史相区别,亦称之为新五代史,而称薛著为旧五代史。两书各有长处。故一直并行于正史中。伶官,伶人有官职者。新五代史伶官传是为后唐庄宗李存勖宠信的几个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写的传记。其中,记载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好俳优、宠伶人。致使景进、史彦琼等人弄权误国,郭从谦发动宫廷叛乱,导致李存勖身死国灭的史实。其传前的“序”是就这一历史教训生发的感想议论。其论点主要有:1.摈弃天命,强调人的主观作用。此乃文章的中心论点。作者开篇便说:“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认为李存勖的失败,关键在他自己后来的不争气。此处虽没完全否定天命,但显然已将它放到了一个虚的、次要的位置上了。2.告诫统治者“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是对前一个观点的具体说明。是对前人思想的引申,也是从李存勖早年英勇创业,后来昏聩败亡的历史事实中总结出来的。3.告诫统治者不要轻视忽微,不要困于所溺。这是对第一点即中心论点的又一种说明,也是对第二个论点的补充。“好俳优”似乎是不关大体的小事,但恰是李存勖王朝癌细胞滋生发展的根源,它使一些伶人依仗李存勖这个后台,“出入宫掖,侮弄缙绅”,致使“群臣愤激。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幸,四方藩镇,贿赂交行”,最后终于众叛亲离,不可收拾。这正是李存勖轻于忽微。困于所溺的结果。最后作者用“岂独伶人也哉?”将这个道理扩而广之,使之具有了普遍意义。在阐述上述论点上,全文脉络清晰,首尾呼应,结构紧凑。叙事生动形象,精警有力。如前人所言:“叙唐庄宗处,倏而英俊,倏而衰飒。凭吊欷歔。虽尺幅短章,有萦回无尽之意。”由于作者在叙事中饱含着个人的主观情感,并用了许多感叹句,反问句,所以文章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即它不仅以理服人,而日能够以情动人。故沈德潜说它“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刘大櫆说它“跌宕道逸,风神绝似史迁”。 (中国古典文学编散文卷 中学生阅读欣赏文库主编:韩兆琦)二、类文荐读陶庵梦忆序 (明)张岱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为野人。故旧见人,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因思昔人生于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以衲报裘,以苧报缔,仇轻煖也。以粝报肉。以粝报,仇甘旨也。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螘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不次岁月,异年诸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想曰:“得是梦便好!”一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非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注: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