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面对错误16迟到教案设计北师大版.docx_第1页
2018_2019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面对错误16迟到教案设计北师大版.docx_第2页
2018_2019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面对错误16迟到教案设计北师大版.docx_第3页
2018_2019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面对错误16迟到教案设计北师大版.docx_第4页
2018_2019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面对错误16迟到教案设计北师大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迟到【教材分析】这是第九册的第16篇课文,也是一篇讲读课文。迟到一文节选自台湾作家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第五章爸爸的花儿落了。主要记叙了“我”上一年级时因赖床不起而挨了父亲的打,被逼着上学,后来父亲送夹袄和铜板到学校,此后“我”再也没有迟到过的事。文章以回忆的口吻叙述,首尾互相照应,情感真挚朴实,多处细节描写体现出平凡而伟大的父爱。全文共十九节,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节,写出了父亲对我的态度“疼”和“严”;第二部分为二至十八节,具体写父亲管教我如何严格以及如何疼爱我;第三部分是最后一节,写我在父亲的教育影响下改掉了迟到的坏毛病。【学情分析】学生在阅读中能自主读文,能够找出文中的关键语句初步体会人物的品质。部分学生能够把自己的体会通过读的方式表达出来。但理解课文深刻的内涵还比较困难。【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本文分二个课时进行讲授,主要是让学生懂得正确对待错误及时改正错误。在教学过程中,紧扣文本,以读为经,以悟为纬,通过品词析句和感情朗读,升华情感,层层感悟严厉而深沉的父爱。【教学目标】1. 学会课文生字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品词析句,情感体验,感悟父爱的严厉与深沉,体会父亲对“我”的爱和“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3. 通过学习,能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从小养成好习惯。【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父亲严厉而深沉的爱。【教学难点】懂得要正确对待错误并及时改正错误。【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查阅作者的资料。教师: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谈话,导入新课;初读,感知大意;默读,读中思疑;布置作业。第二课时:过渡,直接导入;研读,感悟父爱;拓展,升华情感;布置作业。【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导案(教师活动学案(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微课设计指导一、谈话,导入新课1.谈话交流:平时上学你迟到过吗?当你快要迟到的时候,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你的?2.揭题设疑:台湾作家林海音小时候上学也迟到过,但这次迟到却给她一生以影响,使她从此成为一个守时守信的人。那是怎样的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呢?让我们一起到她的文章迟到中去寻找答案。交流生活中的经历。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引入,亲切自然,并为下文体会特殊的父爱作铺垫;揭题设疑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指向明确。二、初读,感知大意1.自由读文:大声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选自己感兴趣的语段好好朗读。教师巡视,选择容易读错的几个生字板书。2.检查字词:需要注意的多音字如扎(z)辫子、夹(ji)袄,需要注意的字形可板书强调。3.指名朗读: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4.同伴互读: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读给同桌听,互相评价,共同提高。5.感知文意: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选自己感兴趣的语段朗读。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读给同桌听。学生归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一年级的时候,“我”因赖床不起而被父亲狠狠地打了一顿,父亲逼着“我”去上学,又给我送来夹袄和铜板,从此“我”便再也没有迟到过。)初读环节“以读为本”,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有利于整体把握全文。三、默读,读中思疑1.以疑促读:一次上学迟到,为什么会带给作者这么大的触动呢?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作批注,画出自己感到困惑的地方,再读课文试着解决问题。2.互动交流: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情况。3.整体感受:这篇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预设:爸爸打“我”时很凶;父亲其实很爱我;因为父亲的严格要求才使我改掉了坏习惯)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作批注,画出自己感到困惑的地方,再读课文试着解决问题。小组交流学习情况。学生谈谈这篇文章给他们的整体感受。第三学段应加强默读。在初读感知的基础上,尝试自主阅读,读中质疑,读中思疑。谈印象深刻的内容,学生的话题自然集中在父亲身上,多元的答案是对文本最初的个性化解读,这样设计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阅读规律。四、作业,抄写字词抄写课文生字词语,注意书写正确、工整。把被忽视的传统作业挤入课堂,保证字词学习的时间,真正落实字词教学目标,体现扎实的点。第二课时:一、过渡,直接导入过渡:上节课交流的时候,大家都对这位父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用一两个词概括这位父亲的形象吗?(严格、严爱相济、疼爱孩子、爱子心切)用一两个词概括这位父亲的形象。二、研读,感悟父爱(1) 感悟父爱之严过渡:父亲管教“我”很严很严,你从哪儿体会到这是一位严厉的父亲呢?1. 研读品味: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梳理,抓住父亲打“我”这件事,引导学生从父亲的语言、行动、神态入手,体会他的严格。(1)从语言体会出示句子:“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窝。指名朗读。对比理解:为什么那一天“我”赖床不起?平时你的爸爸是怎样催你起床的?“我”的父亲又是怎么做的?读父亲的话,细细品味,你有什么感受?(从语句上看,都很简短,没有称呼语,毫无亲切感,说明父亲十分严厉;从标点看,多用叹号,带有明显的命令语气。仅用一个“起”字命令我,毫无商量的余地,让“我”闻而生畏。)朗读,体会父亲之严。(2)从动作体会出示句子:爸气极了,一下把我从床上拖起来,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一把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理解形象:“抄”、“抡”是什么意思?丰富形象: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语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扣词读悟:你从哪里感受到父亲打“我”之狠?(重点研读“一下”、“拖”、“抄”、“倒转来拿”、“抡”等词,想象当时父亲拖我时速度之快,力量之大;打我时咬牙切齿的痛。)感情朗读:对于“我”的感受,作者没有用太多的语言来表达,只用了四个字“我挨打了”。如果是你,怎么读这个句子?带着想象读句子,体会父亲打“我”之狠。(3)从神态体会出示句子:爸爸就进来了,他站到床前,瞪着我想象父亲当时的神情和心理。感情朗读。(4)从“我”的感受体会出示句子:最糟糕的是爸爸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一边抽抽搭搭地哭着,一边撩起裤脚来检查我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是红的,而且发着热。我把裤脚向下拉了拉,遮盖住最下面的一条伤痕,我最怕同学耻笑。体会“我”当时伤心、委屈的心理。带着感情朗读。2.小结学法:体会人物特点,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入手。要特别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扣住关键词细细品味。3.想象写话:此时,坐在车上,大雨滂沱,我像一只狼狈的小羊,心里也在“下雨”。想起爸爸那让人望而生畏的眼神,看着腿上那一条条红而发热的鞭痕,“我”在心里会对爸爸说些什么?请把自己当成文中的“我”,设身处地体验一下,把话写下来。(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适时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严厉背后对“我”真正的爱。)4.渲染提升:是啊,“爱之深,恨之切”,正因为“我”的表现太令父亲生气,正因为父亲怕我养成坏习惯受害终生,所以才会打我,才会这样狠狠地打我。让我们再用心地来读这段话,边读边体会。(2) 感悟父爱之深1.引言过渡:在“我”的印象中,这是一位严厉的父亲,那严厉的父爱近乎苛刻。然而,这仅仅是一位面对女儿的错误只是狠狠地打而不懂心疼、关爱女儿的父亲吗?(引读父亲送夹袄的语段)2. 研读语段:“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给我。”(1) 指名朗读。(2) 细读推想:父亲为什么要给我送夹袄,又给我两个铜板?(怕下雨天“我”淋湿了身体,怕“我”没吃早饭饿肚子)(3)默读体会:轻轻地读句子,想象画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从“没说什么”“递给我”“看着我穿上”等词体会父亲对“我”的关心和爱护)(4) 想象说话:父亲什么也没说,然而此时他的内心又是多么的不平静。面对孩子,他在心里会说些什么?此刻,刚才那个因为挨了父亲的打而伤心、委屈、气愤的“我”会怎样呢?3.教师小结:(音乐响起)父亲的爱就是这样,有时是狂风暴雨式的打骂,有时是默默无言的关怀,这其中,却时时流淌着一种浓浓的情,那就是“爱”。它没有过多的语言,没有夸张的修饰,却是那么的厚重,那么的深沉。指名朗读。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理解“抄”、“抡”的意思。闭上眼睛,想象看到了什么。在文中找出父亲打“我”之狠的词语。带着想象读句子。学生想象父亲当时的神情和心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理。有感情地朗读。学生把自己当成文中的“我”,设身处地体验一下,把话写下来。指名学生朗读。思考父亲给我送夹袄,又给我两个铜板的原因。谈谈自己的体会。阅读教学应返璞归真,要引导学生立足文本,在扎扎实实的研读中有所感悟,有所思考,有所启迪,于字里行间品味文本蕴含着的思想情感。抓住语言、动作、神态等体会人物特点,既使阅读板块清晰,又对学生进行了学法指导。为学生创设想象的情境,试图从深层次全面地理解父爱,以引导学生从情感上与文本中的“我”产生共鸣。在想象体验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将简短的语段通过画面想象、内心补白等方式延展成立体的、多维的、充满情感的阅读过程,丰富了视像,更全面地感悟了父爱。三、拓展,升华情感1.由果探因:后来,每天早晨我都是第一个就站在学校门口,等待着校工开门。由于这件事,我从此一生做一个守时守信的人。此后,“我”没有再迟到过,这其中的原因有哪些?(我终于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随着年岁的渐增和老师的教育引导,开始变得懂事。是父亲的爱改变了“我”,感染了“我”。)2.经典怡情:林海音是台湾文学界祖母级人物,她70多岁的时候曾经说过:“我七十多岁了,一生经历的事不少,但这件迟到的事,对我应当是刻骨铭心的。如果爸爸影响了我,我又影响了读者,该是一件多么好的事。”面对错误,林海音因为有了一位好父亲而及时得以改正,而且一生受益。读林海音的话,说说她影响了我们什么?3.名言激励:出示“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指名说大意,摘抄下来。回答“我”没有再迟到过,这其中的原因。读林海音的话,说说她影响了我们什么。指明学生说大意,并摘抄下来。课外资料的补充适时适量,自然渗透了本课时的情感目标,不露痕迹,浑然一体。四、作业设计1. 阅读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2.感受父亲的爱,学习本文首尾呼应的写法,记录自己的一次挨批经历,写出自己的心理感受。以课文为支撑进行拓展阅读,旨在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引导“读整本的书”,将对文本的理解引向纵深。同时,本文首尾呼应的写法又适于学生仿写,习作题材的生活性强,较好地实现了读写结合的目标。板书设计迟到严(打):抄起、倒转、一抡、咻咻、一条条、鞭痕、红肿、发着热疼(送):夹袄、铜板迟到(爱)改正错误、从小养成好习惯教学反思迟到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以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文本的内容朴实语言通俗易懂,所阐述的道理与亲情也是显而易见的。因而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学习文本没有什么难度。然而在向学生传递文本表面知识信息的同时,我认为还应该向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教育,即不仅让学生从文本中体会到作者在父亲的严厉与慈爱中认识并改正错误,更应该由此让学生自身在学习和生活中坚持自省与反思,正确对待和改正自己的错误。文中对父亲的描写着墨不多,但很凝练。重点写了两件事:一是父亲怒打“我”;二是父亲到学校给“我”送衣服、送钱。这两件事很鲜明地刻画了一个严厉又慈爱的父亲形象。课堂上,同学们的发言都独特而新颖,在体会父亲严厉的时候,学生很快地抓住了一系列写父亲动作的词语来谈,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体会,品味语言。在品读父亲的语言时,学生再次显现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仅注意了语言的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