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电场情况均匀电场 稍不均匀电场 极不均匀电场 影响气体间隙击穿电压的主要因素 高电压工程基础 电压形式稳态电压 直流电压与交流电压 雷电冲击电压 操作冲击电压 大气条件气压 温度 湿度 2 一 稳态电压下的击穿二 雷电冲击电压下的击穿三 操作冲击电压下的击穿四 大气密度和湿度对击穿的影响五 提高气体间隙击穿电压的措施 高电压工程基础 第三章气体间隙的击穿强度 3 高电压工程基础 稳态电压 持续电压 指直流电压或工频交流电压 3 1稳态电压下的击穿 特点 电压变化的速度和间隙中放电发展的速度相比极小 故放电发展所需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 只要作用于间隙的电压达到击穿电压 间隙就会发生击穿 4 高电压工程基础 直流电压 交流电压 直流中所含的脉动分量的脉动系数不大于3 脉动系数是指脉动幅值与直流电压的平均值之比 直流电压的大小指直流电压的平均值 波形接近于正弦波 正 负两半波相同 峰值与有效值之比为 偏差不超过 5 高电压工程基础 1 均匀电场中的击穿 因电极布置对称 所以击穿电压无极性效应 因击穿前间隙各处场强相等 击穿前无电晕发生 起始放电电压等于击穿电压 不论何种电压 直流 交流 正负50 冲击电压 作用 其击穿电压 峰值 都相同 且分散性很小 6 高电压工程基础 1 均匀电场中的击穿 均匀电场中空气间隙的击穿电压 峰值 可根据下面经验公式求得 式中d 间隙距离 cm 空气相对密度 均匀电场中空气的击穿场强 峰值 为30kV cm 7 高电压工程基础 2 稍不均匀电场中的击穿 稍不均匀电场中各处的场强差异不大 间隙中任何一处若出现自持放电 必将立即导致整个间隙的击穿 所以对稍不均匀的电场 任何一处自持放电的条件 就是整个间隙击穿的条件 电场不对称时 击穿电压有极性效应 但不显著 击穿前有电晕发生 但不稳定 一出现电晕 立即导致整个间隙击穿 间隙距离一般不是很大 放电发展所需时间短 直流击穿电压 工频击穿电压峰值及50 冲击击穿电压几乎一致 且分散性不大 8 高电压工程基础 2 稍不均匀电场中的击穿 稍不均匀电场的击穿电压与电场均匀度关系极大 没有能够概括各种电极结构的统一的经验公式 通常是对一些典型的电极结构做出一批实验数据 实际的电极结构只能从典型电极中选取类似的进行结构估算 电场越均匀 同样间隙距离下的击穿电压越高 其极限就是均匀电场中的击穿电压 9 高电压工程基础 1 球间隙 eg 高压实验室中的测量球隙 dD 4时 电场不均匀程度增大 击穿场强下降 出现极性效应 球隙测压器的工作范围d D 2 否则因放电分散性增大 不能保证测量的精度 2 稍不均匀电场中的击穿 10 高电压工程基础 2 同轴圆柱电极 eg 高压标准电容器 单芯电缆 GIS分相母线 1 r R0 1时 稍不均匀电场 击穿前不出现电晕 且由图可见 当r R 0 33时击穿电压出现极大值 上述电气设备在绝缘设计时尽量将r R选取0 25 0 4的范围内 2 稍不均匀电场中的击穿 11 高电压工程基础 3 其他形状的电极布置 球状电极的电场不均匀系数大于相同半径的圆柱电极 间隙距离增大时 电场不均匀系数也增大 2 稍不均匀电场中的击穿 12 高电压工程基础 3 极不均匀电场中的击穿 由于存在局部强场区 故间隙击穿前有稳定的电晕放电 间隙的起始放电电压小于击穿电压 对电极形状不对称的极不均匀电场 有明显的极性效应 因间隙距离长 放电发展所需时间长 故外加电压的波形对击穿电压的影响大 击穿电压的分散性大 13 高电压工程基础 电场不均匀程度对击穿电压的影响减弱 由于电场已经极不均匀 间隙距离对击穿电压的影响增大 可以选择电场极不均匀的极端情况 棒 板和棒 棒作为典型电极结构 它们的击穿电压具有代表性 在工程遇到很多极不均匀电场时 可以根据这些典型电极的击穿电压数据做简单的估算 极不均匀电场的击穿电压的特点 14 高电压工程基础 1 直流电压作用的击穿电压 棒 板 棒 棒间隙的直流击穿电压与间隙距离的关系曲线 正棒 负板间隙的击穿电压最低 负棒 正板间隙的击穿电压最高 棒 棒间隙的击穿电压介于两者之间 15 高电压工程基础 2 工频交流电压作用的击穿电压 由于棒 板间隙的击穿总是发生在棒级为正时的半个周期且电压达幅值时 故其击穿电压 峰值 和直流下正棒 负板时的击穿电压相近 在电气设备上 应尽量采用棒 棒类对称型的电极结构 而避免棒 板类不对称的电极结构 棒 棒和棒 板空气间隙的工频击穿电压 有效值 16 高电压工程基础 1 均匀电场的击穿特点击穿前无电晕 无极性效应 各种电压作用时其击穿电压 峰值 都相同 2 稍不均匀电场的击穿特点击穿前无稳定电晕 极性效应不明显 各种电压作用下的击穿电压几乎一致 3 极不均匀电场的击穿特点击穿前有稳定的电晕 有明显的极性效应 各种电压波形对击穿电压影响很大 小结 17 高电压工程基础 3 2雷电冲击电压下的击穿 1 冲击电压的标准波形 标准雷电波的波形 T1 1 2 s 30 T2 50 s 20 对于不同极性 1 2 50 s或 1 2 50 s操作冲击波的波形 T1 250 s 20 T2 2500 s 60 对于不同极性 250 2500 s或 250 2500 s 18 高电压工程基础 足够大的电场强度或足够高的电压在气隙中存在能引起电子崩并导致流注和主放电的有效电子需要一定的时间 让放电得以逐步发展并完成击穿 完成气隙击穿的三个必备条件 2 放电时延 19 高电压工程基础 直流电压 工频交流等持续作用的电压 可以满足上述三个条件 当所加电压为变化速度很快 作用时间很短的冲击电压时 因有效作用时间短 以微秒计 此时放电时间就变成一个重要因素 完成击穿所需放电时间很短的 微秒级 静态击穿电压 稳态电压作用在间隙上能使间隙击穿的最低电压 击穿时间 间隙从开始加压的瞬时到完全击穿所需的时间 也称为全部放电时间 20 高电压工程基础 升压时间t1 电压从零升到静态击穿电压所需的时间 统计时延ts 从外施电压达到Uo时起 到出现一个能引起击穿的初始电子崩所需的第一个有效电子为止 所需的时间 放电形成时延tf 从出现第一个有效自由电子时起 到放电过程完成所需时间 即电子崩的形成和发展到流注等所需的时间 击穿时间 td t1 ts tf放电时延 tl ts tf 21 高电压工程基础 电场较均匀时 由于平均场强很高 放电发展速度快 放电时延近似等于统计时延 对于极不均匀电场 由于局部场强高 出现有效电子的概率增加 而平均场强较低 放电发展速度慢 放电时延主要取决于放电形成时延 放电时延还与外加电压大小有关 总的趋势是总电压越高 放电过程发展的越快 放电时延越短 放电时延与电场均匀度有关 22 高电压工程基础 放电时延服从统计规律 因此冲击击穿电压具有一定的分散性 工程上常用50 冲击击穿电压U50 表示间隙的冲击击穿特性 3 50 击穿电压及冲击系数 U50 间隙被击穿的概率为50 的冲击电压峰值 冲击击穿电压的放电概率一般认为服从高斯分布 23 高电压工程基础 确定间隙的U50 的方法 保持标准波形不变 逐级升高电压幅值 每级电压值加10次 直到每10次中有4 6次击穿 则此电压可作为该间隙大致的U50 每级加压次数越多 所得的U50 越准确 U50 与静态击穿电压U0的比值称为冲击系数 均匀和稍不均匀电场下 1 极不均匀电场中 1 冲击击穿电压的分散性也较大 24 高电压工程基础 因为U50 只是在一定波形下对应于某个固定击穿时间的击穿电压 所以它不能代表任何击穿时间下间隙的击穿电压 即U50 不能全面反映间隙的冲击击穿特性 同一间隙在不同波形的冲击电压作用下 其U50 是不同的 如无特别说明 一般指用标准波形做出的 25 高电压工程基础 图为标准雷电冲击电压下棒 板及棒 棒间隙的U50 和距离的关系 1 正棒 板2 正棒 棒 接地 3 负棒 棒 接地 4 负棒 板 棒 板间隙具有明显的极性效应 棒 棒间隙也具有不大的极性效应 这是由于大地的影响 使不接地的棒极附近电场增强的缘故 U50 与间隙距离间保持良好的线性关系 26 高电压工程基础 一个间隙要发生击穿 不仅需要足够高的电压 而且还必须有充分的电压作用时间 4 伏秒特性 对于冲击电压波 气隙的击穿电压与该电压的波形有很大的关系 其击穿电压不能简单地用单一的击穿电压值表示 而必须用电压峰值和延续时间两者共同表示 同一个气隙 冲击电压的峰值较低但延续时间较长 在此电压作用下 可能被击穿 冲击电压的峰值较高但持续时间较短 可能反而不被击穿 27 高电压工程基础 伏秒特性 对某一冲击电压波形 间隙上出现的电压最大值和间隙击穿时间的关系曲线 用实验确定间隙伏秒特性的方法 保持冲击电压的波形不变 T1 T2一定 逐渐升高电压使间隙发生击穿 并根据示波图记录击穿电压U与击穿时间t 放电时延具有分散性 28 高电压工程基础 伏秒特性的形状与间隙中电场的均匀程度有关 对于均匀或稍不均匀电场因平均场强高 放电时延短 故曲线比较平坦 且分散性较小 对于极不均匀电场平均击穿场强较低 放电时延较长 其伏秒特性随放电时间的减少有明显上翘 且分散性较大 29 高电压工程基础 伏秒特性曲线主要用来比较不同设备绝缘的冲击击穿特性 如果一个电压同时作用在两个并联的气体间隙S1和S2上 其中一个气隙先击穿 则电压波被短接截断 另一个就不会再击穿 S2始终处于S1的下方 在任何电压波形下 S2都比S1的先被击穿 这个原则如用于保护装置和被保护设备 则就是S2保护了S1 30 高电压工程基础 若两间隙伏秒特性曲线相交 则在时延较短的区域S1先被击穿 在时延较长的区域S2先被击穿 在两曲线交叉区域 可能是S1先被击穿 也可能是S2先被击穿 因此S2不能可靠保护S1 31 高电压工程基础 1 放电时间的组成为 td t1 ts tf2 标准雷电冲击电压波形 1 2 50 s3 冲击电压下气隙的击穿特性 1 采用击穿百分比为50 时的电压来表征气隙的冲击击穿特性 2 伏秒特性表征气隙的冲击击穿电压与放电时间的关系 小结 32 高电压工程基础 3 3操作冲击电压下的击穿 电力系统的输电线及电气设备具有电感和电容性 由于系统运行状态的突变 导致电感和电容元件间的电磁能转换 引起振荡性的过渡过程 该过程会在某些电气设备和电网上造成很高的电压 远远超过正常运行的电压 称为操作过电压 操作过电压的幅值 波形与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有关 过渡过程的振荡基值等于系统运行电压 电压等级越高 操作过电压幅值也越高 这与雷电过电压不同 后者取决于接地电阻 与系统电压等级无关 33 高电压工程基础 直到20世纪50年代 各国还认为操作过电压下的空气间隙及绝缘子的闪络电压 操作冲击系数 工频放电电压 且波形的影响可忽略 22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力系统 操作冲击系数 1 1220kV以上电压等级的电力系统 操作冲击系数 1 随着电力系统电压等级的提高 操作冲击下的绝缘问题越来越突出 近几年来研究发现 操作冲击电压下的气体绝缘放电特性有许多新的特点 应根据操作冲击电压波形下的放电电压进行设计 34 高电压工程基础 操作过电压波形随电压等级 系统参数 设备性能 操作性质 操作时机等因素而有很大的变化 为了模拟操作过电压 需要规定标准波形 1 操作冲击电压的标准波形 IEC标准 T1 T2 250 20 2500 60 s 附加推荐 100 2500 s或500 2500 s 另外建议一种衰减振荡波 第一个半波的持续时间在2000 3000 s 反极性的第二个半波的峰值约为第一个峰值的80 35 高电压工程基础 操作冲击电压的作用时间 介于工频电压与雷电冲击电压之间 在均匀场和稍不均匀场中 操作冲击U50 雷电冲击U50 直流放电电压和工频放电电压等幅值几乎相同 分散性不大 击穿发生在峰值附近 在极不均匀场中 操作冲击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U形曲线 极性效应 饱和现象 分散性大 2 操作冲击50 击穿电压的特点 36 高电压工程基础 棒 板气隙的操作冲击击穿电压 1 U形曲线 曲线呈U形 波前时间在某一区域内 气隙的50 击穿电压具有极小值 称为临界击穿电压 与此相应波前时间称为临界波前时间 间隙距离d增大时 临界波前时间随之增大 d 7m的间隙 临界波前时间约100 300 s范围内 间隙距离d越大 放电发展所需的时延越大 因此相应的临界波前时间就越大 37 高电压工程基础 棒 板气隙的操作冲击击穿电压 1 U形曲线 U形曲线左半支的上升特征当波前时间从临界值减小 则放电发展时间缩短 放电时延减小 要求有更高的击穿电压才能实现击穿 U形曲线右半支的上升特征当波前时间从临界值增大 留给放电发展的时间足够长 再增大放电时间 对放电发展没有意义 另一方面 起晕棒极附近电离处的与棒极同极性的空间电荷 能有足够的时间被驱赶到更远处 造成附加电场减弱 则不利于放电的进一步发展 从而要求更高的击穿电压才能击穿 38 高电压工程基础 棒 板气隙的操作冲击击穿电压 1 U形曲线 棒 板间隙在某种波前的操作波作用下的击穿电压甚至比工频电压还低很多 其他结构的间隙也有这种情况 但程度较轻 原因 工频四分之一周波相当于波前时间5000 s 位于U形曲线的右半支 因此 其击穿电压反而比临界波前操作冲击击穿高 这一点值得特别注意 对工程中各个气隙尺寸的选定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39 高电压工程基础 1 U形曲线 在各种不同的不均匀电场结构中 正极性操作冲击的50 击穿电压都比负极性的低 所以更危险 正棒 负板空气间隙U形曲线中 50 击穿电压极小值Umin kV 可用经验公式计算 式中d 间隙距离 m 40 高电压工程基础 2 极性效应 41 高电压工程基础 在操作冲击电压作用下 长间隙的击穿电压呈现出显著的饱和现象 特别是棒 板型间隙饱和程度尤为明显 这一点与工频击穿电压的规律类似 而雷电过电压下的饱和现象却不明显 3 饱和现象 42 高电压工程基础 击穿电压的分散性可用相对标准差 表示 4 击穿电压的分散性大 极不均匀电场的空气间隙 在波前时间为数十微秒至数百微秒的操作冲击电压作用下 约为5 而在雷电冲击电压下 约为3 工频电压作用下 分散性更小 2 43 高电压工程基础 1 标准操作冲击电压波形为非周期性指数衰减波形 2 标准操作冲击电压的波形对U50 影响很大 3 极性效应更显著 4 击穿电压的分散性大 小结 44 高电压工程基础 3 4大气密度和湿度对击穿的影响 温度t0 20 压力p0 101 3kPa绝对湿度h0 11g m3 1 标准大气条件 空气间隙中气体的状态 如温度 湿度和气压等因素 都会影响空气的电离发展 从而影响间隙的击穿电压或放电电压 45 高电压工程基础 2 大气条件的校正 空气密度增大时 空气中自由电子的平均自由行程缩短 不易造成碰撞电离 所以空气间隙的击穿电压升高 空气的湿度增加时 由于水蒸气是电负性气体 易俘获自由电子形成负离子 使电离减弱 所以空气间隙的击穿电压升高 在均匀电场中 湿度的影响很小 击穿前各处的场强都很高 即各处电子运动速度很高 不易被水分子俘获形成负离子 在湿度较大时 绝缘子的闪络电压可能出现随湿度增加而降低的情况 46 高电压工程基础 2 大气条件的校正 试验时的放电电压U与标准大气条件下的放电电压U0间的换算关系为 1 放电电压的校正 Kt 大气校正因数 K1 空气密度校正因数 K2 空气湿度校正因数 47 高电压工程基础 1 空气密度校正因数K1 t 试验条件下的温度 p 试验条件下的压力 kPa 相对空气密度 48 高电压工程基础 2 湿度校正因数K2 K取决于试验电压的种类 且为绝对湿度h与相对空气密度 的比率h 的函数 49 高电压工程基础 3 指数m和W UB 实际大气条件下50 放电电压的测量值或估算值 kV L 试品最小放电路径 m K 实际的空气相对密度和湿度校正因数式中参数 50 高电压工程基础 例 某距离4m的棒 板间隙 在夏季某日气压P 99 8kP 环境温度t 30 空气绝对湿度h 20g m3的大气条件下 问正极性50 操作冲击击穿电压为多少 51 高电压工程基础 解 由实验曲线查得 距离为4m长的棒 板间隙在标准大气压状态下的正极性50 操作冲击击穿电压为U50标 1300kV 查曲线得 K 1 1 52 高电压工程基础 查曲线得 m W 0 34 53 高电压工程基础 3 海拔高度对放电电压的影响 高海拔地区由于气压下降 空气相对密度下降 因此空气间隙的放电电压也随之下降 在海拔1000 4000m的范围内 海拔每升高100m 空气的绝缘强度约下降1 即绝缘能力变弱 国家标准规定 对拟用于高海拔地区 海拔1000 4000m 的外绝缘设备 在非高海拔地区 海拔1000m以下 进行试验时 其试验电压校正如下 U0 标准大气条件下的试验电压 kV KA 海拔校正因数 kV H 设备使用处海拔高度 m 54 高电压工程基础 小结 气体的放电电压与大气状态有关 气体的相对密度增大时 气体的放电电压也随之增大 空气的湿度增大时 气体的放电电压也增大 但均匀和稍不均匀电场下增加不明显 沿面闪络电压降低 海拔高度增加时 气体的放电电压下降 55 高电压工程基础 3 5提高气隙击穿电压的措施 改进电极的形状利用空间电荷改善电场的分布极不均匀电场中屏障的采用高气压的采用强电负性气体 SF6 的应用高真空的采用 56 高电压工程基础 1 改善电场分布 2 削弱气体中的电离过程 高压电气设备中经常遇到气体绝缘间隙 为了减少设备尺寸 一般希望间隙的绝缘距离尽可能小 因此 必须采取措施 以提高气体间隙的击穿电压 提高气体间隙的平均击穿场强有两个途径 57 高电压工程基础 1 改进电极形状以改善电场分布 增大电极曲率半径如变压器套管端部加球形屏蔽罩 采用扩径导线等 截面相同 半径增大 58 高电压工程基础 1 改进电极形状以改善电场分布 改善电极边缘电极边缘做成弧形 以消除边缘效应 同时电极表面尽量避免毛刺 棱角以消除电场局部增强的现象 59 高电压工程基础 1 改进电极形状以改善电场分布 使电极具有最佳外形如穿墙高压引线上加金属扁球 墙洞边缘做成近似垂链线旋转体 60 高电压工程基础 2 利用空间电荷对原电场的畸变作用 例如利用电晕放电产生的空间电荷来改善极不均匀场间隙中电场分布 2 4 2小节 从而提高间隙的击穿电压 但应该指出 上述细线效应只存在于一定的间隙距离范围之内 间隙距离超过一定值 细线也将产生刷状放电 从而破坏比较均匀的电晕层 使击穿电压与棒 板或棒 棒间隙的相近 另外 此种提高击穿电压的方法仅在持续作用电压下才有效 在雷电冲击电压下并不适用 1 D 0 5mm2 D 3mm3 D 16mm4 D 20mm虚线 棒 板电极间隙点划线 均匀场间隙 导线 板电极的空气间隙击穿电压 有效值 与间隙距离的关系 61 高电压工程基础 3 极不均匀电场中屏障的采用 在电场极不均匀的空气间隙中 放入薄片固体绝缘材料 如纸或纸板 阻挡空间电荷 利用空间电荷产生的电场改变电场分布 屏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显著提高间隙的击穿电压 其效果与电压种类有关 屏蔽用绝缘材料制成 但它本身的绝缘性能无关紧要 重要的是它的密封性 拦住带电粒子的能力 屏蔽的作用取决于它所拦住的与电晕电极同号的空间电荷 这样就能使电晕电极与屏障之间的空间电场强度减小 从而使整个气隙的电场分布均匀化 62 高电压工程基础 当棒极为阳极性时 设置屏障可以显著提高间隙的击穿电压 无屏障时 棒极附近形成的正极性空间电荷加强了前方电场 促进了电离区向前推进 因此击穿电压很低 当设置屏蔽后 正离子在屏障上聚集 因为同号电荷相斥 正离子在屏障表面分布较均匀 从而在屏障前方形成较均匀电场 改善了整个间隙的电场分布 因此可以提高击穿电压 当屏障靠近棒极时 屏障与板极间的均匀电场区扩大 间隙的击穿电压上升 但屏障离棒极过近时 屏障上的正电荷分布不再均匀 屏障前方又出现极不均匀电场 屏蔽作用减弱 63 高电压工程基础 对负棒 板间隙 屏障的作用效果某些部分与正棒 板相似 但是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说明如下 当屏障较靠近板极处 间隙击穿电压反而降低 因为无屏障时 负离子扩散于空间 部分消失于电极 影响电场分布的主要是正离子 它削弱了前方的电场 但是设置屏障后 屏障上聚集大量的负离子影响了电场分布 加强了前方电场 因此屏障较远离棒极后 设置的屏障反而减低了间隙的击穿电压 当屏障离棒极过近时 仍然具有屏障作用 因为电子速度高 可以穿透屏障 从而屏障上无法聚集大量负电荷 而屏障另一边由电离造成的正电荷被屏障阻挡 使屏障带正电 因此屏障和板极间的电场被削弱 当屏障紧靠棒极时 仍具有屏蔽效应 64 高电压工程基础 直流电压下棒 板空气间隙的击穿电压和屏障位置的关系 65 高电压工程基础 工频电压下棒 板空气间隙的击穿电压和屏障位置的关系 屏障的作用与直流电压作用下正棒 板的情况相近 66 高电压工程基础 4 高气压的采用 采用改善电场分布 来提高击穿电压的方法 其平均击穿场强仍然 均匀电场中大气压下空气的电气强度 约30kV cm 这个数值并不高 可见常压下空气的电气强度要比一般固体和液体介质的电气强度低得多 提高气体压力 减小电子的平均自由行程 可以削弱气体中的电离过程 提高击穿电压 均匀电场中几种绝缘介质的击穿电压与距离的关系 1 2 8MPa的空气2 0 7MPa的SF63 高真空4 变压器油5 0 1MPa的SF66 大气 67 高电压工程基础 采用高气压时 下面因素的影响应给予注意 1 电场均匀度的影响 在高气压下 电场均匀度对击穿电压的影响比在大气压力下显著的多 电场均匀度下降 击穿电压降剧烈降低 所以采用高气压的电气设备应使电场尽可能均匀 2 电极表面状态的影响 在高气压下 气隙的击穿电压与电极表面的粗糙度有很大的关系 湿度 表面污物等因素在高气压下对气隙击穿电压的影响比常压下显著 高气压下 应尽可能采用均匀电场 电极表面应光洁 气体要滤去尘埃和水分 68 高电压工程基础 5 强电负性气体的应用 采用高气压方法的缺点 1 到达一定限度后 设备密封困难 成本大大提高 2 提高到10个大气压后 再提高气压 效果大大下降 3 空气中的氧在高气压下因击穿时的火花可能引起绝缘材料的燃烧 69 高电压工程基础 许多含卤族元素的强电负性气体电气强度特别高 因而可称之为高电气强度气体 采用这些气体来代替空气 可以大大提高间隙的击穿电压 缩小设备尺寸 降低工作气压 高电气强度气体仅仅满足电气强度高是不够的 还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液化温度要低 这样才能同时采用高气压 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出现放电时不易分解 不燃烧或爆炸 不产生有毒物质 生产不太困难 价格不过于昂贵 70 高电压工程基础 SF6同时满足以上条件 而且还具备优异的灭弧能力 因此SF6及其混合气体被广泛用于大容量高压断路器 高压充气电缆 高压电容器 高压充气套管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隧道工程防水卷材铺设与接缝密封施工方案
- 风景园林工程后期运维与管护方案
- 物流园区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 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技术方案
- 固态电池生产线自动化升级方案
- 情感咨询的病人方案
- 高职院校经济学课程改革的策略与方法
- 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措施与发展策略
- 房产公司营销策划方案
- 进口葡萄酒营销方案范文
- 铜陵市绿阳建材有限责任公司《60 万吨-年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培训
- 五年级上册美术课件-15 造型别致的椅子|人美版
- YY/T 1269-2015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水处理设备常规控制要求
- GB/T 3047.2-1992高度进制为44.45mm的面板、机架和机柜的基本尺寸系列
- GB/T 19466.3-2004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第3部分:熔融和结晶温度及热焓的测定
- 启航新课堂七数北上-第二章2.5有理数减法
- GA/T 1607-2019法庭科学生物检材中海洛因代谢物检验液相色谱-质谱法
- FZ/T 52025-2012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
- 价值的创造与价值实现课件
- 大学物理实验:光电效应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