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安阳市某区给水工程工艺设计.doc_第1页
开题报告-安阳市某区给水工程工艺设计.doc_第2页
开题报告-安阳市某区给水工程工艺设计.doc_第3页
开题报告-安阳市某区给水工程工艺设计.doc_第4页
开题报告-安阳市某区给水工程工艺设计.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课题名称长春市新城区给水工程工艺设计系名称建筑工程 专业姓名环境工程(给排水)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设计前提: 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随着社会的发展给水厂占据着与日剧增的重要角色,中国的给水工艺也在飞速的发展。面对不同的原水水质拥有了更多的工艺选择。长春市作为中国重点发展城市在给水工艺上也拥有先进的处理设备和手法,由于近年来供水设施的高速发展,加之总需水量增长放缓,城市用水的“供需比”明显提高,水量的供给和需求上基本趋于平衡。中国供水行业的努力方向,已开始由增加水量转移到提高水质方面。让中国人民喝国际先进标准的水,是我们今后的奋斗目标。 1、 设计目的 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熟悉相关的工作方法、工作过程,掌握主体工艺的设计计算和绘图,加强对所学基础知识的应用技能,为日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此次设计应该主要掌握以下内容: 1、设计用水量的计算,供水规模的确定。 2、给水系统选择与方案比较。 3、水厂工艺选择与设计计算。4、相关工具书、参考资料的使用2、 设计内容1、 选择、确定处理工艺流程;2、工艺设计 (含工艺及单体构筑物图的设计)。3、 设计成果要求1、设计说明书一份(1.2万字);参考文献10篇;相关外文文献资料翻译 1 份(5000汉字)。2、绘制的图纸折合零号图纸3张,其中至少包括手绘图2张,其内容应满足下表要求。图纸内容数量及尺寸要求1水厂总平面和高程布置图1张,1号2絮凝和沉淀池平剖面图2张,1号3滤池平剖面图1张,1号4清水池平剖面图1张,1号5送水泵站平剖面图1张,1号4、 原始依据 根据相关设计资料,确定合理的工艺方案,使给水厂出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并安全输配到用户,满足用户的需求。 1、设计水量:满足最高日供水量11104m3/d; 2、原水水质:各项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类水质标准; 3、气象水文资料:参考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册)常用资料 4、地质资料:土壤承载力满足基建设计要求,地下水水位相对标高 -5.0 m;二泵站输水管起端节点水压58 m5、 工艺流程确定 给水处理的任务是通过必要的处理方法去除水中的杂质,使之符合饮用水或工业用水的标准。水处理的方法应根据水源水质和用水对象对水质的特殊要求确定。通过选择合适的工艺流程使之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1、 预处理 为了延长系统的周期和使用期限,防止系统的损坏,一般尽可能地使进水水质提高。从水源获得的原水于是会进行一定的预处理。包括格栅筛除原水中的漂浮杂物,预氯投加,调整原水的pH值,泥砂在预沉池中预沉以及投加粉末活性炭或生物过滤等各种工艺措施。 我国当前在预处理方面与国外先进国家的主要差距在于原水调质和去除水中污染的有机物。从西方发达国家情况看,原水的调质已是普通采用的水处理手段。原水调质不存在技术问题,关键在于对调质必要性的认识。对水中污染的有机物质的控制和去除是给水工程技术面临的重要课题。有机污染的根本控制在于搞好水体保护,不被有机物污染。所以在去除水中污染的有机物的应用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2、主要工艺(1) 机械混合技术 混合是絮凝的基础,要求快速剧烈的混合,以促进混凝药剂扩散速度和压缩水中胶体的双电层,使胶体脱稳。 机械混合(mechanical mixing)指的是水体通过机械提供能量,改变水体流态,以达到混合目的的过程。我国现有水平不逊于国外先进国家。而我国对混合的测试手段和测试设备不足,美国这种作法是我国应当学习和效仿的目标,也是我们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所在。(2) 折板絮凝 折板絮凝池(folded-plate flocculating tank)指的是水流以一定流速在折板之间通过而完成絮凝过程的构筑物我国研制出多种设备反应亦投入生产运行。但我国机械反应多为垂直轴机械反应,国外平流沉淀池多为水平轴机械反应,而本课题选用折板絮凝加以处理。(3) 斜管沉淀池 斜管沉淀池是指在沉淀区内设有斜管的沉淀池。在平流式或竖流式沉淀池的沉淀区内利用倾斜的平行管或平行管道(有时可利用蜂窝填料)分割成一系列浅层沉淀层,被处理的和沉降的沉泥在各沉淀浅层中相互运动并分离。斜管沉淀池是继平流沉淀池之后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立在浅池理论上的沉淀设施,具有占地面积少、沉淀效率高的特点,在我国经过近20年的应用和发展,使沉淀技术日臻完善,也积累了许多设计和运行经验,是一种成熟工艺。(4) 双阀滤池 虹吸双阀滤池吸取了虹吸滤池的特点采用真空系统控制虹吸进水和虹吸排水管,代替进水阀门和排水阀门。国内外在这项技术上的应用都较少 工艺复杂反冲洗强度大。(5) 消毒传统的消毒杀菌剂主要是采用氯及其化合物。该方法操作技术简单、价格低、杀菌效果好。在国外至今仍为主要杀菌方法之一,我国应用更为普遍。使用氯气消毒我国与国外的主要差距在于投加的控制手段上,目前一般采用容量分析比色法测量投氯后的余氯值,依据其余氯值采用浮子加氯机或真空加氯机调节投加量,靠人工操作。该方法不能提供准确的投加量,只是靠经验控制,检验投加效果又具有滞后性。而国外则采用自动余氯检测仪检测,根据余氯量反馈给自动加氯机自动调节投加量。这套设施由于国内的余氯检测仪以及氯氨加注自动化设施有待提高,目前尚不普及。(6) 大体流程:混凝剂加氯加氯原水一级泵房机械混合器折板絮凝池斜管沉淀池双阀滤池清水池二级泵房吸水井用户污泥浓缩池污泥脱水泥饼外运加药、加氯及药库六、进度安排。序号起止日期计划完成内容12.283.11外文翻译、工艺方案确定23.144.1工艺设计计算34.44.8水厂总平面图和高程图44.114.22絮凝池和沉淀池平剖面图54.254.29滤池平剖面图65.25.6清水池平剖面图75.95.13二泵站工艺图85.165.27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准备答辩7、 参考文献: 1、 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院主编.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册)常用资料M. 第2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北京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主编.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3册)城镇给水M. 第2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4、 姜乃昌、陈锦章主编水泵及水泵站M第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5、 张智等主编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6、 市政工程设计施工系列图集给水排水工程(上、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7、 American Water Works Association,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Water Treatment Plant Des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