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博客网站设计.doc_第1页
NET博客网站设计.doc_第2页
NET博客网站设计.doc_第3页
NET博客网站设计.doc_第4页
NET博客网站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20102011学年第 1 学期 计算机工程 系 软件 专业 2 班级课程设计名称: .Net应用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个人博客网站设计 完成期限:自 2012 年 12 月 24 日至 2013 年 1月 4 日共 2 周设计依据、要求及主要内容(可另加附页):利用Macromedia Dreamweaver 、visual studio 、Fireworks和Flash等网页设计工具,建立一个基于的个人博客网站。具体要求及主要内容:1利用c#作为博客的开发语言。2后台数据库可以采用SQL SERVER。3网站首页的导航菜单准确无误,无死连接。4利用CSS样式,美化网站的字体和颜色。5进入任何一个博客页面都可返回首页。页面显示没有错误。6管理员可登陆博客后台管理博客。要求能自定义的博客的栏目,发表博文。7管理员可以随时修改和删除发布的博文。一、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进入二十一世纪,以Internet为核心的现代网络积水和通信技术已经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各种网络交流互动工具也应运而生。其中以论坛、博客、社区、空间最为受广大网民朋友的欢迎,也是目前为止发展的比较成熟的信息交流工具。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渐成熟,互联网已成为日常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网络博客在近几年更是成为各类网民不可或缺的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强大工具,其强大的功能良好的互动性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广大网民的需求。博客,是一近几年来兴起的外来网络词汇blog是其英文原型,又译为网络日志、部落格或部落阁等。一个典型的博客结合了文字、图像、其他博客或网站的链接、及其它与主题相关的媒体。能够让读者以互动的方式留下意见,是许多博客的重要要素。大部分的博客以文字为主,还有一些博客则专注在艺术、摄影、视频、音乐、播客等各种主题,是社会媒体网络的一部分。博客有着极其出色的交流功能。在以往的几种网络交流方式中,BBS过于公共化,而Email和即时通信工具IM有很明显的私人性质,blog的出现则将公共性和私人性很好的结合起来。通过blog认识朋友可方便的扩大你的交际范围。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如何将自己的个性展示出来?没关系,blog提供了非常方便实用的个性化功能。本次毕业设计的主要研究就是个人博客网站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关于博客的未来:在创办了博客中国(blogchina)、被誉为“博客教父”的方兴东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他认为,博客这一事物在中国的发展大致经过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2年至2003年,少数人写博;第二阶段是2003年至2005年,博客爱好者写博;第三阶段是2005年至2006年以及接下来的两年,博客进入大众化前期。何况现在已经2012了。“如果说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博客的发展还是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话,那从第三阶段开始,博客已经向现实主义转变。再过两年,即将进入大众化晚期,也就是说,那些网络保守主义者也将加入到博客大军中来”。在我国,已经有十几万个博客网站,博客数量达到100多万个,并且呈现40%的年增长进度,着实让国人刮目相看。因此,博客经济引起了专家学者和行业官员的普遍关注。博客现象,能给中国带来什么?网络博客,能成为每个网民的网络生活方式吗? 从互联网的兴起到现在,网民由上网浏览网络文章和查找资料以及上论坛发帖子,发展到建网站、建个人网站论坛主页,再发展成现在的建博客,一路走来,网民在网络一直打拼着建造着一个属于自己的地盘,不知从何时起,建博客、写博客成为了众多网民网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网络聊天成了并驾齐驱的热点,共同成为网民上网最关心的事情。截止到2005年11月底,在中文互联网领域,Blog站点达到3682万,Blogger 人数达到1600万,平均每个Blogger 拥有大概2.3个Blog。中国大陆Blog服务商已达到658家,注册用户超过千人的服务商达到了330家。由以上内容易知博客的大体发展趋势可能如下:一、博客门户网站的整体架构更加完善。 从目前看,新浪、搜狐、人民网、博客网、网易、和讯等网站,在不断推出博客服务平台以来,各自在资源整合与技术的架构上发挥了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博客技术开发应用,这无疑对中国互联网全面推进博客走近百姓日常生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博客技术后台服务功能更加便利和高效。二、博客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交流平台。博客服务是随着人们的需求不断被创造性引导而来的。正如人们初期看电视一样,当一个台的选择,变成为几百个台选择时,博客可能给人们带来更成熟的技术,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服务和便利。三、博客平台与移动手机传播互动技术成熟。3G手机的发展会带动或加快整个博客平台技术很快成熟起来。人们会利用博客平台来进行影像互动和文字短信的交流,这个既是通讯又涉及到商务活动和娱乐平台,会迅速推动整个博客与手机互动性服务模式的运行。目 录1本课题研究内容,设计要求52 本课题研究方案53研究目标、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53.1.研究目标:53.2.工作进度:63.3 设计流程图64.运行结果及主要内容截图,及主要设计代码74.2数据库设计74.3游客界面设计84.5游客浏览及评论设计124.6后台登陆设计154.7分类管理设计164.9文章管理设计184.10文章发表设计184.11文章编辑设计224.12文章评论回复设计254.14登陆密码设计27总 结27参考文献27完61本课题研究内容,设计要求个人博客网站系统在本次研究中要求实现其基本功能包括:具有日志、相册、留言、简介这些常用功能,并且可以对它们实施管理,如网站设置管理、文章管理、图片管理、更改管理密码和个人简介等功能。在设计实现过程中采用vs2005和sqlserver2005作为开发环境和开发工具。我将使用ASP.NET网络编程技术来编辑网页,以及SQLServer数据库技术来建立功能强大的数据库系统,并运用ODBC技术把数据库和动态网页相连接。传统的静态管理信息系统获取信息的方法是由专业文字录入人员将信息输入到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这种方法在数据量不大时有很多的应用场合。但是,当数据量比较大,并且有较强的专业性时,录入的费用和出错的可能性都相应上升。主要的功能介绍:(1)网站前台功能:浏览:文章浏览发表:评论 (2)网站后台功能: 1、添加、编辑、删除分类 2、添加、编辑、删除文章 3、删除评论 4、回复、删除评论5、修改个人登陆密码2 .本课题研究方案在建立个人网站博客系统时,首先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客户端网站导航,对博客文章的浏览留言评论及对博客相册内容的浏览留言评论。服务器端的主要操作是对博客内容的添加、编辑、删除分类,对博文的添加、编辑、删除,对游客评论的删除回复,对评论的删除等。该博客网站的主要处理流程为:游客登录网站浏览通过导航浏览博客上的一些文章作出相应的评论。博客的所有者添加、编辑、删除文章,对来访的游客的留言评论作出相应的回复,对一些不良影响的留言评论进行删除等管理工作。博客所有者刷新博客内容并对其进行良好的维护工作。3研究目标、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3.1.研究目标:本论课程设计是一个基于ASP.NET的博客系统,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后台管理以及前台页面的Web设计。系统使用Microsoft公司以C#为核心语言的ASP.NET开发工具,利用微软提供的IIS 5.0建立运行环境,再结合SQL Server 2005建立数据连接关系。利用其提供的各种组件,在短时间内建立数据库,对数据库进行分析与建立ASP.NET页面,不断改进,直到功能基本实现的可行系统。本系统主要分为后台系统管理和前台会员操作两部分。后台管理主要有:博文管理、评论管理等,密码管理。前台会员操作主要有:博文浏览阅读、评论博文。由于开发环境和工具都是基于Microsoft公司产品,所以系统能够在Visual Studio 2008或者更高版本上运行。 3.2.工作进度:工作进度是先熟悉掌握课题的内容,然后在网上和书上查找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特别是对于ASP开发工具的学习,以及如何和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相联系,形成个人网站博客系统。同时掌握博客系统需要支持哪些功能,前台界面的设计和后台的管理。再对完成的系统进行调试,找出错误的地方,修改并重新进行调试,从而完成个人博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3.3 设计流程图 3. 3.1后台业务流程:(博主操作流程)见下图: 分类管理文章管理密码管理开始登录注销或退出结束登录失败登陆成功3.3.2前台业务流程:(游客操作流程)见下图:浏览文章发表评论博客主登陆开始退出结束 4运行结果及主要内容截图,及主要设计代码4.1(VS2008或2010)的解决方案资源管理器中需要建立的主要页面:界面设计 4.2. (VS2008或2010)的服务器资源管理器中需要建立的表:数据库设计4.3.运行博客访问界面(Default.aspx),此界面只是游客界面,游客只可以阅读及评论相应文章,没有其他权限:游客界面设计主要代码如下: 无标题页 .style1 width: 215px; 登陆我的主页欢迎浏览我的个人博客 asp:SqlDataSource ID=SqlDataSource1 runat=server ConnectionString= SelectCommand=SELECT articles.id, articles.class, articles.title, articles.pushTime, articles.keyWords, articles.content, articles.clockCount, articleCame FROM articles INNER JOIN articleClass ON articles.class = articleClass.cid ORDER BY articles.id DESC asp:SqlDataSource ID=SqlDataSource2 runat=server ConnectionString= SelectCommand=SELECT * FROM articleClass asp:SqlDataSource ID=SqlDataSource3 runat=server ConnectionString= SelectCommand=SELECT top 10 * FROM articles ORDER BY clockCount DESC 首页 a href=Default.aspx?cid= a href=viewArticle.aspx?id= / 30 ? 30: Eval(content).ToString().Length) %   热点排行 a href=viewArticle.aspx?id= /() 4.4.在访问界面中点“自然”类可看到属于自然类别的相关博文代码略4.5.在热点排行中或者相应的类别中点击想要看道的文章如点击美丽的西藏的文章内容,也可评论文章:游客浏览及评论设计主要代码如下: 无标题页 .style1 width: 100%; asp:SqlDataSource ID=SqlDataSource1 runat=server ConnectionString= SelectCommand=SELECT * FROM articles WHERE (id = id) asp:SqlDataSource ID=SqlDataSource2 runat=server ConnectionString= SelectCommand=SELECT * FROM review WHERE (aid = aid) 关键字: 发布日期: 点击次数: 评论列表 ()发布评论 主人回复: a href=setReView.aspx?rid=&aid=回复 发布时间: 昵称: 评论主题: 评论内容: 4.6运行后台登陆界面或着在主页面点击“登陆我的主页”就可以登陆博客后台:后台登陆设计主要代码如下: 无标题页欢迎登陆我的个人博客主页  4.7登陆后台后可看到如下界面,可增加,或删除相应的类别:分类管理设计主要代码如下: 无标题页 .style1 height: 67px; width: 321px; .style2 height: 101px; width: 321px; .style3 height: 77px; width: 321px; 分类管理 文章管理 密码管理 4.8.点编辑可编辑类名如图代码略4.9.点文章管理,可对文章做相应操作:文章管理设计代码略4.10.点上图中的发表文章,进入发表文章界面:文章发表设计主要代码如下: 无标题页欢迎发表新的文章 asp:SqlDataSource ID=SqlDataSource1 runat=server ConnectionString= DeleteCommand=DELETE FROM articles WHERE id = id InsertCommand=INSERT INTO articles (class, title, keyWords, content) VALUES (class, title, keyWords, content) SelectCommand=SELECT id, class, title, keyWords, content FROM articles UpdateCommand=UPDATE articles SET class = class, title = title, keyW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