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论文发表范文 基于探究式的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的优化.doc_第1页
计算机教学论文发表范文 基于探究式的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的优化.doc_第2页
计算机教学论文发表范文 基于探究式的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的优化.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探究式的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的优化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及普遍应用,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本文根据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及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针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吸纳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同题的能力,并以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这一节为例,在“改进教学方法,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这一问题上阐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质量 Based on the inquiry based teaching of computer network optimizationQian Shuangyan(Yunnan College Of Business Management,Kunming 650106,China)Summary: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omputer network and universal application, computer network has become basic course in the trunk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occupie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According to the found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cours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text aims at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making the students accept and absorb knowledge to regain the initiative, and cultivate students to find and solve problems. And to the basis of computer network courses of Computer network architecture section as an example, and expound my teaching experiences on the improve the teaching methods, organize the teaching content reasonably” project.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mputer network;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1 引言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应用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和抽象性比较强,在课程教学中集中了大量的概念,且教学内容大多是后续课程学习的基础。因此为确保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一定要对讲述的内容进行细化,对难点和重点进行反复研究,明确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在此框架内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方法、手段和学生的活动形式。2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特点计算机网络基础是一门非常理论化、晦涩难懂却又同时有着较强的应用性的课程,整个课程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但是又不得不把它拆分成一个一个的知识点来讲授,很多同学在学习初期就被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繁多的协议搞得晕头转向,从而失去学习这门课的兴趣,使得整个课程的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在学习完该课程后,除了懂一点简单的应用层工具以外,对其它的网络协议基本都没有理解。目前,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中,较为传统和经典的教学方式是以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教学线索,按照自底向上的方式讲解,目前大部分的国内外的教材也是采用这样的方式,以讲解为主,即首先讲述通信基础知识,然后按OSI结构的层次自底向上讲解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该种方式的课堂教学强调基本概念和原理,然后以一种情景化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在早期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它忽略一个现阶段学生的基本特征,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现在的学生在学习该课程前,已经对计算机网络有了广泛的使用,比如电子邮件、即时通信、文件传输、广播视频、网络游戏等网络软件已经无处不在。也就是说学生在实际的网络使用中, 已经对网络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这个了解却主要是集中在顶层的应用层的使用上,当然他们并不了解其工作原理以及其基于底层的所有协议。原来的自底向上的教学方式中是由教师将概念、原理抽象出来,教授给学生,并且最底层的物理层是学生在网络使用中最陌生的,这样的结果导致理论教学内容过于抽象,不能跟实际应用很好的结合。因此,现阶段可以采用新的自顶向下、以问题驱动的探究式教学法,从学生熟悉的应用层开始学习,由老师引导,学生探究为方式,逐步掌握计算机网络原理。 3 教学过程优化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基于“分层”的思想构建的,较好地体现了标准化和灵活性。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了OSI七层模型,既有完整全面的优点,也有繁琐复杂的缺点。在计算机网络实际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网际层、运输层和应用层为核心的TCPIP体系结构。目前主流教材几乎都采取了折中的办法,通过五层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和应用层,来描述计算机网络。教材在内容组织上,各个层次分别为一章,相对独立。绝大多数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分层”的概念,一时难以体会出“分层”的必要性、特点和优势。为此我们在授课过程中,首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作了具体的分析,通过思考、研究和分析,确定符合实际的课程内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如下表1所示。我们通过一系列方法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设计,并且付诸了实践。以点带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表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教学内容序号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网络体系结构及网络协议 网络体系结构概念 网络协议概念为什么在网络体系结构中引入“分层”的概念2OSI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的概念 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传输过程3TCP/IP参考模型 TCP/IP协议簇的历史 TCP/IP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TCP/IP协议的理解与应用4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 两种模型的比较 OSI参考模型的缺点 TCP/IP参考模型的缺点折中的五层体系结构的了解其次是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按教学最优化原则,课堂教学应发挥教学双方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可以将知识框架的关键点交给学生,而更多的相关内容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来完成。这样所讲的内容学生很容易做到当堂消化,对知识本质的理解会进一步升华。比如,在这一节课程教学之初,我们会提出一些学生非常熟知的例子。如果我们要寄信,过程如下:写信人要把写好的信放入信封中,信封上写明收信人的地址和邮政编码,并贴上邮票,投入到邮筒里。邮局工作人员从邮筒里取信,盖上邮戳,并将发往同一地点的信件分拣好,装袋。已经装袋的信件被运送到火车站、飞机场等运输部门,封装为大包等待运输。运送到达目的地的信件被拉到目的地邮局进行拆包。并在目的地邮局盖上信件到达的邮戳,并由邮递员送至收信人。收信人收到信件后,拆开信封,可以读取信件。通过这样一个学生熟悉的实例,教师立刻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无论基础好坏的同学,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理解都有一定的困难。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入了这一节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围绕着知识点的深入理解,设计一些题目,供学生思考。再此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前人的研究工作和研究过程是非常感兴趣的。当学生了解了前人是如何发现问题、如何发明新技术、如何求索新理论之后,这些前人的工作过程会大大地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有了兴趣以后,学生会主动挖掘自己的学习潜能,不仅会努力学习,而且会主动地探索问题、扩充知识、提高自己,这样一来,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而探索往往是创新的开始,这和单纯被动地接受知识所产生的学习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敢于探索、主动学习的精神,这对学生将来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4 结束语俗话说,教无定法,要教好计算机网络基础这门课程,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根本出发点,要让学生一方面通过去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掌握了应用知识。另一方面通过老师的指导和点拨,可以使学生们对理论知识也掌握充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计算机网络教学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越来越重要的同时对该课程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模式,以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满昌勇计算机网络基础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22 周舸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63 蔡京玫,宋文官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94 张振荣,杨林峰,杨锋基于探究式教学法的“计算机网络原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