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线报警接收系统设计无线报警接收系统设计 摘摘 要 要 近年来随着过内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各种 高档的家电产品和贵重物品为许多家庭所拥有 然而一些不法份子也是越来越多 许多的 不法份子就是看中了大部分人的防盗意识还不够强 造成偷盗现象屡见不鲜 因此许多居 民对家庭财产安全问题十分困扰 由于电子学和微型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给现代家庭管理及报警系统的选择带来了新的变革 出现了新的面貌 目前正在广泛应用利用闭路的监视器来实现远端监视与报警功能 在日常生活中 远 程监视有许多应用实例 常见的是交通部门对城市路况的实时监视等 但这种监视系统是 基于专用通信线路实现的 如光缆等 但是在许多场合下铺设专用通信线路是不现实的 一是费用高 二是国家法律不允许乱铺乱设 于是人们的眼光很自然地转到了电话线上来 这是现成的公用通信网络 它普及率高 成本低 可以充分利用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特别是数字图象压缩技术的不断发展 利用电话线进行远程监视与报警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通过电话网络自动完成对外求助是一种极为方便有效的手段 相关的应用设计正逐步推出 本设计立足于以无线通信的方式 探讨一种新的报警系统 关键词关键词 微计算机单元 测控 信号处理 无线通信 目目 录录 1 1无线通信的常见技术无线通信的常见技术 2 1 1蓝牙技术 2 1 2NFC 近场通信 3 1 3IRDA 和 UWB 通信 4 1 4WI FI 802 11 通信 4 2无线报警接收系统硬件设计无线报警接收系统硬件设计 5 2 1系统方案的构想 5 2 2单片机最小系统 6 2 3解码电路 PT2272 8 2 3 1PT2272引脚及功能定义 8 2 3 2地址码及数据码的表示方法 9 2 3 3误码的产生 10 2 4声光报警电路 11 2 5无线接收模块与解码器 12 2 6硬件抗干扰 13 3无线报警接收系统软件设计无线报警接收系统软件设计 13 3 1程序流程图 14 3 2软件调试 14 4总结及致谢总结及致谢 15 4 1总结 15 4 2致 谢 16 5 5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7 6附录 程序清单附录 程序清单 18 1 1无线通信的常见技术无线通信的常见技术 1 1 蓝牙技术蓝牙技术 1 蓝牙简介 爱立信在 1994 年开始研究一种能使手机与其附件 如耳机 之间互相通信的无线模块 4 年后 爱立信 诺基亚 IBM 等公司共同推出了蓝牙技术 主要用于通信和信息设备的无 线连接 蓝牙工作频率在 2 4GHZ 有效范围大约在 10m 半径内 在此范围内 采用蓝牙技术的 多台设备 如手机 微机 激光打印机等能够无线互联 以约 1mb s 的速率相互传递数据 并能方便的接入互联网 随着蓝牙芯片价格和耗电量的不断降低 蓝牙已成为许多高端 PDA 和手机的必备功能 2 蓝牙的系统结构及网络结构 整个蓝牙系统结构可由底层硬件模块 中间协议层和应用层三部分组成 蓝牙底层模 块由基带层 BB 链路管理层 LM 和射频层 RF 构成 RF 主要负责射频处理和基频调 制 BB 负责跳频和蓝牙数据及信息帧的传输 LM 负责连接的建立 拆除及链路的安全和控 制 上层软件模块不能和底层硬件模块直接连接 两个模块接口之间的消息和数据通过主 机控制接口 HCI 的解释才能进行传递 HCI 实际上相当于蓝牙协议中软硬件之间的桥梁 它提供了一个调用下层 BB LM 状态和控制寄存器等硬件的统一命令接口 中间协议层包 括逻辑链路控制与适配协议 L2CAP 服务发现协议 SDP 串口仿真协议 RFCOMM 等 最上层是应用层 对应于各种应用程序 蓝牙支持点对点和点对多点通信方式 主动发出连接请求的设备称为主设备 Master 被动接受连接的设备称为从设备 Slave 一个主设备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从设备所组成 的网络称为主从网络或微微网 Piconet 它是蓝牙网络的基本单元 一个主设备最多可以 同时与 7 个处于激活 Active 状态的从设备互相传递数据 当从设备只与网络保持同步 而不传递数据时 此从设备便处于休眠 Park 状态 此时在一个微微网中最多可以容纳 256 个从设备 在微微网内部所有的设备共享网络的 1Mbit s 的传输速率 因此当有更多 的从设备加入微微网 每个从设备所分配到的传输速率也就随之下降 对此可以通过多个 微微网共存一个区域来解决 在一个区域内的多个微微网便构成了一个分散网络 Scatternet 每一个微微网内的所有设备均使用同一个跳频序列 微微网不同所用的跳 频序列也不同 因而根据不同的跳频序列便 可区分不同的微微网 在分散网络中 一个微 微网中的主设备可以是其它网络的从设备 如图 6 其中 设备 1 既是微微网 2 的从设备 又是微微网 1 的主设备 同时 微微网 1 与微微网 3 共享设备 3 这样 对于微微网中的 设备不仅单独有 1Mb s 的传输速率 还可能与其他网络中的设备进行通信 但应当注意的 是当此设备处于激活状态时 只能选择加入其中的某一个网络 为了不造成网络之间严重 的干扰 一个分散网络中可允许同时存在 10 个微微网 图 6 分散网络 3 蓝牙技术的应用 作为一种电缆替代技术 蓝牙具有低成本高速率的特点 它可把内嵌有蓝牙芯片的计 算及 手机和多种便携通信终端互联起来 为其提供语音和数字接入服务 实现信息的自 动交换和处理 蓝牙技术的应用主要有以下 3 类 语音 数据接入 是指将一台计算机通过安全的无线链路连接到通信设备上 完成 与广域网的连接 外围设备互联 是指将各种设备通过蓝牙链路连接到主机上 个人局域网 PAN 主要用于个人网络与信息的共享与交换 1 2 NFC 近场通信近场通信 NFC 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 大致总结了蓝牙技术协同工作能力差的弊病 不过 它的 目标并非是完全取代蓝牙 Wi Fi 等其他无线技术 而是在不同的场合 不同的领域起到 相互补充的作用 因为 NFC 的数据传输速率较低 仅为 212Kbps 不适合诸如音视频流等 需要较高带宽的应用 具有成本低廉 方便易用和更富直观性等特点 这让它在某些领域显得更具潜 力 通过一个芯片 一根天线和一些软件的组合 能够实现各种设备在几厘米范 围内的通信 而费用仅为 欧元 据 有关 有最新研究 市场可能发迹于移动手持设备 估计 到 年以后 市场会出现采用 芯片的智能手机和增强型手持设备 到 年 这种手持设备将占一半以上的 市场 如果 技术能得到普及 它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使用许多电子设备的方式 甚至改变使用信用卡 钥匙和现金的方式 1 3 IrDA 和和 UWB 通信通信 红外线数据协会 IrDA 成立于 1993 年 是致力于建立红外线无线连接的非营利组织 起初 采用 IrDA 标准的无线设备仅能在 1m 范围内以 115 2kb s 速率传输数据 很快发展 到 4Mb s 的速率 后来 速率又达到 16Mb s IrDA 是一种利用红外线进行点对点通信的技术 他也许是第一个实现无线个人局域 网的技术 目前他的软硬件技术都很成熟 在小型移动设备 如 PDA 手机上广泛使用 事实上 当今每一个出厂的 PDA 及许多手机 笔记本电脑 打印机等产品都支持 IrDA IrDA 的主要优点是无需申请频率的使用权 因而红外通信成本低廉 他还具有移动 通信所需的体积小 功耗低 连接方便 简单易用的特点 由于数据传输率较高 适于传 输大容量的文件和多媒体数据 此外 红外线发射角度较小 传输上安全性高 IrDA 的不足在于他是一种视距传输 2 个相互通信的设备之间必须对准 中间不能被 其他物体阻隔 因而该技术只能用于 2 台 非多台 设备之间的连接 而蓝牙就没有此限 制 且不受墙壁的阻隔 IrDA 目前的研究方向是如何解决视距传输问题及提高数据传输 率 超宽带技术 UWB 是另一个新发展起来的无线通信技术 UWB 通过基带脉冲作用于天线 的方式发送数据 窄脉冲 小于 1ns 产生极大宽带的信号 脉冲采用脉位调制或二进制移 相键控调制 UWB 被允许在 3 1 10 6GHz 的波段内工作 他主要应用在小范围 高分辨率 能够穿透墙壁 地面和身体的雷达和图像系统中 除此之外 这种新技术适用于对速率要 求非常高的 LANs 或 PANs 军事部门已对 UWB 进行了多年研究 开发出了分辨率极高的雷达 直到 2004 年 2 月 14 日 美国 FCC 才准许该技术进入民用领域 所以对于商业和消费领域 UWB 还是新鲜事 物 但据报道 一些公司已开发出 UWB 收发器 用于制造能够看穿墙壁 地面的雷达和图 像装置 这种装置可以用来检查道路 桥梁及其他混凝土和沥青结构建筑中的缺陷 可用 于地下管线 电缆和建筑结构的定位 另外 在消防 救援 治安防范及医疗 医学图像 处理中都大有用武之地 UWB 的一个非常有前途的应用是汽车防撞系统 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已经试制出用于 自动刹车系统的雷达 在不久的将来 这种防撞雷达将成为高级汽车的一个选件 UWB 最具特色的应用将是视频消费娱乐方面的无线个人局域网 考察现有的无线通信 方式 802 11b 和蓝牙的速率太慢 不适合传输视频数据 54Mb s 速率的 802 11a 标准可 以处理视频数据 但费用昂贵 而 UWB 有可能在 10m 范围内 支持高达 110Mb s 的数据传 输率 不需要压缩数据 可以快速 简单 经济地完成视频数据处理 1 4 Wi Fi 802 11 通信 通信 Wi Fi Wireless Fidelity 也是一种无线通信协议 正式名称是 IEEE802 11b 与 蓝牙一样 同属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Wi Fi 速率最高可达 11Mb s 虽然在数据安全性 方面比蓝牙技术要差一些 但在电波的覆盖范围方面却略胜一筹 可达 100m 左右 不用说 家庭 办公室 就是小一点的整栋大楼也可使用 Wi Fi 也是一种基于 802 11b 802 11a 以及尚未最后形成的 802 11g 标准的无线网络 技术 它可便于用户实现无线接入和共享网络资源 802 11b 是 IEEE 制定的一种无线局域 网络标准 它能在 2 4GHZ 的频率上使用 DSSS Direct Sequence Spread 无线电传输方 式 提供 1Mbps 2mbps 5 5Mpbs 和 11mbps 等多重传输速率进行数据传输 传输速度受距 离和环境影响 Wi Fi 的网络组成一般是由无线网卡和接入点 AP Access Point 两部分 组成 只需安装无线接入点 并在每台笔记本电脑上插入无线网卡构造一个无线局域网 就可以在家里或办公室中的每一个角落轻松的无线上网 Wi Fi 网络利用的是无绳电话等 设备所使用的公共信道 只要有一个接入点和一个高速互联网连接 在其周围数百米的距 离内就架设了一个 Wi Fi 网络 Wi Fi 是以太网的一种无线扩展 理论上只要用户位于一个接入点四周的一定区域内 就能以最高约 11Mb s 的速度接入 Web 但实际上 如果有多个用户同时通过一个点接入 带宽被多个用户分享 Wi Fi 的连接速度一般将只有几百 kb s Wi Fi 的信号不受墙壁 阻隔 但在建筑物内的有效传输距离小于户外 Wi Fi 技术的最具诱惑力的方面在于将 Wi Fi 与基于 XML 或 Java 的 Web 服务融合起 来之后 可以大幅度减少企业的 IT 成本 例如 许多企业选择在每一层楼或每一个部门配 备 802 11b 的接入点 而不是采用电缆线把整幢建筑物连接起来 这样一来 可以节省大 量铺设电缆所需花费的资金 更多新的 Wi Fi 标准正在制定之中 速度更快的 802 11g 使用与 802 11b 相同的正交 频分多路复用调制技术 他工作在 2 4GHz 频段 速率达 54Mb s 比目前通用的 802 11b 快了 5 倍 802 11g 标准本质上扩展了 802 11b 在 2 4GHz 频段的性能 通过使用 OFDM 技 术 获得了 54Mb s 的高速 并且完全向后兼容 802 11b 他将最终取代 802 11a 802 11g 虽然还在草稿阶段 但是根据最近国际消费电子产品的发展趋势判断 802 11g 将有可能 被大多数无线网络产品制造商选择作为产品标准 2无线报警接收系统硬件设计无线报警接收系统硬件设计 2 1 系统方案的构想系统方案的构想 随着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各种社会保障服务日益显得重要 通过电 话网络自动完成对外求助是一种极其方便有效的手段 完成这些功能涉及到信息采集 通 信 计算机 语音信号处理等多方面的应用技术 为了充分利用单片机在控制领域的优势 以及硬件开发模块化的结构易于调整的优势 在该系统中采用了以单片机控制为中心 各 种不同功能模块完成相应功能 系统采用近几年来成熟的各项无线电通信技术 微控制技 术 语音处理技术和功能化模块化 结构化技术来构造基本的系统功能 使该系统易于维 护和改进调整 系统方案在通信应用方面主要有两种构想 其一是主机和分机联系的无线电通信采用单工通信 由于系统所需要的报警数据信号 采用多路信号输入 免除布线困难和不易于调整的构造 使用无线电通信达到系统可扩展 性 基于小型化系统的应用 采用单工通信可以降低成本 电路简化适用和易于维护等特 点 其二就是无线电通信采用双工通信 双工通信的优势在于能够使主机和分机保持通信 联系 分机能够得到主机的控制信号并采取相应措施完成既定功能 当然双工通信必然导 致成本上升和电路复杂化等 但作为稍大规模的报警等设施 这代价是值得付出的 作为报警信号的采集者传感器部分 为了适用多种传感器的信号输入 采用公共接口 作为传感器信号的输出接口 无论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如何 都采用一个集成开关 当传感 器信号达到其预先设定值就打开集成开关 使编码发射模块得电工作 对该报警采集点的 信息进行编码调制发射 关于语音信号处理 采用 ISD 信息存储器件公司的语音处理芯片 其优势在于能够断 电保存和方便的进行语音信号的任意更改 而且它还能采用模拟存储技术使得语音信号还 原更为真实 就自动拨号来说 必须检测电话交换机的信号音以确认自动拨号后的进程状 态 按照国家电信标准 通过软硬件电路检测出信号音 使单片机控制下一进程的运行 综合以上思路 本系统接收硬件部分是以 89S51 单片机为控制中心 其外围部件功能可 分划为无线接收模块 数据处理 结果显示等几个模块组成 系统框图如图 3 l 所示 AT89S51 单片机 PT2272 接收模块 发光二极管显示电路 振荡电路 复位电路 扬声器 图 3 l 系统框图 2 2 单片机最小系统单片机最小系统 单片机最小系统 或者称为最小应用系统 是指用最少的元件组成的单片机可以工作的 系统 对 51 系列单片机来说 最小系统一般应该包括 单片机 晶振电路 复位电路 下面 给出一个 51 单片机的最小系统电路图 1 复位电路 由电容串联电阻构成 由图并结合 电容电压不能突变 的性质 可以知道 当系统一 上电 RST 脚将会出现高电平 并且 这个高电平持续的时间由电路的 RC 值来决定 典型 的 51 单片机当 RST 脚的高电平持续两个机器周期以上就将复位 所以 适当组合 RC 的取 值就可以保证可靠的复位 一般教科书推荐 C 取 10u R 取 10K 原则就是要让 RC 组合可 以在 RST 脚上产生不少于 2 个机周期的高电平 至于如何具体定量计算 可以参考电路分 析相关书籍 2 晶振电路 典型的晶振取 11 0592MHz 因为可以准确地得到 9600 波特率和 19200 波特率 用于有 串口通讯的场合 12MHz 产生精确的 uS 级时歇 方便定时操作 在本电路中 取 12M 3 单片机引脚定义 一片 A T89S51 52 或其他 51 系列兼容单片机 对于 31 脚 EA Vpp 当接高电平时 单片机在复位后从内部 ROM 的 0000H 开始执行 当接低电平时 复位后直接从外部 ROM 的 0000H 开始执行 单片机的共 40 个引脚功总共 40 个脚 电源用 2 个 Vcc 和 GND 晶振 用 2 个 复位 1 个 EA Vpp 用 1 个 剩下还有 34 个 29 脚 PSEN 30 脚 ALE 为外扩数据 程序存储器时才有特定用处 一般情况下不用考虑 这样 就只剩下 32 个引脚 它们是 P0 端口 P0 0 P0 7 共 8 个 P1 端口 P1 0 P1 7 共 8 个 P2 端口 P2 0 P2 7 共 8 个 P3 端口 P3 0 P3 7 共 8 个 2 3 解码电路解码电路 PT2272 2 3 12 3 1 PT2272 引脚及功能定义引脚及功能定义 名称 管脚说 明 A0 A11 1 8 10 13 地址管脚 用于进行地址编码 可置为 0 1 f 悬空 必须与 2262 一致 否则不解码 D0 D5 7 8 10 13 地址或数据管脚 当做为数据管脚时 只有在地址 码与 2262 一致 数据管脚才能输出与 2262 数据端 对应的高电平 否则输出为低电平 锁存型只有在 接收到下一数据才能转换 Vcc18 电源正端 Vss9 电源负端 DIN14 数据信号输入端 来自接收模块输出端 OSC116 振荡电阻输入端 与 OSC2 所接电阻决定振荡频率 OSC215 振荡电阻振荡器输出端 VT17 解码有效确认 输出端 常低 解码有效变成高电 平 瞬态 2 3 2地址码及数据码的表示方法地址码及数据码的表示方法 地址码和数据码都用宽度不同的脉冲来表示 两个窄脉冲表示 0 两个宽脉冲表示 1 一个窄脉冲和一个宽脉冲表示 F 也 就是地址码的 悬空 上面是我们从超再生接收模块信号输出脚上截获的一段波形 可 以明显看到 图上半部分是一组一组的字码 每组字码之间有同步码 隔开 所以我们如果用单片机软件解码时 程序只要判断出同步码 然后对后面的字码进行脉冲宽度识别即可 图下部分是放大的一组字 码 一个字码由 12 位 AD 码 地址码加数据码 比如 8 位地址码加 4 位数据码 组成 每个 AD 位用两个脉冲来代表 两个窄脉冲表示 0 两个宽脉冲表示 1 一个窄脉冲和一个宽脉冲表示 F 也 就是地址码的 悬空 2 3 3误码的产生误码的产生 2262 每次发射时至少发射 4 组字码 2272 只有在连续两次检测到 相同的地址码加数据码才会把数据码中的 1 驱动相应的数据输出端 为高电平和驱动 VT 端同步为高电平 因为无线发射的特点 第一组字码非常容易受零电平干扰 往往 会产生误码 所以程序可以丢弃处理 PT2272 解码芯片有不同的后缀 表示不同的功能 有 L4 M4 L6 M6 之分 其中 L 表示锁存输出 数据只要成功接收就能一直保持对应的 电平状态 直到下次遥控数据发生变化时改变 M 表示非锁存输出 数 据脚输出的电平是瞬时的而且和发射端是否发射相对应 可以用于类 似点动的控制 后缀的 6 和 4 表示有几路并行的控制通道 当采用 4 路并行数据时 PT2272 M4 对应的地址编码应该是 8 位 如果采用 6 路的并行数据时 PT2272 M6 对应的地址编码应该是 6 位 2 4 声光报警电路声光报警电路 当接收模块 PT2272 接收到编码信号后 即对信号进行解码 单片机分析解码数据 若有危险信号 则声光报警 2 5 无线接收模块与解码器无线接收模块与解码器 F05A 发射电路的配套接收电路如图 14 所示 其中 J04C 是接收模块 J04D 为放大整 形模块 解码器采用的是 PT2272 图 14 无线接收电路原理图 1 AT89S51 中心处理芯片 AT89S51 芯片是接收无线接收芯片的地址码和数据码 辨别发生报警的地点 并控制 双音频拨号器拨打相应的电话号码 通过监测对方摘机返回按键进行语音信息报警 2 电话摘机返回音监测线路 在语音报警过程中 使用 MT8870 模块来监测双音频拨号后对方摘机返回键 确认返 回键后再发放语音报警信息 2 6 硬件抗干扰硬件抗干扰 在无线通讯中使用单片机会对通讯系统造成严重的干扰 相信许多技术人员一定有过 同 样的苦恼 如果硬件设计不当 会造成原先硬件解码时通讯距离为 200 米 而用软件 解码后 可能只有十几米 因此解决硬件抗干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可减少软件解码的误 码率 1 收发模块 早期常用的频率为 47MHz 在这种频率下 很难有好的解决方法 建 议 采用目前国家允许无线遥控使用的频率 315 MHz 2 隔离 为了有效抑制单片机对接收模块的电磁干扰 建议采用 电源隔离 端口隔离 端口隔离可采用三极管或比较器 3无线报警接收系统软件设计无线报警接收系统软件设计 3 1 程序流程图程序流程图 系统程序流程图 检测无线电信号 解码 送单片机分析 危险 声光报警 开始 3 23 2软件调试软件调试 本次软件设计最突出的难点就要逻辑控制严密 延时的处理要精确 整个 程序用的是汇编语言编程 程序的编写虽然烦琐但条理必须清楚 在对挂机程序的调试中 刚开始不论怎样 均不能正确接收 之后就对程 序进行了细致的检查 并从整体设计到单条改正的对程序修改 查得程序中寄 存器 R7 与延时子程序中寄存器 R7 相冲突 使得程序跑飞 后直接开辟内存单 元作为存储之用 才是的收接电路工作正常 接收程序的调试更多的依赖了硬件的稳定性 为了使发送电路的软硬件能 相辅相成的实现各项功能 总是在修改程序的同时 适当的修改硬件的参数大 小 而这也是调试中最难的部分 也用去了相当多的时间 整个调试过程是在不断的失败和吸取新的经验中进行 但过程中学习到了 许多的实践操作知识 4总结总结及致谢及致谢 4 14 1总结总结 通过设计这套红外报警接收系统的设计 我有以下几方面的心得体会 首先 在设计中通过老师的指导 了解 认识了电子电路的设计流程 步 骤和方法 在设计电路时 先应一套总体思路 然后根据思路设计框架图 再 根据框架设计各个单元电路 最后将各电路组合安装 调试 其次 通过这次的设计 将三年来所学的课程 电工 数字电子 模拟电 子等 融会贯通在一起 可谓是一次真正意义的知识应用与实践 与此同时 还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对以前学习过程遇到的模糊的概念 疑难 问题也迎刃而解 可谓是一次知识的升华 还有我个人认为在这次设计中最重要的收获是无形中形成的一套电子电路 知识体系和设计思路 而知识体系和设计思路的形成也真正的达到了大学学习 的目的 学会学习 这为以后无论是继续学习 还是从事相关工作都奠定了基 础 然而 通过这次设计我也发现了很多不足之处 知识欠缺 还不完善 还有很多需要去认真学习 钻研 对设计过程中的很多部分还只停留在定性分析阶段 不能进行定量分析 缺乏实践经验 对元器件的认识还不够 特别是对元器件的选用上还不能 独立完成 由于知识的缺乏 对这套系统设计还不完善 例如 没有加入开机延时电 路等 4 24 2致致 谢谢 首先感谢各位指导老师 各位同学给我的支持和帮助 感谢他们在这几个 月份给与的关键性指导和提议 同时我也感谢家里的父母 为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 和无微不至 的关怀 在我感到困难和灰心时 他们对我的鼓励 我的成功有他们不可以或 缺的功劳 感谢我的指导老师 他们严谨细致 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 学习 中的榜样 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感谢同学们对我的帮助和指点 没有他们的帮助和提供资料对于我一个对 网络知识一窍不通的人来说要想在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里学习到电子知识并完 成毕业论文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岁月如流 流走的是时光 流不动的是永存于心底的这份情愫 5 5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苏长赞主编 实用遥控技术手册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1996 年 2 陈永甫主编 红外探测与控制电路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年 3 无线电爱好者丛书编委会 黄继昌等主编 实用识别电路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 年 4 华中理工电子学教研室编 康华光主编 电子技术基础 模拟部分 第四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年 5 华中理工电子学教研室编 康华光主编 电子技术基础 数字部分 第四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年 6 秦曾煌主编 电工学 上册 电工技术 第五版 北京 高等教育 出版社 1999 年 7 秦曾煌主编 电工学 下册 电子技术 第五版 北京 高等教育 出版社 1999 年 8 万福君 单片机微机原理系统设计与应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3 9 宏晶科技 STC89CS1RC RD GUIDE http www stc 2005 10 基于 Keil CS 1 高级语言的 TKS 系列仿真器使用指南 广州致远电子有 限公司 2004 11 袁希光 传感器技术手册 国防工业出版社 1986 12 强锡福 传感器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13 徐爱均 Keil Cx51 V7 0 单片机高级语言编程与 u Vision2 应用实践 电子 工业出版社 2004 14 赖麒文 8051 单片机 C 语言彻底应用 科学出版社 2002 15 周航慈 单片机应用程序设计技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991 16 马忠梅 籍顺心 单片机的 C 语言应用程序设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 社 1999 17 刘光斌 刘冬 姚志成 单片机系统实用抗干扰技术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 18 张伟 王力 赵晶 Protel DXP 入门与提高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 19 阎石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6附录 程序清单附录 程序清单 无线报警接收及处理源程序 STATUS equ 0X03 PORTA equ 0 x05 PORTB equ 0 x06 W equ 0 x00 F equ 0 x01 Z equ 0 x02 C equ 0 x00 n55ks equ 0 x0C nchks equ 0 x0D avgIR equ 0 x0E nsamp equ 0 x0F tdetect equ 0 x10 org 0 x000 goto start org 0 x004 start movlw b 00000001 tris PORTA RA0 红外输入 movlw b 00000000 tris PORTB RB0 红外输出 2us in goto at end of loop blip call doblip 6 248ms 6 250ms total ca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新国航安全员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汽车维修技术高级工程师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外贸销售合同4篇
- 农产品电商溯源体系构建-洞察及研究
- 跨界竞争壁垒突破-洞察及研究
- 安全素养考试题及答案
- 高利合同模板(3篇)
- 安徽会计基础试题及答案
- 汽车维修居间代理合同范本
- 公路建设项目终止及赔偿责任协议范本
- DL∕T 1785-2017 电力设备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技术导则
- 不交社保劳动合同模板
- DL-T5493-2014电力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
- 大冶市大垴山金矿千家湾矿区铜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
- 试运行专项方案模板
- 高考日语应用文写作失物招领寻物启事课件
- 3d打印实训小结
- 产值计算方案
- 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诊疗指南
- 冬季抢工措施方案
- 《统计学-基于Python》 课件 第7章 假设检验(Python-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