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II 本科毕业论文论德伯家的苔丝中环境描写与人物命运的关系燕 山 大 学本科毕业论文 论德伯家的苔丝中环境描写与人物命运的关系学 院: 文法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学生 姓名: 学 号: 指导 教师: 答辩 日期: 6月28日 燕山大学毕业论文任务书学院:文法学院 系级教学单位:文学与新闻传播学系 学号100109030047学生姓名专 业班 级汉语言文学2班题目题目名称论德伯家的苔丝中环境描写与人物命运的关系题目性质1.理工类:工程设计( );工程技术实验研究型( );理论研究型( );计算机软件型( );综合型( )2.文管理类( );3.外语类( );4.艺术类( )题目类型1.毕业设计( ) 2.论文( )题目来源科研课题( ) 生产实际( )自选题目( ) 主要内容本篇论文主要研究德伯家的苔丝中环境描写与苔丝命运之间的关系。本文将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独辟新径,从环境描写的角度进一步解读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原因,并透过这些环境描写,探析哈代的“性格与环境”小说中,环境与悲剧命运之间的关系。从而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哈代的悲观主义思想,对苔丝的悲剧命运也有更深层次的解读,并为人们在以后的研究中提供帮助。 基本要求论点明确、观点正确、材料翔实、论证有力、层次清楚、文字通顺。参考资料1亚里士多德.诗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592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923王佐良.英国文学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2414 哈代.无名的袭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4935 聂珍钊.托马斯.哈代小说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3886 陈海燕.从德伯家的苔丝看哈代悲观主义思想.文艺评论,2008(8),1247 哈代.德伯家的苔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周次第 14周第58 周第 9 12周第1316周第1718周应完成的内容收集资料,确定选题;完成初稿;修改初稿,完成二稿;修改二稿,完成三稿;最终定稿指导教师:周颖职称:讲师 年 月 日系级教学单位审批: 年 月 日摘要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末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性格与环境小说”是最能突显其成就的作品。在这类小说中,他擅长通过描写主人公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赐予坏境中的万物以不同的意象和深刻含义,从而将人物命运与环境紧密结合,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变化。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便是其代表作之一。文章试图通过分析哈代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探讨苔丝的命运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从而进一步挖掘哈代将环境与人物命运紧密相连的深层原因。关键词:德伯家的苔丝;苔丝;环境;命运;意象 AbstractThomasHardy is a representative writer inthe end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Britishcritical realismnovelsof character and environment, is the best way to highlighttheachievements of theworks.In this kind of novels,he is good atthrough the description ofthe protagonists i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the humanities environment given to different images and profound meaning bad environment , so as to combine the fate of the characters and the environment,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the plot of the novel. The novel Tess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Hardy to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the humanities to environment description and image in the movel Tess in between, Tesss density and the environment, so as to further mining the deep reason Hardy will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fate of the characters. Keywords :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Tess , Environment , Fate , Image目录目 录摘要.IAbstract.II绪论1一、小说中环境与命运的界定.3(一)小说中的环境3(二)小说中的命运4二、自然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7(一)季节更迭影射人物心态7(二)地理位置的移动促成性格转变7(三)自然意象暗示人物命运91.动物意象.91)牛.92)马.103)鸟.112.植物意象.111)玫瑰花112)白花儿123)森林133.自然景观.131)星星132)火.143)太阳.144.色彩意象.15三、人文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17(一)新旧制度交替的社会背景.17(二)迂腐落后的宗法制观念.18(三)男性主导的男权社会.19(四)人文意象的暗示作用.201石棺.202.悬石坛.213.马车.21四、哈代透过环境暗示命运的写作动机.25(一)特殊生长环境滋养爱乡之情.25(二)新旧制度的对比衬托自然之美.26(三)两种制度冲击下的女性生存困境.26结论.29参考文献.31致谢.33附录一.35附录二.41 绪论 小说中环境与命运的界定 21 绪论 绪论1 小说中环境与命运的界定 环境是构成小说的重要要素之一,从环境描写中,往往能透视人物的命运,窥视人物的心态。“性格与环境小说”是哈代现实主义创作的最高成就。由于这些小说都以英国西南部威塞克斯广大的农村地区为背景,所以又被称为”威塞克斯小说”。哈代曾在远离尘嚣的再版前言里写到:“我首次大胆地从英国早期历史书中借用了威塞克斯这个词,并赋予它臆想的意义,使它俨然就是那个早已成为历史的王国里那一地区当时的名称。我推出的一系列小说大多是被称为乡土小说一类的。它们似乎需要一个地域名称来统一其风貌”, 1这就是哈代将这类小说如此命名的初衷。将小说人物的命运与自然和人文环境相融合,推动情节发展和暗示人物命运是这类小说的典型特征,其中哈代最富盛名的作品的德伯家的苔丝中也巧妙的运用了大篇幅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描写,使女主人公苔丝的命运与整个自然人文环境紧密结合。他通过各种自然和人文意象暗示、衬托、铺垫和推动了书中悲剧情节的发展。季节、太阳、雾、石碑、鸟等都是哈代常写的意象,透过这些意象的描写,不仅可以窥见女主人公苔丝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心态,还能预视人物命运的发展方向,为小说中苔丝的悲惨命运埋下伏笔。这其中,哈代大量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诸如玫瑰、火、马、星星等意象影射苔丝悲惨命运的必然性。本文分别从小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大类环境描写入手,探讨环境在暗示命运和推动情节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其中自然环境包括季节、地理位置和自然界的一切生物,人文环境则包括小说所处时代的系列社会宗教观念。从而找出德伯家的苔丝中环境描写与人物命运的联系,并由此挖掘出哈代透过环境描写暗示人物命运的深层原因,以便读者更加全面、客观地理解和评价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德伯家的苔丝自问世以来就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关于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关系,国内外不少学者已做过大量的研究,多年来,中国学者对德伯家的苔丝的关注度很高,分别在德伯家的苔丝中悲剧主题的体现和环境描写的影响两个领域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 21992年,聂珍钊先生出版了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一书,对哈代的小说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其中不乏对德伯家的苔丝从人物到命运的详细分析。龚云辉、向治国发表于2007年第一卷科技信息报上的悲剧的必然性浅析中哈代的宿命论思想一文中,从哈代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巧合的角度解读了苔丝悲剧命运的必然。彭家海、安璐璇发表于2010年第25卷湖北工业大学报上的:哈代笔下古希腊式的悲剧命运一文,将哈代悲剧形象的悲剧命运归结为自然、社会和命运的共同作用下的结果。李佳静发表于2012年文学评论2012年4月中旬刊上的哈代中环境与性格的联系一文中,通过分析苔丝中的具体自然意象,如星星、火、古猎苑等,来体现苔丝的性格特征和命运,并进一步得出“哈代的悲观主义是战斗的悲观主义”这一结论。而真正将哈代的环境描写与苔丝的悲剧命运联系起来研究的学者目前还不多,其中包括罗佳发于2011年表于安徽文学(下半月)第十期的中的环境描写与悲惨命运的关系,和熊敏莹发表于2011年第10期电影评介的论中环境描写与人物命运的关系等。这些学者主要通过单独或分裂地分析环境描写和人物命运在小说中的表现,来探讨二者之间微妙联系,如熊敏莹、王瑞、李佳静等人。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哈代对环境的描写按自然与人文的分类进一步细分,通过分析细分后的自然意象和人文观念,结合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命运的转折,探讨德伯家的苔丝中环境描写与人物命运之间的深刻联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小说主题和人物形象。3 25 31、 小说中环境与命运的界定(一)小说中的环境本文所探讨的环境,既包括广义上的自然环境,又包括狭义上的人文环境。其中,自然环境又分为季节、地理位置、动植物意象和自然景观、大自然中的色彩意象等诸多元素。人文环境则既是人与人,人与整个社会的关系,也是当时社会价值取向以及其他社会关系营造下的大气候。包括大的社会时代背景、社会主流思想、道德伦理标准和宗教观念等诸多因素。笔者将两方面的环境描写均作为探讨与人物命运之间联系的纽带,旨在更加详细、全面地解析哈代透过环境描写暗示人物命运的深意与他独胜一筹的高超的艺术手法。提起英国作家哈代,人们自然会想起“性格与环境”小说,而提起“性格与环境”小说,人们又会自然联想到“威赛克斯”。从哈代的第四部小说起,“威赛克斯”便作为一个固定的背景而存在在哈代之后创作的诸多小说中。“威塞克斯”作为“性格与环境小说”的主要背景,除了纯粹的地理和空间意义外,还造就了哈代笔下悲剧主人公的自然性格,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人物和自然的整体。文学对于地理学的意义不在于作家就一个地点如何描述,文学本身的肌理显示社会如何为空间所结构。哈代小说中的威塞克斯无疑展示了一种有机的地域文化身份,使得物理空间与精神空间协调统一,并超越了自身被赋予的特定意义,在真实和想象的磨擦融合中,实现了地理学与文学相结合的文本生产和社会空间的再生产。在文学作品中,人性突出地反映了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整个社会错综复杂的关系,其中人与后三者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人与环境的关系。在户外空间,作者有许多关于路的描写,“大路”,“小路”,“小径”,“平路”,“山路”,比比皆是,孤立地看这些路的描写,似乎没有多大意义,可是把它们纳入到综合体系中,就会发现它们在系统内部,组合成了始终贯穿故事空间的漫漫长路,构成了人物运动的轨迹和衔接巧合情节的媒介。这种衔接情节的道路描写,把威塞克斯各个角落和各个季节的风貌都展现在读者 4面前。(二)小说中的命运“命运”这一概念,长久以来一直广受哲学家和思想家们争议。而本文所要探讨的命运,是小说中的主人公苔丝这一小人物在大环境下的命运。哈代在小说中巧妙运用了许多环境描写,设置种种偶然与巧合,将苔丝塑造成一个典型的悲剧式人物,引起文坛上不少评论家对哈代展开悲观主义宿命论思想的猜测。而这一切讨论,都是围绕着“命运”一词展开。那么,本文所要探讨的德伯家的苔丝这本小说中苔丝的“命运”又该如何界定呢?笔者做出了以下分析研究。对命运概念的合理界定,不仅要确切而全面地概括人生命运应该包含的具体内容,更要深入到原因的探究和本质的揭示。那么,如何认识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历程种种结果的原因和本质呢?恩格斯说:“相互作用是我们从现代自然科学的观点考察整个运动着的物质时首先遇到的东西。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我们不能追溯到比对这个相互作用的认识更远的地方,因为正是在它背后没有什么要认识了。只有从这个普遍的相互作用出发,我们才能了解现实的因果关系。”2上述恩格斯提出的关于相互作用的观点,为我们指明了认识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历程种种结果之原因和本质的方向。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历程的种种结果,正是作为生命主体的人与其赖以存在的环境在相互作用中形成的。我们应该也只能从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来理解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历程。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著名论著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3的命题,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二者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过程,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一方面,由于生存空间的不完全一样,社会关系的不完全一样,所以每个人的所处环境是不完全一样的;另一方面,每个人的主体自身条件也是各有特点,不完全一样,因而,形成了人与人之间命运的差别或不可能完全相同。在现实生活中,有人说命运是自己不能自主的;有的说命运是自己能够主宰的。这两种说法,明显地是各自陷入了一种极端,都是片面的。究其原因是没有认识到人的命运是人3 4与其环境在相互作用中形成和决定的。我们现实的社会环境还存在着种种不公平和不平等,这样的社会环境使得人们在把握自己的命运时也遇到了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不能完全靠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性来把握自己的命运,个人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偶然的人”,即个人的命运受偶然因素影响很大。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可以把命运界定为是指人的生命主体与其赖以存在的环境在相互作用中所形成的生存状态及生命历程,这也就是说,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历程是作为生命主体的人与其赖以存在的环境在相互作用中形成的。5 5自然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7 5自然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二、自然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一)季节更迭影射人物心态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四季的更迭与不同环境下的人物心态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息息相关。春夏秋冬的四季更迭伴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分别对应苔丝命运里的不同阶段,春天时来运转,秋天失意衰落。春天是百花齐放、鸟语花香的季节,处处弥漫着希望与生机。苔丝在这个季节满怀希望地来到亚雷德伯家工作。那时的苔丝心理单纯,充满着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失去纯洁、孩子夭折后的春天,苔丝再次离家外出寻找工作,在美丽的提尔波塞牧场和安吉尔相爱,在那里度过了她一生中最为美好的时光。夏季是动物生命力旺盛、植物竞相开花结果的季节。年轻的苔丝在夏天第一次匆匆邂逅了安吉尔,与爱情擦身而过。几年后的夏天,两人再度相遇,在这个季节收获彼此的爱情。秋季是落叶萧瑟的时节。苔丝在这个季节被夺去了女性的纯洁,也在一年后的秋季痛失了孩子,更在两年后的这个季节失去了生命。冬季是寒风凌厉的季节。苔丝在寒冷的元旦夜向克莱坦白了自己的过去却被无情抛弃。元旦代表着新旧的交替,这个节日预示了苔丝的命运即将发生的重大转折。在接下来的个冬季,与克莱分手8个月后,为了生存,苔丝在白垩高地农场做苦工,经历她人生中最悲惨的时刻。由此可见,“环境反映心态,心态赋予环境灵气”, 4苔丝的处境和心境随着季节的更替起起落落,不断循环。作者正是通过这种季节与情节变化相结合的方式,营造了小说中自然和谐的氛围。(二)地理位置的转移促成性格转变在德伯家的苔丝中,我们可以看出苔丝的足迹始终在不同的地点中变换,从苔丝的家乡马洛特村开始,到苔丝生命终结前的最后一处居住地桑德渡恩结束,每一次地理环境的变化,带来的都是全新的故事情节和苔丝截然不同的命运转变。这种自然环境在空间上的变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推动了9 7整部小说情节发展的进程。苔丝的人生之旅从位于布菜克莫尔谷的马洛特村开始,这里的田野是“浅绿色”的,天空是“蔚蓝的”,就连大气都“清澈透明”。作者开篇用了大量笔墨描写马洛特村,显然是为苔丝的出场做铺垫。在这个环境清新优美、民风古朴的村子里,苔丝还是一个纯洁天真、不谙世事的15岁美丽少女,当苔丝第一次离家向西到达威寒克斯,来到特兰壁奇后,结识了富家子弟亚雷,被其诱奸并不幸怀孕。特兰壁奇是个风俗不良的地方,大红色的猎苑,尘土飞扬的庸俗舞会,都暗示了那里会给苔丝的人生抹上污点。在和亚雷生下的孩子夭折后,苔丝决定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再次离家,到达了提尔波塞牧场与安吉尔相爱并结婚。提尔波塞牧场风光秀丽、空气清新、牛羊成群,生机勃勃的新环境预示着苔丝人生中新生活的开始。然而,哈代仍不动声色地在景物中暗藏了一些“恶兆”:“这佛鲁姆水却清澈得如同福音传播者所见到的生命之水,迅疾得如同流水的影子”5根据新约,任何不贞洁的东西都不能流进这条生命之河。结合苔丝的不幸经历,这处景物描写显然是对苔丝命运的强烈暗示。当苔丝被丈夫遗弃之后,她来到光秃秃十分荒凉的白垩高地,那里的景象是昏黄的田野和苍白的天空,在这凄苦寒冷的环境下,苔丝一次次受到老板的剥削和羞辱,而亚雷还到这里不断地纠缠她。在父亲死后全家人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苔丝做了亚雷的情妇,来到威塞克斯南部的桑德渡恩的海边别墅居住下来。这座城市在哈代笔下虽然美丽,却浮华不实、毫无内涵,是一个“幻美的奇境”。就是在这座“寻欢作乐的城市”里,苔丝杀死了亚雷,并与安吉尔向北方逃亡。临终时古老的悬石坛是苔丝最后的栖息地,她躺在祭祀坛上熟睡时被警察抓捕。至此,苔丝颠沛流离、四处辗转的一生也因此进入了尾声。由此可见,苔丝的出场,总伴随着作者精心布置的场景作衬托。小说中的背景、场景随着人物境遇和心境的变迁其氛围或明快,或恬淡,或沉郁,或阴暗,在这里,自然环境描写不仅是彼时彼地人物的心绪和情感的外化,而且呈现出内在的美感和流动感,使人物和自然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9(三)自然意象暗示人物命运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通过象征的手法,运用意象创造的氛围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命运埋下了伏笔。象征是作家在文学作品中常用的手法。黑格尔对于象征的具体分析比较详尽,他给象征下的定义是:“象征一般是直接呈现于感性观照的一种现成的外在事物,对这种外在事物并不直接就它本身来看,而是就它所暗示的一种较普遍的意义来看。因此,我们在象征里应该分出两个因素,第一是意义,其次是这意义的表现。意义就是一种观念或对象。不管它的内容是什么,表现是一种感性存在或一种形象。”6概括地说,象征即是感性表现与其暗示的普遍意义的结合。在象征符号里,现成的感性事物本身就已具有它们所要表达出来的那种意义。简单地说,象征的感性部分中已经暗示了它所指向的理性内容。“自然景物也是哈代小说中的人物。”7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大量使用了象征手法,通过马、玫瑰、火、鸟、石头等自然意象的客观存在,暗示人物命运的发展方向,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1.动物意象(1)马马的寓意是小说中的一条重要线索。出现在小说开头的苔丝家的马“王子”,它的出现和死亡预示着苔丝的悲剧即将层层铺来。首先,“王子”的死对苔丝一家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家里的搬运生意主要靠这匹马,马没有了,生意便也垮了。”5由此可见,正是马匹的死亡这一偶然因素,导致苔丝出于内疚而在父母的怂恿下前往亚雷.德伯家攀亲戚。可以说“王子”的死是苔丝命运的转折点和她悲剧命运的开始。其次,马作为农业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是小农经济的重要象征,小说中,“王子”是被一辆在小道上急速奔跑的邮车撞死的,这一细节象征着封建制度在资本主义的入侵下逐渐没落,持续已久的小农经济开始悄无声息的瓦解。此外,苔丝家的“王子”是一匹老马,是用来维持生计的,从它的出场就可以看出:“摇摇晃晃的小马车早已上好了货姑娘牵出了马匹王子。这马摇晃的程度也不比那车好多少。”5而亚雷的则是“一辆崭新的二轮单马车,又称狗车,设备齐全,11 9明光程亮。”5它完全是用来娱乐的,在载苔丝去亚雷家的路上亚雷的马儿对主人的意思心领神会,在陡坡上飞快狂奔,让可怜的苔丝手足无措,只能任由亚雷挑逗与恐吓。这两匹马的对比早就预示了天性勇敢的苔丝在这种强大力量面前反抗的徒劳。(2)鸟儿鸟儿是小说中多次出现的意象之一。鸟儿的每一次出现都在苔丝的人生转折处,这种安排透露出哈代在小说创作过程中对意象选择的别有用心。哈代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就像是舞台上的演员,又如被桎梏在笼中的鸟儿,尽管饰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是他们都摆脱不了命运的安排。在苔丝中,苔丝的早年悲剧使她明白了“有毒的野草总跟名花纠缠;甜蜜的鸟儿歌唱处便有毒蛇咝鸣”5。当苔丝第一次看到小鸟,听到它们愉快歌唱的时候,还是一个思想单纯,无忧无虑的15岁小女孩,那时的她对于男人一无所知,这也正是她被阿历克诱奸的根本原因。而在丧失纯洁后,“她已经懂得。在可爱的鸟儿歌唱的地方,也会有毒蛇咝叫,因为这次教训,她的人生观已经被完全改变了”。5当苔丝离家准备去她那所谓的远房亲戚那里寻求帮助时,作者写道:“那时正是昏夜未去、曙色未来之际,树林子里还静悄悄的,只有一只先觉的鸟儿,声音嘹亮地歌唱起来,好像是坚定地相信,至少自己知道正确的天时,但是别的鸟儿,却一个都不敢做声,好像同样坚定地相信,它把时间弄错了。”5这是苔丝与鸟儿之间的第一次命运联系。这只先觉的鸟儿已经感觉到她此途的后果,就如她此行去“认本家”并非她本人的意愿而是被逼无奈一样。在接下来的情节中,她的命运多次与鸟儿联系在一起。当苔丝在森林中被亚雷糟蹋时,树上的鸟儿正酣睡着:“他们头上,有围场里从上古一直长到现在的橡树和水松,树上栖着轻柔的鸟儿,打那夜最后的一个盹儿”5这些鸟,和她一样,本性如此纯真和温驯,在她受缚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安静。它们暗示着纯真善良的苔丝在遭到糟蹋时毫无反抗能力,只能乖乖受缚,这造就了她一生悲剧的开始。当她把这一段不美好的经历向克莱倾诉时,她再次惨遭无情的抛弃。克莱离开后不久,艰辛的生活迫使她再度外出寻找工作机会。有一次,遭到谩骂羞辱的苔丝跑进了一片树林 11中,在那里,她发现了一群被猎人击落后落到那里的鸟儿:“在那些树底下,躺着好几只山鸡,它们华丽的羽毛上,都沾满了血迹;有几只已经死了;那些还喘气儿的,就有的微弱无力地直抖翅膀,有的看着天上直翻白眼,有的肉皮轻颤,有的身子乱扭,也有的直身长卧一所有这些鸟儿,没有一只不是扭戾抽搐、痛苦万状的,只有几只早就无力支持夜里死去了的,还算运气好。”5看见这些和自己一样的受难者,她首先想到的是结束那些还活着的山鸡的痛苦。于是她流着眼泪把那些她能找到的山鸡都一个个扭断脖子,温柔地结束它们的生命。她大声说到:“可怜的小东西一看见你们这样受苦,还能说我是天底下最痛苦的人吗?”从这个场景可以看出,遇难的山鸡暗示苔丝本人,并与她当时的处境密切相关,苔丝被冷漠的自然力量所追赶,正像一只被猎人追逐的小鸟。由此可见,鸟的命运与人物的处境及其心理状态密切相关。9这些鸟儿的死亡给小说氛围蒙上了一种悲伤的基调,也预示了苔丝的悲惨人生与死亡方式。(3)牛在牛奶场工作的苔丝和克莱相遇后,两人互生情愫。当克莱在牛奶场第一次将苔丝搂进怀里时,“苔丝连想一想都没来得及,就不由自主地叫他抱住了,老美这时候已经回头看他们了,觉得莫名其妙;从它记事以来,肚子底下老是一个人,现在怎么会有了两个人了呢?它把后腿抬了一抬,表示不耐烦。”5在这段引文中,“老美”是一头牛。引文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对他们之间的爱情的态度。社会普遍认为,她未婚就已失去纯洁的身子,便触犯了社会伦理道德规则,因此认定她是道德败坏的女人;她不应得到任何同情,也没有被爱的权利;而且,她和克莱之间的婚姻是永远都不能容忍于虚伪腐朽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因此,他们的婚姻不会被社会认同:他们的爱情终将成为悲剧。2.植物意象(1)玫瑰花玫瑰花是爱情的象征,然而在这篇小说中,却是不祥的征兆。当苔丝第一次遇见亚雷时,“他采了一些玫瑰花,给她戴在胸前。她像在梦里一般,15 一切都由着他摆布。她胸前插不下去了的时候,他就在她的帽子上给她插了一两枝花骨朵,又在她的篮子里,以慷慨好施的态度,给她装了好些花儿”。 5看上去亚雷似乎爱上了苔丝,而苔丝被一大片玫瑰花簇拥着的美好描写也让读者对她以后的幸福生活有所期待。然而,作者接下来却直接评述说:“苔丝德伯呢,只天真烂漫地低着头看着胸前的玫瑰花,万没预料到,在那片有麻醉性的青烟后面,隐伏着她这出戏里那个兴风作浪、制造悲剧的恶魔,就要成为她那妙龄绮年的灿烂光谱中一道如血的红光。”5这样的暗示很明显,为苔丝接下来的不幸埋下了一个充足的伏笔。在回家的路上,她也感觉到了这种不祥的预感:“有一回,她低下头去,冷不防叫留在胸前的一个玫瑰花刺儿扎了一下,她觉得,叫玫瑰花扎了,是个不祥之兆。”5隐藏在美丽的玫瑰后面的是亚雷的“恶魔”真容,苔丝被花儿的美丽诱惑,结果失去了宝贵的纯洁。玫瑰上的刺与她最后的悲惨结局形成强烈的前后呼应,达到了让人哀叹惋惜的效果。(2)森林作者对古猎苑的原始森林的描述是文中另一个重要的意象。森林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是这样描绘的“那的确是一座令人肃然起敞的森林,是英格兰残留的少数真正的原始森林之一”。 5森林位于杜伯维尔家庄园的边界之外,一出现就给人以盛气凌然的神秘感。而后亚雷把苔丝带到这座古老的森林,就是在这片森林里,苔丝失去了贞洁,成为她命运中的又一个转折点。森林在这里有着其独到的蕴意,在哈代的早期小说绿荫下中就把树隐喻为古老的宗法制度尤其是传统的习俗与礼教。10在这片“黑暗和寂静统治了周围所有的地方”,苔丝的人生在此种下了悲惨的种子,任其如何反抗也摆脱不了恃强凌弱的世俗命运。在这片黑暗之中,“柄息在树上的温和的小鸟正在打最后的一个盹。树的周围有蹦蹦跳跳的兔子在偷偷的出没。”5即使是天性善良的小鸟和兔子,在这种巨大的古老秩序面前也束手无策,只能当一个冷漠的旁观者。所以。这片古老的英格兰森林在这里就是死板,刻薄、威严强大的传统礼俗的象征,为德伯的恶行庇护。 13(3)白花儿在故事展开之初,苔丝就以身穿白裙、手捧白花的装扮进入了读者的视线。在西方文化中,白色象征纯真,而花朵代表美丽。因此,苔丝就是纯真和美丽的化身。“她随着大队游行的时候,虽然看来身材高壮、面貌齐整,像个成年女子,但是在有的时候,她12岁上的样子,在她那两颊上能看到,她9岁上的神情,在她那闪烁的眼睛里能辨出,就是她5岁上的模样,也还时时在她那唇边嘴角上,轻轻掠过。”5瞄然而,花儿也同时具有娇弱易损、转瞬即逝的象征意义。这就为苔丝和克莱之间短暂的爱情和她的香消玉殒埋下了伏笔。3.自然景观(1)星星作者在小说中曾多次把自然景观与主人公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星星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元素。苔丝和弟弟亚伯拉罕凌晨赶集时的沿途对话,以及后来她在牛奶场说的关于星星会让人灵魂出壳的那番言论“晚上躺在草地上,你要是一心一意老盯着天上一颗又大又亮的星星,那过不了一会,就会觉得,自己离开了你的躯壳” 5都反映了同样的观点:星星指引着人们前进的道路;它到哪儿,人们就得跟到哪儿。苔丝和亚伯拉罕在赶集那段对星星的描写鲜明地反映了他的宿命论:“那些星星凄清的光芒,正在一片一片苍苍的穹隆上,闪烁搏动,恬然泰然,把下界那两个像草芥的渺小生命,置之度外,不理不睬。”5在哈代看来,人生活在一个无理性的、敌视人类的世界上,支配和控制着人的是“弥漫宇宙的内在的意志力”。这种内在的意志力强大无比,无从抗拒,人类在他的面前显得渺小、无足轻重,“它预先注定了人的遭遇,人既不能控制它,也不能理解它”,在它面前,只能束手无策地任凭摆布。在小说中,“星星”就是那股强大的摆脱不了的“内在意志力”。因此,小说的一开始,就通过星星暗示了苔丝最后杀死亚雷并被处以绞刑的悲惨结局。 11 (2)火在苔丝向克莱尔坦白自己以前的遭遇的过程中,哈代总共了次对火进行了描写把它拟人化,赋予其表情、声音、动作,把故事推向高潮。首先,在苔丝讲述之前,“炉桥下的灰烬被正上方的火光照着,有如一片酷热的荒原,有想象力的人看到那炭火发出的斑谰红光便能看到末日审判的恐怖景象,此时的火完拿树托出了苔丝内心的恐惧和绝望,也透露出她的决心,就如同接受末日审判一般,却依旧决绝。”5第二次在苔丝讲述结束后,“炉桥里的火像妖精一样调皮,像缆鬼一样狡猾,对她的苦楚似乎无动于衷” 5,把火的邪恶和冷漠与苔丝的悲惨境遇对比起来,烘托出这位纯洁女孩内心的坚强与威严。尽管苔丝没有流露出一丝悲愤,没有一滴眼泪,尽管周匍的一切悄无声息,依旧平静,可是炉火的张牙舞爪正如一个世俗礼教的拥戴者一样对苔丝的不幸进行一番嘲笑,并且好像已经知道的命运的指针会偏向它那一边。而克莱尔的行为决定丁苔丝接下来的悲惨待遇,听完苔丝的讲述后,“克莱尔做了一件毫不相干的事,他拔起火来。”5对苔丝的不幸遭遇视而不见反而冷嘲热讽的火成了克莱尔逃避自己意识的庇护物此时的他与火心照不宣的结为一伍,尽管内心痛苦着却还是选择了逃避和放弃。(3)太阳太阳也是文学传统中一个典型的原型意象,在人们的思想中,太阳已经被视为创造力,自然中的法度,以及时间及生命的化身。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运用冉冉升起的太阳来象征出生,创造力以及对人的启蒙与之相反,落日则常被用来表达痛苦,折射出死亡。在第一章中,哈代描写到德北菲尔德躺在草地的雏菊中,沐浴着午后的夕照等候着,此时他知道他的家族是一个没落贵族,命运总是无法预知的,在这里,哈代用夕阳预示了这家人悲剧性的命运。在一个温暖的九月的夜晚,浓雾笼罩,月亮下沉,光线更加微弱,天空中根本看不到太阳的影子,在这样的场景下,艾力克玷污了苔丝的贞洁。在这个时候,月亮已经完全落下去了,离天亮也已经不远了,再加上林中的雾气,猎苑笼罩在一片深沉的黑暗里。哈代善于运用周围的环境,他借助这样一个太阳西沉、月光微弱的场景,描写了纯真少女苔丝的死亡,完成了苔丝命运的转 15折。苔丝在十月底怀孕返家,第二年夏生下了一个男孩儿,那是八月里的一个雾气朦胧的黎明,这个发光的物体就是一个生灵,长着金色的头发,目光柔和,神采飞扬,好像上帝一样,身上充满了青春的活力,正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大地,仿佛大地上满是他感到有趣的事物。在这里哈代赋予太阳人性化的特征,日出揭开了八月的序幕,此时正直秋季,正是收获的季节,这不仅仅意味着一年中农耕最忙的时节已经到来,同时也表现出苔丝在忧郁痛苦之中收获了儿子苦楚。日出蕴含着希望与重生,可以说苦楚已经成为苔丝重生的化身,在这里的日出便象征着苔丝的重生。在第三十三章中,苔丝和安吉尔彼此相爱,在一个十月的下午,太阳距离地面如此地近,被大桥遮盖住了。在这里,哈代则用落日预示着这一对爱人悲剧性的结局,同时也预示了苔丝的死亡。在第四十四章中,苔丝再次遇见了已经成为传教士的艾力克,哈代是这样描写当时的太阳的低沉的冬日直射着这边有着双层大门的入口处,冬季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蕴含着悲剧色彩,而艾力克正如魔鬼一般,心灵深处充满了黑暗与无情,如低沉的冬日再次将苔丝笼罩在阴郁之中。第五十八章已接近故事的结尾,在这章中,苔丝和安吉尔逃跑的时候,灿烂的朝阳使她精神异常爽快,同时,早上太阳的光线穿过百叶窗的缝隙,照射在一对正在酣睡着的人的脸上,苔丝的嘴半张着,就像是在安吉尔的脸旁半开的一朵鲜花,虽然此时已是她生命的尽头,但却是他们爱情完满的时刻,哈代借用早上的太阳表明了这一对恋人在精神上获得重生。在整部作品中,哈代用日出象征希望,用落日暗示死亡,在这种日出、日落的交替中,苔丝完成了她的人生历程,即从一开始天真无邪的苔丝,到遭到艾力克玷污后纯真少女苔丝在精神上的死亡,再到与安吉尔相恋后精神上的复苏,又到遭安吉尔抛弃后精神上的痛苦与折磨,最后实现肉体上的死亡和精神上的解脱。4.色彩意象在德伯家的苔丝中,除了每一处地点、每一处景物和意象都含有深意外,小说中的每一种颜色的运用也有其内在的深刻含义。小说中,哈代运用了很多颜色来描写苔丝身边的景物。比如,苔丝家乡充满生机的“浅绿色”, 21 德伯维尔家建筑物血腥的“大红”, 白垩高地“苍白”的天空和“昏黄”的田野。可以说,这些颜色都是苔丝在不同时刻和环境下的心理折射。这一切表达了哈代的意向:“清新的颜色和希望是联系在一起的而阴郁的颜色却是不幸的象征。”11在此,本文以小说中的红色为例进行具体分析。红色在西方传统文化中代表着鲜血、暴力和犯罪。在圣经中,红色在传统意义上还代表着淫欲、厄运及危险。哈代在小说中充分运用了红色的象征性。在故事的开头,苔丝到德伯维尔太太家认亲的时候,头上系着一根“比平常宽得多的”红色发带,德伯维尔家的房子是红色的砖砌成的,亚雷带苔丝到他家的草莓园,把鲜红的草莓送到地的口中,这里的红色代表着危险与淫欲。当苔丝家里的老马被邮车撞死时,“鲜血从伤口汩汩流出成了一条小河”,“鲜血溅到了苔丝的脸上和裙子上”,此处红色预示着苔丝悲剧性灾难的即将到来。当苔丝被亚雷糟蹋后,离开特兰里奇时,她在回家的途中遇到一位工匠,手里提着一铁罐红色的油漆,在组成栅栏的三块术板的中间的一块上写出鲜红的“他,们,的,灭,亡,必,速,速,来,到”的方形太字,为了强调还在每个字后加上逗号,似乎每一个字都在大声喊叫,“不要犯奸淫” 12谴责苔丝的失身与堕落,这里的红色暗指淫欲。此外,苔丝与安吉尔的新婚之夜,壁炉里的红色火光罩满了整个房间,那么刺眼。这里的红色即是不祥之兆。苔丝在杀了亚雷之后,布鲁克太太看到“在长方形的白色天花板中间,有一个红色的小点出现在上面,看上去就像一张巨大的红桃A”5,此处的红色象征着暴力与犯罪。因此,红色的意象一直与苔丝的悲剧命运紧密相连,贯穿故事的始终。 17人文环境摧残人物本性三、人文环境摧残人物本性在德伯家的苔丝中,除了自然环境的描写与苔丝的命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外,人文环境的描写在促成苔丝悲剧命运这一结果上也功不可没。这里的人文环境既包含维多利亚时代新旧制度交替的大的社会背景,也包括当时社会上流行的迂腐落后的宗法制观念和由男性主导的男权社会对女性的种种偏见和束缚。以上几点皆在小说中通过对环境的直接描写和意象的间接暗示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下面对德伯家的苔丝中人文环境的描写进行具体分析。(一)新旧制度交替的社会背景苔丝生活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被资本主义生产经营方式逐渐取代的19世纪英国农村。随着工业革命的逐渐深入,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旧的小农经济走向崩溃,农民阶级纷纷破产。以苔丝家为代表的农民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入侵下只能沦为雇佣劳动力,为了生存在经济上受资本主义剥削,政治上也毫无地位。小说一开始,哈代就描绘了苔丝的家庭生活的困境:每天喝得醉醺醺回家的父亲,破旧的草房,成群的弟妹,整日劳累于洗衣房与孩子之间的身材臃肿的母亲随后,苔丝家里唯一一匹维持生计的老马的意外死亡,暗示着小农经济破产的开端,失去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的苔丝不得不离开家乡去攀附假冒的亲戚德伯.亚雷,成为一个靠出卖劳力生存的农业工人。离开德伯家后,为了生存,苔丝又去了奶牛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业门面广告牌租赁合同模板
- 项目启动会议记录模板及范例
- 密闭式输液技术
- 小学数学分数教学案例及练习题汇编
- 骨科病人营养饮食指导手册
- 讲解一句名言
- 小学英语口语考试备考指导
- 员工绩效考评工作流程及通知范文
- 重点中学教师代表大会会议流程
- 阿尔茨海默症诊疗及护理指南
- 2025年国企审计笔试题及答案
-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第02课时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听评课记录)
- 抢救药品的使用规范及观察要点
- 大一农业基础化学课件
- 2025年中考数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之二次函数(四)
- 2025年中国地震局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
-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课件
- 呼吸科出科考试题临床及答案2025版
- 仓储能力及管理办法
- ROCK1蛋白:解锁食管鳞癌奥秘的关键密码
- 心理健康教育:男生女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