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程名称: 双流县协和实验小学进出道路 DL-01一、 工程概况受业主单位委托,我公司承担了双流县协和实验小学进出道路项目的设计工作。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以及交通工程。本次设计为施工图设计,施工范围线内为工程量的计入范围。本次设计的双流县协和实验小学进出道路项目建设工程,起点接长顺大道,终点接协和实验小学南侧规划道路,全长481.595米,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车速20km/h,路幅宽度16m。二、 设计依据及相应技术规范 1.设计依据(1)本项目的工程设计合同。(2)实测的道路沿线1:500地形图。(3)实测道路纵横断面资料。(4)本道路地质勘察资料。(5)业主提供的道路所在片区控规。(6)双发改投资通字(2014)003号文。(7)其他相关资料。2.采用的技术规范、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规范(GB50647-201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城市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定(JTG034-200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固化类路面基层和底基层技术规程(CJJ/T 80-9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11)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00)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50289-98)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8)成都市城市道路各类管线检查井、井圈、井盖设计施工补充规定(成建委发【2011】284号)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2011年版)成都市人行道建设技术导则(2011年版)以及其他有关的国家及地方强制性规程、标准。三、 工程区内自然情况3.1、气候场地位于成都平原,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根据成都地区气象表明,成都地区气象特征为:(1) 气温:多年年平均气温为16.2,极端最高气温为七月中旬37.3,极端最低气温-5.9。(2) 降水量:多年平均水量为947.00mm,丰水期为69月份,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98.90mm,占全年降水量的74;枯水期为10月至次年5月份,多年年平均降水量为248.10mm,占全年降水量的26,丰、枯水期地下水位年变幅量为1.502.50m。(3)蒸发量:多年年平均蒸发量为1020.50mm。(4)相对湿度:多年年平均湿度为82。(5)风速风向:多年年平均风速为1.35m/s,最大风速为14.8m/s,极大风速为27.4m/s,最多风向为NNE向。2.2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场地位于成都市双流县,交通便利。场地所处地貌单元为泯江水系级阶地。地貌单一,地势开阔。3.2区域地质概况成都地区属川西褶皱带中的成都坳陷,在大地构造分区中,属扬子准地台中的四级构造。成都坳陷与成都平原分布基本一致,长轴走向N3040E,北起安县,南抵名山,西以龙门山山前断裂,东以龙泉山为界,成都市位于其东南隅。成都地区为近期形成的不对称断陷盆地,沉积了巨厚的第四系堆积物。下、中更新统沉积巨厚,凤凰山茶店子隐伏断裂活动较强烈。沉积厚度呈西厚东薄现象显著;布上更新统则呈薄层迭积其上。全新统仅分布在现河床及两岸附近地区,厚度较薄,分布面积狭小,说明成都坳陷在下、中更新统活动强烈,上更新世及其以后至今,沉降及其凤凰山茶店子断裂活动性已大为减弱,趋于稳定。成都市郊区隐伏断裂无活动遗迹及记录。因此,就区域地壳稳定性来说,成都市及其附近郊区、县处于周围微弱活动环境中的地壳稳定区。最近的隐伏断裂距场地约30Km,对勘察区无影响.3.3地层结构本次勘察通过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揭露,场地在钻探深度范围内分布地层如下。3.3.1素填土(Q4ml):黄、褐色,松散稍密,稍湿。以粘性土为主,夹少许卵石土含量约2530%。该土为高压缩性土,土石等级为级,岩土类别为类。该层在场地绝大部分分布,厚度0.72.5m。3.3.2素填土(Q4ml):灰,松散,稍湿。以粘性土为主,夹少许粉土及植物根须。该土为高压缩性土,土石等级为级,岩土类别为类。该层在场地内绝大部分分布,厚度0.81.2m。3.3.3粉质粘土(Q4al):黄、褐,可塑,稍湿,以粘粒为主,含铁、锰、钙质结核,切面有光泽,干强度一般,韧性一般。该土为中压缩性土,土石等级为级,岩土类别为类。该层在场地内均有分布,厚度1.01.3m。3.3.4粉土(Q4al):黄、褐色,中密,稍湿湿,以粉粒为主,粘粒次之,含铁、锰、钙质结核,有轻微摇振反应。该土为中压缩性土,土石等级为级,岩土类别为类。该层在场地内均有分布,厚度0.51.1m。3.3.4卵石土(Q4al+pl):黄色, 松散密实、湿饱和。卵石岩性以花岗岩、砂岩、石英岩等硬质岩灰为主。分选性较好,粒径以20100mm为主,最大可达180mm,磨圆度好,以亚圆形为主,大部分接触,充填物以中砂为主,偶夹黄色细砂透镜体。卵石风化为中弱风化,岩土类别为类。根据其原位测试和卵石含量划分四个亚层:a.松散卵石:卵石含量5055%,排列十分混乱,绝大部分不接触,N120击数为24击。在场地内呈层状或透镜体分布。b.稍密卵石土: 卵石含量5560%,排列混乱,大部分不接触,N120击数为47击。在场地内呈层状或透镜体分布。 c. 中密卵石土:卵石含量6070%,呈交错排列,大部分接触,N120击数为710击。分布稳定,呈层状或透镜体分布。d.密实卵石土:卵石含量大于70%,呈交错排列,连续接触,N120击数大于10击,该层分布稳定。以上各地基岩土层空间分布特征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0205)。3.4场地地下(表)水3.4.1地表水场地地表水分布在人工灌溉渠,人工灌溉渠分布在k0+030.50,其渠宽:1.82.0m,渠深:1.501.7m,勘察时沟内水深:0.50.7m,流速0.25m/s,其流量约为0.3m3/s。3.4.2地下水根据所搜集的水文地质资料和勘察结果,场地地下水以赋存于砂卵石层中的孔隙型潜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下径流补给,并通过地下径流、蒸发、人工汲取等方式排泄。3.5抗震设防烈度及分组场地位于成都市双流县,根据公路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知:场地为地震基本烈度7度区,水平地震系数Kh=0.1,竖向地震系数Kv=0.05。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四、 技术标准1、 道路等级:城市支路;2、 道路全宽:16 m;3、 设计速度:20km/h;4、 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5、 标准轴载:道路 BZZ-100KN; 6、 设计年限: 10年;7、设计交通等级:中等交通;8、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71069、路面竣工验收弯沉值(1/100mm)土基回弹模量:E035Mpa;4cm 细粒式5%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 C竣工验收弯沉值27(0.01mm)抗压模量1800MPa(15);6cm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竣工验收弯沉值30(0.01mm)抗压模量1600MPa(15);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建议值5%)竣工验收弯沉值33(0.01mm)抗压模量1400MPa;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建议值4%)竣工验收弯沉值72(0.01mm)抗压模量1300MPa;50cm天然砂砾石垫层竣工验收弯沉值222(0.01mm)抗压模量150MPa;五、 设计要点1、道路平面设计道路的定线、路幅宽度均按规划进行设计。(1)道路的定线、路幅宽度均按业主提供的道路所在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设计,未对规划进行任何调整。由于本道路设计过程中,周边景观与建筑设计尚未完成,道路沿线开口位置及形式无法确定。道路沿线若需开口,由需求单位向规划部门申请。(2)路段上人行道采用树池绿化,树池中心间距6.0m,为方便残疾人通行,人行横道线及特殊开口处,按无障碍通道设计图施工。(3)公交车停靠站由业主根据城市发展实际情况设置。2、道路纵断面设计道路纵断面设计原则上以规划为依据,并充分考虑今后沿线道路两侧建筑物及院落标高、土石方工程数量等问题。(1)本工程全线为新建,设计时综合考虑了其它道路沿线地势、水文地质条件及规划用地和土石方工程量的情况。(2)路面设计高为道路中心标高。(3)共设3个变坡点,最大纵坡度1.25%,最小纵坡0.3%,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5400米,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2500米。3、横断面设计道路宽度按规划要求,断面布置为两块板,其标准横断面组成为:人行道3.5米+车行道9.0米+人行道3.5米=16米。其中车行道横坡为双向坡,坡度为1.5%,路拱形式为直线型路拱,人行道横坡为内单向坡,坡度为2.0% 。4、路基设计(1)路床路床土质应均匀、密实、强度高。路床平整度:20mm中线高程:20mm宽度:+200mm横坡:20 mm且不大于0.3% 路床顶面土基的回弹模量E0不得小于35Mpa,在黄河JN150(BZZ-100)作用下的弯沉值如下表:分类回弹模量E0弯沉值(0.01mm)土质路基35Mpa266土质路基压实度标准(重型击实标准)如下表:项目分类路床顶面以下深度(cm)压实度(%)填方08092801509115090零填及挖方00.3920.30.892(2)挖方路基边坡开挖坡度1:1。若有超挖,超挖回填部分应填筑砂砾石。(3)填方路基填料要求: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植土,生活垃圾土、淤泥和含水量过高的软弱土,不得含杂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10cm的土块应打碎。本工程采用天然砂砾石填筑。路基填方若为填石路堤,且石料强度大于20MPa时,石块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2/3,当石料强度小于15MPa,石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路基填料最小强度表项 目 分 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方路基上路床下路床上路堤下路堤030308080150150以下5332零填及路堑路床0305 注:路基压实度及填料粒径要求见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表4.6.4、表4.7.2的规定 根据路基填料性质、边坡高度、基底地质条件,结合排水及路基防护来确定路堤边坡率。当路堤高度小于8.0m时,边坡率1:1。(4)坡面防护及边坡支护路基以边坡防护为主,防护工程设计遵循“安全、就地取材、方便施工、相对经济”的要求并注意结构的抗震性。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小于4米的土质路堤边坡采用直接喷播绿化。(5)路基加固处理由于本工程地处环境较为特殊,对填方路基原地面坡度大于1:5时,必须错台开挖、回填。本次设计需进行路基加固处理的地层主要是人工填土层和埋藏植物层,遇有鱼塘、水田洼地、弃土场等软基地质时,还须进行软基处理。采用处理方法如下: 对于厚度小于2.5m的人工填土层一般采取开挖后,采用天然砂砾石分层法回填碾压处理。分层碾压厚度应和压实机械相适应,一般每层厚度30cm。(6)取土、弃土取土:本工程主要考虑路基土较差,回填均采用砂砾石回填。砂卵石最大粒径应分别小于100mm(路床)或150mm(路堤)。弃土:开挖的弃土在附近低地或路堑的下坡一侧设弃土堆。要求弃土堆码整齐、形状规则,不得任意弃放,避免诱发地质病害和水土流失,并在弃土场坡脚处设计护脚,边坡种植绿化。弃土场由业主另行征地解决。软弱路基换填:本工程结合地质勘察报告对软弱路基采用砂砾石换填补强。砂卵石最大粒径应分别小于100mm(路床)或150mm(路堤)。 六、 路面设计根据中等交通等级和断面组成以及使用性质进行选型,以就地取材,节约投资为原则,同时考虑当地施工技术,以方便施工为前提进行路面设计,力求选材合理经济,利于养护。1车行道结构上面层:4cm 细粒式5%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下面层:6cm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基层:20cm 5%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20cm 4%水泥稳定碎石垫层:50cm天然砂砾石2人行道结构6cm预制C30混凝土彩色方块砖3cm 1:3水泥砂浆找平层 20cm 4%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附属结构人行道道牙规格:C30砼15x30x100cm路平石规格:C30砼25X10X100(50)cm树池:100100C20砼1001015 cm嵌边石:C20砼10X20X100(50)cm4.沥青砼路面材料要求沥青:上面层:采用SBS改性沥青,掺量为沥青重量的5%。下面层:沥青采用符合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指标要求的70号(A)。道路石油沥青70号A级技术指标要求 表1 项目技术指标测试方法针入度25(0.1mm)6080T0604#针入度指数PI-1.5+1.0T0604延度15(cm)不小于100 T0605#延度10(cm)不小于15 T0605软化点()不小于47 T0606#60动力粘度(Pa.S)不小于180T0620密度(15) (g/cm3)实测记录T0603含蜡量(蒸馏法)(%)不小于2.2T0605闪点()不小于260T0611溶解度(%)不小于99.5T0607薄膜加热试验163(5h)质量损失(%)不小于0.8T0610针入度比(%)不小于61T0604#延度(10) (cm)不小于6 T0605注:测试标准应符合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的有关规定。SBS改性剂采用ID型,技术指标如下表。 SBS改性沥青技术指标要求 表2项 目技术指标测试方法针入度25(0.1mm)最小50T0604延度5 (cm)最小20T0605软化点()最小70T0606运动粘度135 (Pas)最大3T0625闪点()最小230T0611溶解度()最小99 T0607离析,软化点()差最大2.2T0661弹性恢复25()最小90T0662RTFOT后残留物质量损失()最大1.0T0610针入度比25 ()最小65T0604延度5 (cm)最小15T0605SHRP:原样沥青动态剪切 76 G*/sin (KPa)最小1.0AASHTO M320-03 T315-04RTFOT试验后AASHTO M320-03 T240-03动态剪切 76 G*/sin (KPa)最小2.2AASHTO M320-03 T315-04压力老化后AASHTO M320-03 R28-02动态剪切 31 G*sin (KPa)最大5000AASHTO M320-03 T315-04蠕变劲度 -12 (MPa)M 值最大最小300AASHTO M320-03 T313-040.3SHRP路用性能分级PG76-22AASHTO M320-03注:1.SHRP指标作为代理商或供应商对每批次沥青结合料的质量承诺,其余常规指标作为施工质量控制。2.测试标准应符合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的有关规定。 粗集料:要求采用新鲜、干净的卵砾石(主要成分花岗岩)轧制成的碎石,要求采用大型反击式联合碎石机在热拌场进行加工,形状应接近立方体,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耗性。粗集料的技术标准应满足表3要求 下面层上面层粗集料的技术要求 表3技术指标* (%)上面层碎石测试方法压碎值* (BPN)26T0316磨光值* (%)42 T0321洛杉矶磨耗损失*(LA)(%)28T0317表观相对密度2.6T0304吸水率 (%)2T0304坚固性 硫酸钠(%)12T0314软弱颗粒含量(%)3T0320对沥青的粘附性(掺抗剥落剂后)(级)5T0616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其中粒径大于9.5mm 其中粒径小于9.5mm(%)10T03121218水洗法0.075mm粒含量(%)1T0310注:1、测试标准应符合公路集料试验规程(TG E42-2005)及公路工程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以下同。2、“*”项在选材时,应将风干碎石置于200的烘箱中,烘4个小时后进行指标验证:施工过程中抽检应从热仓中取白料验证。细集料:用卵砾石加工的石屑及部分天然中粗砂。机制砂生产应具备吸尘设备或水洗措施,以减少分尘含量,使0.075mm的通过率不得超过10%,同时应加设3mm筛,加工出的细集料应耐嵌挤,颗粒饱满,洁净无杂质,粉尘含量低,其技术指标及规格应满足表4、表5的要求。 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表4技术指标要求试验方法表观相对密度2.5JTJ T0329-2005坚固性(0.3mm部分)硫酸钠 (%)12JTJ T0340-2005含泥量(水洗法0.075mm粒含量)(%)3JTJ T0333-2000砂当量60JTJ T0334-2005亚甲蓝值(g/kg)25JTJ T0349-2005棱角性(流动时间)(S)30JTJ T0345-2005 沥青混合料用天然砂及石屑规格 表5类别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9.54.752.361.180.60.30.150.075粗砂1009010065953565153052001005中砂1009010075905090306083001005细砂1009010085100751006084154501005石屑10090100609040752255740220010注:天然砂及石筛分均采用水洗法筛分。 填料:必须采用石灰石等碱性岩石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必须除净,矿粉要求干燥、洁净,能从填料仓自由流出,填料中严禁掺加拌和机除尘装置回收的粉尘,其质量应符合表5的要求。矿粉必须贮放在室内,被雨淋湿的和已结块的矿粉不得使用。 抗剥落剂:由于机轧的卵砾石以花岗岩为主,为保证沥青与集料间粘结力,提高抗水损害能力,必须掺加抗剥落剂。抗剥落剂应采用:性能优良、稳定、持久、且施工易于操作,加入后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应达到5级,沥青中加入抗剥落剂后,应进行一定程度老化(薄膜烘箱中加热96小时,有条件时可在压力老化仪PAV中进行)然后进行粘附性试验,经过初期老化后的混合料须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 矿粉质量技术要求 表6指标要求试验方法表观密度(t/ m3)不小于2.45JTJ T0352-2000含水量不大于1T0103烘干法颗粒范围内0.6mm (%)100JTJ T0351-20000.15mm (%)901000.075mm (%)70100外观无团粒结块观察亲水系数1JTJ T0353-2000塑性指数4JTJ T0354-2000加热安定性实测记录JTJ T0355-2000混合料的压实度(以马歇尔试验密度为标准密度):98%。 沥青混合料性能要求 表7试验指标普通AC-20C普通AC-13C击实次数(次)双面各击75次双面各击75次空隙率(%)3535稳定度(KN)不小于88流值(0.1mm)20402040矿料间隙率VWA设计空隙率3%1213设计空隙率4%1314设计空隙率5%1415沥青饱和度 (%)65806580残留稳定度(48h) (%)不小于8085冻隔裂裂强度比(%)不小于7580动稳定度(次/mm)不小于10003000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及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技术标准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2004表5.3.3-1及5.3.3-2的有关规定。矿料级配要求如下: 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 表8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31.526.519.016.0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AC-13C100901006080305320401530102371851248AC-20C10090100749062825070324622361628102261641237抗滑技术指标要求如下 抗滑技术指标 表9年平均降水雨量(mm)交工检测指标值测试方法横向力系数SFC60构造深度TD(mm)1000540.55T0965,T0961,T09635. 沥青砼路面基层材料要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均可,宜选用初凝时间4h以上和终凝时间6h的32.5级水泥。施工应以实际配合比为准。碎石:碎石用粒径大于6cm的卵石轧制,压碎值30%,碎石最大粒径31.5mm。5%水泥稳定碎石7天浸水抗压强度34Mpa,4%水泥稳定碎石7天浸水抗压强度2.53.5Mpa,压实度98%(按重型击实标准)。水泥稳定碎石的级配要求如下: 水泥稳定碎石的集料组成范围 表10层 位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以质量百分率(%)31.526.519.09.54.752.360.60.075液限(%)塑性指数基 层10090100728947672949173582207289施工时应以试验确定的配合比为准,但水泥用量不宜超过5%。注:集料中0.5 mm以下细粒土有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 mm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5%,细粒土无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 mm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7%。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养生要求:基层建议采用复合材料养生膜养生,其技术要求如下。 节水保湿养护膜 表11 检验项目、要 求3d有效保水率()90一次性保水时间(d)7保温性能(用膜内温度与外界环境温度之差)4 3d95用养护膜养护的抗压强度比()(与标养比较) 7d95 单位面积吸蒸馏水量(Kgm2)0.5级配砂砾石垫层天然砂砾石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53mm,砾石颗粒中细长及扁平颗粒的含量不应超过20%,液限应小于28%,塑性指数应小于9。石料的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5%。 天然砂砾的级配范围 表12类型通过下列孔筛(方孔mm)的质量百分比(%)31.526.59.54.752.360.60.075液限(%)塑性指数天然砂砾垫层10090100728929491735822072896.施工注意事项(1)透层:沥青路面基层必须喷洒透层油,气温低于10或大风天气、即将降雨时不得喷洒透层油。透层油选择渗透性好的液体沥青、乳化沥青、煤沥青。透层油渗透基层的深度不小于5mm,稠度和用量经过试洒确定,材料的规格和用量见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9.1.4。喷洒透层油前应清扫路面,遮拦、防护路缘石等人工构造物以免污染。(2)粘层:在沥青上、下面层之间;沥青砼与桥面水泥砼之间;等构造物与新铺沥青混合料接触的侧面均应洒布粘层沥青。气温低于10、路面潮湿时均不得喷洒粘油层。喷洒当天铺筑沥青面层。 粘层油应选用快凝或中裂乳化沥青、改性沥青,也可采用快、中凝液体石油沥青,其规格和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9.2.3。采用快裂的洒布型乳化石油沥青,宜选用符合技术指标要求的阳离子乳化沥青(PC-3),采用与面层所使用的种类、标号相同的石油沥青经乳化制成,喷洒量一般为0.20.4Kg/m2(以沥青重量计),应试洒后确定用量,应注意洒布的均匀性,不得过量,不得漏洒。粘层乳化沥青洒布后,应待破乳,水分蒸发完后才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乳化沥青技术要求见下表: 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表13试验项目透层油(PA-2)粘层油(PC-3)下封层(PC-1)沥青标准粘度计 C25,3 (s)8201245蒸发残留物含量 不小于( %)实测5050筛上剩余量 不大于()0.3储存稳定度5d 不大于(%)5与矿料的粘附性,裹覆面积不小于2/3蒸发残留物性质针入度(25 100g 5s)(0.1mm)80100608080100残留延度比(25) 不小于()80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97.5 (3)对基层、底基层要求混合料应采用中心站集中拌和,基层采用摊铺机摊铺,底基层采用机械摊铺。在正式拌和之前,必须先调试所用的厂拌设备,使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和含水量都达到规定的要求,当集料的颗粒组成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调试材料的配合比。 底基层和基层采用应根据具体材料分成3级或3级以上(不包括天然砂在内),以保证合成混合料级配稳定,满足要求。为便于材料堆放和施工组织,底基层和基层集料的粒径和分级一致。 压实机具应与压实厚度相匹配,严禁采用薄层贴补的方法进行找平及标高调整。底基层采用平地机摊铺时应尽可能减少混合料的离析。 基层、底基层碾压结束应及时进行压实度检测,应满足质量要求。基层、底基层养护结束应及时进行弯沉检测,非不利季节代表弯沉不大于规定值。 要求采用覆盖洒水养生,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养生期间应严禁车辆通行。(4)沥青面层要求沥青砼拌和场应有完善的排水设施,拌和场堆放材料处和进出场道路应进行硬化处理及免杂质混入材料中,所有进场材料应进行均匀性及质量抽检,不符合技术指标要求的采用不得进场。并且各类材料应严格隔离、严禁窜料,为避免灰尘污染和雨水影响,各类材料上面应加盖棚布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尽量减少材料过大的变异性。拌和场场地应硬化并具备良好的排水条件,材料应严格分极(分极界限建议为:上面层:03mm、3mm5mm、5mm10mm、10mm16mm;下面层:03mm、3mm5mm、5mm10mm、10mm16mm、16mm25mm)堆放,分级界限可根据碎石机的具体情况适当做调整,所有进场材料应进行均匀性及质量检查。不符合技术指标要求的材料不得进场。采用间歇式拌和楼拌和,能自动打印每盘的拌和记录。拌和设备应是能按用量(以质量计)分批配料的间歇式拌和机,且有不少于四个的是能按用量(以质量计)分批配料的间歇式拌和机,且有不少于四个的热料仓,装有温度检测系统及保温的成品储料仓和二次除尘设施,能自动打印每盘的拌和记录,拌和设备的产量应和生产进度相匹配。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严格按照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采用的标准配合比,做为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控制和质量检验的标准。在沥青混合料拌和过程中每天应及时对热料仓韵集料进行筛分分析,编制配合比质量控制图,确保混合料的配合比在标准配合比的容许差值范围内(下面层的范围为0.075mm粒径为2%,2.36mm粒径为5%,2.36mm粒径为6%);如果原材料发生变化并经检测沥青混合料不符合质量要求时,应及时调整配合比,必要时重新进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摊铺:摊铺过程中要求不得出现混合料离析问题,该问题应在铺筑试验路的过程中得到很好解决。碾压:为了保证沥青混合料能够在有效时间内达到规定的压实度,需配备的基本压实设备应为:双钢轮震动压路机(振幅和频率可根据需要调整)不少于三台(静态1014吨),根据混合料类型、温度和层厚选择频率和振幅:25吨以上的胶轮压路机不少于两台。其余压实设备参照规范配置。桥面沥青铺装层碾压不宜震动压路机,以免损伤桥面结构。温度控制:矿料温度160180,沥青温度150170,混合料出厂温度150160,初碾温度140150,终压温度:钢轮压路机不低于70,轮胎压路机不低于80。 压实度检测:施工碾压完毕后可进行压实度检测:采用钻心取样或核子密度仪检测压实度。质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保洁经理考核方案范本
- 外卖运营管理方案范本
- 公园改造总汇报
- 教学课件写演讲稿
- 企业延伸管理方案范本
- 小儿腹泻的护理查房
- 安全在教育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证劵从业资格证考试规则及答案解析
- 金属模具安全培训试题及答案解析
- 液化和气化教学示范课件
- 无人机专业介绍课件
- 第九讲 全面依法治国PPT习概论2023优化版教学课件
- 大班语言活动《失踪的鼻子》绘本故事早期阅读PPT课件【幼儿教案】
- 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电子版
- 资产质量分析
- 检验科进修总结(2篇)
- 打印复印费明细
- GB/T 9798-2005金属覆盖层镍电沉积层
- 《编程猫系列》第1课-Hello-编程猫(课件)
- 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八套)
- 非典型骨折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