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知识_速生白榆组培技术及工厂化生产培训课件_第1页
生产管理知识_速生白榆组培技术及工厂化生产培训课件_第2页
生产管理知识_速生白榆组培技术及工厂化生产培训课件_第3页
生产管理知识_速生白榆组培技术及工厂化生产培训课件_第4页
生产管理知识_速生白榆组培技术及工厂化生产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速生白榆组培技术及工厂化生产 2019 12 29 1 目录 2019 12 29 2 一 研究背景二 品种来源三 研发过程四 立地实验五 工厂化生产六 项目成果及专家团队 一 研究背景 背景 榆树具有较强的抗盐碱能力 是盐碱地区重要的乡土造林树种 此外 榆树是中国北方城市五大乡土树种之一 是世界四大行道树树种之一 目的 通过研究不同白榆品种的耐盐性 培育筛选具有较强抗盐碱能力 适宜在盐碱地生长的白榆品种 意义 为滨海盐碱地区及内陆盐碱地区提供能够适应区域环境条件的白榆优良品种 目录 2019 12 29 4 一 研究背景二 品种来源三 研发过程四 立地实验五 工厂化生产六 项目成果及专家团队 二 品种来源 2006年山东林科院在200多个榆树品种中筛选出了60个速生 抗病虫白榆品种 我公司经过5年科技攻关 利用60多个品种建立组培体系 通过诱导胚性细胞 耐盐筛选试验和物理 化学方法处理 筛选培育出速生 抗盐碱白榆品种 即速生白榆 目前 进行立地实验及生产推广的有8个品系 2019 12 29 5 二 品种来源 特征 耐盐性 速生白榆耐盐碱能力强 在山东盐碱地的试种中 表现出可耐受6 的盐碱度的优良特性 而普通白榆 白蜡等一般能耐受3 4 5 的盐碱度 速生性 10cm速生白榆组培苗一年生长高度可达到3 4米 年胸径生长量可达到3 5cm以上 而普通白榆一年生实生苗生长高度仅1 5米左右 长势 速生白榆组培苗栽种后的苗木生长基本整齐一致 普通白榆 普通白蜡 普通国槐则栽种后长势会参差不齐 遗传稳定性 速生碍于采用组织培养方式繁育 能够较好的保持品种的优良特性 而普通白榆 白蜡等树种的扦插等方式可能会在逐代繁殖中逐渐遗失品种的优良特性 繁殖时间 速生白榆采用组织培养的方式 可以一年四季进行扩繁 而普通的扦插 播种等方式则受季节限制 目录 2019 12 29 7 一 研究背景二 品种来源三 研发过程四 立地实验五 工厂化生产六 项目成果及专家团队 三 研发过程 技术路线图 榆树优良品种筛选的研究 筛选收集优良榆树品种 建立榆树种质资源库 品种收集 组培快繁 取外植体 消毒 得到无菌苗 建立榆树的组培快繁体系 诱导筛选胚性细胞 筛选出6个耐盐碱品种 获得较高生根率 移栽至大棚驯化 大田区域实验 速生性对比试验 不同立地条件对比试验 解剖结构研究 生理特性研究 确认6个品种具备抗盐碱 速生丰产 耐盐碱优良系抗性及丰产性机理研究 在4种盐分20个梯度下培养 耐盐碱品种推广与应用 最优培养基筛选 2019 12 29 8 速生白榆研发技术路线图 2019 12 29 三 研发过程 外植体的采集 消毒 外植体的消毒方法 主要利用酒精 升汞 吐温 20进行外植体的消毒处理 依据不同的季节外植体的生长状态调节升汞浓度及消毒时间 升汞浓度一般为0 02 0 05 消毒时间一般为8 15min 三 研发过程 增殖培养 相同激素条件下以MS WPM DKW PP为基本培养基进行实验 结果发现以PP基本培养基长势最佳 研发过程 增殖培养 增殖培养基实验ms BAxx KTxx S3 A1 pp BAxx KTxx S3 A2 dkw BAxx KTxx S3 A3 wpm BAxx S3 A4 wpm BAxx KTxx S3 A5 4个白榆无性系在5种培养基中的芽团分化率对比图 4个白榆无性系在5种培养基中的单株净高生长率对比图 第9页 286号白榆无性系 第10页 A1培养基生长情况 A3培养基生长情况 A2培养基生长情况 A4培养基生长情况 A5培养基生长情况 65225号白榆无性系 第11页 A1培养基生长情况 A2培养基生长情况 A5培养基生长情况 A3培养基生长情况 A4培养基生长情况 2019 12 29 14 速生白榆增殖阶段 A2培养基配方在组培生产中 增殖比例1 3 1 5 增殖培养周期20 25d 主要以丛芽增殖为主 也可进行切段增殖 研发过程 生根培养 第一阶段实验基本培养基 1 2MS 1 2WPM 1 2PP实验结果显示1 2WPM生根效果较好 第二阶段实验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活性炭 不同浓度糖 结果显示1 2WPM IBA0 5 2 3 糖 0 2 0 5g L活性炭效果较好 但是不同的品系在相同培养基中表现不一致 速生白榆生根阶段 30天左右生根情况 组培生产中 生根率 85 生根周期30 35d 研发过程 炼苗移栽技术 公司用河沙 园土 草炭 蛭石 珍珠岩进行多次试验 得到适宜的炼苗基质配方xx xx xx 2 1 1 成活率高 且成本相对较低 炼苗基质的分配采用类似 三明治 的方式 将基质分为上中下三层分配 壮苗炼苗成活率可达到95 研发过程 耐盐筛选 试验方法 第6页 筛选结果与分析 同无性系不同盐分对比与分析 在4种盐分条件下 分别统计各个白榆无性系的各项生长量数据 对比分析每个白榆无性系在4种盐分中的生长状况 趋势与规律 5号白榆无性系单株在4种盐分中生长量对比分析图 5号白榆无性系芽团在4种盐分中生长量对比分析图 第13页 同盐分不同白榆无性系对比与分析 通过对12个白榆无性系分别在4种盐分条件下的均高 平均扩繁率和平均增长率三项生长量数据的处理 对比与分析了每种盐分条件下各白榆无性系的生长状况 趋势和规律 12个白榆无性系芽团在氯化盐各梯度平均扩繁率对比图 第14页 筛选结果与分析 5号白榆无性系cl7初期 单株 5号白榆无性系cl7初期 芽团 5号白榆无性系cl8初期 单株 5号白榆无性系cl7末期 单株 5号白榆无性系cl7末期 芽团 5号白榆无性系cl8末期 单株 第15页 5号白榆无性系cl8初期 芽团 5号白榆无性系cl8末期 芽团 5号白榆无性系co1初期 芽团 5号白榆无性系co1末期 芽团 第16页 5号白榆无性系co2初期 芽团 5号白榆无性系co2末期 芽团 5号白榆无性系co3初期 芽团 5号白榆无性系co3末期 芽团 5号白榆无性系co4初期 芽团 5号白榆无性系co4末期 芽团 5号白榆无性系lh12初期 单株 5号白榆无性系lh12初期 芽团 5号白榆无性系lh12末期 单株 5号白榆无性系lh12末期 芽团 第19页 5号白榆无性系Na7初期 芽团 5号白榆无性系Na8末期 芽团 5号白榆无性系Na7末期 芽团 5号白榆无性系Na8初期 芽团 第20页 通过对同种白榆无性系不同盐分的对比可以发现 并不是所有白榆无性系的生长量随盐分浓度的升高而降低 未加盐的对照组内的白榆无性系的生长量并不一定最高 参加实验的大多数白榆无性系在氯化盐3 4 条件下生长量最大 通过对同盐分不同白榆无性系的对比可以发现 58号白榆无性系芽团在较高浓度硫酸盐 氯化盐以及氯化钠中生长量优于其他无性系 58号白榆无性系单株在较高浓度氯化钠单盐 碳酸盐中生长量相对其它11个无性系较大 第27页 筛选结果分析 二 研发过程 愈伤组织诱导 2019 12 29 27 愈伤组织诱导实验基本培养基选择 PP MS 激素选择 2 4 D NAA BA材料选择 茎段 叶片 愈伤诱导实验结果分析 不同系号的白榆在同一培养基上愈伤诱导结果不同 PP基本培养基诱导的愈伤组织只能形成芽 MS基本培养基诱导的愈伤组织可形成根 茎段诱导愈伤结果优于叶片诱导愈伤结果 目录 2019 12 29 30 一 研究背景二 品种来源三 研发过程四 立地实验五 工厂化生产六 项目成果及专家团队 四 立地实验 公司已经在山东省东营 威海等多地建立实验基地 进行立地实验 实验基地包括滨海盐碱地 内陆盐碱地及普通种植地等多种类型 每个实验基地种植多个榆树品种 观察年生长量 耐盐碱能力 抗病虫力等特征 公司在安徽多个地区进行白榆种植栽培 目前 公司正在筹划在上海浦东等地区建立示范基地 四 立地实验 盐碱地耐盐性结果 在东营 威海等多地立地试验 表现速生 抗盐碱等优良条件 耐盐浓度一般可达5 6 在3 4 盐碱土壤 10厘米高的组培苗进入苗圃养护半年 株高可达3 4米左右 广饶种植10cm杯苗 种植20天 平均高40 50厘米 梁山种植10cm杯苗 种植20天 平均高45 55厘米 四 立地实验 速生性实验数据结果 耐盐碱速生白榆种植试验 34 利津林业局基地生长2个月平均高度1 5m 2019 12 29 34 安徽泗县林业局5月种植 7月时 种植2个月 榆树高达1 6m 四 立地实验 速生性实验数据结果 组培苗生长整齐一致 东营三明林业公司基地 13个月平均高度3 5m 2019 12 29 35 山东济宁 4月底种植苗 7月下旬 种植3个月 测量 高度平均2 2米 四 立地实验 速生性实验数据结果 目录 2019 12 29 36 一 研究背景二 品种来源三 研发过程四 立地实验五 工厂化生产六 项目成果及专家团队 五 工厂化生产 生产流程 接种人员技术培训 无菌种苗提供 按技术手册进行接种操作 操作无菌环境控制 培养室培养 培养基制作及供给 耐盐造林树种组培工厂化生产流程 2019 12 29 37 培养无菌环境控制 培养室培养 培养室培养 继代扩繁 接种 瓶内生根 接种 苗生长检测及数据统计 质检 出圃运输 大棚炼苗 分级包装 上营养钵 培养容器苗 培养基制作及供给 五 工厂化生产 无菌操作车间 操作工正在无菌接种室中操作 2019 12 29 38 五 工厂化生产 无菌培养室 大棚培育 2019 12 29 40 出圃成苗 2019 12 29 41 目录 2019 12 29 42 一 研究背景二 品种来源三 研发过程四 立地实验五 工厂化生产六 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