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调二负荷计算PPT课件.ppt_第1页
暖通空调二负荷计算PPT课件.ppt_第2页
暖通空调二负荷计算PPT课件.ppt_第3页
暖通空调二负荷计算PPT课件.ppt_第4页
暖通空调二负荷计算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SARS说起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病毒源 受害对象 传播途径 这是人们面临的大众安全卫生课题 SARS列入传染病防治法 1 人类所面临的公共安全问题 鼠疫 出现时间公元6世纪传播动物鼠 由鼠的寄生虫跳蚤传播给人 死亡率30 100 霍乱 出现时间18世纪传播动物鸡 最早说的鸡瘟也就是鸡霍乱 死亡率30 100 炭疽 出现时间19世纪传播动物牛 羊 骆驼骡等食草动物 死亡率20 艾滋病毒 出现时间1980年10月传播动物仍不十分明确 疑是非洲绿猴 死亡率61 疯牛病 出现时间1985年传播动物牛 人消化道是主要传染途径 死亡率100 禽流感 出现时间1997年传播动物 鸡 鸭 鸽子等 死亡率33 3 猴痘 出现时间2003年5月传播动物岗比亚土拨鼠 死亡率10 左右 2 人类所面临的公共安全问题 禽流感病毒属甲型流感病毒 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蛋白质的不同被分为 1到 15等15种亚型 世界各地的禽流感主要由高致病性的 5和 7两种亚型引起 而人对其中的 1和 3亚型易感 3 从职业病危害说起 全球工伤事故和职业病每年掠走200万人生命 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 工伤事故和职业病不容忽视 国际劳工局呼吁关注 4 我国职业病危害 职业病分布在30多个行业 以煤炭 冶金 建材 有色金属 机械 化工行业等最为严重 仅尘肺病55万 年增1 5 2万 估计职业病及疑职业病100万 1999 2000年间 我国共报告职业病新病例总数为167587例 年均增加新职业病人数为15235例 急性职业中毒 1999比1998增加15 13 中毒人数增加47 死亡人数增加67 2000与1999相比 死亡率增加8 左右 职业中毒 打工者的心碎故事 慢性正己烷中毒 5 通风与除尘系统 局部排风罩 捕集有害物的装置 净化 除尘器 净化有害气体和粉尘 通风动力系统 通风管道 通风机 6 第一节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污染物 1 1概述 1 2粉尘的传播与危害特性 1 3有害蒸气与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 1 4放射性气体的危害与防护 1 5民用建筑中常见污染物 7 1 1概述 粉尘有害蒸气有毒有害气体放射性气体热湿 一 污染物的类型及其来源 要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 必须掌握作业环境中所存在的不良条件状况及其危害特点 作业环境的不良条件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作业环境中的设备 材料 物品布置不合理 作业环境脏 乱 差 或安全标志的设置不符合要求 二是作业环境中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 前者可诱发安全事故 后者将引起员工的职业病危害 8 1 1概述 污染物的危害包括三个方面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对生产的不利影响 对大气的污染 二 污染物的危害及影响因素 9 1 1概述 有害物对人体的危害 不但取决于有害物的性质 还取决于有害物在空气中的含量 即浓度大小 浓度表示空气中有害物的含量大小 它是指单位体积空气中的有害物含量 一般 浓度愈大 危害也愈大 为了使工业企业的设计符合卫生要求 保护工人 居民的安全和健康 必须满足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要求 为环境污染 必须满足 工业 三废 排放试行标准 要求 三 污染物浓度及卫生标准 10 粉尘的概念粉尘的来源粉尘的传播规律粉尘的危害特性 粉尘 1 2粉尘的传播与危害特性 11 粉尘是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细粒子 Dust 粉尘 粉尘的概念 1 2粉尘的传播与危害特性 12 粉尘 dust 包括所有固态分散性微粒 粒径上限约为200 m 降尘 粒径在10 m以上 较大的微粒沉降速度快 经过一定时间后不可能仍处于浮游状态 飘尘 粒径在10 m以下 在大气中浮游数量最多的微粒粒径为0 1 10 m 粉尘 粉尘的概念 13 烟 smoke 包括所有凝聚性固态微粒 以及液态粒子和固态粒子因凝集作用而生成的微粒 通常是高温下生成的产物粒径范围 约为0 01 1 m 一般在0 5 m以下 如铅金属蒸气氧化生成的PbO 木材 煤 焦油燃烧生成的烟就是属于这一类 粉尘 粉尘的概念 14 雾 mist 包括所有液态分散性微粒和液态凝聚性微粒 粒径范围约为0 1 10 m烟尘 fume 分散性和凝聚性固体微粒烟雾 smog 分散性和凝聚性固体微粒和液体微粒混合体粉末 powder 生产中粉料 粉尘 粉尘的概念 15 产尘量较大的行业 许多工业生产部门 例如冶金行业的冶炼厂 烧结厂 耐火材料厂机械行业铸造厂建筑行业的水泥厂 石棉制品厂 砖瓦厂轻工行业的玻璃厂 陶瓷厂纺织行业的棉纺厂 麻纺厂电力行业的火力发电厂化工行业的橡胶厂农药厂 化肥厂等 粉尘 粉尘的来源 16 生产中的主要产尘工艺 1 固体物质的机械破碎过程 如用破碎机将矿石破碎或用球磨机将煤块磨成煤粉 2 固体表面的加工过程 如用砂轮机磨削刀具或用喷砂清理粘附在铸件表面的粘砂和氧化皮 3 粉粒状物料的贮运 装卸 混合 筛分及包装过程 如用皮带运输机和提升机转运物料或向料仓卸料 粉尘 粉尘的来源 17 4 粉状物料的成型过程 如用压砖机对模具中的粉料进行冲压使之成型 5 物质的加热和燃烧过程以及金属的冶炼和焊接过程 如煤在锅炉中燃烧后所产生的烟气就夹着大量粉尘 锅炉每燃烧1t煤可产生3 11kg的粉尘排放物 而冲天炉每熔化1t铁水平均要产生7kg粉尘排放物 粉尘 粉尘的来源 18 粉尘的 尘化 作用 含义 使粉尘从静止状态变成悬浮于周围空气中的作用 空气中的粉尘通过各种尘化作用而产生 主要尘化作用有 粉尘 粉尘的传播规律 19 粉尘 粉尘的传播规律 20 粉尘 粉尘的传播规律 诱导气流造成的尘化 剪切气流造成的尘化 21 粉尘的传播规律 综合气流造成的尘化 22 粉尘 粉尘的传播规律 热气流上升造成的尘化作用 23 粉尘 粉尘的传播规律 24 粉尘 粉尘的危害特性 肺泡 25 粉尘 粉尘的危害特性 呼吸性粉尘 粒径小于或等于5微米车间产尘粒径小于10微米 2微米以下占40 90 吸入呼吸器官的气溶胶粒子 26 粉尘 粉尘的危害特性 27 1 3有害蒸气与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 作业环境状况直接影响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劳动效率作业环境空气状况 大气洁净空气状况 生产中各污染源散发有害成分下面分析 各种有害组分及其性质 危害 检测 28 有害蒸气与有毒有害气体 大气洁净空气成分气体名称浓度 体积 质量 氮78 1375 55氧20 9023 10二氧化碳0 030 05氩 氖等0 941 30 29 有害蒸气与有毒有害气体 整个大气相对稳定 由于空气量巨大 且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和一定的扩散性 因此整个空气的主要组成成分仍保持稳定不变 局部空气发生变化 对于局部区域空气 局部污染会使空气成分发生变化 变化的主要规律 含氧量降低 二氧化碳量增高 混入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 温度 湿度和压力也随之变化 30 有害蒸气与有毒有害气体 人体的需氧量 取决于人的体质 精神状态 环境条件和劳动强度 不同劳动强度的人体耗氧量 工作状态体力劳动强度呼吸空气氧消耗量休息 6 15L min0 2 0 4L min轻度I级20 250 6 1 0中度II级30 401 2 1 6重体III级40 601 8 2 4极重IV级40 802 5 3 0 31 有害蒸气与有毒有害气体 国标GB3869 83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I级体力劳动 是指日平均耗能值为3559千焦耳 KJ 人 劳动时间率为61 即净劳动时间为293分钟 8小时工作制 级体力劳动 日平均耗能值为5560KJ 人 劳动时间率为67 即净劳动时间为322分钟 级体力劳动 日平均耗能值为7310KJ 人 劳动时间率为73 即净劳动时间为350分钟 IV级体力劳动 日平均耗能值为11304KJ 人 劳动时间率为77 即净劳动时间为370分钟 32 有害蒸气与有毒有害气体 缺氧状态后果 将引起呼吸困难 工作效率降低 出现各种不适症状 严重缺氧将导致死亡 氧体积浓度17 静止状态时无影响 工作时喘息 呼吸困难 心跳加快 浓度15 呼吸及心跳急促 耳鸣目眩 感觉及判断能力减弱 肌肉功能破坏 失去劳动能力 浓度10 12 失去理智 时间稍长即有生命危险 浓度6 9 失去知觉 呼吸停止 心脏在数分钟内尚能跳动 如不及时抢救就会导致死亡 33 有害蒸气与有毒有害气体 二氧化碳CO2 刺激呼吸作用 肺泡中CO2增加 能刺激呼吸神经中枢 呼吸量增加 劳动强度增大 体内氧化过程加快 CO2生成量增加 使血液酸加大刺激神经中枢 呼吸频率增加 人工输氧时 常加入5 的CO2 主要危害 CO2浓度过高 引起呼吸困难 并使空气氧浓度相对降低 引起人员缺氧窒息 CO2浓度5 时 出现耳鸣 呼吸困难 头痛 恶心 呕吐 无力等症状 浓度7 9 时 极度虚弱无力 动作不协调 昏迷 浓度10 20 时 呼吸停顿 失去知觉 有生命危险 34 有害蒸气与有毒有害气体 氮对人体无毒害作用 但当空气中氮的浓度增加 必然导致氧的浓度下降 从而对人体产生间接危害 35 有害蒸气与有毒有害气体 有害蒸汽 蒸汽是由固体直接升华或液体蒸发所形成的气态物质 如汞蒸气 磷蒸气 铅蒸气 苯蒸气等 36 2019 12 29 37 有害蒸气与有毒有害气体 CO特性 浓度在13 75 时能引起爆炸 CO危害 毒性大 它与人体血红素的亲和力大于氧与人体血红素的亲和力的250 300倍 人体吸入 CO很快与血红素结合 降低血红素吸氧能力 人体组织和细胞产生缺氧 引起窒息和血液中毒 严重时造成死亡 CO浓度达0 4 时 人短时内即失去知觉 抢救不及时即中毒死亡 38 有害蒸气与有毒有害气体 CO来源 材料的燃烧 我国安全规程规定 空气中CO浓度不得超过24ppm 体积浓度 按质量浓度计算为0 03mg L或30mg m3 39 有害蒸气与有毒有害气体 NO2特性 是一种强列的窒息性气体 对于人体的眼睛 鼻子 呼吸道及肺部组织有强烈的腐蚀破坏作用 严重可引起肺水肿 危害 空气中二氧化氮浓度达0 01 时 短时间内对呼吸器官就有很强烈刺激作用 咳嗽 呕吐 神经麻木 浓度达0 025 时 可很快使人窒息死亡 40 有害蒸气与有毒有害气体 H2S特性 当浓度达到6 时具有爆炸性 主要危害 H2S具有很强的毒性 能使血液中毒 对眼睛粘膜及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空气中硫化氢浓度达0 1 时 短时间内就会有生命危险 硫化氢来源 硫的氧化 我国安全规程规定 车间空气H2S含量不得超过10mg m3 41 有害蒸气与有毒有害气体 2危害特性 对眼睛 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可引起喉咙和支气管发炎 呼吸麻痹 严重时引起肺水肿 当空气中 2浓度达0 05 时 可引起支气管炎和肺水肿 短时内即可造成死亡 2来源 煤的燃烧 我国安全规程规定 车间空气中SO2的允许浓度为15mg m3 42 有害蒸气与有毒有害气体 有毒气体浓度 常用浓度有 体积浓度和质量浓度 体积浓度 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有害气体的体积 单位 毫升 米3 mL m3 ppm或 关系是 1mL m3 1ppm 1 10 4 质量浓度 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有毒气体的质量 单位 毫克 米3 mg m3 毫克 升 mg L 43 有害蒸气与有毒有害气体 有毒气体浓度换算 体积浓度和质量浓度换算关系为 式中Cm 有毒气体质量浓度 mg m3 Cv 有毒气体体积浓度 mL m3 M 有毒气体的摩尔质量 g mol 44 污染物的危害及其影响因素 污染物的危害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二是对生产的不利影响 三是对大气的污染 45 污染物的危害及其影响因素 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途径 污染物通过呼吸道 皮肤和消化道三个途径进入人体内部而危害人体 粉尘的危害包括三个方面 一般粉尘引起各种尘肺病 有毒粉尘引起中毒 有的粉尘 如硫化矿尘 引起皮肤炎 46 污染物的危害及其影响因素 有毒气体的毒性大小 即有毒气体本身的物理 化学性质对人体产生有害作用的程度 有毒气体的含量 即有毒气体的浓度大小 有毒气体与人体持续接触的时间 作业环境条件与劳动强度 个体的年龄 性别和体质情况 47 污染物的危害及其影响因素 对生产的不利影响 降低产品质量和机器工作精度 降低能见度 影响室内作业视野 对金属等材料的腐蚀 缩短其使用寿命 可能导致燃烧或爆炸 污染物对大气的污染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如果不加以处理直接排入大气 就会造成大气的污染 48 工业有害物的浓度标准 卫生标准 为了防止有害物危害人体 作业环境空气中的有害物浓度必须符合 GBZ1 2010 的要求 排放标准 为了防止有害物排入大气造成大气污染 工业通风排入大气的有害物量或浓度必须符合 GBJ4 73 的规定 49 氡及其子体的衰变放射性活度 一定量的放射性物质在单位时间内所衰变的原子核数 即衰变速率 国际单位为贝可 Bq 1Bq 1次衰变 秒 非国际单位为居里 1居里 3 7 1010Bq 半衰期 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性活度衰变到最初值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单位 秒 分 时 年等 1 4放射性气体的危害与防护 50 氡及其子体的衰变方式 衰变 衰变过程中释放出 粒子 氦原子核 穿透力较弱 在空气中的射程为2 5 10厘米 在生物组织中的射程为30 110微米 m 不能穿透人体皮肤层 但电离能力强 衰变 衰变过程中释放出高速电子 穿透力较 射线强 但电离能力较 射线弱 衰变 衰变过程中产生波长极短的电磁波 能量在0 04 4兆电子伏 MeV 之间 穿透力较带电粒子强得多 1 4放射性气体的危害与防护 51 放射性气体及其危害 氡及其子体的衰变 规律氡镭A镭B镭C镭C 镭D铅 3 825天3 05分26 8分19 7分 1 6 10 4秒22年 氡的短寿命子体 从镭A到镭D所有子体的统称 氡子体为固态物质 与物质粘附性很强 易与粉尘结合粘附而形成放射性气溶胶 52 放射性气体及其危害 氡及其子体的危害作用方式直接作用 是指生物分子直接受到电离辐射的作用而吸收辐射能量 导致机体损伤 间接作用 是指辐射对生物体中的水分子作用 产生活性粒子 氢原子等 活性粒子与生物分子作用而使生物体功能 结构发生损伤 由于生物体内含有大量的水分子 因此电离辐射对生物体的作用主要是间接效应 53 放射性气体及其危害 氡及其子体的危害作用过程物理阶段 生物分子和水分子吸收辐射能量而发生电离 产生初级活性粒子 化学阶段 活性粒子与周围介质反应 生物分子受到损伤 生物学阶段 通过大量微观生物分子损伤 导致宏观的生物损伤效应 如疾患 癌变等 54 放射性气体及其危害 人体受害表现 射线内照射 电离能力强 穿透能力弱 多引起呼吸道系统疾病 尤其对肺部危害最大 可导致肺部的癌病变 射线外照射 电离能力比 射线弱 但穿透力较强 能穿透人体薄弱组织 如眼睛 而引起危害 要注意对眼睛的防护 射线外照射 穿透力很强 照射危害多表现为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的疾病 当 射线剂量很高时 还会造成死亡 55 放射性气体及其危害 氡及其子体的浓度氡浓度 用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的放射性活度来表示 国际单位为贝可 升 Bq L 非国际单位有居里 升 艾曼 1居里 升 1 1010艾曼3 7 1010Bq L 氡子体浓度 常用 潜能值表示 潜能值 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氡子体的原子全部衰变成镭D所释放 粒子的能量总和 国际单位为微焦 米3 J m3 非国际单位为兆电子伏 升 MeV L 56 放射性气体及其危害 我国放射性防护规定氡允许浓度 3 7Bq L 即1个艾曼 氡子体允许的 潜能值 6 4 J m3 相当4 104MeV L 或相当于0 3个工作水平 1个工作水平 1 3 105MeV L 表面污染规定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GB4792 84 57 放射性防护 电离辐射防护方法 辐射危害必须具备辐射源 危害途径和受照射人员这三个条件才引起危害 因此 防护也应该从这三个条件入手 控制辐射源 降低源的辐射能量 具体措施 采用密闭法 将源密闭 防辐射泄漏 降低源的辐射强度 采用屏蔽隔离法 控制辐射危害途径与过程 在源与人员之间设屏蔽障 选用合适的屏蔽材料和厚度可降低到达人员的辐射量 58 放射性防护 辐射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